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竟是亨利六世的精神失常?!

2020-12-14 鳳凰網讀書

15世紀中後期,蘭開斯特的紅玫瑰與約克的白玫瑰在近三十多年的時間裡競相綻放,為英國歷史譜下了一曲血色浪漫!而在這血雨腥風的背後,又潛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與陰謀?

約克家族的白玫瑰與蘭開斯特家族的紅玫瑰

下文將為您揭開這場王位爭奪的巨大陰謀的一角。

▶ 1.被「精神失常」的國王◀

亨利六世成年掌權,期間他的統治好壞與否一直是研究玫瑰戰爭的史學家們廣為爭議的話題之一。學者麥克法蘭刻薄地認為亨利六世精神失常是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認為他只是不願意,或者更有可能是沒能力履行國王的義務和責任。

15世紀40年代流言四起,有人說國王心性幼稚,有人則說他缺乏強大君主所必備的品質。

他並未認真對待司法事務,對提攜人才一事也有失審慎,任人唯親;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在處理英法戰爭事宜時,因為執拗任性而招致了災難般的惡果:為了恢復和平,亨利六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意孤行欲同法國講和,他的任性舉措令英格蘭人在戰爭中取得的成果大打折扣,積累的士氣嚴重受挫,作戰準備停滯不前,戰時的努力最終在失敗和指責聲中慘澹收場。

亨利六世畫像

1453年8月,亨利六世在聽到卡斯蒂永之戰敗北的消息後,當即精神崩潰,陷入昏迷,他完全不能說話,不能動彈,剛開始的時候甚至連飯都咽不下去,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多。

10月,亨利六世與王后瑪格麗特的兒子降生,安茹的瑪格麗特藉此要求攝政,引發了一陣恐慌,大部分貴族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因此1954年3月,議會一致同意讓約克公爵在國王臥病期間擔任護國公,承擔「保護和管理王土」的責任。實際上,議會和議員所謂的團結統一不過就是為了掩飾貴族間不斷深化和嚴重的分歧。

約克公爵的第一次攝政於9個月後亨利六世的精神恢復而宣告結束,但是1455年在全國爆發的騷亂又為他迎來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1455年11月,英格蘭各地與倫敦均爆發了大規模的騷亂,下議院再次要求任命約克公爵為攝政來平息混亂。

約克公爵首次攝政正值國王精神徹底崩潰之時,當時的任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然而這次的任命並沒有證據可以表明國王又一次陷入了類似的精神崩潰的境地。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約克公爵及其下議院的追隨者們迫切要求這次任命,使約克派能夠在王國中站穩腳跟,而全然不顧國王的精神狀態有無驟然改變。

此後約克派勳爵與蘭開斯特派展開了錯綜複雜的鬥爭,玫瑰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 2.支持者的反叛◀

1461年,約克伯爵的長子馬奇伯爵在倫敦被擁為王,是為愛德華四世。在愛德華四世執政初期,內維爾家族尤其是沃裡克伯爵主導著英格蘭的統治。

1464年秋,這種局面突然發生了轉變。

在一次內閣會議上,愛德華四世宣布已經與伊莉莎白·伍德維爾成婚,而伊莉莎白不僅只是一介庶民,還是一個寡婦。而沃裡克伯爵當時正在與法國及卡斯蒂利亞王國談判,希望能為愛德華四世謀求一位新娘,年輕氣盛的國王「為愛情而結婚」的這種行為無疑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兩者的關係因此出現了裂痕,自此埋下日後沃裡克公爵謀反的種子。

更可怕的是,隨後幾年,王后及其家族在愛德華的王室法律顧問班子中的影響力擴大,最終對沃裡克伯爵的影響力和權利構成了威脅。

愛德華四世的婚姻選擇讓沃裡克伯爵不再忠心耿耿。1469年,他秘密煽動了三次民眾起義,但都以失敗告終。1470年7月22日,又與安茹的瑪格麗特在昂熱正式達成和解。沃裡克伯爵被戲劇性地安排屈膝下跪15分鐘,乞求寬恕,因為畢竟他是「國王亨利六世、她以及她兒子淪落到這一步的罪魁禍首」。

