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朱,專注於研究分享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之前的幾篇文章已經大致的給大家講解了玫瑰戰爭前期的框架,國王亨利六世的統治危機以及民眾的暴亂,一部分貴族和民眾的矛盾激烈化導致了國家的危機,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將給大家講解玫瑰戰爭的主導者之一,約克公爵理查,他也是最具有王位繼承權的貴族之一。
1450年,薩福克公爵、塞伊勳爵和國王,最終都因在國家事務中沒有體恤民心而嘗到了惡果,公爵和勳爵被處死,國王的統治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小編一直都認為民眾的支持是蘭開斯特王朝得以建立的基礎之一。從1399年開始,政策的執行要同民眾商討,因為他們的支持是王權最大的庇護。
讓小編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在面對15世紀40年代末逐漸擴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危機,國王做出的反應就是從議會和政治中全身而退。從1448年起,巡迴法庭越來越多,在政府中任職的人員數量減少,實際上政府也不需要那麼多人辦公了。這樣一來,國王和他寵臣們的所作所為加劇了民眾的猜想:政府正在由一群自私自利,拉幫結派的王室人員操控。國王統而不治,是民眾在1449~145年支配著政治議程,推進著重大事件的進行,所以當時的英國人民是真正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上的
小編形容民眾對於王室政府的批評是「囊括一切惡事,廣泛流傳,很具有影響力」。貪婪的低級顧問破壞民眾利益,民眾對此的斥責一直是中世紀後期政事討論中的常見話題。15世紀40年代,民眾可以自由討論法國和國內的事件,只要維持在一個廣泛但合理的範圍內即可1450年,流言四起,民眾運動爆發。他們編了順口溜,寫了大量傳單貼在公共場所,大聲控訴政府惡行,儘可能要讓每一名聽眾都知曉,議會對此政治進程反應巨大。叛國者和邪惡顧問的話語
而這裡,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介紹一個人,那就是約克公爵。在小編看來,約克公爵理查是當時最為顯赫的貴族,他的父母雙方都是愛德華三世的後裔。15世紀中期他收入頗豐——每年大約5000英,在貴族之中無人與之可比。一直以來,理查都是維護蘭開斯特政權,特別是維護其在法國統治的中流砥柱。而且,他對自己的地位和血統有著很敏銳的認識。更重要的是,15世紀50年代期間爆發的權勢之爭讓旁人也意識到了約克公爵的王位繼承權。在凱德領導的起義中,他充當著「高貴英勇的王子」,宣稱要聯合其他「真正的貴族」一同革除弊政。
61450年4月,亨利六世在前往萊斯特召開議會的途中遇襲,襲擊者名叫約翰·哈裡斯,是約克郡的一名水手被捕後的哈裡斯一面擺弄手裡的連枷,一面振振有詞地說道:「現在在愛爾蘭的約克公爵應該像我這樣,在萊斯特議會上和叛徒較量,把他們打倒,就像他先前在郡裡打泥巴塊那樣。」裡斯未經考慮,憤然指責,為此他被絞死並被四馬分屍。但是他的言論彰顯了在百姓間廣為流傳的看法:約克公爵是改革的擁護者。
1450年,小編覺得約克公爵自認為是有些不情願地被推到公眾利益救世主的位置,為矯正亨利六世糟糕的統治而衝鋒陷陣,至少在1449年6月約克公爵啟程去擔任愛爾蘭總督之前,他對蘭開斯特王朝忠心耿耿,從未想過要分裂國家。理查打一出生就與王位近在咫尺,早在1433年,他就被賜予嘉德勳位,高官顯爵指日可待。
這裡小編就不得不講一下約克公爵在當權時期的理政效果了。1436年,他被國王任命為代理官員並被派往法國,這是他首次理政,在政策擇取和具體執行方面,還要依靠他的姐夫索爾茲伯裡伯爵理查·內維爾和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塔波特爵士約翰,但是他首次理政還算成功。
理查第二次理政(從1441年到1445年)期間雖吃了幾次敗仗,卻向眾人證明了自己是一名有能力的管理者和外交官。1444年,理查在圖爾為休戰進行談判,全心參與其中。次年莫林斯主教指控理查犯貪汙罪,追隨理查的貴族都站在他這一方支持他,這也是他在民眾以及一眾貴族中的威望所致
其實小編覺得,從1446年開始,理查成為政府的領導人物之從理查所擁有的土地和爵位來看,他從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去世的事件中獲得了不少好處。15世紀40年代後期,理查的地位卻發岌可危。儘管有高額收入卻還是人不敷出。到1450年,王室拖欠他的俸祿和向他借的錢已經高達2.6萬英鎊。與許多借錢給王室的人相比,約克公爵的境遇還沒有那麼精——事實上,他比一些人要好得多。但是他自身重重的經濟問題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的疑慮:壞事將近
1449-1450年,理查疑因失寵,離開英格蘭,前往愛爾蘭。這當然不是後來凱德之流所謂的流亡,但是次年約克公爵重返英格蘭時聲稱他在往返的途中遇到某些北威爾斯王室成員的伏擊。在愛爾蘭,約克公爵擔憂資金不足,鎮壓蓋爾首領的叛亂就難以為繼,無能和叛國的指控會落到他的頭上來,諾曼第戰爭中的將領就是前車之鑑。1450年6月,他寫信給索爾茲伯裡伯爵抱怨,再沒有錢,他就不得不放棄對愛爾蘭的管轄。他的信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當時的擔憂之情:
1450年夏天,約克公爵便發現自己陷入一連串接踵而來的事件當中,有些他無法掌控,有些則關乎他的存亡:凱德的手下和百姓指望他來清除國王座下搜刮民脂民膏的「叛國者」,也就是小編上篇文章講的那些個貪官汙吏;王室大臣和其他受百姓怨聲指責的人視他為眼中釘;約克公爵自己則害怕有人以他唆使凱德作亂(凱德聲稱是約克家族之人,化名為約翰·莫蒂默)為由指控其叛國。
這樣一來,他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或是更甚。就是處於這種懷疑猜忌和流言蜚語之中,約克公爵大約在8月的最後一周回到了英格蘭。據當時的記錄,王室大臣對公爵的回歸「驚恐萬分」,小編覺得之所以他們會驚恐萬分,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當中有人企圖在約克公爵從北威爾斯回來的途中將他暗殺,結果計劃失敗。
時年9月,約克公爵還向國王大聲疾呼自己的忠心。眾所周知,約克公爵的「首項提議」即針對那些在國王面前公然抨擊他的死對頭。約克公爵堅稱自己對國王忠心耿耿,自己是「一名真正的騎士」。亨利六世表面上接受了約克公爵的一番申辯,兩人達成和解,國王承認約克公爵「是我真實可靠的臣子,是我的好親戚,深得我心」。然而不久之後,約克公爵就和國王的關係近乎破裂了
本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到了一個新人物,也就是約克公爵,小編也說過,他在玫瑰戰爭時期擔任著很重要的角色,並且小編認為他也是為數不多的為民眾著想的真正的貴族,下篇文章小編將詳細給大家講解約克公爵在當時與政敵的交鋒和所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