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爭時期的重要人物——民眾的發言人,約克大公爵

2020-12-17 小朱說玫瑰戰爭

大家好,我是小朱,專注於研究分享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之前的幾篇文章已經大致的給大家講解了玫瑰戰爭前期的框架,國王亨利六世的統治危機以及民眾的暴亂,一部分貴族和民眾的矛盾激烈化導致了國家的危機,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將給大家講解玫瑰戰爭的主導者之一,約克公爵理查,他也是最具有王位繼承權的貴族之一。

1450年,薩福克公爵、塞伊勳爵和國王,最終都因在國家事務中沒有體恤民心而嘗到了惡果,公爵和勳爵被處死,國王的統治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小編一直都認為民眾的支持是蘭開斯特王朝得以建立的基礎之一。從1399年開始,政策的執行要同民眾商討,因為他們的支持是王權最大的庇護。

讓小編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在面對15世紀40年代末逐漸擴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危機,國王做出的反應就是從議會和政治中全身而退。從1448年起,巡迴法庭越來越多,在政府中任職的人員數量減少,實際上政府也不需要那麼多人辦公了。這樣一來,國王和他寵臣們的所作所為加劇了民眾的猜想:政府正在由一群自私自利,拉幫結派的王室人員操控。國王統而不治,是民眾在1449~145年支配著政治議程,推進著重大事件的進行,所以當時的英國人民是真正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上的

小編形容民眾對於王室政府的批評是「囊括一切惡事,廣泛流傳,很具有影響力」。貪婪的低級顧問破壞民眾利益,民眾對此的斥責一直是中世紀後期政事討論中的常見話題。15世紀40年代,民眾可以自由討論法國和國內的事件,只要維持在一個廣泛但合理的範圍內即可1450年,流言四起,民眾運動爆發。他們編了順口溜,寫了大量傳單貼在公共場所,大聲控訴政府惡行,儘可能要讓每一名聽眾都知曉,議會對此政治進程反應巨大。叛國者和邪惡顧問的話語

而這裡,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介紹一個人,那就是約克公爵。在小編看來,約克公爵理查是當時最為顯赫的貴族,他的父母雙方都是愛德華三世的後裔。15世紀中期他收入頗豐——每年大約5000英,在貴族之中無人與之可比。一直以來,理查都是維護蘭開斯特政權,特別是維護其在法國統治的中流砥柱。而且,他對自己的地位和血統有著很敏銳的認識。更重要的是,15世紀50年代期間爆發的權勢之爭讓旁人也意識到了約克公爵的王位繼承權。在凱德領導的起義中,他充當著「高貴英勇的王子」,宣稱要聯合其他「真正的貴族」一同革除弊政。

61450年4月,亨利六世在前往萊斯特召開議會的途中遇襲,襲擊者名叫約翰·哈裡斯,是約克郡的一名水手被捕後的哈裡斯一面擺弄手裡的連枷,一面振振有詞地說道:「現在在愛爾蘭的約克公爵應該像我這樣,在萊斯特議會上和叛徒較量,把他們打倒,就像他先前在郡裡打泥巴塊那樣。」裡斯未經考慮,憤然指責,為此他被絞死並被四馬分屍。但是他的言論彰顯了在百姓間廣為流傳的看法:約克公爵是改革的擁護者。

1450年,小編覺得約克公爵自認為是有些不情願地被推到公眾利益救世主的位置,為矯正亨利六世糟糕的統治而衝鋒陷陣,至少在1449年6月約克公爵啟程去擔任愛爾蘭總督之前,他對蘭開斯特王朝忠心耿耿,從未想過要分裂國家。理查打一出生就與王位近在咫尺,早在1433年,他就被賜予嘉德勳位,高官顯爵指日可待。

這裡小編就不得不講一下約克公爵在當權時期的理政效果了。1436年,他被國王任命為代理官員並被派往法國,這是他首次理政,在政策擇取和具體執行方面,還要依靠他的姐夫索爾茲伯裡伯爵理查·內維爾和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塔波特爵士約翰,但是他首次理政還算成功。

理查第二次理政(從1441年到1445年)期間雖吃了幾次敗仗,卻向眾人證明了自己是一名有能力的管理者和外交官。1444年,理查在圖爾為休戰進行談判,全心參與其中。次年莫林斯主教指控理查犯貪汙罪,追隨理查的貴族都站在他這一方支持他,這也是他在民眾以及一眾貴族中的威望所致

其實小編覺得,從1446年開始,理查成為政府的領導人物之從理查所擁有的土地和爵位來看,他從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去世的事件中獲得了不少好處。15世紀40年代後期,理查的地位卻發岌可危。儘管有高額收入卻還是人不敷出。到1450年,王室拖欠他的俸祿和向他借的錢已經高達2.6萬英鎊。與許多借錢給王室的人相比,約克公爵的境遇還沒有那麼精——事實上,他比一些人要好得多。但是他自身重重的經濟問題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的疑慮:壞事將近

