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列傳第二集:被當皇帝耽誤的人生,南唐李後主,英倫亨利六世

2020-12-14 吐槽文史官

文史官一周前重磅推出「英倫春秋」專欄,得到不少看官好評,甚至催促小令老師的下一篇力作。本期即為該專欄第一季(Season One)《英王列傳》的第二集(The 2nd Episode)——亨利六世!

楔子

經歷了羅馬帝國入侵、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諾曼徵服、金雀花、都鐸、斯圖亞特、漢諾瓦到而今的溫莎王朝,有文字記載的英國歷史洋洋灑灑凡二千載有餘。 期間歷朝歷代君主各具面貌、各呈其趣,其中既不乏明君雄主,也出現不少昏王庸帝。前者如驍勇善戰、鐵騎天下的「獅心王」理察一世、「蘇格蘭之錘」愛德華一世、外交圓滑、智識過人的「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日不落帝國」的締造者維多利亞。後者如不得人心的「失地王」約翰、迷戀男寵、眾叛親離的愛德華二世......除此之外,大多數君主則不功不過,表現平平。但是在英倫歷史的浩瀚銀河中,卻有那麼幾顆孤星高懸中天,以別樣的方式散發出「孤光一點螢」,雖不奪目,卻格外難忘。因為,除了不是一個好國王,他們在其他方面要麼才華超群,要麼多有嘉行懿舉。儘管在管理朝政上一敗塗地,卻以個人魅力點亮了人文世界之光,與中國歷史上的南唐後主「千古詞帝」李煜、「書畫達人」宋徽宗趙佶和「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等頗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亨利六世(1421-1471)

細數繁華曾幾許?劍河畔,高堂矗。

無端卻被君王誤,一卷書經,兩行濁淚,寂寞獨行路。

內亂外憂風雨處,盡消得,江山暮。

浮塵虛名俱黃土,肝膽冰雪,草木本心,自有春來駐。

——調寄《青玉案》

亨利六世,英格蘭蘭開斯特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執政於英法「百年戰爭 」的最後階段,由於他無意政治,性格軟弱,導致英國在百年戰爭中落敗,失去幾乎所有海外領土,他自身也經歷了一系列被廢黜、被關押、被暗害的人生低潮,是英國歷史上最不適合當國王的國王。儘管在治理國家上一無所長,亨利為人卻恭順謙和,品格高尚。他一生寄情宗教、熱愛教育,為英格蘭貢獻了舉世聞名的一流大學學院。坊間敬稱其為「聖人、殉道士」,是一位稟有憂鬱敏感天性和悲天憫人情懷的君主。最後被關押於倫敦塔內,死因成謎。

誰家年少足風流?

說起來,亨利六世帝運亨通,在他還是個九個月大的嬰兒時便榮登英國皇位,不久之後,又繼承了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的法蘭西大統,成為英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雙料國王」。

▲亨利六世加冕英王

然而,對於俗世眼中的這番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亨利六世的態度卻是「生而為帝,我很抱歉」。老天給了他煊赫一時的皇位、權力和榮光,卻唯獨忘記了他的快樂。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這位仁兄完全不同於其雄才大略的父親亨利五世,生來膽小怯懦、內向心軟,為人良善,生活節儉,厭惡戰爭暴力與奢侈淫樂。此實乃天性使然,因其對於皇室事務的厭倦和冷淡甚至在16歲加冕之前就已顯現,而非由於上位後心力交瘁而生。然而時乖命蹇,造物的翻雲覆雨手卻將他鎖定在金鑾寶座上,不允許他按自己心意潛心修行,做個受人敬仰的聖徒,哪怕是個凡人。

▲影視戲劇作品中的亨利六世也是如此陰

悲催的國王用盡一生默誦聖經,祈禱自己成為除國王之外的任何人。正因為他完全不喜政治,毫無韜略,國事只能任由攝政會掌權。在他身邊,親信換了幾撥,但不是平庸無能,便是奸佞狡詐。這些貴族們終日爭權奪勢,扞格不休。亨利對此無心無能,只知日日青燈黃卷、面壁參悟。

在這種群龍無首的窘況中,百年戰爭的局勢發生了逆轉,英格蘭在戰爭前期取得的戰果和優勢不復存在,亨利的法王金冠也被奪走。為了挽回頹勢、求得太平,他只得接受親信薩福克伯爵的建議,向法王查理七世提親,請求迎娶其侄女——強勢驕縱、野心勃勃的瑪格麗特。法王允準了這樁婚事,但當時勢頭正健的他獅子大開口,不僅不給嫁妝,而且還要亨利六世割讓緬恩一地作為「彩禮」。天性柔順的亨利六世居然答應了這樣的屈辱條件,他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只要保家國安定,一塊地又算得幾何?

