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編入教材時,為何要刪最後一句話?老教授:會教壞孩子

2020-12-14 騰訊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小學課本當中,不少古學經典,也刪減過一些片段,比如《口技》的原文是:「婦人 驚覺欠身,搖其夫語猥褻事,初不甚應, 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染,床又從中嘎 嘎,既而兒醒,大啼。」,不過課文直接成為了「婦人驚覺欠身 ,既而兒醒,大啼。」,在紅樓夢中《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也提到,馮淵「酷愛男風,不喜女色」,同樣也被刪除。

這自然是為了不讓孩子過早接接觸成人的世界,不過可能讓人感到好奇的是,《賣油翁》編入教材時,為何要去掉最後的一句話呢?

這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康肅公陳堯諮十分善於射箭,他每天因此自得不已,然有一名老頭,看見他精湛的箭法,卻只是微微點頭,陳堯諮十分生氣,詢問,難道是我的射箭技術不行嗎,賣油翁卻回答到:熟能生巧而已,隨後他親身說明了這個例子,用銅錢覆蓋在葫蘆口上,然後用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裡,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溼。陳堯諮最終心服口服。

一段話,體現了一個熟能生巧的大道理,但是作者歐陽修在文章後面又加了一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意思是:「這和《莊子》故事庖丁解牛以及輪扁斫輪又有什麼區別呢?」

一個老教授認為,之所以被刪掉,是因為害怕會教壞孩子。

庖丁解牛這一篇文章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同樣是通過一個殺牛屠夫精湛的技術,說明了經過反覆實踐,做事才能得心應手的規律,那麼輪扁斫輪是否也是這個意思呢?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的齊桓公,正在堂上讀書,而輪扁是齊國高超的車匠,在堂下製作輪子,他聽到齊桓公的讀書聲後便走上前去詢問:「請問您讀的是什麼書呀?」齊桓公回答:「聖人之言」。輪扁接著問:「聖人還在嗎?」「聖人已經死了。」「那麼您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來的糟粕而已。」

齊桓公聽後不由得十分生氣,說道:「我讀書,你一個工匠有什麼資格議論?今天你必須說出個理由來,否則我就將你處死」,輪扁聽後卻不慌不忙,和齊桓公講起了道理,他說:「我是從自己的經驗所得知的,我砍木材製作車輪,如果固定的榫頭寬緩,就會鬆動不牢固,如果是太緊,又會滯澀而難以進入,這是一種難以表達的技術,我始終難以將這種心得傳授給兒子,因此如今70了還在做輪子,將來估計也會帶著它一起入土了,至於古代聖賢應當也是如此,早就和他們不能言傳的東西一起死去,而您手上的讀物,自然也是糟粕而已!」

很多人看了輪扁的話,也許會表示不理解,書籍是最好的老師,輪扁的道理不過是詭辯而已,讀書怎麼可能沒有用呢?實際上,莊子通過這篇文章,想要講述的無非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問,只不過真要孩子看見,恐怕很難理解到其中的深意,而是誤會表面「讀書無用」的道理,因此它也遺憾的和初中讀本失之交臂了。