1449-1450年,理查疑因失寵,離開英格蘭,前往愛爾蘭。這當然不是後來凱德之流所謂的流亡,但是次年約克公爵重返英格蘭時聲稱他在往返的途中遇到某些北威爾斯王室成員的伏擊。在愛爾蘭,約克公爵擔憂資金不足,鎮壓蓋爾首領的叛亂就難以為繼,無能和叛國的指控會落到他的頭上來,諾曼第戰爭中的將領就是前車之鑑。1450年6月,他寫信給索爾茲伯裡伯爵抱怨,再沒有錢,他就不得不放棄對愛爾蘭的管轄。他的信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當時的擔憂之情:

1450年夏天,約克公爵便發現自己陷入一連串接踵而來的事件當中,有些他無法掌控,有些則關乎他的存亡:凱德的手下和百姓指望他來清除國王座下搜刮民脂民膏的「叛國者」,也就是小編上篇文章講的那些個貪官汙吏;王室大臣和其他受百姓怨聲指責的人視他為眼中釘;約克公爵自己則害怕有人以他唆使凱德作亂(凱德聲稱是約克家族之人,化名為約翰·莫蒂默)為由指控其叛國。

這樣一來,他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或是更甚。就是處於這種懷疑猜忌和流言蜚語之中,約克公爵大約在8月的最後一周回到了英格蘭。據當時的記錄,王室大臣對公爵的回歸「驚恐萬分」,小編覺得之所以他們會驚恐萬分,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當中有人企圖在約克公爵從北威爾斯回來的途中將他暗殺,結果計劃失敗。

時年9月,約克公爵還向國王大聲疾呼自己的忠心。眾所周知,約克公爵的「首項提議」即針對那些在國王面前公然抨擊他的死對頭。約克公爵堅稱自己對國王忠心耿耿,自己是「一名真正的騎士」。亨利六世表面上接受了約克公爵的一番申辯,兩人達成和解,國王承認約克公爵「是我真實可靠的臣子,是我的好親戚,深得我心」。然而不久之後,約克公爵就和國王的關係近乎破裂了

本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到了一個新人物,也就是約克公爵,小編也說過,他在玫瑰戰爭時期擔任著很重要的角色,並且小編認為他也是為數不多的為民眾著想的真正的貴族,下篇文章小編將詳細給大家講解約克公爵在當時與政敵的交鋒和所處的境地

