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新媽媽轉型有機農業 「草莓公主」醉心高科技

2020-12-23 東方網

劉海燕在田間享受豐收的喜悅

    東方網8月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對上海的很多「吃貨」來說,惠南鎮「草莓公主」劉海燕的名字並不陌生。她種植的有機草莓,每年都能吸引眾多買家慕名而至,更吸引了周邊農戶上門取經。1978年出生的她,而立之年投身農業,創立了上海桂峰果蔬專業合作社,致力於農業科技化,為美麗鄉村建設和智能化、生態化可循環農業提供方向性和技術性支持。她所創建的「桂峰臺農」,已經成為精緻農產品系列知名品牌。

  誰能說種地不辛苦,誰能說農業不是高風險行業,誰能說搞有機農業不曲高和寡,但劉海燕始終執著於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一個地地道道的有機農產品生產者,我要為中國農業科技化、科技農業普及化盡份力量。」

  注重食品安全,「吃貨」媽媽轉行做農民

  劉海燕本來不種地。她1978年出生在惠南鎮,8歲的時候就隨父母去了西安。從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她先在中國電信工作,後又轉做進出口貿易。結婚後,她暫時告別了職場,2005年當上了幸福的新媽媽。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她想重新出山工作。

  因為家裡添了小寶寶,做媽媽的劉海燕特別關注食品安全。「今天給孩子吃什麼」,成了擺在她面前的頭等大事。後來,她乾脆在自家院子裡試著自己種蔬菜,沒想到就這樣喜歡上了種地,看著蔬菜一天天長大,她心裡美滋滋的。如果職業和愛好是一致的,那麼工作就是享受,這樣的人生多美好。於是,劉海燕決定自己給自己打工。

  自稱是個「吃貨」的劉海燕,第一樣想種的東西就是草莓。草莓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在西方被稱為「水果皇后」。因為草莓屬於草本植物,植株比較低矮,果實細嫩多汁,這些都導致它容易受病蟲害和微生物侵襲。劉海燕說,自己感覺草莓外表疙疙瘩瘩的,皮又薄,不易清洗,擔心會有殘留農藥,所以一直都不敢多吃。現在,她嘗試自己種果蔬,當然第一個就想到了草莓。

  有機草莓一炮走紅,成就「草莓公主」

  第一年,劉海燕拿到30畝地,土地平整,機耕道路修好,排灌設施安裝到位後,她拿出一塊地育草莓苗。辛辛苦苦巴望草莓苗快快長,不料7月的一場大雨把她育的草莓苗全淹了。她沒有氣餒,趕緊再買了一批草莓苗種上。

  「我們國家農耕文化5000年,但一直是粗放經營,這讓不少人講到農民農業就覺得是老土。但其實,現在國際上最尖端的科技就用在軍事和農業上。農業不簡單,千萬別以為種地沒技術含量。」劉海燕說。為了學種地,她找來了強大的技術支撐。2009年起,合作社陸續聘請了多位農業專家,成立技術研發小組,還聘請了兩名美籍專家作為顧問,全程指導生產種植。

  在劉海燕的合作社裡,傳統的耕作模式被徹底改變了:倉庫裡沒有農藥和化肥。不用農藥,草莓長蟲怎麼辦?劉海燕說,每年夏季最熱的時候,草莓地剛好歇夏,地裡加上肥,覆上地膜發酵,把細菌殺死。平時殺蟲就用中草藥萃取的生物農藥和安裝超聲波頻掃設備驅趕。不用化肥,所有的肥料都是生物有機液肥。合作社自己研製成功含有大量胺基酸和放線菌的魚漿,作為農作物的最佳液體肥料和原始的生物農藥。此外,合作社還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波麗有機農法,採用生物科技技術,自製有機生物菌肥來分解原先土壤中的農業殘留,進一步提高了草莓的品質,避免了過量和不均衡使用肥料給環境帶來的汙染。

  第一年30畝草莓一炮走紅。劉海燕種的有機草莓糯、香、甜,耐碰,經放,吃口特別好。雖然被人稱為「天價」草莓,可慕名而來的「吃貨」卻源源不斷。識貨的人嘗過一回就有數了。回頭客就這樣來了。