▲瑪格麗特皇后

但是,一味放低姿態並沒有換來期許的太平,戰爭的號角依然響徹雲霄。英國軍隊節節敗退,在法國的城池一座座失守,最後只餘加萊一處孤城。國內更是烏煙瘴氣:律法崩塌,社會無序,國庫虧空、貪汙成風,皇室土地被其寵臣瓜分一空,各地叛亂此起彼伏。朝野上下,譏諷不滿之聲日盛,英國下院發動示威遊行要求將國王的寵臣流放,而一向反對亨利六世的權臣們,更是公然上書請立約克公爵理察(約克家族是當時除皇室蘭開斯特家族之外的第二大家族)為儲。

自此一片腥風血雨,狼煙滾滾,英格蘭陷入長達三十年的兵燹之禍——「玫瑰戰爭」。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依照亨利六世的性格,恨不能就此順勢而為,拱手讓賢。但此時此刻的他,已完全淪為毫無話語權的傀儡——性格堅毅、手腕老辣的皇后瑪格麗特成為了他的代言人。

▲英法百年戰爭就是敗在亨利六世手中

皇后性格囂張,權力欲膨脹,豈能容忍大權旁落?她一手控制丈夫,一手結交權貴,在當時的英國政壇呼風喚雨(莎翁在亨利六世三部曲中對此極盡描述渲染),與約克公爵成為死敵、勢如水火。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落下帷幕,英國戰敗,國內指責之聲如浪如潮。受此打擊,亨利六世突發精神疾病,對周遭事物全無反應,哪怕是皇子的誕生也沒能使他清醒。

史家普遍認為:他不僅繼承了外祖父的法國王位,也遺傳了他的精神病。約克公爵當即抓住機會,清除國王身邊親信,出任攝政王。詭異的是,一年過後,亨利六世居然神奇般地甦醒過來。皇后立即重招舊部,削去約克公爵「攝政」頭銜,並在其後的戰役中最終割下其首級,懸於城門示眾。約克公爵之子愛德華為報父仇,自立為王,史稱愛德華四世。其後的戰役殺戮頻仍、狼奔豸突、劍影刀光,最終愛德華部大敗皇后軍隊,皇后與皇子亡命海外,亨利六世被囚倫敦塔,不久殞命。

▲相傳他就是在倫敦塔內這個小教堂裡遇

關於其死因,有說是精神再度失常;也有說是抑鬱成疾;還有說是愛德華四世下令賜死,眾說紛紜,撲朔迷離。1910年,他的遺體在溫莎城堡被挖掘出來,發現顱骨有損傷,基本坐實了死者生前曾遭到暴力攻擊的傳言。這自然是科學鐵面之辭,但是應該看到,亨利六世本就悲觀敏銳,心性涵養高於常人,重壓之下,內心之痛苦較之常人必增數倍,因而心靈之創只怕遠勝皮肉之苦。

身著素衣,心有錦緞;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亨利六世一生低調,素愛清儉,甚至長年貼身穿著粗纖維布衣,以示對宗教「贖原罪」之虔誠。他當國王是個笑話,但在興辦教育上卻是個神話。今天,徜徉在風光旖旎、芳草如茵的劍河之畔,遊客的目光一定會被邊上那一組氣勢恢宏、高貴典雅、尖頂直指雲霄的哥德式建築深深吸引。這,便是亨利六世親力親為興辦的國王學院——劍橋大學的靈魂。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相傳,亨利六世為此不惜耗費重金人力,歷經周折,並親自設計規劃(他在建築學上也頗有造詣),只為培育人才、嘉勉後學。國王學院在劍橋歷史上培養了無數的精英,包括現代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英國意識流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和中國詩人徐志摩等都是它的校友。

