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學生為什麼要出去實習?

2021-02-19 無為而無不為


 

人類學本科生,不管畢業後去工作,還是讀研、出國,都要早早出去認識一下社會。立志做研究的,也永遠不要脫離社會。沒被社會打磨過,沒經歷發個郵件都要一一核對名單次序的等級,你永遠不明白課上學的理論是什麼意思。沒有脫離了真實生活還可以留下來的人類學理論。

 

往年,畢業論文交上來時,很多沒實習過的,排版亂七八糟,一個文檔十幾個字體、字號、顏色、間距 ...實習過的,別人一個眼神,就自己發現各種問題。

 

為什麼要去實習?第一,沒經歷過社會,不要談理解社會和人,都扯淡。第二,工作中絕大多數事情,除了特別技術性的,如編程、財務、建築等,多數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都能做,但只有實習過,才知道為什麼不是你。

 

去年,我請了一位人生贏家來課上分享。她一年只工作十多天,然後世界各地玩。她說,同學們覺得我過得太好了,但不知道當年我在倫敦讀書時,每天只睡四小時,所有清醒的時間都用來打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比如,簡歷中有無數玄機,工作過才知道。我當年在美國找工作,簡歷請師兄師姐看了N多遍,但拿給擅長指導學生的老師看,她幾秒鐘就指出無數問題,一頁十來個。簡歷投出去,別人瞟一眼就扔了,因為滿目瘡痍。簡歷都搞不好,招進來不是添亂嗎?

 

被社會打磨過了,才知道如何實際地處理事情。不然,就像政治經濟學派的批判那樣,這不對,那不對。當然不對,可輪得到你說嗎?

 

往期精彩文章:

