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技釣法]手竿釣鰱鱅全攻略,一篇文章讓你學會抽大頭!

2021-02-18 釣娛

[溫馨提示] 學習本文最好的方式是,閱讀前先點轉發分享到朋友圈,這樣你隨時可以在自己的列表中找到它,複習它。本公眾號開通了留言評論功能,你可以留言評論或發表不同看法.

趕在釣鰱鱅季節之前,說說釣鰱鱅的事,以下的文字,菜鳥可以當入門指南,老鳥可以不看,中鳥當靶子拍磚。

以前不愛寫技術方面的帖子,釣魚的技術,一千年來基本沒啥大的變化,都是老生常談翻來覆去的磨嘰,前兩天一位老哥哥半夜跟我談了很久的關於鰱鱅的釣法,整理出來,大家看個熱鬧,一起討論一下。

1、 鰱鱅的習性

鰱鱅,一個是白鰱,一個是花鰱,也叫胖(第一聲)頭兒。共同特點是有一張大嘴,吃飯的方法叫「濾食」

這動物太普通,沒有科學家使勁研究關注,同樣大嘴濾食的長鬚鯨我就看過視頻資料,長鬚鯨的大嘴一吸,幾十噸的海水連帶南極蝦就進了嘴,再一閉嘴海水就噴出來小蝦就進了暗無天日的鯨肚子。咱們可以想像鰱鱅大概也這麼吃飯吧。

鰱鱅不吃蝦,據說吃水中的浮遊藻類,胖頭還順帶吃點水中的浮遊動物,如輪蟲綱、鰓足綱枝角目、橈足綱的幾千種長度只有幾毫米的小動物。

鰱鱅屬於中上層魚類,這句很好理解。

鰱鱅只有在高溫的時候才活躍,就是鯽魚吃飯了,鯉魚吃飯了,草魚吃飯了,它才開始愛吃飯,遼寧地區一般要到六月初。

2、 鰱鱅的釣法

最簡單的說,跟浮釣鯽魚一樣,浮釣鯽魚的招數明白吧?不明白就別往下看了,你太菜了。

釣鰱鱅跟浮釣鯽魚的唯一區別是下鉤不裝餌。

鰱鱅是濾食,不是吃你的餌團,是在餌團下面吸食散落下來的紛紛揚揚的餌料湯。吸著吸著,就把下鉤吸進嘴裡了。

我當初就是知道這麼多就開始釣鰱鱅的,那是十多年前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一幫老大帶著我這個剛入行的小弟在一個池塘裡釣鯽魚鯉魚,釣了一上午啥也沒釣著,他們就居高臨下耀武揚威的讓我替他們試試鰱鱅開口不,我也沒整過啊,他們就說了:跟浮釣鯽魚一樣,餌料霧化好點,拋竿頻率快點,你也趕緊點。那時候我還處於提竿一看「咦,這餌咋剛到水裡就沒了,是太軟了還是讓魚吃了?」的入門階段,讓我釣鰱鱅純屬於黑心老大趕鴨子上架。我人生第一次釣鰱鱅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開始了。稀裡糊塗就釣了兩條鰱鱅,還稀裡糊塗的釣了一條五斤二兩的鯉魚,真是五斤二兩,人生第一次釣這麼大鯉魚,特意臊不嗒的跑到菜市場稱了一下,釣浮上來的

你看,釣鰱鱅就是這麼簡單。

3、 鉤子和鉤距

我比較愛用伊勢尼鉤型,特點是鉤柄較短,整體比較緊湊,想像中比較容易被鰱鱅吸進嘴裡。從5號鉤到8號鉤都用過,效果差不多,重來沒有被拉直過,頂多斷子線。12號鉤的線組也有兩套,大概可能也許將來有一回一條三十斤的胖頭溜到半道跑了,我就發瘋了,這兩套線組就派上用場了。

上面說鰱鱅是濾食,採取『吸』的動作,所以,鉤子越輕越好,去年休閒小釣花二十塊錢買了一袋據說是鈦合金的鉤子,他用手掂量著說比普通鉤子輕多了,我看了看他手上長時間握魚竿磨出的老繭上的小小魚鉤,實在佩服他手掌的靈敏度。

鰱鱅在餌團下面吸食,這個下面是多麼下面?不好說,一般4到8釐米的上下鉤距都行。你要是想試試50釐米的鉤距我也支持,螃蟹總得有人第一個吃,再者說了,釣魚的境界是釣雨釣霧又釣風,不閒著就行。你要是真用50釐米鉤距釣到了,麻煩你告訴我一聲,我把這篇文字完善一下。

我還試過4個鉤子釣鰱鱅,上鉤裝餌,下面鉤距依次是4釐米。就是說最大的鉤距是12釐米。效果咋樣?纏線,4條子線纏的我腦袋都大了,一生氣全剪斷了。

4、 主線和子線

我平時用5號的主線,其實我們都是有夢想的人,老夢想著和三十斤的胖頭有個約會,否則不必用這麼粗的主線,3號4號就足夠用了。有個水庫老闆跟我說:「就你們這線,遇到二十斤的胖頭,一擺頭就得斷。」這句話一直讓我挺氣餒的。

