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2020-12-11 騰訊網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筆者發現自己一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

「我和你們說,一篇博士論文值 30 萬,我看也就 80 多頁,一周寫三分之一,都可以掙 10 萬。」

正在食堂吃飯的筆者忍住了把託盤砸到隔壁桌的衝動,盤子一端,在回實驗室的路上思考了這個靈魂問題: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

從論文價值看

以 2008 年(含)以後的稿酬支付標準為例,博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 400 元人民幣的「CNKI 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 100 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碩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 300 元人民幣「CNKI 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 60 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從論文大小看

博士論文可以很小,小到一個 645K 的 word 就可以容納下這幾多年的工作。

但是博士論文的體量也可以很大,大到 400 萬字才可以容納一個博士的畢生學術想法!

1964 年,法國學者路易 德爾米尼 (Louis Dermigny) 用畢生的精力完成了其博士論文《中國與西方:18 世紀廣州的對外貿易 (1719 ~1833 年) 》,震驚學術界。全書洋洋灑灑的 400 餘萬字,創下了由唯一一名學者獨自撰寫的博士論文之最。

從論文重要性看

一篇論文造就 4 次諾獎,你說他重要嗎?

德布羅意的一篇博士論文掀開了微觀世界的神秘面紗,讓我們了解了粒子的特性,而這篇博士論文也造就了四個諾獎,還有五位諾獎得主:

1929 年獲得諾獎的德布羅意,1933 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薛丁格,1937 年獲諾貝爾獎的 P.G. 湯姆遜、戴維森以及 1954 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玻恩。

從論文重複率看

從論文重複率來看,一篇前人的博士論文可以給後人極大的參考,後人一看,字字珠璣,恨不得全盤「引用」,以至於鬧出 90% 重複率的騷操作~

蘭州大學博士邊耀君 2014 年 10 月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政治現代化視域下的西北民族地區政治治理研究》,嚴重抄襲了由甘肅政法學院教授姚萬祿主持的 2006 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與西北民族政治發展研究》的結項報告評審本成果,重複率達 90%。

但是上述畢竟都不是博士論文的常規操作,一篇博士論文大都凝聚了一位博士極大的心血和努力!

咱們這就來好好嘮嘮~

博士畢業的總時長

5 年,1826 個日夜。

每天 711,日復一日。

博士期間的各種答辯

多的不說,一次開題、一次中期、一次預答辯、一次答辯,誰也逃不過。

博士期間遭遇的不測風雲

2020 次實驗失敗,其中 1010 次為手抖,1010 次為運氣不佳。

只能仰天長嘆,實驗何時能夠成功?

博士期間的挨批次數

幾周一次的組會匯報,收到大幾條課題建議,優化課題思路數不清多少次。

論文外審

幾個外審專家、幾十條修改意見、最後幾個優良中差

論文致謝

感謝幾個老師,幾個同門,外帶幾個試劑公司小哥和若干前女友。

這樣得到的論文,你說值多少呢?

