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最重要的一篇論文

2021-02-19 無為而無不為

Boas, Franz. 1887. The Study of Geography. Science 9 (210): 137-141.

弗朗茲·博厄斯是美國人類學的創始人,對人類學的格局影響最大。從他開始,人類學家看到,人的社會與生物一體,今天的生活習慣會成為你未來的細胞、未來的思考方式、未來的頭髮和高矮胖瘦等。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人身上。完整地理解人,既要理解人的生物(骨骼肌肉和基因、細胞等),也要理解人的社會文化(價值理念、親屬制度、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博厄斯的The Study of Geography 這篇文章奠定了人類學研究的基礎:如何理解人這個複雜體?

閱讀之前,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在作者寫作的時代,人類學的狀況是什麼,與其他學科什麼關係?特別地,為什麼要談地理學?第二,這篇文章為什麼出現在Science ?明白這兩個問題,才理解在這個大環境中作者的意圖和追求。

首先,十九世紀末,人類學還沒影呢,地理學已經有了點眉目。地理學研究地球地質地理,人類學研究在地球不同地方生活著的人。地理和人相互聯繫。現代人類學之前的傳播學派就討論文明沿地理的傳播。後來,人類學建立田野方法,變成了定點研究,這種聯繫才越來越弱。當代人類學把人放回地球生態,又開始討論人類和地理的關係。兜兜轉轉一個世紀,又回到了起點。

第二,你認為Science接納什麼樣的文章?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都是自然科學類文章,但Science上有很多人文社科的文章。對文科生來說,刷Science和Nature有什麼好處?上面有很多非常好看的關於自然世界的圖片,Nature上還有短小的科幻文章,科學家根據目前科學和技術的狀況,想像未來。有時,Science上有跨學科對話,討論在我們這個時代,人類知識追求面臨什麼問題,進展如何。每半年,掃一眼Science和Nature,即便只掃標題,也能明白很多。

Science上經常有詭異的研究。幾年前,有學者搜索了全世界幾十萬微博上出現的描寫情緒的詞彙,統計它們在一天、一周內的波動頻率,得出結果:即便博主們生活狀況各異(分布世界各地,分屬不同年齡,有不同經濟政治、人際關係、和信仰),情緒在一周內都有大致相同的波動。

博厄斯這篇文章為人類學定性,確定如何理解不同地方的人和事,發現人與地理之間的互動,以及如何理解這種互動,出現在Science上很正常。

§§§

博厄斯界定了兩種最基本的理解人的方法,相互矛盾,又得同時使用。第一種,是我們比較熟悉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不斷拆分研究對象,直到不可再拆,通過理解部件來理解世界。但拆分會失去整體。地理學不僅給人理智認知上的衝擊,還帶來美感。美感不可拆分。因此,我們需要博厄斯說的宇宙觀式的方法,面向整個對象。

想像一下,看到一個東西,為清楚它,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把它切開,找到構成元素。比如,怎麼研究一個人?把它拆成大腦、心臟、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等,然後一樣樣細緻研究。每個系統又再細分,比如消化系統還分為口腔、食管、胃、大腸、小腸,胃有胃酸和胃的蠕動,小腸有各種酶。這是拆分的思路,但它理解的不是人,而是它的部件。

類似地,社會科學也習慣拆分。怎麼研究我?拆出我的各種身份:大學老師、父親、人類學家、在一線城市工作、來自遙遠的七八線城市 ...你看到我身上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各自構成一個研究主題,如階層、性別、家庭,可分別研究。但這樣理解的不是我,是我背後的社會構成機制,就像研究我的生物構成,看到的是在我身上運轉的自然機制。

人作為一個整體,有部件之外的東西,如自我意識。怎麼才能把人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博厄斯認為,要理解個體性,把鮮活的個體當成完整的研究對象。回到人類學,不拆分地理解一個人,我們要跟人生活在一起,看到發生在他身上的所有事情,不僅從理智上理解他為什麼這樣,還要從情感上接納他,從他的感覺去感受世界,從他的經歷看他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他。