子線當然柔軟一點好,容易被鰱鱅吸入唄。我試過用編織線,足夠軟,但就是雙子線比較容易纏繞,也沒感覺到多上多少魚。

一般情況下,子線的號數要比主線的號數小,其實不見得。因為當主線和子線同一號數的時候,在瞬間受力的情況下,很長的主線的可能延展長度遠遠大於子線的延展長度,所以先斷的還是子線。這句話在理論上說起來比較複雜。我們可以認為因為結節強度降低和反覆磨損,同樣線號,還是子線先斷。

5、 竿子

普遍的趨勢和看法是用比較硬的竿子,好處是瞬時提竿刺魚,強力控魚,短時間內抄魚上岸。因為濾食的特性,鉤子僅能被鰱鱅吸到嘴唇邊緣,很少見到象鯉魚那樣深吞入喉,所以較硬的竿子有利於迅速提竿刺魚,提高中魚率。硬竿子的壞處是容易斷竿。在同樣主線同樣一條魚的情況下,比較硬的竿子的曲率小,受力更大,所以容易折斷。我的一個漁具店老闆釣友曾經半天釣了上百斤鰱鱅,名牌硬竿子斷了三把。

前年夏天的早晨在冮家水庫有幸目睹我旁邊的釣友上了一條三十斤級的胖頭,那竿子,是十年前在瀋陽買的,軟到彎成一輪滿月,如果是硬竿子,也許就跑魚了。

再說竿子的長短。因為釣鰱鱅需要較高的拋竿頻率,掄一天下來要消耗很大的體力,所以短竿子是符合人性的。但是要記住,兵法有云:一寸長一寸強!尤其是幾個人並排一起釣的時候。我就喜歡用一把6米3的水波紋,當鰱鱅從遠處遊過來的時候,總是先碰到我的餌的機率大吧?第二次哥幾個再去釣鰱鱅,我可能發現他們都用7米2的竿子了,軍備競賽升級了。

6、 浮漂

簡單的說,用長尾長腳大浮力的浮漂。

帶餌調漂剩一目。餌化淨後露出全部漂目。看你上餌大小的習慣決定漂目的長短粗細。我的餌一般有大紅棗大小,所以用一支15目粗目的浮漂。

釣友孤獨俠喜歡用一支超長尾的浮漂,好像有三十釐米長,我覺得挺好,但他好像從來沒比我多釣。

浮漂的選用還要遵循便宜原則,因為釣鰱鱅的時候抬竿一般比較猛烈,浮漂打到竿後斷裂的機會多,我常用的兩支浮漂一支十塊錢,另一支二十塊錢。當然,你硬是要用達摩也沒人攔著,有時候我也用一隻達摩,假的。

7、 打窩子

釣鰱鱅要打窩子,要讓垂釣水域都被食物化才能引來鰱鱅留住一群群的鰱鱅。

打窩子的材料首選豆腐渣,便宜、狀態好。

發酵的玉米面也不錯,再加點麩子,三者結合就是引誘鰱鱅的吉祥三寶。

我見過最狠的打窩子是坐專機專門的拖拉機來的,拉了一車豆腐渣,到水邊之後哐哐的往裡削,再看那水都成奶白色的豆腐湯了,老闆在旁邊樂開了花,釣費都沒收。

這樣的窩子就有點矯枉過正了,滿水庫都是豆腐湯了,那鰱鱅為啥非得大老遠的跑你鉤上來吃那一口餌料?一般的餌料盤有個一倆盆就夠了。

一般情況下,大水面的水都是流動的,這麼重的窩子一會也就長江東逝水為他人做嫁衣了。

可以隨時補窩嘛。補窩的時候,就更別太重了,鰱鱅這玩意雖然沒有猴子聰明,但是對於噗通噗通的行為還是要條件反射逃避的。可以釣餌那麼大的窩料一個一個的往裡扔,反正也不上魚,閒著也是閒著,扔著玩唄。上魚的時候就別扔了,趕緊釣吧。

8、 餌料的選擇

還得再說一遍,鰱鱅是濾食!所以要求餌料霧化要好。所謂霧化就是餌料入水後紛紛揚揚不停崩落的樣子。

所以苞米麵也行、豆腐渣也行、麩子也行,霧化就行,前輩們就是這麼幹的,尤其是不會手竿釣鰱鱅只能海杆浮釣鰱鱅的年代。

為了表示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我也試過自己開發鰱鱅餌料,苞米麵蒸熟發酵加紅糖白糖,再加麩子加大蒜水韭菜水臭豆腐,忙了一溜十三遭,到水邊一試,還行,但是後來不這麼幹了,太麻煩,霧化效果也沒有商品餌好。

現在有很多專用的商品鰱鱅餌料,按照說明用,都行,都比苞米麵好。

但我對南北鯽情有獨鍾,橙黃色袋子上面有個鯽魚腦袋那個。主要成分是薯粉,有草莓香味,餌水比是1:0.8,如果沒有量杯,我教你一個竅門:把餌料袋從上邊撕開,抖動到餌料攤平,記住餌料在袋裡的位置,再算一下0.8的位置,大概是在鯽魚嘴下邊一點。

