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筆者發現自己一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
「我和你們說,一篇博士論文值 30 萬,我看也就 80 多頁,一周寫三分之一,都可以掙 10 萬。」
正在食堂吃飯的筆者忍住了把託盤砸到隔壁桌的衝動,盤子一端,在回實驗室的路上思考了這個靈魂問題: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
從論文價值看
以 2008 年(含)以後的稿酬支付標準為例,博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 400 元人民幣的「CNKI 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 100 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碩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 300 元人民幣「CNKI 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 60 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從論文大小看
博士論文可以很小,小到一個 645K 的 word 就可以容納下這幾多年的工作。
但是博士論文的體量也可以很大,大到 400 萬字才可以容納一個博士的畢生學術想法!
1964 年,法國學者路易 德爾米尼 (Louis Dermigny) 用畢生的精力完成了其博士論文《中國與西方:18 世紀廣州的對外貿易 (1719 ~1833 年) 》,震驚學術界。全書洋洋灑灑的 400 餘萬字,創下了由唯一一名學者獨自撰寫的博士論文之最。
從論文重要性看
一篇論文造就 4 次諾獎,你說他重要嗎?
德布羅意的一篇博士論文掀開了微觀世界的神秘面紗,讓我們了解了粒子的特性,而這篇博士論文也造就了四個諾獎,還有五位諾獎得主:
1929 年獲得諾獎的德布羅意,1933 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薛丁格,1937 年獲諾貝爾獎的 P.G. 湯姆遜、戴維森以及 1954 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玻恩。
從論文重複率看
從論文重複率來看,一篇前人的博士論文可以給後人極大的參考,後人一看,字字珠璣,恨不得全盤「引用」,以至於鬧出 90% 重複率的騷操作~
蘭州大學博士邊耀君 2014 年 10 月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政治現代化視域下的西北民族地區政治治理研究》,嚴重抄襲了由甘肅政法學院教授姚萬祿主持的 2006 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與西北民族政治發展研究》的結項報告評審本成果,重複率達 90%。
但是上述畢竟都不是博士論文的常規操作,一篇博士論文大都凝聚了一位博士極大的心血和努力!
咱們這就來好好嘮嘮~
博士畢業的總時長
5 年,1826 個日夜。
每天 711,日復一日。
博士期間的各種答辯
多的不說,一次開題、一次中期、一次預答辯、一次答辯,誰也逃不過。
博士期間遭遇的不測風雲
2020 次實驗失敗,其中 1010 次為手抖,1010 次為運氣不佳。
只能仰天長嘆,實驗何時能夠成功?
博士期間的挨批次數
幾周一次的組會匯報,收到大幾條課題建議,優化課題思路數不清多少次。
論文外審
幾個外審專家、幾十條修改意見、最後幾個優良中差
論文致謝
感謝幾個老師,幾個同門,外帶幾個試劑公司小哥和若干前女友。
這樣得到的論文,你說值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