行動有結果,社會有記憶

為一個人類學家的農場夢努力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出去實習?
    duersi是實習還是「好好上學」?想必這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傳統的教育思維認為上大學的時候就努力學習,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最忌一心多用。隨著時代潮流的更迭,實習對於就業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可忽視。以下的這篇「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出去實習?」或許會改變你對實習的看法。
  • 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出去實習
    常常看見她背著很大的包出去,裡面裝著各種試捲紙、資料和電腦,然後又背著很大的包回到宿舍。我們有一次夜聊問到她,一下課就跑出去賺錢,一個月能賺多少?她說賺八百。我們宿舍都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後代,平時裡有父母供養著吃喝不愁,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心裡覺得——「切,這麼點錢,這麼拼幹嘛啊。」——「父母花錢給你讀書,是讓你出去不務正業的嗎?」
  • 劉佳琪:中山大學-人類學
    專業介紹中大人類學是國家重點學科。中大人類學的特色在於它的設置參考美國高校,將考古學設在人類學系下,便於開展綜合研究。由於學校內部專業調整,人類學系下目前只設人類學與考古學兩大專業,大二專業分流。 人類學在國外,人類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在國內還比較冷門。也許很多同學與一年前的我一樣,都在疑惑:人類學到底是什麼?
  • 中山大學人類學教授:什麼是人類學的田野,以一個月為例
    原文標題:什麼才是人類學的田野:以一個月為例來源:無為而無不為·微信公眾號——人類學乾坤帶實習幾年,最難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十多年形成的田野感和節奏,結合學生的性情和當地生活,找到他們的田野方式。年輕的心,在田野中肯定發生過很多事:你真的要走了嗎?那一天也下著小雨,雨中的你是那樣讓人心碎,我問你是否留下來,你笑著不語。
  • 喬健:為什麼中國人類學不行?
    我記得有兩門必修課,一是《地學通論》,一是《考古人類學導論》,由凌純聲先生講授。相對於歷史系的部分課程而言,我對這兩門功課尤其感興趣,因為它們提倡田野活動,要求你去做實地調查,這和我喜歡旅遊的興趣有關。在升二年級的時候,我就申請轉入考古人類學系。原先那裡有9個學生,一個生病休學,其他8人都轉系了,我因此成了「獨苗」。儘管有很多國際上有名的老師在考古人類學系任教,但它是出了名的「冷門」。
  • 喬健 為什麼中國人類學不行?
    我記得有兩門必修課,一是《地學通論》,一是《考古人類學導論》,由凌純聲先生講授。相對於歷史系的部分課程而言,我對這兩門功課尤其感興趣,因為它們提倡田野活動,要求你去做實地調查,這和我喜歡旅遊的興趣有關。在升二年級的時候,我就申請轉入考古人類學系。原先那裡有9個學生,一個生病休學,其他8人都轉系了,我因此成了「獨苗」。儘管有很多國際上有名的老師在考古人類學系任教,但它是出了名的「冷門」。
  • 人類學舉步維艱或因與社會脫節—新聞—科學網
    紐約哈特維克大學的人類學家Jason Antrosio在博客上這樣說,「人類學是最難看到成效的學科,但卻是最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學科。」 該現象也成為相關研討會的討論內容。2012年11月,在美國人類學協會(AAA)年會上,學生們和人類學系的系主任們在小組討論中探討了工作前景和畢業生就業準備的問題。大多數人表示,學士學位和更高學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不同。
  • 實習攻略|要不要出去找一份實習?
    應妮姐和mo姐的邀請來分享一下我的實習經歷。 我是19年的12月初放假回國的,遇上了疫情以後就再也沒能回去,課業也被迫中斷,沒在國外待多長時間就在家成了無業游民。三月初疫情緩解以後,就有了出去實習積累經驗的想法,然後就是一直在改簡歷和投簡歷。後來從五月份開始經歷了多家公司,一直實習到現在。
  • 鍾馨樂:中山大學-人類學
    用教材上的話來解釋,人類學是從生物和文化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與發展,包括人的體質與文化變遷的學問"╮( ̄▽ ̄"")╭"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點,大體可以劃分為體質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研究人骨化石和靈長類,文化人類學則是側重人的文化現象,包括民族學、語言學和考古學,基本任何族群(包括異文化和本文化)都可以成為人類學的田野。中
  • 我如何斬獲LSE、UCL、SOAS人類學offer?
    秉著有趣的實踐經驗,她想要在專業知識上進一步補充自己對人類學的了解。斬獲四個英國高校——UCL、LSE、SOAS和Goldsmith offer的她,對LSE有情節的她,為什麼最終選擇了SOAS?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吧!
  • 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實習?
    常常看見她背著很大的包出去,裡面裝著各種試捲紙、資料和電腦,然後又背著很大的包回到宿舍。我們有一次夜聊問到她,一下課就跑出去賺錢,一個月能賺多少?她說賺八百。我們宿舍都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後代,平時裡有父母供養著吃喝不愁,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心裡覺得——「切,這麼點錢,這麼拼幹嘛啊。」——「父母花錢給你讀書,是讓你出去不務正業的嗎?」
  • 深析專業|英國G5人類學:劍橋大學人類學碩士專業申請深析
    3.簡歷用學術簡歷的風格,簡潔地呈現個人的教育背景、科研經歷、論文發表、志願者經歷、工作經歷/實習經歷等等,尤其注重突出與以上課程相關的經歷,例如媒體實習或工作經歷。研究計劃需要包括:你申請這個專業的目的,以及讀這個專業想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在碩士階段讀社會人類學,包括任何你覺得相關的研究興趣或者過去經歷,以及畢業論文可能的話題,為什麼你對這個選題感興趣,一些初步的想法等。
  • 【文化人類學專題】文化批評與文化人類學
    毫無疑問,會有學者這樣問:人類學究竟為人類的進步做過多少貢獻?民族學又奈之何?那麼要談及前言所提及的三個問題,我們還得追溯人類學的發展脈絡以及現在的研究傾向。就目前人類學的實驗趨勢,其任務就是:跨越現存民族志問題的局限,描繪做出更全面、更豐富的異文化經驗圖景。
  • 人類學的三個學科傳統
    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學是一種希望。 人類學本科教育中,有一次看見他者的機會 —— 到遠離自己生活的地方做一個月實習。每次實習回來,有人對人類學產生感覺,也有人開始厭惡人類學。看見他者,看見自己,需要選擇如何面對自己。 看見是殘酷的,尤看到不想接受的一面時。
  • 制度性偏見,人類學博士生只能追求終身教職嗎?
    )的文章,作者伊莉莎白·鮑威爾首先分析了人類學學術項目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取向,並說明了一部分人類學博士生離開學術領域為什麼是不可避免的,在下一篇文章中她將詳細介紹二十位人類學家在取得人類學博士後,冒險進入商業領域的經歷,並說明人類學訓練如何與商業領域完成有趣的銜接。
  • 我們為什麼要實習?
    我們為什麼要參加實習?就好像,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潔白明淨而毫無瑕疵;只有飛上星球的熱播才知道,那兒遍布灰塵石渣。 ——題記或許很多大學生跟我們有著一樣的迷惑我們為什麼要實習?實習到底為了什麼?在這裡,我只想簡單地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人類學最重要的一篇論文
    弗朗茲·博厄斯是美國人類學的創始人,對人類學的格局影響最大。從他開始,人類學家看到,人的社會與生物一體,今天的生活習慣會成為你未來的細胞、未來的思考方式、未來的頭髮和高矮胖瘦等。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人身上。完整地理解人,既要理解人的生物(骨骼肌肉和基因、細胞等),也要理解人的社會文化(價值理念、親屬制度、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
  • 美國的人類學博士有多難找工作?
    為什麼難以找到工作?很少有相關的研究文章。在最新一期的《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由美國人類學協會主辦)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名為「美國人類學研究的危險性」(Academic Precarity in American Anthropology)的文章,兩位作者——大衛·普拉策和安妮·阿里森——通過大量的調查,探討了美國文化人類學專業博士在就業市場上的困境。
  • 大學生找實習,要考慮哪些因素?要找實習的學生必看
    今年受疫情影響,應屆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可以預料的是,疫情並不會只影響這一屆學生,會對後面兩三屆學生都會產生影響。對於現在大二大三的學生而言,一定要儘早規劃,是準備考研還是打算畢業直接就業,如果打算直接就業,一定要抓緊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越來越重要的——實習。現在很多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都會參考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經歷。很多學生不知道實習工作要找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啥是人類學?|附英國院校人類學專業解讀
    維基百科對人類學的解釋如下:英語anthropology一詞,起源於希臘文ανθρωπο(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logos,邏各斯),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