開餌的時候順著一個方向打幾下就行,這裡的「打」不是擊打,是攪合的意思,然後放幾分鐘,再攪合攪合就可以用了,千萬別像鯽魚餌那樣團成一團,就鬆散的放著。

還有一個東俊鯽,物理性質和南北鯽幾乎一樣,因為它們當初是一家的,這裡面有一段愛情故事和商業機密,你要是想知道,請我喝酒吧,我喝點差不多了一不小心也許就順嘴說出來了。

我為啥認為南北鯽和東俊鯽比專業的鰱鱅餌還要好呢?這倆餌料比其他的細碎,觸手細膩有彈性,豐盈滋潤香味正。而且,他們給我廣告費,在看了這個帖子之後。

但有一個怪現象,在這兩年。每年盛夏瘋釣鰱鱅的季節,總能遇到一撥特殊的南北鯽,開餌之後感覺還是那麼回事,可是放一會之後餌料就粘了成泥了不愛霧化了。有說是假貨的,有人說是少了一道去糖工藝趁亂節約成本的。東俊鯽基本沒有這情況。

9、 小藥

小藥小藥,據說大師的箱子裡都是瓶瓶罐罐的小藥。

「小」「藥」

這倆字越看越神秘。

其實,無非是增香增色增味的添加劑罷了。

釣鰱鱅最常用的小藥有兩樣:蒜粉和白粉。

都說鰱鱅喜歡酸、甜、香、臭,蒜粉是什麼味道?渾渾噩噩膩膩歪歪,鰱鱅真的喜歡?其實我也不知道,那些大師也不敢拍著胸脯打包票。

沒有蒜粉的年代用大蒜水,還要在陽光下密閉暴曬幾天。懶惰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不愛爬樓就有了電梯,不愛起身就有了遙控器,不愛泡大蒜就有了蒜粉。

白粉:白粉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中形成均勻的乳白色水溶膠,這是比較化學的專業說法。

乳白色水溶膠的作用機理也許有二:

A、 增亮,餌料懸濁液容易被發現。

B、 增暗,容易隱蔽。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人在太暗的地方會害怕,魚在太亮的地方會害怕。

白粉大概是一塊錢一小袋,一袋白粉可以配4袋南北鯽。

多說一句,有種礦物叫硅藻土,主要成分是SiO2、CaO、MgO等等,可以加工成塗料和乳膠漆。塗料,上帝啊,老便宜老便宜了。

「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 尊為『膠菜』」

還有人記得這段話嗎?

其實有很多這種又便宜又好用的小藥。

《垂釣》上有一篇藍色天水的《不吃不吃,加點糖》

加點味精也行,加點山西老陳醋也行,加點胺基酸也行,加點澱粉酶也行,加點各種各樣的香精也行,有種物美價廉的地方叫食品添加劑批發部,買回來裝在小瓶子裡放進釣箱你就是小藥專家。有種價美物廉的地方叫漁具店,有現成的小包裝。不過你最好把上面的標籤撕掉,再寫上自己知道的代號,這樣顯得比較神秘。

還有一種小藥叫促餓劑,還有一種小藥叫瀉腹劑,魚吃一點就拉肚子,騰出地方來就使勁吃你的魚餌,可能嗎?聽起來就嚇人,不敢再說了。

俺們老大休閒小釣用一種黃色的小藥,特點是真黃,用完之後手指要黃好幾天,唉,老大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10、 釣位

鯽魚釣水灣鯉魚釣鏵尖,鰱鱅要釣大水面。

鰱鱅這東西食性不同於鯽魚鯉魚,不會跑到水邊找小魚小蝦山花野果,鰱鱅這東西,成群的在水面遊弋,越寬敞的地方越好,越深越好。

對於水庫來說,大壩是首選的兵家必爭之地,閘門那地方更深更有吸引力。砬子頭如果不危險也是好地方。

鰱鱅濾食浮遊藻類,浮遊藻類在水面,風一吹,浮遊藻類就匯聚在下風口,浮遊藻類在哪裡鰱鱅就在哪裡。風太大另當別論,魚在,竿子拋不出去。

釣魚人總喜歡清淨,釣位相隔越遠越好,但釣鰱鱅要緊密相連才好,魚竿此起彼伏,餌料上下翻飛更容易形成窩子留住魚。

別忘了前面說的,這種情況下要偷偷的用長竿子。

而且,要坐在一排人的水流方向的末尾,大水面沒風的時候水也是流動的,要坐在別人的下遊,他們的餌料在水中融散飄落,順著水流就慢慢的來到你釣位,幫你打窩子!釣的要比他們深一點,餌料會漸漸的下沉嘛。這是狡猾的小竅門,我一直這麼做,但一直不好意思說。到了釣點不用搶釣位,他們搶的時候你就分析水流方向,等他們搶完了你再大公無私的假裝無奈的擠在水流的下方向就行了,好人也做了,好事也成了,心裡那個美。

但是,如果想專門釣胖頭,還是一個人遠遠的偷偷整比較好,據說大胖頭都是天馬行空特立獨行,這是一個我信賴的水庫老闆悄悄告訴我的。

11、 釣多深?