  周邊的農戶也紛紛上門取經學習,要求「加盟」合作社。於是劉海燕決定擴大生產。6人一組,管理18-20畝地。第二年,草莓的種植面積從30畝擴大到200畝。劉海燕介紹,上海地區草莓苗大多從浙江建德購買,而她的合作社利用先進技術,引進美國拉森峽穀苗圃(Lassen Canyon Nursery)脫病毒原種苗自主培育,實現了草莓的平地育苗,可大大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苗的成活率、產量和果實品質。如今,桂峰果蔬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浦東乃至市郊具有一定規模的有機草莓種植基地,也是「紅霞」等草莓新品種的試種推廣基地和「波麗有機農法」的示範基地。同時,「桂峰」草莓也走進了市區的高端超市,麥德龍、八佰伴、百聯又一城等超市裡都能看到其身影。

  在合作社採訪時,常常有訂貨電話打進來說好取貨時間,劉海燕會讓員工提前一會兒到草莓棚裡摘草莓。草莓剛摘好沒多久,買主就上門提貨了。有的顧客提盒子毛毛糙糙,盒子斜了也不扶正,劉海燕急著糾正他的姿勢,「不好這樣拎,裡面草莓碰在一起會破皮的!」「草莓公主」比誰都心疼她的草莓。

  勇於嘗試新品樂於幫助傳播技術

  高端農業有市場,劉海燕嘗到了甜頭,她打算把事業做做大。種植的品種從草莓拓展到小黃瓜、小番茄、火龍果。合作社種的彩色番茄不僅有傳統的紅色,還有抗氧化、抗癌和美白功能更強的黑番茄、明目利眼的綠寶石小番茄、胡蘿蔔素更多的黃色小番茄。這些番茄都是「不用洗,拿著直接就能吃」的有機食品。

  除了有機果蔬外,合作社還種植無公害蔬菜。現在合作社已擁有2000畝土地,旗下有一百多農戶,生產的蔬菜源源不斷供應到上海市民的菜籃子裡。

  劉海燕的農業生產技術出了名。2012年劉海燕應邀到新疆指導當地農業生產。當地一個養雞場場主碰到了麻煩,養雞場規模很大,雞的排洩物不知怎麼處理。她看到當地有萬畝棗林,馬上有了主意——雞糞拌上她帶去的生物菌堆肥,再撒到萬畝棗林,這可是最好的有機肥料!一個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

  很多農民種地憑經驗。劉海燕舉了個例子,冬天發現萵筍空心,以為是長蟲了,拼命打農藥;發現沒效果,又以為農藥打得不夠多,再加量。其實,這是因為萵筍前期挨凍了,打再多農藥也沒用。劉海燕說,她願意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幫助其他農戶,大家一起生產優質農產品。

  去年,劉海燕隨上海婦女代表團去中國臺灣訪問交流。臺灣的農業已相當發達,但當地專家一聽劉海燕介紹經驗時,立刻感覺棋逢對手,雙方馬上投入地切磋技藝。「可見我們做得不差!」說起這件事,劉海燕很開心,「我願意堅守有機農業這片土地,為農業現代化做貢獻!」

  [對話]

  農業創業學的知識都用得上

  記者:我們都知道有機農產品好,但有機農產品簡直就是高價的代名詞。聽說生產有機農產品不能用農藥,長蟲了就要人工捉蟲,生產成本太高,所以特別貴?

  劉海燕:誰說有機農產品長蟲了要靠人去抓,簡直是弱爆了!有機農產品的確比普通農產品貴一大截,主要原因是投入高。前期土地要拋荒三年,要滿足健康的土壤、純淨的水源、良好的周邊環境三個基本條件。種植有機農產品要遵循植物生長原有的自然規律和儲存包裝要求,不用農藥不用化肥,因此成本相對要高。但除蟲無需靠人工,我們用超聲波頻掃技術,發現蟲害,用超聲波儀器掃一下就行了。關鍵靠技術不靠人力。

  記者:有機農產品銷路好嗎?有辦法讓有機農產品的價格降下來嗎?

  劉海燕:其實人人都想吃上有機農產品,只是太貴了,買的人相對不多。如果價格降下來,銷路會更好。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讓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下來,進而使價格降下來,讓更多的市民吃得起有機農產品。而降低生產成本的路徑就是,走工業化生產道路,也只能走這條路。

  記者:你當年讀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現在投身農業,學的專業和現在的工作是否對不上號?

  劉海燕:我學的知識沒有浪費啊。我除了計算機,還學了平面設計。這兩樣本領現在都派上用場了。我的草莓盒子就是我自己設計的,洋氣漂亮,拿得出手。草莓裝在裡面,可以當禮品送。我的這個設計一直被別人模仿,但還沒人超越呢。

  我的計算機專業在智能化控制設計上派上用場了。中央控制室和種植區域聯網,種植區域裡裝WIFI,我學的知識都用得上。

  記者:工作忙,家裡孩子顧得上嗎?