隨後沃裡克伯爵率軍抵達英格蘭後迅速展開行動,大敗愛德華四世的軍隊,並向復闢的亨利六世表示臣服。

1471年4月14日的巴尼特戰役。這幅中世紀的畫作描繪了愛德華四世(騎著戰馬,戴著王冠,位於畫面左側)正在用長矛刺向沃裡克伯爵身上的盔甲的場景。

1469年至1471年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明顯源自於沃裡克伯爵個人的政治野心。這位把愛德華四世扶上王座的「立王者」,同時也促成了他原本的政敵亨利六世的復闢。

▶ 3.亨利·都鐸的封王之路◀

亨利·都鐸是里奇蒙伯爵埃德蒙德·都鐸和瑪格麗特·博福特之子,作為亨利六世的侄子,他是一位徹底的蘭開斯特派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亨利的上位與其母的謀劃密不可分。

亨利·都鐸畫像

作為蘭開斯特派的一員,亨利·都鐸的日子在愛德華四世與理查三世統治時期並不好過,一直處於流亡的狀態。為了保護兒子以及謀取一席之地,寡婦博福特夫人兩度再婚,藉助夫家進入宮廷,與伊莉莎白王后搞好了關係,並讓國王相信兒子的忠心。最終愛德華四世賜還了都鐸家族的土地,並允許他回國覲見。

然而此後不久,愛德華四世意外駕崩,其弟格洛斯特公爵謀殺了兩個年幼的侄子,繼任為王。但沒過多久,當理查三世的獨子夭亡後,博福特夫人意識到兒子亨利·都鐸已成為最有力的的王位繼承者。

她隨即秘密聯合前王后伊莉莎白,結盟方式是讓兒子與伊莉莎白王后長女,約克的伊莉莎白訂婚。這樣,亨利坐上寶座就更名正言順了。1483年,博福特夫人送一大筆錢給法國的兒子,讓他招兵買馬起兵反叛。

但是亨利·都鐸的武力反抗並不順利,理查三世很快鎮壓了叛亂者。直到1485年8月,亨利在米爾德福港成功登陸,並於短短兩周之後在博斯沃思戰役中徹底打敗了理查三世。

關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學者們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理查三世篡位行為的本身進一步削弱了國王的權威,他的支持基礎非常薄弱,使得人們對王權的挑戰變得可能。

博沃思戰役

推翻約克王朝的理查三世後,亨利·都鐸採取了安撫、謹慎鎮壓以及威懾相結合的政治手段來穩固王位。其中最大的安撫措施是他於1486年迎娶了愛德華四世的女兒約克的伊莉莎白。

借用都鐸王朝宣傳人士的措辭,這場婚姻象徵著蘭開斯特家族的紅玫瑰與約克家族的白玫瑰的結合。1487年伊莉莎白的王后加冕儀式也標誌著玫瑰戰爭正式落下了帷幕。

圖為都鐸玫瑰的圖章,象徵著兩大家族的融合

關於玫瑰戰爭的兩大家族圍繞王權之爭的種種恩怨情仇與陰謀秘密都被記錄在了這部《玫瑰戰爭簡史》中。

 