釣鰱鱅要釣浮,浮多少?從1米到5米都有,用7米2手竿釣鰱鱅的還沒見過,估計很難突破6米大關。

但到底釣多深合適呢?魚有多深釣線就應該有多深。

魚有多深這事不好說,沒有探魚器就這事就真不知道,有了探魚器這事也不準。一般經驗來說,早晨趕在日出前到水庫大壩,隨著朝霞悄悄潛入水邊,往水裡扔一塊石頭能看見成群的鰱鱅跳起來,當然沒有鰱鱅的水庫除外。中午的時候,就見不到這景象,晚上要是水邊沒人,也許還能看見鰱魚成群的氣浮。

這說面一早一晚的時候鰱鱅是比較「淺」的,中午是比較「深」的。

這是一個原則。

開始釣的時候可以釣的較淺,比如從一米開始,釣個10來竿,如果沒魚再釣1米5,依次類推直到你線長的終點。這是原則二。

多人同時垂釣,可以分別不同的釣深,看哪個先上魚就像那個釣深靠近。這事原則三。

一般來說,越深釣的越大的可能性存在,這是原則四。

釣水下斜坡處有個特例,比如說大壩,一般都是30度的傾角,鰱鱅從5米深的遠處而來,對於鰱鱅來說還是浮在水的上層,對於釣者,6米3的杆子也快釣底了,所以,在大壩上釣微離底也許是恰到好處的。這是第五個原則。

如果坐在一排人的水流的下方向,要比上遊的人釣的深一些,這個上一集已經說了,算原則六。

關於釣深,沒有更好的建議了,總之,不上魚就亂調吧,反正餌料都霧化在自己的周圍,就斷打窩了。

12、 節氣和天氣

歡採小夢的瘋狂帖子裡說,今年的5月2日和5月6日,他分別在群英湖水庫和冮家水庫釣到了鰱子。

有文字和圖片資料表明,在2007年6月15日北鎮的冮家水庫,我們一幫人對鰱鱅大開殺戒。

有我自己的記憶證實,在2007年10月1日,在撫順清原縣,這個季節在清原已經很冷了,晚上要穿棉襖了,但在這天的白天,在東砬門水庫,我釣鰱鱅釣到連竿。

一般來說釣鰱鱅響晴瓦藍的天比較好,據說鰱鱅喜歡熱嘛,但記憶中最爽的一次是在夏天的雨中,那是陣雨,雨大的時候看不清漂,我和休閒小釣、孤獨俠等等縮在傘下互相的說漢語,英語說得不好嘛。漢語的內容一般是為了打擊對方士氣和自尊啥的,然後等毛毛細雨了就閉嘴瞪眼的看浮漂,唰一下子就黑漂唰一下子就黑漂,此起彼伏,爽極了,後來再也沒有雨中釣鰱鱅的經歷,這也許是個特例吧。

但每天的早晨和傍晚應該是普遍的首選,不僅僅是魚上浮好釣,一般情況下風很小,看漂容易。夏天的中午也太熱了,如果連續奮戰12小時需要蘭博的體力,中午不妨喝涼啤睡大覺。如果你是蘭博第二,那麼,還是釣魚吧。

有過一次夜釣鰱鱅的經驗,在花兒樓水庫,二十斤級的胖頭,十斤級的胖頭,和斷掉8號主線,又去了一次,那天水流大,大壩上的水下都是灌木啥的,掛鈎掛的我瘋狂,但也有幾條鰱子一條鯉魚。比較來說,晚上的口少。

後來為啥沒有過夜釣鰱鱅,我也覺得奇怪,今年再試試。

13、 抽鰱子還是釣鰱子?

一說到鰱子,總喜歡說成「抽鰱子」

這說法很形象,釣鰱子提竿動作一般比較猛、比較狠,只要見到浮漂的一點點動作就臆想為鰱鱅剛剛把鉤吸進嘴邊,本著釣不上也要刮上的原則,採取虎虎生風、風馳電掣的路線,遠看就象車把式抽鞭子,近看象抽風。其實就是抽風,竿子稍硬一點速度稍快一點,釣線就在風中發出特有的美妙的嗡聲。

其實『釣』鰱子也可以。

鰱子的生物進化程度遠遠低於傳播流感的傻乎乎的哺乳動物——豬,豬是有名的記吃不記打。鰱子更應該只要有吃的它就一直不停的吃,碰到線碰到鉤子產生浮漂微小的變化不要管它,直到鰱鱅把鉤吃進嘴裡、掛在肉上、煩躁或疼痛之後試圖擺脫,然後就黑漂了,然後,你就可以像釣鯽魚那樣提竿,迅捷抬臂揚腕短刺,判斷中魚後勻力遛魚,判斷沒中魚就立即減速假裝慢慢悠悠的提竿換餌。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得瀟灑從容玉樹臨風,另一個好處是減少餌料浪費,再一個好處是節省體力,還有一個好處是免得『嗡』的我鬧心。

14、 鰱鱅的漂相

也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體力的漂相,一種是沒體力的漂相,我說的是釣魚人的體力。