社會科學一直都採納物理學的方法,文學藝術則經常視個體為獨一無二的整體。生活中,這兩種方法相互糾纏。當你愛一個人,你的愛是算計的,還是發自內心的?你發自內心的愛已經充滿算計:ta配不配得上我?ta來自什麼地方?你看到ta的一切,比如一起出去吃飯點菜的樣子、點的菜式、選擇去哪家餐館、餐桌禮儀... 這一切都進入你的視野,而你無知無覺就開啟了分析模式。不自覺的精密算計和心動的感覺同時出現,沒法區分心動是來自算計、還是直覺。你怎麼知道第一眼的感覺不是算出來的,來自那些沒進入你意識的計算過程?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博彩實驗。兩種牌不規則地放一起,你摸到第一種,得高分,但牌少,第二種分少量多。要經過多次嘗試,我們才能有意識地知道得分高的方式。但你的手先於意識知道了這一點。測量手伸向不同牌時體表電流就可得知,伸向得到高分的牌,體表電流就增加,但你不知道,它沒進入意識。體表電流在意識之前很長時間就知道該選什麼。

因此,你認為的一見鍾情,背後已有無數計算,腦電波、荷爾蒙、身體電流早開始了,只不過你無知無覺。說不定你倆腦電波早合拍了呢。人有氣場,你不明白為什麼發自內心地反感或喜歡他做的任何事情。

兩種研究方式都是生活的常態。博厄斯認為人類學應同時採納它們,既研究人的人類性,也研究個體性。這成為了20世紀美國人類學分裂的根源。博厄斯的學生有些傾向於整體,有些傾向於分析,彼此爭執,輪流坐莊。我讀書時,分歧演化成科學與人文的制度化紛爭。美國支持人類學研究的兩大基金會,Wenner Gren Foundation強調人文,研究計劃要讓人覺得你好像真能改變世界,國家科學基金會強調你的問題、推理、方法必須一步步清晰可見,把你的研究計劃給另一個人,他做出來的應該跟你有很大相似性。

§§§

物理學式的和宇宙觀式的研究方法,也可用於讀文章。物理學式的,讀出文章觀點。但把一個作者簡化成他的想法是簡單粗暴的,這是專家學者經常做的。宇宙觀式的,讀出作者的風格和氣質。學理論不是去記住概念,沒用。要從理論讀出人,讀出時代,這樣,閱讀才讓你思考人類學是否跟你有關。每讀完一篇文章,想想你是否喜歡作者的風格和氣質?或者,你是不是也屬於這種類型?看見他者,看見自己,理論就是活的,它跟某個人的生命、跟某個時代緊密關聯。如果發現,遙遠時空中的某個人居然和我有共鳴,還跟我這個時代有關,就發現了學科跟自己有關聯。找到它,理論課就達到目標了。而文字、想法、生活、性格之間的關聯,就是整體觀。找到它,實踐它,人類學就在你的生活中出現,在你身上。

有沒有人讀完這篇文章後比較喜歡博厄斯?它有沒有讓你想起博厄斯的座右銘:冰冷的熱情?博厄斯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一戰時FBI就要求哥倫比亞嚴防意識形態,不能與敵對國有交流,安排很多小間諜在校園監聽老師言論。博厄斯非常生氣,就在一天上課前,宣讀稿件反對政府的愚蠢決定,還說,誰希望拿這份講稿去舉報,他可以提供一份複印件。

往期精彩文章:

人類學到底研究什麼?