此外,他還創辦了劍橋的伊頓學院,牛津的萬靈學院(萬靈學院的設立是為了紀念在百年戰爭中喪生的英靈,足見其心甚篤)。現在,每逢亨利六世的忌日,劍橋大學國王與伊頓兩大學院的院長都會獻上白百合和玫瑰(前者是國王學院的花卉徽章,後者是伊頓的徽章),以紀念這位具有高雅人文情懷的君主。

▲伊頓學院前的亨利六世像

更重要的是,亨利六世在民間口碑甚好,因其篤信宗教,多行善舉,其人格魅力大大淡化了他在百年戰爭中的執政不力,後世對之極為敬重。而今,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小教堂裡,安放著一個文卷,上面專門記載了亨利六世的種種善行:微服出行為平民看病、無私收治瘟疫患者、千鈞一髮之際將無辜受刑者從絞刑架下救下......那種發乎於心、愛民如子的赤子情懷恰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李煜詞的評點「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他以身體力行詮釋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態度:割肉餵鷹、普度眾生,就如佛家一般。

作為一位修為高尚的君主,亨利在民眾心中幾乎被渲染成一個傳奇,老百姓對他的敬仰甚至成為一種迷戀和執念。民間有一個說法,將銀幣折彎是祭拜「聖人」亨利的一種獨特方法,此舉可令亨利六世顯靈,據說一名瞎眼老嫗即憑此法重見光明。此外,在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實行宗教改革之前,朝拜者們每去溫莎城堡亨利六世墓碑所在地祭拜時,都會拿起墓旁他的帽子帶一下,據說此舉可以求得神明護體,防止偏頭痛。此二說雖屬無稽,但由此可見亨利在國民心中儼然已是神一般的存在!而今,他的墓地早已成為朝聖者的殿堂!

被關押進倫敦塔後,亨利六世寄情詩歌,下面這首詩即記錄了他當時對於羈押生活的悲傷之情,情致宛然,像極了南唐李後主的亡國之作:

Kingdoms are but cares

State is devoid of stay,

Riches are ready snares,

And hasten to decay

Pleasure is a privy prick

Which vice doth still provoke;

Pomps, imprompt; and fame, a flame;

Power, a smoldering smoke.