A:對於體力好的,或者不吝體力的,只要浮漂有微小的異動就要飛速提竿,甭管下面是白鰷是麥穗是鰱鱅,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這樣也不是沒有道理,釣鰱鱅不像釣鯉魚,鯉魚直接奔著餌料來把餌料吞進去,鰱鱅是圍繞著餌料下方在空鉤的附近大嘴一張一合,直到那個空鉤渾水摸魚的進了嘴。這事一想就鬧心,你倒是麻溜一口趕緊吞鉤啊。

可它就是不吞鉤,就那麼吸啊吸,吸得浮漂輕微的晃動,或者在鉛皮座以上的位置遊來遊去的蹭了釣線引起浮漂左右晃動,也不排除鰱鱅剛把鉤子吸進嘴裡就感覺異樣就要輕輕把鉤子吐出來,這個時候,猛力提竿,雷霆一擊,是極有成效的,是有很大可能釣不著也刮著鰱鱅的。即使刮不著那動作也很有氣勢,也能嚇旁邊一跳一跳又一跳。

體力指數:10

敬業精神:10

疲勞度:大

餌料消耗:多

成功率:小

造型:剛猛

總收穫量:多(包括鱗片)

B:體力不好的,比較懶的,就要對漂相甄別一下。

最典型的是黑漂的漂相,有很多時候,黑漂了,振臂一抬,空竿,還差點把手崴了。

鰱鱅把鉤吸進嘴裡,吸成黑漂了,你再把鉤從他嘴裡拽出來的可能性應該極小極小,空竿的黑漂大多數是麥穗造成的,特點是比較「賊」比較快,往往還是加速進行的,加速度還不固定,視覺上像暗夜裡牆角的小偷沒等看清就不見了,因為麥穗吃餌就像淘氣的孩子或者見到骨頭的野狗,唰一下衝上來,唰一下跳出去,又像原子裡面的電子,圍繞中心做劇烈的不規則運動。

而鰱鱅的黑漂是從容的、優雅的、儀態萬方的,鰱鱅在餌團下像一位英國紳士喝湯一樣不緊不慢的吸、把空鉤吸進嘴裡、刮在唇邊、稍稍不適、輕輕擺頭、慢慢黑漂,沉穩的漂相就像伸手拂去臉上的柳絮,絕不是揮掌拍死腿上蚊子的感覺。

同理,那種兩目三目的下頓或者橫漂斜走或者頂漂不停,只要是從容的、優雅的、儀態萬方的,絕大多數都是鰱鱅造成的。

柔和的抬竿,短促的一刺,輕輕的牽離窩子是最明智的選擇,等鰱鱅感到疼痛和恐懼的時候會加速逃逸,但絕不是草魚那種奮力一衝,也不會鯉魚那樣誓死頑抗,也就三五回合就翻白了。

體力指數:5

敬業精神:8

疲勞度:小

餌料消耗:少

成功率:高

造型:瀟灑

總收穫量:一般(不括鱗片)

麥穗的黑漂和鰱鱅的黑漂

具體麥穗的漂相是如何賊、鰱鱅的漂相是如何從容,在V=V0+at中真的難以給出量化的數字,只能靠自己來慢慢品位。

原則上有體力的漂相和沒體力的漂相都是可以追求的。

當你是個老手了,當你說麥穗的漂相真賊,咱倆就能相視會心的一笑。

15、 怪現象

我釣的最多的是北鎮的冮家水庫,加一起有幾十回了吧。

冮家水庫是個典型的兩山夾一溝的山區小水庫,風景秀麗色比江南,好地方。

那年的初夏,我和休閒小釣還有孤獨俠在冮家水庫玩的很爽,在論壇上發了很多帖子,很多人看了帖子之後就去了,冮家這個小水庫鼎盛的時候適合的鰱鱅釣位幾乎都是人,後來,開始有人坐飛機回來。

然後有傳言說水庫做了手腳,還有傳言說我們是「魚託」如果是真託,我們也就認了,沒託被說成託心裡就託了一口氣,小釣非要再跑一趟冮家釣幾條鰱子給我們正名,那是8月3日。

旭日東升的早晨,我和小釣來到一個新釣位一竿一竿的抽,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張了,然後吃早飯,吃過早飯之後起了風,頂著風繼續抽了幾竿,確實感覺鰱鱅不在了,但還能看見成群的鰱鱅在水面遊弋,就是不過來吃餌。然後我們就喝酒嘮嗑探討研究,結論是這個夏天釣魚人扔進水庫的霧化餌料太多了,按照每天50人每人4包餌料計算,兩個月下來,就是12000包餌料,窩子料大概是餌料的三倍,以上數字應該是保守的說法。這麼多餌料進去也許庫水就富營養化了。

後來又關注雨季前後的變化,在一場暴雨過後的半個月內,釣鰱鱅比較費勁,過了半個月情況就會緩解,我們又分析認為是大量有機質隨山水進入庫區,這就是俗稱的「甜水」也許鰱鱅有甜水可喝就對餌料失去興趣了。當然這看法還有待繼續驗證,也歡迎釣魚友們提供其他地域的特殊現象相互佐證。

但8月3日的季節真是釣草魚的好日子,我們三個釣了十多條大草魚,最小的十斤,最大的19斤8兩——孤獨俠回家仔細稱量之後說的。

16、 我的改進線組

高速的餌料霧化速度,導致飛快的拋竿頻率,注意力十分集中於浮漂,精神高度緊張,手不離竿,肌肉也十分緊張,會讓人很快的——疲憊不堪!