相關焦點

  • 玫瑰戰爭:由莎士比亞命名的一場戰爭
    玫瑰戰爭又稱英格蘭內戰,這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動的內戰。「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 玫瑰戰爭的起因: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
    1455年5月,覬覦王位的約克公爵理查向聖奧爾本斯進軍。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紅白玫瑰戰爭爆發。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這場風暴是怎樣到來的?因此,會出現約克公爵理查或造王者沃裡克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們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
  • 玫瑰戰爭的起因: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
    1455年5月,覬覦王位的約克公爵理查向聖奧爾本斯進軍。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紅白玫瑰戰爭爆發。 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這場風暴是怎樣到來的? 因此,會出現約克公爵理查或造王者沃裡克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們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
  • 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竟是亨利六世的精神失常?!
    ▼他並未認真對待司法事務,對提攜人才一事也有失審慎,任人唯親;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在處理英法戰爭事宜時,因為執拗任性而招致了災難般的惡果:為了恢復和平,亨利六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意孤行欲同法國講和,他的任性舉措令英格蘭人在戰爭中取得的成果大打折扣,積累的士氣嚴重受挫,作戰準備停滯不前,戰時的努力最終在失敗和指責聲中慘澹收場。
  • 從學術作品到通俗讀物 怎樣讀懂玫瑰戰爭
    消息傳到英格蘭,倫敦的議會花園裡,約克公爵與國王寵臣薩默塞特公爵開始了唇槍舌劍的對峙。互相譏嘲之後,約克公爵要求貴族們站隊表態,支持自己的摘白玫瑰,支持薩默塞特公爵的摘紅玫瑰。紅玫瑰是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蘭開斯特黨」;白玫瑰是約克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約克黨」。後來約克與蘭開斯特兩大家族為爭奪王位,爆發了英格蘭史上最漫長的內戰。
  • 玫瑰戰爭: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由於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誌,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戰爭」。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於亨利六世。
  • 「玫瑰戰爭」: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戰爭主要在以紅玫瑰為族徽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族徽的約克家族之間進行,故名「玫瑰戰爭」(Wars of Roses)。伴隨著這場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內戰的,則是在議會「憲政」光環的破滅下,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 金雀花王朝——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發生在英國金雀花王朝。紅玫瑰為標誌蘭開斯圖家族,白玫瑰為標誌的約克家族。是英格蘭15到16世紀的政治浩劫,兩大家族互相徵戰百年,爭奪英格蘭王位。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通用語。
  • 聖阿爾班斯戰役:英格蘭玫瑰戰爭的第一滴血
    約克公爵作為貴族中權勢最大、財富最多、實力最為雄厚的人物,自然是不二選擇。蘭開斯特一邊因薩默塞特的被捕而群龍無首。最後是性格剛烈的王后瑪格麗特站出來,要求議會選舉自己作為攝政。然而議會中的大部分人都害怕瑪格麗特會秋後算帳。於是在一番討價還價中,約克公爵如願成為英格蘭攝政。瑪格麗特則為自己與亨利的兒子愛德華爭取到了王位繼承人的權力。
  • 強化君主政體才能恢復王權的獨立性,詳解玫瑰戰爭之內戰與外戰
    導語從1455年到1485年,英國陷入了一場內戰,人們把它稱為「玫瑰戰爭」。這個名字的由來極其戲劇性,原來莎士比亞將其寫入了劇本《亨利六世》中,在其中,約克公爵摘了一朵白玫瑰來代表自己的家族,而薩摩賽特伯爵摘了一朵紅玫瑰來表示自己的家族,因此,後人根據這個場景把這場內戰稱為「玫瑰戰爭」。
  • 玫瑰戰爭前奏——亨利六世統治下的英國,危機四起,一觸即發
    大家好,我是小朱,一個專注於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上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訴了亨利五世的強大通知,他攻打下了法國,將蘭開斯特家族捧上最榮耀的時候,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統治,蘭開斯特也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並且亨利五世的統治也是存在很大的危機的,因此,在他死後,亨利六世繼位,但是他的才能並不足以統治法英兩個偌大的領土,國王掌控不了重臣,於是所有危機統統爆發了出來,這篇文章小編就會給大家講解亨利六世治下的英國
  • 現實版《權力的遊戲》|殺戮與愛情滋養出的都鐸玫瑰
    1429年英法百年戰爭末期,法國聖女貞德創造奇蹟,英軍付出慘重代價。消息傳到英格蘭,倫敦的議會花園裡,約克公爵與國王寵臣薩默塞特公爵開始了唇槍舌劍的對峙。互相譏嘲之後,約克公爵要求貴族們站隊表態,支持自己的摘白玫瑰,支持薩默塞特公爵的摘紅玫瑰。
  • 這是史上名稱最浪漫的戰爭,耗時15年牽扯四代親人,結局影響深遠
    1455年5月22日,在「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英格蘭的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率軍俘虜國王亨利六世的禁衛軍,著名的「玫瑰戰爭」開始。 起初人們並未使用「玫瑰戰爭」這一稱呼,直到16世紀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除作為戰爭爆發的標誌,這個溫情十足的名字才漸漸為人熟知。
  • 玫瑰風雲錄:紅白皇后生存的真實年代,還原一個被汙名化的悲情...
    你可能會說,這只是個腦洞大開,情節奇幻又趣味橫生的童話故事。但事實上,童話故事裡面的這兩位皇后是有原型的,紅白皇后之爭可以說貫穿故事始終,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真實的紅皇后與白皇后的故事。 紅白皇后的故事從何說起呢?讓我們從英國內戰「玫瑰戰爭」開始講起。
  • 兩朵玫瑰花之間的選擇,帶來英國封建貴族內部的「大清洗」
    薔薇又名玫瑰,故也有「玫瑰戰爭」之稱。「玫瑰戰爭」的稱呼因為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亨利六世》而更加著名。戰爭的勝利讓約克公爵大喜過望,衝動之下,並未與親信貴族商議就提出了要求亨利六世退讓,在生命被威脅的情況下,亨利六世被迫宣布約克公爵為攝政王和王位的繼承人,剝奪了亨利子女的王位繼承權。約克的行為惹怒了王后瑪格利特,她不顧一切地從英格蘭借了一支軍隊,並將支持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召集在一起,向約克公爵宣戰。
  • 這朵玫瑰背後,藏著兩個家族的愛恨情仇
    梅花Q上的這位女性並非真實存在,甚至也不是傳說中的人物。梅花女王阿金尼(Argine)只是一個文字遊戲,由女王(Regina)一詞經過字母移位而得。阿金尼的背後有一場殘酷的戰爭,這就是14世紀英國的玫瑰戰爭,這是一場關於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戰爭。
  • 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1936)三號艦:約克公爵號
    既然已經去查閱了一些資料,不發出來的話,胖達覺得就有點可惜了,所以就寫了這篇關於約克公爵號的文章,主要涉及到昨天文章裡朋友們提到的一些問題,不過主要也是圍繞約克公爵號進行展開的。約克公爵號戰艦是1936年款的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的三號艦,前2艘分別是英王喬治五世號和威爾斯親王號。值得一提的是,約克公爵這個稱號通常會授予君主的第二個兒子,威爾斯親王則是屬於君主的王儲,喬治五世那自然就是君主本人了,給艦船命名也是雨露均沾,長幼有序,先是老爹,然後是皇太子,最後是二弟。
  • 英國內閣大臣中的「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究竟是什麼的?
    現代內閣製成型於英國,但如今的英國內閣卻是各大強國中保留封建殘餘最多的。在英國內閣大臣中,排名第五的是外國人一頭霧水的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那麼「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究竟是什麼呢?1399年,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國王理查二世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魯克推翻,國王寶座被蘭開斯特公爵家族控制。此事引起了英格蘭約克公爵家族強烈不滿,兩家之間爆發了「玫瑰戰爭」。「玫瑰戰爭」進行了三十多年,最終以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家族的女兒伊莉莎白結婚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