相關焦點

  • 玫瑰戰爭前奏——亨利六世統治下的英國,危機四起,一觸即發
    大家好,我是小朱,一個專注於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上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訴了亨利五世的強大通知,他攻打下了法國,將蘭開斯特家族捧上最榮耀的時候,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統治,蘭開斯特也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並且亨利五世的統治也是存在很大的危機的,因此,在他死後,亨利六世繼位,但是他的才能並不足以統治法英兩個偌大的領土,國王掌控不了重臣,於是所有危機統統爆發了出來,這篇文章小編就會給大家講解亨利六世治下的英國
  • 玫瑰戰爭:由莎士比亞命名的一場戰爭
    玫瑰戰爭又稱英格蘭內戰,這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動的內戰。「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 玫瑰戰爭的起因: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
    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國王亨利六世隱退養病,由他的幾個最信任的盟友攝政。一段時間之後,亨利六世身體康復,但這些顧命大臣都已經嘗到了權力的滋味,而且想得到更多的權力。1455年5月,覬覦王位的約克公爵理查向聖奧爾本斯進軍。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紅白玫瑰戰爭爆發。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這場風暴是怎樣到來的?
  • 英王列傳第二集:被當皇帝耽誤的人生,南唐李後主,英倫亨利六世
    法王允準了這樁婚事,但當時勢頭正健的他獅子大開口,不僅不給嫁妝,而且還要亨利六世割讓緬恩一地作為「彩禮」。天性柔順的亨利六世居然答應了這樣的屈辱條件,他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只要保家國安定,一塊地又算得幾何?
  • 不可不知的英國初中歷史,莎翁《亨利六世》劇中的兩朵玫瑰花
    英國初中階段歷史學習涵蓋1066年的「諾曼徵服」到20世紀60年代大英帝國的結束,其中有一段出現在莎翁的歷史劇《亨利六世》中,有以兩朵紅白玫瑰花(分別象徵著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被拔標誌著戰爭開始的經典描述,這就是發生在英國十五世紀「玫瑰戰爭」。玫瑰戰爭是初中歷史最難學的知識點之一,從1450年到1487年,有多少次王朝的更迭?
  • 亨利六世時期變種封建制下的「庇護制社會」已然全面成形
    儘管亨利六世性格軟弱,缺乏主見,但他是塗過聖油的君主。國王精神失常後,無法識別自己妻子和廷臣,甚至不能自行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已經喪失執政能力。王后和宮廷黨徹底慌了神,消息又不能長期隱瞞,一個急迫的問題擺在面前:英格蘭該如何治理?宮廷黨另一個麻煩出現在1453年下半年,缺乏貴族朋友的約克公爵賺到一個強大後援,時局永遠是約克最好的盟友。
  • 玫瑰戰爭的起因: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
    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慘敗後,英格蘭軍隊返航回國,幾乎沒有人想到會再次發生衝突。然而,十年還沒過去,英格蘭便再次陷入了一場血腥的內戰之中,而這場戰爭重塑了英格蘭的統治精英。 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國王亨利六世隱退養病,由他的幾個最信任的盟友攝政。
  • 金雀花王朝——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發生在英國金雀花王朝。紅玫瑰為標誌蘭開斯圖家族,白玫瑰為標誌的約克家族。是英格蘭15到16世紀的政治浩劫,兩大家族互相徵戰百年,爭奪英格蘭王位。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通用語。
  • 玫瑰風雲錄:紅白皇后生存的真實年代,還原一個被汙名化的悲情...
    豺狼環繞,內憂外患,也因為亨利五世太過於突出的執政,亨利六世很快就被判定為無能昏庸的國王,而他也開始受到間歇性的精神疾病的困擾。 而為什麼要被稱為玫瑰戰爭呢?因為蘭開斯特的家徽是紅玫瑰(紅薔薇),而約克家族則是白玫瑰(白薔薇),而「玫瑰戰爭」這一和血腥爭奪皇權統治完全不符的名字,是由莎士比亞興起的。他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作為戰爭開始的標誌。因為莎士比亞戲劇的風靡,大家就都把這場戰爭稱為玫瑰戰爭。