一天下來四肢酸痛,晚上到家如一頓爛泥就失去了釣魚的意義,尤其是讓媳婦覺得釣魚是玩命就不好了,會漸漸的失去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支持力。

輕鬆愉快釣鰱鱅,改進一下線組。

在餌料的霧化融散過程中,因為鰱鱅餌料的鬆散特性,餌料會大塊的崩落,降低了餌料的利用率,這個曾經拍過視頻證實。尤其是在餌料霧化的最後階段,經常突然崩落一半的餌料。

簡單實用的解決辦法是找一支原子筆,不是記錄時間,是拿出裡面的小彈簧,剪成一公分左右的長度。雙子線穿過彈簧連結八字環,再把彈簧的上端固定在八字環上,彈簧和上鉤的距離在4公分左右,下鉤和上鉤的距離也可以在4公分左右。

餌料上在彈簧上。

彈簧就如同建築物的鋼筋骨架,能很好的支撐整個餌團,餌料在霧化過程中均勻有序,減少崩落的機會,提高餌料利用率。其二,彈簧能結合較大的餌團,這樣就可以減少拋竿頻率,減輕勞動強度。

此時鉛皮座和八字環緊挨著,對於一手拿鉛皮座一手上餌的習慣很不舒服,可以上推鉛皮座,推多高,隨你便。

這套釣組僅需要很少的鉛皮,因為彈簧是有重量的,餌團也較大。

餌團可以像大紅棗那麼大,我就是這麼幹的。在別人半分鐘一次疲憊不堪的高節奏勞動過程中,我是兩分鐘才換餌,有時間悠閒的抽支煙。如果擔心自己窩裡餌料的溶解度,可以隨時用手拋點餌料進去打窩。

鰱鱅在濾食的時候,嘴附近形成水流,把鉤子吸進嘴裡,因為子線的硬度和鉤子的重量,鉤子移動的速度要小於水流的速度,影響中魚率。比鉛皮座加彈簧更簡單的改進辦法是在鉤子上掛一個泡沫塑料板上揪下來的泡沫小球。泡沫小球密度小,和鉤子結合一起之後增大子線鉤子這一系統的浮力,又因為體積增加受水流影響增大從而提高流動性,就是說,提高鉤子進嘴的機會。

這一想法是我這個懶人在幾年前發明的,悲哀的是,後來知道全國各地前後時間內均有類似的發明,所以我不是全人類最偉大的那個。但是,我們都是勤於思考推動人類進步,至少是推動釣魚技術進步的一分子吧。

後來見過商品化的加彈簧的釣組,有點像爆炸鉤的簡化版,彈簧太大,子線較硬,鉤子不適合自己的習慣。還是自己加彈簧更經濟實惠。

17、 君子有道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老話說君子如玉,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很少有人明確表示自己要做小人,所以,大家都在規範自己的行為,凡事有可為、有不可為,釣鰱鱅也是如此。

鰱鱅是四大家魚之一,所謂家魚,能夠飼養能夠收穫的魚,而鯉魚、鯽魚、鯰魚等等在大水面很難收穫,可以稱之為野魚。家魚是池塘、水庫承包者的安身立命之本養家餬口之資,所以一般水域不允許釣鰱鱅只可以釣鯽鯉。

這好比俺家有一片苞米地,苞米下有很多野菜,你交點錢就可以進來挖野菜,但你不能順手掰俺家的大苞米。你要是整半棒一棒回去自己吃俺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你要是趕著馬車拉俺家苞米俺就跟你玩命,因為苞米就是俺的命,你拿走了俺的命,俺只好跟你玩命。

所以也別抱怨不讓釣鰱鱅,鰱鱅是漁農的命,不讓釣很正常。

如果實在手癢了咋辦?

如果你把俺家苞米掰下來又放回去好像俺也覺得可以原諒。

都說釣魚不為魚,那麼,鰱鱅也可以釣了放放了釣,過過手癮唄。

如果絕對的不讓釣那就別釣,擔驚受怕不值得,犯口舌不值得,竿子被撅了更不值得,強龍不壓地頭蛇,釣魚是為了休閒,是為了高興,不高興就不好了。

如果你非要釣而不是拎、抓、拿,菜市場也可以釣鰱鱅,論斤的。

18、 吃

第一招:邊釣邊吃邊喝,人生最高境界

備料:蔥、姜、蒜、胡椒、八角、鹽、紅辣椒、香菜

設備:鍋,小液化氣罐(或者砍柴刀也可)

鰱鱅去鱗去內臟洗淨,加水庫水,燉。

當你覺得熟了或者等不及了,加香菜,不用出鍋,直接圍著鍋,開造!

