最近日本朝廷猛下血本,為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特意頒布一則「發錢促婚」政令:自2021財政年度起,在「結婚新生活支援項目」覆蓋地區,只要新婚夫婦年齡低於39歲,且家庭年收入少於540萬日元(3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申請多達60萬日元(約3.9萬元人民幣)的新婚生活補助。
但是這樣的利好政策卻未必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因為日本現在陷入了所謂的低欲望時代。對於日本人的欲望,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是這麼說的:現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由於自開始有所追求的時候,就經歷了「失去的20年」那通縮不景氣的黑暗時代,因此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不只是房貸,連結婚生子等所有的風險和責任,都不想承擔。
因為在日本,想進步的話,那自然就會有壓力,而日本的環境是比較固化的,叫做年功序列制度。也就是一般來說都是排資論輩,做得好和壞,反倒沒有沒那麼重要,得罪前輩和領導才是大問題,不然你就是直接變成奧特曼,也得聽前輩的話。當然,要是正社員日子過得還是可以的,哪怕是剛進來的,但是在日本還有一個叫做勞務派遣,就算做得很好也沒有機會上升,類似於戰場上的雜牌炮灰,就算做了很久也不會被人當一回事,升職加薪都別想。
據日本的國土交通省和媒體的分析,日本出現了薪金上漲遲滯,非正規僱傭(臨時工)增加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競爭優勢正在減弱,就拿家電來舉例子,當初松下、夏普等電器橫行四海,現在競爭也自然大不如前,隨之而來的是各項產業的競爭力的相對下降,哪怕是影視上,就算是聞名天下的動作片也面臨著韓國人的衝擊。這樣的遲滯反應在方方面面,比較明顯的是房子。
根據2012年度日本《國土交通白皮書》的顯示,從1983年到2008年的25年間,30歲至39歲的持房率從53.3%降至39%,不滿30歲的持房率也從17.9%降至7.5%。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日本人不想買房子了,或者說也比較難買,經年累月的房貸會使得生活水平下降得很厲害。很顯然,在很多日本人眼裡,房子很難買得起,退一步說就說付出了首付,生活質量卻遭遇了大幅度的下降,會使得他們萌生出要來幹嘛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低欲望。
如果一個人處於低欲望之中,不想上班(日本有龐大的御宅族,出現過日本次官級別的退休官員掐死44歲無業兒子的新聞),不想買房子,不想結婚,這其實是個人的選擇,沒啥好說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處於這樣的低欲望之中,那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比較危險了,因為幹活的人少了,稅收會越來越少,那麼國家就沒有錢,於是會背上大量負債。而現在日本就有大量的國家債務,當然買日本國債的基本是日本人,也就是國家找個人借錢,肉爛在鍋裡,肥水也沒有流到外人田,這樣一來短期是沒有毛病的,畢竟日本人基本上不會出現大規模甩賣日本國債的行為。然而抱有龐大國家債務,缺乏足夠勞動力的日本,終將面臨國債(債務)不履行、惡性通脹的風險。
這些問題造成了老齡化,而老齡化又衍生出這些問題,為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日本就決定重點解決老齡化問題。也就出現了上文所說的,日本朝廷猛下血本,想破解老齡化,但是很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