Who meanth to remove the rock

Owst of the slimy mud

Shall mire himself, and hardly scape

The swelling of the flood

未完待續.....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亨利六世的青春歲月:中世紀歐洲大貴族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Heinrich,現在經常會翻譯成「海因裡希」或是「亨利希」,我們這裡還是按照歷史翻譯和這個名字的本意翻譯成「亨利」。1165年深秋,他出生在今日荷蘭的奈梅亨行宮。奈梅亨行宮是由查理大帝修建的古堡,因為年代久遠,到12世紀時已經破敗了,「紅鬍子」將其修繕一新,並選擇這裡作為自己第二個兒子的降生地。在年輕的皇后經歷了痛苦不堪的難產之後,一個羸弱的男嬰誕生了。
  • 亨利六世的短暫統治期,被視作斯陶芬家族帝國政策的巔峰時代
    當然,我們並不能稱之為皇帝政策的完全失敗。弗裡德裡希一世仍然確保了一種強大地位,尤其是在義大利中部地區,而且他的形象也未曾受到負面影響。這種讓步協議同樣反映在產生眾多影響的兒女婚姻中,即弗裡德裡希一世之子亨利六世迎娶西西里的康斯坦斯,而後者此時已經很可能成為諾曼王國的女繼承人。
  • 英王詹姆斯一世早夭長子之遺物:亨利王子的少年版鎧甲
    英王詹姆斯一世早夭長子之遺物:亨利王子的少年版鎧甲1603—1625年間,英國由詹姆斯一世(James I,1566—1625)國王統治。因為他的血統而統一的英倫三島,實際上並不存在統一的社會條件,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處於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傳統史學觀點都認為詹姆斯一世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博學之士,留下他最偉大的功業——下令編纂英文版的聖經,英語能成為當今世界最通用的語言亦是奠基於此;其貢獻,可與莎士比亞的戲劇並稱。
  • 不可不知的英國初中歷史,莎翁《亨利六世》劇中的兩朵玫瑰花
    是忠於亨利六世(蘭開斯特家族)還是選擇愛德華四世(約克家族)呢?亨利六世選擇了誰做首席顧問?約克公爵是否有覬覦王位之心?如果有,什麼時候產生的?在亨利六世的兒子愛德華王子出生後約克公爵還能成為國王嗎?各貴族對此有何反應?你會建議約克公爵接下來做什麼?
  • 亨利六世王朝的制度,艾裡克修斯改變了十字軍的進程
    紅鬍子落水身亡,亨利六世成為了德意志的皇帝。因為他老婆是西西里的公主,所以後來西西里島的諾曼人國王死後,亨利六世又領了西西里的土地。德國和西西里島合併,帶給德國皇帝最直接的思考就是:以後想幹掉眼中釘拜佔庭,將更加容易了!」大家還記得,西西里島的諾曼人多次從第拉修姆登陸,進襲拜佔庭都被打回來了。
  • 《亨利五世》英王娶敵國公主之謎
    劇情簡介:亨利五世身為王子時沉湎於聲色犬馬,不思進取,後來在父親的病榻前立誓痛改前非,誓要重振祖宗基業。年輕的亨利五世長於謀略且善於用兵,更能鼓舞士氣,贏得部屬的愛戴。1415年時,由於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受到大臣與主教的鼓動,以及來自法國王子的侮辱,決定出兵法國遠徵艾吉宮戰場。
  • 高盧人之錘:亨利五世臭虐法蘭西,娶公主、戴英法雙王冠
    亨利五世,蘭開斯特王朝第二位國王,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給予法國重創的武士國王。在一系列的連戰連勝後,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獲得了法蘭西王位繼承的位置,「英法帝國」的設想便是出自他手,因此也被稱為高盧人之錘。此前,1420年5月21日特魯瓦條約的籤訂無疑宣告著英格蘭的勝利,法蘭西王后、英格蘭國王與勃艮第公爵三方籤下了聯盟條約,並規定了具有法律效應的英王對法蘭西王位的繼承權,即蘭開斯特家族男性繼承人有資格繼承法蘭西王位。
  • 英格蘭歷史上最年幼的國王——亨利六世
    亨利五世聽聞戰敗消息,無暇享受婚姻生活,6月份即渡海前往法蘭西從事未竟的事業,他的到來很快就挽回巴格戰役的損失。1421年下半年亨利五世攻佔德勒,解救沙特爾被圍困的盟軍,查理王太子不敢正面交鋒,率軍撤退避戰。亨利五世雖連戰告捷但身心疲憊之極,10月份圍攻巴黎附近的莫城遭遇敵軍頑強抵抗,陷入久拖不決的僵局。
  • 查理六世在王后陪伴下與亨利五世籤署《特魯瓦條約》
    兩黨激烈爭鬥之時,1419年1月,經過艱苦的圍城戰,亨利五世攻陷諾曼第首府魯昂——全英只有倫敦的人口規模能與之相提並論,英格蘭再次舉行盛大典禮以示慶祝。亨利五世的攻城略地令兩黨有所警醒,稍有點政治頭腦之人皆能看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悲劇,國內呼籲和平的聲音不斷高漲。
  • 亨利五世,蘭開斯特王朝歷史乃至整個英國歷史最戰績彪炳的君主