如果目視水庫水較髒,那就別燉了,鰱鱅也一定不好吃。

適合匹配白酒。

第二招,回家後精雕細琢

備料:蔥、姜、蒜、胡椒、八角、鹽、紅辣椒、老抽醬油

鰱鱅去鱗去內臟洗淨,切三公分段,抹姜、撒鹽醃製無論長短時間。

鍋內加水,蔥、姜、蒜、胡椒、八角、鹽、紅辣椒、老抽醬油熬煮一定時間,一定時間就是一段時間,自己看表。

然後魚段擦去水分,入油鍋煎炸,金黃後放入上麵湯內浸泡一定時間。

撈出裝盤上桌。

適合匹配啤酒及白酒。

或者煎炸好之後直接上桌吃。

或者煎炸好之後再回鍋燉,適合孩子吃飯。

對淡水魚 實在沒有太多激情 不過是下酒菜罷了,不說了。

19、 錨鰱鱅

下鉤用三本鉤,錨鉤,錨鰱鱅不是釣鰱鱅,基本就不屬於釣魚,我所不喜,不屑為,不言。

相關焦點

  • 夏季鰱鱅釣法
    一、鰱鱅有何習性特點?白鰱和花鰱統稱為「鰱鱅」,白鰱(又叫跳鰱、鰱子),鱅魚(又叫花鰱、胖頭、大頭),白鰱和花鰱雖然都是鰱魚,但其生理習性特點既有共性也存在個體差異。鰱鱅屬於慮食性魚類,喜歡集群活動在深水區水體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遊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江湖、水庫等較大的自然水域中,適宜水溫18-30度,冬季潛入深水蟄伏越冬。這是它們的共性。
  • 獨家秘笈,大師總結釣鰱鱅技巧經驗
    欲釣鰱鱅,則先要了解和熟悉其生理特點和習性,所謂知己知彼,然後才能有的放矢的選擇好釣點,配製出鰱鱅喜歡的餌料,選擇適合釣鰱鱅的釣具和釣組,並掌握釣鰱鱅的各種有效釣法
  • 夏季手竿釣鰱鱅,關鍵在於找魚層,這樣操作快準狠,狂拉到手酸!
    鰱鱅的釣法較多,但是垂釣原理都是一直的。根據鰱鱅的濾食性特點,使用霧化好、比重輕、味道濃的餌料,通過頻繁拋竿形成大片的懸浮誘魚帶,自然就可以快速誘來成群的鰱鱅。只要保持窩點始終有食物,鰱鱅是不會輕易離窩的,所以鰱鱅幾乎是大魚中最好垂釣的魚種,進食的膽子大得要命,真的可以體驗連竿到手酸的感覺。夏季手竿釣鰱鱅,主要是釣浮居多,在釣浮中找準魚層是成敗的關鍵所在。
  • 釣鰱鱅還是這篇技巧精闢,運用得當魚兒跑不了!
    白鰱和花鰱統稱為鰱鱅,白鰱(又叫鰱子),鱅魚(又叫花鰱、胖頭、大頭),白鰱和花鰱雖然都是鰱魚,但其生理習性特點既有共性也存在個體差異。
  • 夏天才能釣鰱鱅?你錯了,冬天也能釣大鰱鱅
    鰱鱅,其實是兩種魚,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鰱魚,就是通常所說的的白鰱。鱅魚,就是通常所說的花鰱,也叫大頭、胖頭、雄魚等。白鰱和花鰱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都是中上層魚,都喜歡高溫,個體也差不多大,都是以水中浮遊生物、碎屑等為食,都能夠很好的淨化水質,因此往往把白鰱和花鰱統稱為鰱鱅。
  • 熱天這樣做,鰱鱅魚好釣很多倍,釣法分分鐘學會,夏天常用漁獲多
    正因為它的體型較大,在水中的力量非同一般,因此有不少釣友都喜歡用手竿進行垂釣,但是無論釣什麼魚,都是一定技巧可講的,比如在這個熱天裡,釣友們只要按照以下這樣做,鰱鱅魚肯定好釣很多倍,並且釣法霸氣十足,分分鐘學會,夏天常用漁獲多!
  • 釣鰱鱅最好用的餌料有哪些?釣鰱鱅用什麼?釣鰱鱅餌料的選擇技巧
    鰱鱅是鰱魚和鱅魚的總稱,包括白鰱、花鰱、黑鰱等多個品種,鰱鱅的生活習性很相似,釣法也基本一樣。釣鰱鱅的餌料差別也不大,主要以酸味的霧化餌料為主。鰱鱅魚屬於食浮遊生物魚類,通過鰓耙濾食藻類、浮遊動物和有機碎屑等。
  • 釣鰱鱅使用什麼餌料最好?釣鰱鱅技巧
    鰱鱅對天氣的變化是較為敏感的,而且極怕缺氧。較悶的天氣時,鰱鱅就會不舒適,不愛開口吃餌。所以釣友們在出釣鰱鱅時,儘量選擇好天氣和天氣較好的時間段,避開魚缺氧的時段。出釣鰱鱅時要注意天氣情況二、鰱鱅對溫度變化十分敏感。水溫越低,鰱鱅越遲鈍,不愛開口;水溫越高,鰱鱅越活越,開口較好。