  劉海燕:工作的確很忙,尤其是頭兩年。現在摸索出經驗了,比剛開始時輕鬆多了。我現在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天亮下地,天黑回家。晚上回家還能輔導孩子做功課。種草莓,七八月是休耕期,這時候也正好是兒子放假,所以種地顧家兩不誤。

  我的孩子很喜歡吃我種的菜。看到兒子吃飯那麼香,邊吃邊誇媽媽種的菜真好吃,我就很開心。

相關焦點

  • 傳統農業轉型方向|休閒農業與有機農業
    傳統企業產業網際網路轉型方法論(17)1.休閒農業傳統農業的轉型方向其中一種是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和經營、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經過科學規劃和開發設計,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閒功能,為遊客提供觀光、度假、體驗、示範、娛樂、健身等多項休閒需求
  • 勃利縣田潤有機草莓基地:打造全省領先的智慧農業田園綜合體
    目前,勃利縣田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機草莓基地正值產銷旺季。每天清晨,工人們集中採摘紅如瑪瑙、白如璞玉的草莓,按品種和大小分揀包裝後,千餘斤有機草莓銷往縣內商超和我市大商新瑪特超市,實現產銷兩旺。田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有機食品種植、休閒觀光旅遊、農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科技型企業。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開發為中心,以農產品生產加工為突破口,以旅遊觀光服務為手段,在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培植高端食品以及發展第三產業,著力打造全省領先的智慧農業田園綜合體。
  • 孟津縣橫水鎮洛陽豐博農業有機草莓採摘成靚麗風景
    走進洛陽豐博農業草莓基地,數十棟鋼結構草莓大棚展現眼前,進入棚內,一個個飽滿鮮紅欲滴的草莓,乖乖躺在草莓花葉間,隨手摘下一個放到嘴裡,一股香甜氣息久久縈繞在唇齒之間。前來採摘草莓的遊客絡繹不絕。  洛陽豐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位於孟津縣橫水鎮橫水村。公司草莓種植基地規劃佔地總面積700畝,目前,投資500餘萬元的一期工程242畝已基本竣工。種植基地所有的溫室大棚均採用先進的東北日光溫室技術,採用全鋼結構焊接而成,具有強度大、抗風抗倒能力強、保溫性能好、建造方便等特點。  草莓基地土壤採用測土技術靶向追肥。
  • 法國有機農業快速發展(他山之石)
    法國在1997年制定了《有機農業發展中期規劃》,為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提供政策支持。2001年,法國政府成立了生態農業發展和促進署,在有機農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研究機構與政府之間搭建了信息溝通的平臺,良好整合各方資源,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指導。
  • ​江蘇淮安:外企白領轉行當農夫, 「開心農場」劍指「三高農業」!
    農場篝火晚會   外企白領轉行當起農夫   改變源自一個外企白領劉衛春。特別是當我聽說了生態循環農業這個概念的時候,立刻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劉衛春口中的生態循環農業,於上世紀80年代最早出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主要指的是在良好的生態條件下所從事的「三高農業(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它並不單純著眼於當年的產量,而是追求三方面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使整個農業生產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
  • 輪臺縣:「有機草莓」帶熱「採摘經濟」
    天山網訊(通訊員馬萌婕 張慧勇攝影報導)「最近來我這裡採摘草莓的人特別多,大部分是帶著家人一起過來,兩個大棚裡結出來的草莓都有些供不應求了。」2月20日,輪臺縣輪臺鎮夏馬勒巴格村草莓種植戶魏國幫高興的告訴縣環保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吐爾遜·依達依「有機草莓」採摘銷售情況。
  • 勃利縣帶動有機草莓產業集群式發展
    培土、掐葉、移栽……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寒地有機草莓扶貧產業園,62歲的劉淑華正仔細地將一株株草莓苗栽植至種植槽內。「現在還看不出來,等草莓長成的時候,一個個又紅又大,可好看了!」劉淑華說。記者在劉淑華勞作的大棚發現,雖然室外是3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棚內卻很涼爽,溫度宜人。
  • 從醫科大學生到「草莓公主」
    人物簡介:王倩,山東青島曹村草莓農業合作社理事長。她花了4年時間,把合作社草莓的種植面積從50畝擴展到1500多畝,社員也從30戶發展到了156戶,社員每畝增收5萬元以上。今年3月初,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這是新品種,酸甜多汁,不信你嘗嘗。」