相關焦點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5篇SCI論文對於博士意味著什麼?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送了哪5篇論文?
  • 如何書寫一篇獨具創新性的博士論文?
    你若問博士生在畢業前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畢業論文的寫作,而不是實習工作的安排。因為,毫不誇張的說,寫作博士論文可謂是整個攻讀博士期間最重要、壓力最大、最困難的一件事情,要想寫好一篇博士論文,不了解其包含的專業性
  • 張明| 如何撰寫博士論文以及準備論文答辯?
    例如,很可能就有博士生會寫一篇《論現代貨幣理論》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會就MMT理論的歷史沿革、主要觀點、實施狀況、遭遇的批評等一一展開論述。這就是一篇研究報告,而不是一篇重點突出的畢業論文。相比之下,《從現代貨幣理論的角度看當前形勢下中國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必要性》就是一篇針對性更強的論文題目。  博士論文,最好是「小題大做」,而非「大題小做」。不要試圖在博士論文中解決太多問題。
  • 寫好一篇博士論文的方法與技巧都在這裡
    寫好一篇博士論文的方法與技巧都在這裡!論文,是檢測一個學生對學業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個層面衡量教學和人才的標準。很多同學在本、研經歷了論文的歷練之後,面對更加有難度的博士論文又該如何寫好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博士論文。
  • 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能否發一篇sci
    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能否發一篇sci?當然能。多數研究生、博士發表sci論文,找專業人指導,並不意味著研究生、博士全稱不能靠自己發,只是相對來說,自己操作會因經驗不足、專業不夠,麻煩多一些、成功率低一些。
  • 文科博士論文的基本要素
    邱兆祥教授曾把合格的博士論文比作作者「跨入學術殿堂的入場券」,一篇高質量的博士論文,不但可以使作者獲得各種榮譽和光環,而且可能使其終身受益不盡,可見撰寫博士論文的至關重要性。但是,很多攻讀文科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常常感嘆撰寫博士論文「很苦」,難以提筆下手,或者在寫作過程中力不從心,甚至有時路半易途,另起爐灶,經受不少波折。凡此種種,重要原因在於沒有很好地把握文科博士論文必備的基本要素。
  • 每章都能當做一篇博士論文:閆令琪獲SIGGRAPH 2019最佳博士論文獎
    昨天,頂級計算圖形學機構 ACM SIGGRAPH 頒發了 2019 年最佳博士論文獎。獲獎者閆令琪博士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目前已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的博士論文頒獎詞是這麼說的:「他的論文每章都可以自成一篇博士論文。」
  • 一篇畢業論文,怎樣寫更加出色完成呢?
    每年答辯季節都要評審學位論文,每年自己學生的論文也都反覆修改。但無論怎麼細心,錯誤總還是有。遺憾依舊在,只是換新人。那麼什麼樣的學位論文才是好論文呢?實際上大家也很明白,心裡也都清楚。網上每年公布的國家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科學院的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都是些典範(儘管也有些被指出有一些缺點,總體看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有些海歸回來的教授們的論文自然也是優秀的。樣板處處有。作為交流吧,我還是想從一個導師的角度,針對我接觸到的國內的學位論文情況,談點粗淺的看法,希望對我自己的學生和其他感興趣的研究生有些益處。就以流水帳形式寫吧。
  • 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學術論文啦?這是真的嗎?
    有的竟然直接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需要論文就可以畢業了,博士畢業的難度降低了等一系列言論,那這些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大家跟我一起探究一下。首先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規定》關於博士畢業要求的內容。「博士生在學期間學術創新成果達到所在學科要求,方可提出學位申請。」這句話如何解讀呢?
  • 臺博士畢業生代寫碩士論文 一篇開價15萬
    新竹陳姓男子讀研究所時曾幫同學代寫論文,「保密是雙方的默契」。 記者王慧瑛/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2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一名大學教授坦言,聽聞有博士畢業生利用待業期,代寫碩士論文,開價一篇15萬元(新臺幣,下同)。
  • 研二學生擬發一篇論文,導師要求第一作者給在讀博士,該怎麼辦?
    有研究生諮詢:「本人研二,寫了一篇文章,但是導師希望把一作給其他學校讀博的老師,我該怎麼辦?」該同學還表示,他需要通過此篇文章來評選獎學金和達到畢業要求,如果把第一作者給了其他學校的老師,論文的所屬學校就不是其就讀高校了,不僅沒辦法評選獎學金,也無法達到畢業要求。
  • 淺談博士論文寫作方法
    一、關於博士論文的選題 選一個好的題目,是寫好學位論文的第一步,也是相當關鍵的一步。要選擇自己特別關注、最感興趣的問題,覺得有感悟、有體會,有新意,有話要說,有話可說,非說不可,圍繞一個專題展開全面、系統的論述,才有可能寫出一篇較好的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的題目,一般可以叫做《××××論》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審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論》等。
  • 黃源盛: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本校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本校法學院的蔣楠楠老師及眾多法科學子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伊始,陳景良教授對黃源盛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與會者宣布黃源盛教授已正式受聘為我校「文瀾學者」講座教授,隨後黃源盛教授便正式開講。
  • 一篇題目都不太懂的博士論文翻譯經
    《巖溶隧道地下水化學動力學及分形特徵》——沒錯,這是一篇博士論文,而且論文題目中就已經出現了我不太懂的概念,這絕對不是塊好啃的「骨頭」……拿到這個稿子我就暗自思忖,事實證明它的難度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前段時間我參與了這一論文的翻譯,翻譯周期較長,要求較高,內容也較複雜,工作量並不輕鬆。緊鑼密鼓翻譯的同時,還需要協調其它必要工作,包括審校、客戶答疑等。
  • 【方法】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黃源盛教授指出,學院體制內的研究生,做學院內的論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因此寫出一篇優質的學位論文就成為研究生最重要的關卡。
  •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自由意識的集中表達
    在這場特殊的答辯會上,評委專家看完論文,一致決定:這是一篇出色的博士論文,儘管本人沒來,情況特殊,但仍然應當破格授予其博士學位。這位沒到場參加答辯的「異類」,就是我們的主角——馬克思。我們知道,馬克思是在柏林大學學習哲學的,為什麼他會在耶拿大學答辯拿學位呢?這就和馬克思大學時期的學業生活與思想發展密切相關。
  • 撰寫博士論文要用「心」
    可是,當前有不少博士生花上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時間去撰寫一篇不得心源的論文,拿到一個學位,找到一份工作,這從實際生活來講,也可理解,但從整個人生進程來看,這種做法有點得不償失。同樣要度過這段時光,何不讓這段時光過得更有價值、收穫更大一些、為今後繼續做學術研究打下更紮實的基礎呢?
  • 查找一篇既懂梵文又懂中文的日本學者的博士論文
    前幾天師妹託我查一篇日本的博士論文,我問她是哪個學校的。她發過來一張截屏。
  • 為了職業生涯,我將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拆分成了數篇期刊論文
    那麼,在一個博士畢業後的短時間內,馬上開始發表文章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重溫ta在博士研究期間收集的數據和資料,進行進一步拓展性的創新研究。而博士學位論文常常涉及到有創新性的原創研究,大多數博士生花數月或數年的時間收集和分析數據,撰寫學位論文。那麼為什麼不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和數據,把學位論文轉換成一篇或多篇期刊文章呢?
  • 南師大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差到令人憤怒
    今年4月25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上發文,就一篇博士論文發表看法。網絡截圖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吐槽該論文,貼出部分論文內容,建議追查論文相關單位和作者責任  新京報訊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為『博士』。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今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