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什麼被教科書刪掉?只一句意思就全變了

2021-03-05 小學知識庫

唐宋兩朝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比較亮眼的,這段期間的詩人也比較活躍,其中有一位叫歐陽修,他可是八大家之一,除了詩之外,他還有很多其他的作品,比如在我們中學時期,有一篇課文就是他的作品,一則名叫《賣油翁》的寓言故事,這則故事用生活中一個小小的事情教育大家,世上無難事,只要你肯付出。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學習到的這篇課文其實都少了最後一句。

想必大家在學校的時候,都知道一個道理,一般用來點題,或者是說明作者意圖的都在最後一句話上,既然是這麼重要的一句話,為什麼在課本上要去掉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被去掉的話是什麼: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如果真的解讀出來你就知道為什麼要被去掉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庖丁斫輪」,其實這是兩個典故,庖丁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就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而斫輪說的是輪扁斫輪。輪扁是一位非常著名的造車工人,他可以用刀斧就將木頭砍成車輪,和庖丁解牛一樣,都是說這個人有精湛的手藝。而結合我們原本的賣油翁故事,歐陽修就是想要這幾個人的事情,來諷刺陳堯諮,說他和這些人沒有區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射箭,不過就是一些可以通過勤練就掌握的技能,只要手熟即可。

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加上這句話之後,賣油翁的那一手技藝變得一文不值,這對於課文想要教授給我們的主題可不相符,所以教育部門也是擔心加上這一句之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讀書沒有用的錯覺,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相關焦點