人類學的方法論:內外視角的交織

相關焦點

  • 深析專業|英國G5人類學:劍橋大學人類學碩士專業申請深析
    >總況劍橋大學的社會人類學學院是世界領先水平的教學和研究單位,他們的研究涉及人文和社會學科的最具有原創性的前沿工作。每個學生同樣會寫一篇打分的論文,和一篇畢業論文,並且會收到反饋。打分的論文不超過6000字,包括題目頁面和腳註,但是不包括數據圖表,附錄和參考文獻部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該論文不能和畢業論文有重合的部分,否則將會被判定為自我抄襲。該論文佔學位成績的百分之二十。畢業論文不超過13000字,字數算法同上,同樣不能包含打分論文的部分。
  • 南開大學三篇論文獲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南開大學三篇論文獲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的中國人類學民族學2017年年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召開。
  • 在英國學法醫人類學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關法醫人類學的知識在上一篇的推文裡有詳細介紹:識骨尋蹤——帶你走進法醫人類學的世界)    我們專業的部門基本有4位主要的授課老師,研究生大約有30人左右,只有2個男生,我是其中之一。高級法醫人類學(Advanced Forensic Anthropology):法醫人類學的進階課程,主要包括法醫埋葬學、人體腐爛分解規律、焚燒骨骼、法醫昆蟲學、創傷分析等知識。
  • 喬健:為什麼中國人類學不行?
    四個分支的課程(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語言人類學)都要學,到了康奈爾大學也是一樣。現在的人類學系學生,不管國內還是國外,跟我們那時不一樣,鑽研其中一個分支就行了。文匯報:喬老從事田野調查這麼多年,能否結合自己的心得,給從事人類學研究的後輩們提一些建議?喬健:田野調查最需要的是時間。
  • 喬健 為什麼中國人類學不行?
    喬健:田野調查最需要的是時間。英國人比較注重田野調查,有些人一輩子就鎖定一個地區。比如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就出版了田野調查手冊《人類學的詢問與記錄》(Notes and Queries on Anthropology),理想的田野調查應該是人類學家深入一個地區居住一年,甚至是兩年,但目前國內做人類學研究的,很少有人會在一個地區居住超過三個月。
  • 唯尋「定向專業」挖掘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人類學
    專業理念社會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研究一個群體的特定的文化。關於血緣、性和性別的人類學、政治與法律人類學、經濟人類學(1):生產與交換、社會人類學研究方法。你還將參與設計執行執行一個小型的人類學研究項目。
  • 【2018053·人類學】範可:政治人類學今昔
    它關注的是人類學理論和研究旨趣的發展與不同時代特定的權力關係之間的相關性(Gellner,1995:11~26)。以上勾勒了政治人類學的要義,也就是它如何可為的問題。既然這一領域稱為政治人類學,最重要的語彙當然是「政治」。那麼,它與政治學區別何在?看看政治學家如何為自己的研究領域定位或許對這一問題有所幫助。
  • 【20160919·人類學】王建民: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在人類學學科建設中的地位
    這樣一種所謂「聯繫實際」, 實際上和實際完全沒有關係。現在看來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學科的泛化, 二是學科的平面化。所謂泛化是說有些作品可能空洞無物, 談論宏大話語, 在一篇論文裡有些人就想說清楚整個民族乃至全國、全世界的事情, 缺乏人類學對於小社會、小地方的關懷, 往往是研究的選題偏大或者說乾脆沒有明確的田野調查點, 甚至有些碩士、博士的學位論文你都很難找到它有一個具體的社區為依託。另一個是平面化、扁平化。
  • 【課程分享】人類學理論 (碩士班)
    (5000字))25%一篇前沿趨勢分析(3000字左右)20% 本科非人類學專業的同學,需參加本科生理論課,完成那裡的要求寫作和閱讀要求。;【第四周周五下午五點交】2)選擇四個方法,每個方法泛讀十篇文章,精讀五篇,每個方法寫一篇綜述。
  • 專業深析|史上最全!英國G5大學人類學專業解析
    MPhil Social Anthropology社會人類學碩士,如其名所顯示,這是英國人類學最常見的專業,也彰顯了英國的人類學傳統,有別於美國的文化人類學取向,但是近年來也有很多學者或者學校將社會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合併成為社會文化人類學。此專業針對無人類學背景或者背景較弱的同學學習人類學理論和民族志研究,作為博士學習的準備階段。
  • 中山大學人類學教授:什麼是人類學的田野,以一個月為例