相關焦點

  • 《賣油翁》被編入教材,為何刪去最後一句話?編者回覆:誤人子弟
    《賣油翁》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一篇小品文,因為篇幅短小,內涵豐富而被選編入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七冊。但是教材的編者,卻把最後一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刪除了。對於為何要刪除這句話,編者的回覆是誤人子弟的「嫌疑」!
  • 《賣油翁》被編入教材,為何偏偏刪去最後一句話?編者:誤人子弟
    《賣油翁》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一篇小品文,因為篇幅短小,內涵豐富而被選編入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七冊。但是教材的編者,卻把最後一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刪除了。對於為何要刪除這句話,編者的回覆是誤人子弟的「嫌疑」!這一句話,歷來是該篇散文矛盾爭議之所在。
  • 語文課上學的《賣油翁》,為何刪了最後一句?專家:你看看說的啥
    》最後一句被刪減了,這是為什麼呢?陳堯諮氣急敗壞,認為老翁在輕視他,老翁淡然地拿出一個葫蘆並將在壺口放了一枚銅錢再慢慢將油倒進壺裡,油進入葫蘆但錢上卻沒有一滴油,賣油翁告訴他,憑他倒油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也沒別的奧妙,孰能生巧罷了,陳堯諮笑著送走了賣油翁。不過賣油翁的原文最後還有一句&39;,這句話裡包含著兩個典故。
  •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因引人深思
    不知道大家對於小學老師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麼嘛,在小編的回憶裡面就是「考試的東西都是在課本裡面的」,所以老師最會讓我們反反覆覆的去閱讀課本上的知識,甚至是背的鬼瓜爛熟。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是《賣油翁》這篇課文的內容,對於這篇課文想必各位網友都學過吧,《賣油翁》的作者是六一居士也就是我們的歐陽修詩人,說到歐陽修大家是不是想起來了「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句詩呢。
  •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刪掉?你知道最後一句嗎?原因很簡單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刪掉?你知道最後一句嗎?原因很簡單文|瑾熙說史從我們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被灌輸硬性的文化所影響,到現在也依然如此。課本中的這些文言文不僅提升了我們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讓我們從古人的言語之中感受到了古代的文化生活,而在這些文言文中還有很多都蘊含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就比如歐陽修的這篇《賣油翁》。《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刪掉?你知道最後一句嗎?原因很簡單。
  • 教科書中《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對學生有影響嗎
    在我們七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有一篇《賣油翁》,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這篇文章富含哲理和情趣,通俗易懂,意味深長。將熟能生巧這個大道理用一個小故事來演示。》, 不是原版,它的最後一句話被刪除掉了,被刪除的最後一句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意思就是:這與庖丁解牛和輪扇斫輪的故事有什麼不一樣嗎?
  • 教科書為何要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專家: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這篇文章也被選入了語文教科書,是七年級必學的一篇古文,不過這篇《賣油翁》並非原版,它是經過一定的刪減,《賣油翁》被刪除的最後一句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那麼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刪除呢?「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一共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典故,也就是典故當中含有典故,這兩個典故分別講的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
  • 教科書為啥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用意何在?原來如此!
    語文課本中的《賣油翁》就是一個例子了,其最後一句話已經被刪除,而這用意何在呢?有待探究了。《賣油翁》是出自初中課本中的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內容大家都知道講的是什麼嗎?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簡單地了解下吧。大概了解完這個故事後,不少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平淡的故事,然而這篇原文中被刪掉的一句話卻容易讓人誤會。那就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根據白話文的翻譯,這句話想表達的含義是,要了解的東西並不一定要通過課本去了解和知曉,在現實中通過實踐和自己個人親自體驗也可以得到認識。
  • 重讀才懂《賣油翁》:編者刪掉原文最後一句的良苦用心
    初中教材中的《賣油翁》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如今成年之後,翻閱《賣油翁》的全文之後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時也明白了編者刪掉原文最後一句話的良苦用心。1.在中學時,老師最後給我們講授的道理都是世上無難事,孰能生巧耳,警醒我們要踏實打磨自己的本領,做到工多藝熟。這也是我們對《賣油翁》這篇文章的初次認識,熟能生巧是我們直接從中吸取到的精華,這恰恰也是教材編者想要我們收穫的心得。
