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虛靈腐生
圖/來源於平臺
「遠嫁他鄉的那段日子,我曾經在漫長的孤獨中消受繁雜的生活與家人們的習慣,我的丈夫,我的婆婆,我居住的房子,車子。深綠或淺藍的菜,嗆人的調味品,它們在我的新生活裡時時充滿精神,時時蜷縮身影,讓我在不得安心的日子裡,感受更加清晰的孤獨。」
我曾經見到一個時間旅人,從身上拍落兩場大雪,由心裡攜出一籃火焰,獨自穿過整個冬天。
於是我常常懷念起小時候,那場紫羅蘭一般渺小清澈的短暫時光。
一、年少時的冒險是漫長人生裡的一場消磨
小時候家裡不大,卻喜歡各個角落四處竄,順手撿一根木枝,就可以沉浸在自己的生活裡獨自玩耍一整天。累了就將整個身子倒在床上,餘光裡被風擺動的窗簾在一圈一圈刺眼的光暈中輾轉了二十多年。
在記憶的枝杈上,人總忘不了風光的花蕾。
小女孩的花蕾很簡單,穿著新衣服從田間地頭跑向馬路,在人們一扇又一扇目光中享受自我的風光。或者一個人坐在家裡,打開著窗,聽老人們講話;在班級裡,聽女孩們聊天。或者開著風扇,在陰雨的午後,靜靜的睡上一覺。
誰能想到二十年以後竟很少如此安詳的睡去,竟期待陰雨的午後,擺脫生活的巨大壓力,心無旁騖的聽雨,一個人在擁擠的被窩裡呼呼大睡。
在父母的庇護下,年少的孩子在招搖與不羈中盡情的冒險,孩子們一起去任何地方,在任何時間裡,只要感受到擔憂與害怕,都可以輕鬆的轉身回家。
人總會依賴家鄉,依賴父母的庇護,這是漫長人生裡最值得紀念的那幾年。
對母親來說,整個世界就像一條沒縫好的棉被,棉絮總是會漏出來。而她的擔心就像針一樣,要把那些可怕的裂縫一一縫起來。
「遠嫁後,我最思念父母,然後是朋友們,還有我的家鄉。」在他鄉的生活,不知怎得,無論聽到看到了什麼,思緒總能拐著彎的走到有父母的回憶裡。想起來自整個家鄉的挽留,父母苦心孤詣的勸告,遠嫁他鄉,在如今現實充滿鋒利的世界裡,終於感到了年輕的衝動。
「還有我的朋友們,我從未這麼想念她們。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思考這多年間我們的種種,她們還記得我嗎,為我的遠走,他們原諒我了嗎,為我們之間的矛盾,她們放下了嗎。」
如果出嫁前的女孩經歷的是人生前期最歡愉中的消磨,那麼陪伴女孩的朋友們,就是這場消磨中不斷經受蹉跎的年歲。出嫁那天,風光的伴娘們與喜娘共同慶賀,在一日的黃昏後,無能為力的看著摯友在人生的行途中越來越遠,漸漸小成一個看不見的點。
章詒和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生老病死,人生的四個階段,後三段都是苦,前面的生也未必是樂。
在日程的一步步推進,遠嫁的人開始嘗試生活艱辛。
讓鼻子發癢的是春天,風從袖中過的是夏天,天空凌然聳立的是秋天,等到發覺的時候,冬天已經過了大半。
對於遠嫁,世俗也有世俗的法則。當年輕的女孩們陷入進愛情的深海,所謂遠嫁他鄉,不足以成為尋愛的阻隔。她們抱有對愛情最神聖的崇敬,抱有對生活最熱情的態度,決然的選擇愛情。
傳統上總說「女不遠嫁」,父母在對子女婚姻的價值上追求「門當戶對」,加上部分家長對於「地域偏見」,更加不願女兒遠嫁。認為女兒獨自異鄉,必然受苦。然而年輕人的衝動與未經世事的單純,卻來不及考慮這些。父母家人遵循傳統的婚嫁法則,究竟有沒有道理。
其實家人對遠嫁的偏見,以及女兒對愛情的執著,已經暗示,這個遠鄉萬裡組建家庭的人未來與家鄉間的關係正開始產生缺失。