    原文標題:什麼才是人類學的田野:以一個月為例來源:無為而無不為·微信公眾號——人類學乾坤帶實習幾年,最難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十多年形成的田野感和節奏,結合學生的性情和當地生活,找到他們的田野方式。田野第七天,用半天時間,每個小組說服其他所有人:1)為什麼所選論題重要(是否為當地重要社會事實,與全球資訊時代下的中國甚至東亞如何相關,如何凸顯人類的當代生活狀況)?
  • 人類學:聽起來「若即若離」的專業
    並且人類學多學科領域的涵蓋面,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因為中國自古有文史哲不分、詩樂舞一體的傳統。人類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包括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生態人類學等等。 這些都決定了人類學的學生學的東西比較全,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比較強,特別是會受到一些跨國公司的青睞。
  • 論文寫作指南:如何把握一篇論文的結構?
    寫好一篇論文真的不容易,別說反覆檢視大綱觀點、論文結構和引證文獻,就是連其中的格式、標點、腳註的修改就讓人煩的了。在論文寫作中我們都會查詢很多這方面的注意事項和徵詢導師的意見,那麼,如何從整體上把握一篇論文的結構?需要論文檢測的同學,請關注後私信回復【2020】自動獲取。
  •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最新趨勢:走出村落,以老字號為抓手,走向現代化
    從西方傳入中國至今的百餘年來,人類學民族學依然以村落之類的前現代社會作為最正宗的研究對象,這種傳統已經傳到了年輕的一代學人身上。在國內,很多中輕年學者在確定自己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時、許多在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在選擇自己的學位論文主題時,都不太敢離開傳統村落這個主體。其結果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絕大多數研究成果和博士碩士論文探討的都是關於村落的那些事。
  • 30本「今日人類學民族學論叢」出版
    經過國內外學者兩年多的共同努力,按照30多個專業領域或分支學科劃分主題,編輯出版了「今日人類學民族學論叢」論文集共30本。其中英文論文集19部,中文論文集11部。該論叢由中國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
  • 世界歷史:分析人類學的危機與復興
    在 1978年,另一個激進的批評由比較文學專家愛德華· 薩義德在一篇關於 東方主義的文章中提出,這篇文章很快就舉世聞名。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一系列結合 了政治評論和修辭分析的被稱為「後現代」的研究中,那些攻擊的子彈很快就射向了民族志文本自身。在這些批評的過程中,所有的科學合法性都面臨被否定的風險,因為民族志 的方法突然被認為是十分隨意的。
  •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筆者發現自己一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 「我和你們說,一篇博士論文值 30 萬,我看也就 80 多頁,一周寫三分之一,都可以掙 10 萬。」
  • 制度性偏見,人類學博士生只能追求終身教職嗎?
    在2020年春季的一期《工商人類學》(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從象牙塔到董事會:人類學家在商業領域的發展」(From Ivory Towers to the Board Room: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ists in Business
  • 【201755·緬懷李亦園先生】徐傑舜丨問,李亦園丨答:人類學要關心人類的未來
    如果說對漢族的研究多少有些意義與貢獻,那就是把對中國文化研究的領域拓寬了,可以說是以小傳統的研究為基礎,逐步地把對漢族的研究延伸到了對大傳統,從下而上的研究。在這個中間特別帶有社會科學的立場,以社會科學為立場,問題取向與量化式的研究,並與當時年輕的一輩一起聯合,共同對中國文化以社會科學的立場來進行研究。
  • 【學術連結】新政治人類學
    「新政治人類學」 (Neo-Political Anthropology [NPA])是在汲取作為文化人類學分支學科「政治人類學」主要元素的基礎上,融入政治學、公共管理學、馬克思主義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等諸新元素之後,重新形成的交叉跨學科範式,主要有「政治人類學範式」 (Political Anthropology [NPA]) 「政策人類學範式」(Anthropology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