  • 教科書為什麼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不可以讓學生看見?
    比如說教科書為什麼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不可以讓學生看見?比如說《賣油翁》這篇文章裡,就有一些片段被刪掉了。陳堯諮此次發揮的非常穩定,射出十隻箭有九支都正中箭心。陳堯諮在射完箭之後,受到周圍人的讚揚,他也非常的得意,他看見這個老翁也在看自己,就期待著這個老翁對他的誇讚,但這個路過的老翁看他的射箭技術好,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卻沒有說任何誇獎他的話。
  •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因引人深思
    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是《賣油翁》這篇課文的內容,對於這篇課文想必各位網友都學過吧,《賣油翁》的作者是六一居士也就是我們的歐陽修詩人,說到歐陽修大家是不是想起來了「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句詩呢。看來六一居士的才能也是非常高的,《賣油翁》其實這篇課文的最後一段還有一句話呢,也許有很多網友不知道,在所有的教材中,這篇《賣油翁》都少了最後一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 《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為何被教科書刪掉?歐陽修:我太難了
    但在教科書中卻被無情地刪掉了,我來試著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解牛斫輪就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那麼最後一句的意思就是:這與《莊子》一書裡所講的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兩個故事有什麼區別呢?意思就是說與那兩個出自《莊子》裡的故事沒太大的差別。
  •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刪掉?你知道最後一句嗎?原因很簡單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刪掉?你知道最後一句嗎?原因很簡單文|瑾熙說史從我們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被灌輸硬性的文化所影響,到現在也依然如此。課本中的這些文言文不僅提升了我們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讓我們從古人的言語之中感受到了古代的文化生活,而在這些文言文中還有很多都蘊含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就比如歐陽修的這篇《賣油翁》。《賣油翁》的最後一句為何被刪掉?你知道最後一句嗎?原因很簡單。
  • 教科書為何要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專家: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這篇文章也被選入了語文教科書,是七年級必學的一篇古文,不過這篇《賣油翁》並非原版,它是經過一定的刪減,《賣油翁》被刪除的最後一句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那麼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刪除呢?「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一共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典故,也就是典故當中含有典故,這兩個典故分別講的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
  • 《賣油翁》原文的最後一句是什麼?為什麼語文教科書會將其刪除?
    不過,語文教科書選取文章之時可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還是會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刪減,最為典型的《賣油翁》了,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便被刪掉了。《賣油翁》這個故事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不過可能時代久遠,有些忘卻,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賣油翁》故事的主人公為陳堯諮和賣油翁,前者是一個箭術高超之人,此人每次射箭都十拿九穩,因此被人們所稱讚,而陳堯諮也因此而沾沾自喜。
  • 重讀才懂《賣油翁》:編者刪掉原文最後一句的良苦用心
    初中教材中的《賣油翁》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如今成年之後,翻閱《賣油翁》的全文之後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時也明白了編者刪掉原文最後一句話的良苦用心。1.在中學時,老師最後給我們講授的道理都是世上無難事,孰能生巧耳,警醒我們要踏實打磨自己的本領,做到工多藝熟。這也是我們對《賣油翁》這篇文章的初次認識,熟能生巧是我們直接從中吸取到的精華,這恰恰也是教材編者想要我們收穫的心得。
  • 教科書中《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對學生有影響嗎
    在我們七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有一篇《賣油翁》,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這篇文章富含哲理和情趣,通俗易懂,意味深長。將熟能生巧這個大道理用一個小故事來演示。》, 不是原版,它的最後一句話被刪除掉了,被刪除的最後一句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意思就是:這與庖丁解牛和輪扇斫輪的故事有什麼不一樣嗎?
  • 教科書為什麼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話?學生:這句確實要刪除
    上學期間我們都曾經學過歐陽修的《賣油翁》,這個故事雖然看上去很晦澀難懂,可是翻譯過來卻是一個稀疏平常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箭術非凡的大將軍,他走到哪裡都會炫耀自己超凡的射箭能力,因為在這個地區沒有人能夠像他一樣擁有神箭手的稱呼,所以逐漸開始有諸多讚譽的他變得飄飄然。
  • 教科書為啥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話?用意何在?原來如此!
    說起語文,相信很多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學習文言文了,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言語意思都讓人不好理解,因而都需要藉助白話文翻譯才可知曉所學文章的意思。如今這個新時代,教育的步伐也是在不斷地前進,同學們所學習的文言文中一旦有些內容不合適現在的教育都會面臨片段的刪減。語文課本中的《賣油翁》就是一個例子了,其最後一句話已經被刪除,而這用意何在呢?有待探究了。
  • 《賣油翁》一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什麼意思?
    文/炒米視角《賣油翁》是中學課文中的必讀課目,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第三單元課文。七年級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所以如果真的不懂這段話的意思,勢必有必要再回爐重學一下初中課文。汝亦知射乎?這段話出自歐陽修的《賣油翁》,主要內容講:陳堯諮(康肅是他的諡號)這個人射箭的技術非常高超,所以很狂。曾經在自己家的院子裡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頭就站在院子外面看他射箭,看他射了十箭,中了八九箭,就微微笑了一下。陳堯諮問賣油的老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 《賣油翁》的一句結尾話,教科書為何要剔除,被刪理由是什麼?
    對於歐陽修的《賣油翁》這篇課文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了,全文的故事雖然看上去整篇比較難懂,但是翻譯過來的話卻發現這是一個稀疏又平常的故事。故事裡的大將軍,他走到哪裡都喜歡去炫耀自己的射箭超凡能力。
  • 語文課上學的《賣油翁》,為何刪了最後一句?專家:你看看說的啥
    》最後一句被刪減了,這是為什麼呢?陳堯諮氣急敗壞,認為老翁在輕視他,老翁淡然地拿出一個葫蘆並將在壺口放了一枚銅錢再慢慢將油倒進壺裡,油進入葫蘆但錢上卻沒有一滴油,賣油翁告訴他,憑他倒油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也沒別的奧妙,孰能生巧罷了,陳堯諮笑著送走了賣油翁。不過賣油翁的原文最後還有一句&39;,這句話裡包含著兩個典故。
  • 教科書為何要刪除《賣油翁》最後一句話?不能讓學生看見?
    很多人以為書本裡的文章就是作者寫出來的原樣,但其實在刊登這些文章的時候,有一些地方也做了修改,甚至刪掉了一些片段,《賣油翁》一文就有片段被刪減掉了。」但這句話被教育廳刪掉了,很多人表示不解。03這句話是意思是這件事的原理和
  • 《賣油翁》被編入教材,為何刪去最後一句話?編者回覆:誤人子弟
    這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賣油翁》,就明白陳堯為何會笑著把他打發走了。第一種解釋:陳堯認同老者的「惟手熟爾」的說法。當他詢問賣油翁是否懂得射箭,是想聽到他說出一番關於射箭的理論。而賣油翁在表演完倒油之後,只說了一句:熟能生巧。陳堯心想:這難道不是莊子八百年前講過的老話兒嗎?
  • 《賣油翁》被編入教材,為何偏偏刪去最後一句話?編者:誤人子弟
    一、《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話《賣油翁》出自歐陽修的《歸田錄》,文章內容是講:一個叫陳堯的神箭手正在園子中練習射箭,賣油老者挑著擔子經過,見狀停下來觀看了很久。當他看到陳堯射出十箭有九箭都正中靶心時,才只是微微點了一下頭,表示認可。陳堯上前詢問老者:你也懂得射箭嗎?你看我射箭是不是很厲害?
  • 課文《賣油翁》是刪減版,點睛之句被刪去,編輯:刪去利於教學
    在課本上,這篇《賣炭翁》的最後一句是陳諮堯聽完老翁的話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笑而遣之」。但其實課本上有所刪節,歐陽修的這篇《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話應當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但是卻被課本編輯給刪去了。其實很多讀者都認為,這句話才是整篇文章的點睛之句。   想要讀懂這句話,首先要了解兩個典故,一個是庖丁解牛,一個是輪扁斫輪。庖丁解牛這個典故大家都很熟悉,講的是人做事要經過實踐,掌握了竅門之後做事才能得心應手。
  • 賣油翁
    第一段寫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看射箭。文章一開始用極簡潔的語言交代了陳堯諮善射,而「當世無雙」突出了他射箭技術的熟練;「以此自矜」又寫出他沾沾自喜韻驕矜態度。賣油翁「釋擔」、「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陳堯諮射箭所吸引,想看個究竟。看見陳堯諮射箭「十中八九鬥」,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睨之」、「微頷」神態的描述,準確而傳神。既表示對陳堯諮熟練的射箭技術的肯定,又寫出他尚有不滿意的靜觀神情。
  • 《賣油翁》的「笑而遣之」再解讀
    對於「康肅笑而遣之」一句的理解,《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認為:「陳堯諮的『笑』中有會意,有尷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現出陳堯諮通達爽快的一面。」[1]這種解讀的前提自然是,賣油翁憑藉精湛的技藝以及深入淺出的道理使得心高氣傲的陳堯諮心悅誠服。對此,有必要進一步辨析。
  • 七年級下冊三單元古文《賣油翁》教案
    七年級下冊三單元古文《賣油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