於是一切開始模糊,女孩兒兒時的風光,父母的庇護,與親朋好友的距離,在離家萬裡的腳步中緩緩消失。
也許註定孤獨與遠嫁就是海洋與溺死的關係。然而生活本身就矛盾密布。
遠嫁以後,一切從零開始。
在孤獨與不安的家庭生活裡,遠嫁的女方總是心無所依卻無路可退。童年的歡愉,如同童年的衣裳,不是不願意穿,是無可奈何了。
二、 別離在今晨,見爾是何秋。在心無所依裡,回望人生的傷勢
回憶起來,當初為什麼不顧一切的離開家人,去到那個被火車飛機橫加阻攔的地方生活。也許一切都是命定,命定我會愛上一個遠方的男人,命定年輕不知進退的我會放棄一切隨他奔赴至今。
原來這就是生活,每個人的每個選擇都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對愛人,對家庭,對那個年輕衝動,對任何事情都抱有激情的女孩兒。在輕視了生活的複雜後,開始追憶過去無憂無慮的日子。
丈夫的忙碌,婆婆的不理解,舉目無親的城市裡,沒有一個能夠說說話的朋友。所有的委屈都無法釋放,這段婚姻裡只有忍耐。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現實的生活往往能夠打破所有愛情裡的浪漫。物質與經濟的短缺更是燃起夫妻之間矛盾的導火索。也許有了孩子,生活就更加糾結,孩子將母親徹徹底底的綁在了這個家,留不得,走不得,進退兩難。
心無所依,年老色衰,兩手空空。
別離在今晨,見爾是何秋。父母,朋友,家鄉,像膨脹的氣球,不斷填滿遠嫁女孩的心。
這世間所有的傷痛,都來自於未知的失望。
女孩未經世事,包含熱情出嫁,結果卻是在荊棘叢中獨自行走。
這究竟還是來自於對婚姻的失望。假使未嫁遠方,倘如生活不好,也行同樣會對過去燃起熊熊的追憶。這就是生活與失望。
婚姻中的幸福不應寄託,不應將未知的生活全權交給愛人,而應把握在自己手中。出嫁,追愛,感受真正有屬於自己的價值,應在雙方共同的付出中求得,而不該在女孩的犧牲與遷就中獲得。
即使是遠嫁,也應飽含女孩對現實生活理解後有價值的追求。同時選擇婚姻時,也應考究另一半的家庭環境與成長背景,究竟適不適合自己,未來共度一生是否值得。
三、在婚姻的價值裡,汲取成長與生活的經驗
任何東西都可以被替代。愛情,往事,記憶,失望,時間……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無力自拔。
既然選擇了愛情,就應在生活裡細細品味婚姻的價值。倘使遇人不淑,就應及時止損,離婚或許才是實現對幸福的追求。倘使生活只平淡無味,難免思念家人,就應在生活中為自己注入新的精神與活力。
人應在自我的泥沼中,不斷注入新東西,往生命裡灌溉新鮮的精神。在煎熬的日子裡自我救贖,在對生活的解讀中找到獨屬於自己的醍醐灌頂。只有將寂寞坐斷,才能重拾喧囂;把悲傷過盡,才能重見歡顏;把苦澀嘗遍,才能自然回甘。這就是生活的本質,人生註定充滿磨難。然而在婚姻中,保持積極的態度,認清現實,才是最有價值的。
最後,將最真誠的話送給還在遠嫁的道路上糾結的女孩們:
「幸福應是實實在在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為了任何人選擇犧牲自我,遷就的婚姻裡,一定得不到尊重。生活不止有聖潔的愛情,還有那些陪伴自己幾十年來的親情與友情。保持理智的思考,準確的判斷與衡量,才能夠在生活的滌蕩中汲取新鮮的營養,才能獲得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