    亨利四世通過議會篡得大位,蘭開斯特王朝就算開始了。剛剛講述了英格蘭一堆「愛德華」的故事,現在又迎來了一撮「亨利」。整個蘭開斯特王朝三個王全叫亨利,分別是四、五、六,西歐人一點不動腦筋,起名字毫無創意。好好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神經病是不太會被叫瘋子的,查理六世的確是精神病患者。當家的有病,負責任的貴族們都覺得應該出面替國王辦事,當然也享受國王的權力。動這個念頭的法國貴族很多,最志在必得的是北部老大勃艮第公爵和南部老大奧爾良公爵。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英王亨利二世建立的安茹帝國1189年理查投靠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利用法國的力量迫使亨利二世承認他為英國王位繼承人。約翰見理查勢大,於是背叛父親亨利二世,投靠哥哥理查。亨利二世氣憤不已,不久離世,其子理查成為英王。理查一世成為英王后不久,就與腓力二世一起參與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理查一世害怕約翰趁他走後奪取王位,就封約翰為摩坦伯爵,並讓其迎娶富有的格洛斯特的伊莎貝爾(擁有蘭開斯特、康沃爾等大量領地),以保證約翰忠於自己。
  • 玫瑰戰爭前奏——亨利六世統治下的英國,危機四起,一觸即發
    大家好,我是小朱,一個專注於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上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訴了亨利五世的強大通知,他攻打下了法國,將蘭開斯特家族捧上最榮耀的時候,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統治,蘭開斯特也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並且亨利五世的統治也是存在很大的危機的,因此,在他死後,亨利六世繼位,但是他的才能並不足以統治法英兩個偌大的領土,國王掌控不了重臣,於是所有危機統統爆發了出來,這篇文章小編就會給大家講解亨利六世治下的英國
  • 亨利五世決定徵服法蘭西
    同時,亨利五世仍然假裝與奧爾良黨談判,掩飾自己的戰爭準備。英王理察二世遇害後留下年僅10歲的小王后瓦盧瓦的伊莎貝拉,亨利四世曾試圖說服她嫁給自己的太子,如果這樁婚事談成,未來的君主娶前朝王后有助於強化蘭開斯特的合法性,亨利五世也便成為法蘭西查理六世的女婿。
  • 王這麼 | 昏庸無能李後主,大師王國維到底愛他什麼?
    ,文藝才華橫溢,治國軟弱無能,後世之正人君子,往往斥其人為昏君,詞為亡國哀音,以決絕投湖而告別人世的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平生為人耿介正直,憤世嫉俗,卻對李煜其人其詞大加讚賞,稱其有「赤子之心」,又有「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這麼高的評價,你相信嗎?
  • 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竟是亨利六世的精神失常?!
    亨利六世成年掌權,期間他的統治好壞與否一直是研究玫瑰戰爭的史學家們廣為爭議的話題之一。學者麥克法蘭刻薄地認為亨利六世精神失常是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認為他只是不願意,或者更有可能是沒能力履行國王的義務和責任。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納蘭性德在其詩學思想闡述時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這裡他讚賞花間詞,在形式上高雅華美,如古典玉器,但在反映社會生活,幹預補益人生方面有局限性,少適用性。
  • 亨利六世娶法蘭西王室旁支郡主瑪格麗特為後
    亨利六世卻堅持要最寵信的薩福克幫助完成艱巨任務,為感激他忍辱負重幫自己背黑鍋,特意晉封他為侯爵。安茹的瑪格麗特以美貌和才幹著稱,她父親安茹的雷納頭銜眾多,如「洛林公爵」和「安茹伯爵」、名義上的「那不勒斯國王」,其實多徒有虛名,因為他的大片領地都被英格蘭佔領。「我樂意把女兒嫁給英格蘭國王,但我要聲明我付不起嫁妝」,雷納曾向薩福克表達過如此心聲。
  • 即使穿越時空也不能遇到的老公──英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個老婆,儼然是英格蘭宗教改革的開展與演進史。 如果各位想要快速地認識亨利八世的六個老婆,可以參考這一首打油詩: King Henry VIII,(亨利八世) To six wives he was wedded.
  • 被帝位耽誤的皇帝——李煜
    而歷史上有的人卻是不想當皇帝卻陰差陽錯登上皇位的。這些皇帝如果不是皇帝,那會有很大的作為的,例如唐朝音樂天才李隆基,明朝魯班朱由校。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代詩詞大家——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善詩文,可以說是一個大才子。
  • 亨利六世時期變種封建制下的「庇護制社會」已然全面成形
    儘管亨利六世性格軟弱,缺乏主見,但他是塗過聖油的君主。國王精神失常後,無法識別自己妻子和廷臣,甚至不能自行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已經喪失執政能力。王后和宮廷黨徹底慌了神,消息又不能長期隱瞞,一個急迫的問題擺在面前:英格蘭該如何治理?宮廷黨另一個麻煩出現在1453年下半年,缺乏貴族朋友的約克公爵賺到一個強大後援,時局永遠是約克最好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