  • 《賣油翁》的一句結尾話,教科書為何要剔除,被刪理由是什麼?
    凡是每篇文章後邊有「背誦全文」的四個字,便會讓學生感到困擾憂心,甚至有很多學生認為,「背誦全文」就像一個緊箍咒一樣,讓他們不得不去仔細研讀整篇文章,不然第二天背誦不出來的時候,就要被老師懲罰、被同學嘲笑了。
  • 《賣油翁》原文的最後一句是什麼?為什麼語文教科書會將其刪除?
    不過,語文教科書選取文章之時可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還是會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刪減,最為典型的《賣油翁》了,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便被刪掉了。《賣油翁》這個故事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不過可能時代久遠,有些忘卻,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賣油翁》故事的主人公為陳堯諮和賣油翁,前者是一個箭術高超之人,此人每次射箭都十拿九穩,因此被人們所稱讚,而陳堯諮也因此而沾沾自喜。
  • 教科書為何要刪除《賣油翁》最後一句話?不能讓學生看見?
    引言中國式教育一直是很多人抨擊的對象,因為中國的教育大多數都是以書本知識為主,而很少注重實踐,但是不得不說,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從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入手,理論是實踐的基礎。不管是小學還是大學,在進行測試的時候,都會要求將書本裡面的某些片段背下來。
  •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歐陽修:我太難了
    但一位賣油翁卻只是對他點了點頭,有些習以為常的意思。陳堯諮見賣油翁的態度很是平常,便上去詢問。賣油翁只是說了句:「沒有別的奧妙,只是孰能生巧罷了!」,說完,賣油翁拿出一枚圓形方孔錢幣,放在了油壺小小的口子上,將油舉得高高的,就開始往裡倒。陳堯諮看著賣油翁倒油便吃了一驚,油筆直地穿過錢幣的方孔中心,甚至連錢幣上都沒有半絲油膩,順利地被倒進了油壺。
  • 教科書為什麼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不可以讓學生看見?
    還有許多人針對中國的教材選取問題展開討論,而相關部門在為教材收集資料的時候,並不會照單全收,而是有所刪減。比如說教科書為什麼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不可以讓學生看見?比如說我們學習所用的教材裡的內容,就是經過專業人士的再加工,他們可能會對一些文章做出一些調整和刪改。比如說《賣油翁》這篇文章裡,就有一些片段被刪掉了。
  • 成年後再讀《賣油翁》,「點睛之筆」被刪後,文學成了「雞湯」
    在當下的語文教材中,為了更好地迎合教學,不少經典的文學篇目都存在一定的刪改現象。很多人詬病教材的大幅度刪改,其實本質上是詬病斷章取義的害處。因為很多經典的篇目,在部分關鍵信息缺失的情況下,核心主旨不免要遭到扭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年我們所誤讀的《賣油翁》。
  •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什麼被教科書刪掉?只一句意思就全變了
    唐宋兩朝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比較亮眼的,這段期間的詩人也比較活躍,其中有一位叫歐陽修,他可是八大家之一,除了詩之外,他還有很多其他的作品,比如在我們中學時期,有一篇課文就是他的作品,一則名叫《賣油翁想必大家在學校的時候,都知道一個道理,一般用來點題,或者是說明作者意圖的都在最後一句話上,既然是這麼重要的一句話,為什麼在課本上要去掉呢?
  • 《狼牙山五壯士》被移出教材,明星編入教材,專家的解釋令人憤慨
    最後我軍決定撤離大部隊,只留下了五位戰士在狼牙山拖住日軍,只有成功拖住日軍,將他們引到棋盤陀頂峰這條絕路大部隊和群眾才能安全撤退。但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卻被移出了教材,這勢必會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而之後專家們的解釋更是令人憤慨。對於這個事情,專家給的解釋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太過誇大,有誤導學生的嫌疑,甚至還有的人表示,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大家已經聽膩,出現在教材中就是浪費教科書資源。
  • 光伏發電被編入教材 科普光伏從孩子抓起
    教師一直是備受尊重的職業,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表達對老師感謝的重要節日,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而隨著建設生態文明社會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也開始囊括了和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相關的內容。光伏作為新能源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頻頻在教材及考卷中出現。
  • 光伏發電被編入教材 讓孩子從小了解光伏
    教師一直是備受尊重的職業,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表達對老師感謝的重要節日,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老師教授給孩子們各種知識,包括生活常識、文學佳作、科學技術等。而隨著建設生態文明社會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也開始囊括了和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相關的內容。光伏作為新能源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頻頻在教材及考卷中出現。
  • 如果我來教語文(七)——《賣油翁》到底有幾個意思
    我和朋友在交流其中的曲折辛酸時,就常常互相安慰,說:「算了算了,趁早放棄吧,不是那塊料,就算學出來也沒什麼了不起,也就是熟練技術工而已,——『無他,惟手熟爾。』」這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可暫時,我們兩位誰都還沒有讓孩子徹底放棄學習,因為我們都知道,賣油翁說這句話的語氣是輕鬆的、志得意滿的,而不是酸溜溜的,去嘲弄某個技藝只是個熟練可成的雕蟲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