  • 「玫瑰戰爭」: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十五世紀後期,英國再次爆發王位之爭,並由此引爆1455年-1485之間公開而持續的內戰。戰爭主要在以紅玫瑰為族徽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族徽的約克家族之間進行,故名「玫瑰戰爭」(Wars of Roses)。伴隨著這場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內戰的,則是在議會「憲政」光環的破滅下,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 玫瑰戰爭: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由於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誌,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戰爭」。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於亨利六世。
  • 從學術作品到通俗讀物 怎樣讀懂玫瑰戰爭
    要準確,也要趣味古代史寫作需要講故事的能力莎士比亞在他的戲劇《亨利六世》中描述了玫瑰戰爭的起源。1429年英法百年戰爭末期,法國聖女貞德創造奇蹟,英軍付出慘重代價。莎士比亞創作的多數歷史劇,如《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幾乎都與玫瑰戰爭直接或間接有關,不是涉及其起源,就是涉及其過程,要麼涉及其結果。但莎翁作品畢竟屬於文學範疇,所述情節多為虛構,了解歷史不能依賴文學作品。
  • 聖阿爾班斯戰役:英格蘭玫瑰戰爭的第一滴血
    軟弱的亨利六世根本無力調停。最後還是控制了上議院的薩默塞特等人將請願書駁回,並讓亨利六世授予自己加萊總督的官職。加萊是當時英格蘭在法國北部最後的據點。由於按照《大憲章》規定,國王不能私自擁有和徵召軍隊,所以名義上英國唯一的常備軍,只能在加萊這樣的前線。會議期間,約克家族的支持者在倫敦煽動暴動,企圖逮捕薩默塞特公爵,並搶劫了他扈從的住所。
  • 亨利六世娶法蘭西王室旁支郡主瑪格麗特為後
    亨利六世卻堅持要最寵信的薩福克幫助完成艱巨任務,為感激他忍辱負重幫自己背黑鍋,特意晉封他為侯爵。安茹的瑪格麗特以美貌和才幹著稱,她父親安茹的雷納頭銜眾多,如「洛林公爵」和「安茹伯爵」、名義上的「那不勒斯國王」,其實多徒有虛名,因為他的大片領地都被英格蘭佔領。「我樂意把女兒嫁給英格蘭國王,但我要聲明我付不起嫁妝」,雷納曾向薩福克表達過如此心聲。
  • 這是史上名稱最浪漫的戰爭,耗時15年牽扯四代親人,結局影響深遠
    1455年5月22日,在「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英格蘭的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率軍俘虜國王亨利六世的禁衛軍,著名的「玫瑰戰爭」開始。 起初人們並未使用「玫瑰戰爭」這一稱呼,直到16世紀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除作為戰爭爆發的標誌,這個溫情十足的名字才漸漸為人熟知。
  • 強化君主政體才能恢復王權的獨立性,詳解玫瑰戰爭之內戰與外戰
    導語從1455年到1485年,英國陷入了一場內戰,人們把它稱為「玫瑰戰爭」。這個名字的由來極其戲劇性,原來莎士比亞將其寫入了劇本《亨利六世》中,在其中,約克公爵摘了一朵白玫瑰來代表自己的家族,而薩摩賽特伯爵摘了一朵紅玫瑰來表示自己的家族,因此,後人根據這個場景把這場內戰稱為「玫瑰戰爭」。
  • 亨利六世的短暫統治期,被視作斯陶芬家族帝國政策的巔峰時代
    隨後,皇帝與上義大利地區的城市之間爆發了多年衝突,最終導致了一系列具有戲劇性效果的事件發生,如1159年的教派分裂、1162年米蘭被摧毀、1167年皇帝軍隊中爆發疫情災難。「紅鬍子」作為西方普世性皇帝理念的偉大代表之意義,不會由於後人對其個人的濫用而被貶低。弗裡德裡希一世之子亨利六世(1190—1197年在位)的短暫統治期,被視作斯陶芬家族帝國政策的巔峰時代。不過,就在他的執政初期,如同往常那樣,國王-皇帝的權力潛能之局限暴露無遺。
  • 現實版《權力的遊戲》|殺戮與愛情滋養出的都鐸玫瑰
    莎士比亞創作的多數歷史劇,如《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幾乎都與玫瑰戰爭直接或間接有關,不是涉及其起源,就是涉及其過程,要麼涉及其結果。但莎翁作品畢竟屬於文學範疇,所述情節多為虛構,了解歷史不能依賴文學作品。
  • 英格蘭歷史上最年幼的國王——亨利六世
    亨利五世聽聞戰敗消息,無暇享受婚姻生活,6月份即渡海前往法蘭西從事未竟的事業,他的到來很快就挽回巴格戰役的損失。1421年下半年亨利五世攻佔德勒,解救沙特爾被圍困的盟軍,查理王太子不敢正面交鋒,率軍撤退避戰。亨利五世雖連戰告捷但身心疲憊之極,10月份圍攻巴黎附近的莫城遭遇敵軍頑強抵抗,陷入久拖不決的僵局。
  • 玫瑰戰爭時期的重要人物——民眾的發言人,約克大公爵
    大家好,我是小朱,專注於研究分享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之前的幾篇文章已經大致的給大家講解了玫瑰戰爭前期的框架,國王亨利六世的統治危機以及民眾的暴亂,一部分貴族和民眾的矛盾激烈化導致了國家的危機,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將給大家講解玫瑰戰爭的主導者之一,約克公爵理查,他也是最具有王位繼承權的貴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