  • 臨沂泉莊:有機草莓醉遊客
    中國山東網1月4日訊 (通訊員 莊昆霖 李桂雲)「我們這兒的草莓是有機種植的,現在每天都有很多遊客過來採摘,如果是周六周日來,人就更多了。」
  • 青州:白領跨界新農人「高架」草莓讓採摘更愜意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平時咱們常見的草莓都是長在挨著地皮的田壟裡,摘草莓都得彎腰或者蹲著,最近濰坊青州市南環路有個草莓大棚,能讓您站著輕鬆採摘。
  • 蔡英文:擴大有機農業 確保農業永續經營
    蔡英文16日表示,現在投入有機農業發展最時宜,這是重視生產、生活和生態特性的產業,擴大有機農業的栽種和營銷,確保農業永續經營和民眾健康,是臺當局未來的目標。     民主進步黨16日下午舉行中常會,會中通過8月23日舉行中執會,並邀請「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以「推動有機新農業,打造農安新境界」為題進行項目報告。
  • "草莓公主"王倩:只為了舌尖上的安全
    △青島曹村草莓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倩開心地在草莓大棚裡採摘草莓  □張曉帆 孟凡江 李延志 王曉順    從2009年繼承父業,28歲的"草莓公主"王倩靠著一股信念,打拼著自己的"草莓帝國"——為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放心地吃自家產品。
  • 江西萬載臺辦幫助引進有機農業生產
    中國臺灣網3月17日萬載消息 江西萬載縣發展有機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03年有機食品示範園區茭湖鄉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全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稱號。為擴大有機食品生氣,在萬載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縣臺辦參與了具體招商事宜,引進了臺資企業江西金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於2004年投資1875萬美元,興辦有機農業產品加工企業。  現有水稻、小蔥、草莓、毛豆、木姜、腳板薯等38個農產品通過了ECOCERT和BCS認證及美國NOP、歐盟EEC、日本JAS有機食品認證,大量出口歐美日臺灣等地。
  • 引進臺灣農業生產技術 把臺灣草莓帶進溫州
    雲南溫州商會會長陳教敏在雲南的企業業務已從包裝行業拓展到了房地產、高爾夫、物業管理、體育運動、生態休閒、生態農業等行業。2010年,陳教敏在老家蒼南縣開始投資農業,把臺灣特色農作物帶進溫州。  陳教敏在雲南的敏大集團公司共有12家子公司,員工1589人,總資產6.8億元,集團年產值近10億元。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王希錄/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於凱春 王希錄 記者 扈煒)今年以來,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東升躍陽農業生態觀光園草莓開始採摘了!
    通州親子這些事兒 大通州寶媽溜娃根據地 關注 草莓季又來了!在這寒冷的季節,鮮紅欲滴,味美多汁的草莓一定是讓人暖心的天使。
  • 智能化轉型在行動,三一重工登上湖南衛視《新聞聯播》頭條
    智能化轉型在行動,三一重工登上湖南衛視《新聞聯播》頭條 近日,《湖南新聞聯播》頭條播出「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加速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主題報導,聚焦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加快與5G等新興技術融合,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重點展示了三一18號廠房的高度智能化生產畫面。
  • 農業美學,創就「三農」高質量轉型發展「修武樣本」
    撬動農業轉型升級的支點又在哪裡?該縣的答案是,從田間到田園, 從傳統到時尚,從果腹到美味的農業美學!用美學理念引領,修武縣深化供給側改革,農業不僅從傳統走向時尚、從低端市場走向高端市場、從「為胃服務」走向「為舌尖和健康服務」,更重要的是,催生出大批農業新業態和新產業,走出了一條田園景觀化、村莊民俗化、農產品綠色化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為「三農」發展提供了「修武樣本」。
  • 採摘季②丨王母桃園有機草莓、蔬菜成熟季~
    這裡是阜康市王母桃園,千畝園區,包羅萬象這裡匯現代農業、綠色有機、科普教育於一體這裡集生態觀光、休閒採摘、親子娛樂於一園園區的有機草莓採摘園,有機蔬菜大棚,可採摘草莓、生菜、芹菜、卷芯菜、葫蘆瓜、黃瓜等各類果蔬,讓你來到這裡盡情感受慢節奏的生活、心靈的放空和濃濃的鄉土情懷。有機草莓,管夠吃,綠色有機蔬菜大棚,還原小時候味道。
  • 【深度觀察】有機種植農場面臨盈利難,專家呼籲為有機農業立法
    種植者正面臨轉型 有機種植的困境,其實早已經出現。 在我國,有機農業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主要集中在有機種植領域,養殖領域進行有機生產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