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爭又稱英格蘭內戰,這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動的內戰。「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後人戲劇化的場景,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各拿著不同顏色的玫瑰決裂
玫瑰戰爭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對立由來已久。屬於蘭開斯特家族英王亨利六世和他的大臣們被指責管理無能,並且在對法蘭西的百年戰爭中指揮不利。亨利六世時期,英國在法國的所有據點幾乎喪失殆盡。他開始被視為無能昏庸的國王,同時還飽受間發性精神疾病的困擾。
到1450年代,很多人認為亨利已不適合坐在王位上。蘭開斯特國王的短暫王朝一直為合法性的問題所困擾,而約克家族的理查相信他們更適合繼承王位。民眾不滿情緒日漸高漲、眾多的封建貴族的私人軍隊,和亨利六世朝廷的腐敗使得內戰的政治氛圍已經成熟。
當時,約克公爵理查領一支小部隊前往倫敦,在倫敦北面的聖奧爾本斯遭遇趕來的亨利六世的部隊。理查表面上的目的是從亨利國王身邊清除「奸臣」。蘭開斯特家族吃了敗仗,並且失去很多領袖,這次後世稱為「聖奧爾本斯戰役」的衝突被視為玫瑰戰爭的起點。在這次衝突之後,約克公爵和他的同盟重新獲得了地位和影響力,理查本人甚至當上了攝政王。
玫瑰戰爭開始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
這場戰爭的過程是什麼呢?
在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之後,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妥協獲得了些許成功,但只要亨利六世還活著,且約克公爵不放棄對王位的追求,雙方的下一次衝突遲早會到來。
約克從愛爾蘭歸來後,衝突再次開始,在斯塔福德郡發生的布洛希思戰役中,一支蘭開斯特家族的大部隊沒能阻止索爾斯伯裡勳爵(Lord Salisbury)理查·內維爾(Richard Neville)帶領下的一支部隊從約克郡的米德勒姆城堡(Middleham Castel)出發並在魯德婁城堡(Ludlow Castle)和約克會師。不過,蘭開斯特家族隨後在路孚德橋戰役(Battle of Ludford Bridge)中獲得勝利。理查的兒子,馬奇伯爵愛德華(約克的長子,後來成為愛德華四世),索爾斯伯裡和沃裡克逃往加來。蘭開斯特家族恢復對王位的完全控制。不過,在1459年—1460年間,遠在海峽對岸的約克家族從加來發起對英格蘭海岸的幾次突襲,加劇了混亂和動蕩的氣氛。
此後,沃裡克等人已經準備好對英格蘭發起侵入行動,並很快在根德和倫敦建立據點,在那裡他們得到廣泛的支持。在得到教皇代表的支持後,他們向北進軍。亨利率軍向南迎擊,而瑪格麗特王后和愛德華王子留在北方。後來,北安普敦戰役(Battle of Northampton)對於蘭開斯特家族是災難性的打擊。沃裡克伯爵理查·內維爾帶領的約克軍隊,在蘭開斯特家族的叛軍的幫助下,抓住了亨利國王並將其作為俘虜帶往倫敦。
隨著軍事上的勝利,約克公爵理查認為蘭開斯特家族非法繼承王位,提出了對王位的要求。國會同意給予考慮,並認同約克的優先繼承權;但是在投票中他們仍以5票的優勢決定讓亨利繼續擔任國王。調解法案達成妥協,法案認定約克為亨利的王位繼任者,剝奪了亨利六歲的兒子——愛德華王子的繼承權。約克公爵只能將它作為最好的條件接受;這一法案達成了他大部分的願望,特別是被任命為攝政王,能夠以亨利之名統治。
但隨後風雲突變。1460年聖誕,理查在韋克菲爾德附近的桑德爾城堡,面對蘭開斯特家族瑪格麗特王后的軍隊。雖然瑪格麗特的軍隊人數在理查的軍隊的兩倍以上,理查還是下令他的部隊離開城堡出擊,結果慘敗。理查在戰鬥中被殺,而索爾斯伯裡和理查17歲的兒子魯特蘭伯爵埃德蒙(Edmund, Earl of Rutland)被捕並被砍頭。瑪格麗特下令將三人的頭掛在城門上。
此後,約克的長子愛德華繼承了爵位和王位。索爾斯伯裡的死則使他的繼承人沃裡克成為英格蘭最大的地主。此時,瑪格麗特四處借兵,但卻沒錢給自己的軍隊發軍餉,所以她允許軍隊搶劫南英格蘭的富人——只要不搶劫特倫特(Trent)河以北的那些就行。她把軍隊帶到金斯敦赫爾(Kingston upon Hull),一路上招募更多人手。所以,蘭開斯特軍隊所到之處一片浩劫。在倫敦,沃裡克以此為宣傳,在整個南方強化對約克家族的支持。恐懼的氣氛席捲倫敦,到處是野蠻的北方人將要洗劫該城的流言。倫敦人關閉城門,並拒絕提供食物給王后的軍隊,他們就在周圍的赫特福德郡和米德爾塞克斯劫掠。
愛德華和沃裡克此時向北進軍,他們聚集起一支大軍,並在陶頓(Towton)和同樣壯觀的蘭開斯特軍隊交戰。在約克附近的陶頓戰役,是玫瑰戰爭中到此時為止最大的戰役,兩邊都不打算妥協。估計4-8萬人參加了戰鬥,其中超過2萬人被殺,在當時是個巨大的數字,並且是英格蘭土地上單日死亡人數的最高紀錄。新國王和他的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蘭開斯特家族滅亡,大多數首領被殺,約克家族取得了階段勝利。而愛德華四世的正式加冕在倫敦舉行,他的支持者熱烈歡迎愛德華四世成為英格蘭的新國王。愛德華也得以平安統治十年。
但愛德華四世英年早逝,繼承者愛德華五世當時年幼,王位也被格洛斯特伯爵奪取。此後的格羅斯特伯爵被稱為理查三世,他繼承了來自約克家族的王位。可是蘭開斯特家族的餘黨投靠於亨利. 都鐸這裡。都鐸的軍隊在博斯沃思原野之戰擊敗理查的軍隊,亨利登基,稱為亨利七世。亨利通過迎娶愛德華四世的長女,約克家族最佳的繼承人約克的伊莉莎白為妻來鞏固他的統治。這樣,他重新統一了兩個王族,並把紅白玫瑰這兩個對立的符號合併到都鐸玫瑰的徽章中,玫瑰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亨利·都鐸,也就是後來的亨利七世。玫瑰戰爭的終結者
這場戰爭給歷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玫瑰戰爭最終以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結束,同時也結束了法國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開啟威爾斯人的都鐸王朝。這也標記著在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並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為了紀念這場戰爭,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並把皇室徽章改為紅白的「都鐸玫瑰」。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貴族力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被大大削弱。例如,在戰爭爆發前的1425到1449年間,有25個家族滅絕消失,在戰爭期間的1450到1474年間,有24個家族滅絕消失。隨著雄心勃勃公然叫陣的貴族們在戰爭初期大量戰死,接近戰爭後期,越來越少的貴族願意在不確定的戰爭中以他們的生命和頭銜冒險。這是貴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進而導致了都鐸王朝統治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5ec45fcd3560001b7afd1;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