  • 秋釣鰱鱅一句話:早淺午深晚看水,「大頭」釣在白鰱下!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釣友問初秋水庫釣鰱鱅一般釣多深?其實說起來也行簡單,記住「早淺午深晚看水,『大頭』釣在白鰱下」這句話就行了!從字面講就是:早上釣淺,中午釣深,晚上看水面情況,一般情況下釣花鰱比釣白鰱釣層深。至於為何如此說呢?本文就與釣友們聊一下。1:早淺!為什麼說秋季釣鰱鱅,早上要釣淺呢?這主要還是和秋季的氣溫、水溫有關!秋季一天中的氣溫與夏季明顯不同,早中晚溫差較大。早上水域的水溫,通過前一夜的轉化,水層間的溫差較小且溫度偏低!
  • 冬天不能釣鰱鱅?大錯特錯,只要按我說的釣,鰱鱅釣了一尾又一尾
    冬天在北方很多地區都下起了雪,氣溫也變得很冷了,而在國內的南方地區氣溫還是比較暖和,這就讓不少人在一年四季都能出釣。在很多釣魚人的認知裡,鰱鱅魚只能在夏天和秋天這兩個季節去釣,這時候的溫度都比較高,一旦溫度降下來了,就基本不開口了,冬天不能釣鰱鱅?
  • 冬季如何釣起鰱鱅?乾貨解讀:低溫釣鰱鱅的2大核心3個基礎
    我個人的想法是,冬季釣鰱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畢竟咱們都知道魚不想吃食的時候,你就算把食物放到它嘴巴也未必能釣起來,更關鍵的是在這個季節,恐怕連鰱鱅藏在哪都不知道。如果釣點是在江河,我是直接放棄的,但釣友問的是水庫,相對來說水域面積沒有那麼大,故難度也降低了不少,還有得商量。
  • 釣鰱鱅應該釣多深?把握住這2個細節,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雖說鰱鱅比較耐高溫,但它們也是有適宜的溫度範圍的。溫度太高了它們也會到溫度相對較低的水層去納涼,溫度低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往深水區取暖。所以,鰱鱅的水層並不是固定的,可能今天釣的水深和明天不一樣,白天和晚上的水深也不一樣。很多人以為鰱鱅很笨,我隨便找個水層只要餌料霧化夠好,鰱鱅就會跟著餌料進窩,也會順著餌料的霧化來吃餌。
  • 對付鰱鱅綽綽有餘的技巧,什麼水層都能把它拉起來!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野釣鰱鱅魚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和技巧,希望能夠對喜歡在水庫野釣的朋友們所有幫助。鰱鱅餌料的霧化性要好,餌料比重要輕!霧化好和比重輕,這兩點是所有垂釣鰱鱅餌料中都必須遵循的一點,記住是所有的鰱鱅魚餌料,不管他是用的什麼餌料來釣鰱魚,一定是按照這這一點來的。很多人問為什麼?
  • 沒釣過大翹嘴?可以試試這三種遠投釣法,「米級翹嘴」也能釣到!
    上一期內容中介紹了三種手竿釣翹嘴的方法,手竿釣翹嘴主要是中小體型的翹嘴,要點也主要是在於逗釣上。因為翹嘴比較有攻擊性,動態的餌料更能吸引翹嘴的注意力。今天介紹介紹大翹嘴的垂釣技巧,大翹嘴主要生活在開闊的水域中,藏身比較遠,所以遠投才是釣大翹嘴比較好的方法。
  • 天一熱,鰱鱅只要按我說的釣,接連中魚十拿九穩,試過的人不簡單
    經驗豐富的釣魚人知道,鰱是一種濾食性的中上層魚種,喜歡食用偏臭偏酸的食物,儘管它的食量比較大,可它的警惕性也比較高,所以要想在水廣魚稀的環境中釣到它,簡直比登天還難!不過天氣一熱,只要按我說的釣,保你接連中魚十拿九穩,不信你就試一試。
  • 夏天野釣鰱鱅全攻略,大魚入護很輕鬆
    盛夏來臨,溫度是一天比一天高,很多魚類的進食慾望都變得很低,釣起來的難度也大了許多。不過,有一類魚卻特別喜歡高溫,而且溫度越高越能吃,那就是咱們都很熟悉的「鰱鱅」。而且,鰱鱅的個頭一般都不小,這對喜歡釣大魚的朋友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閒話少說,下面就簡單聊聊怎麼釣鰱鱅。
  • 手竿釣翹嘴,沒有比飛鉛釣更好的釣法,狂拉翹嘴,晚秋使用正當時
    我們都知道鯽魚全年都可以垂釣,不過鯽魚懼怕高溫,在夏秋的高溫季節不好釣,仲春、秋末氣溫偏冷的時候反而更好釣一些。其實翹嘴魚也是全年可以垂釣的一種,翹嘴魚的進食水溫是3-38度,沒有其他魚類像翹嘴魚一般耐低溫又耐低溫,有最寬泛的進食水溫。冬季深水筏釣翹嘴,也是可以釣到米級翹嘴的。不過手竿釣翹嘴,注重的是上魚快,拉小魚為主。
  • 手竿釣翹嘴魚最佳釣法,當飛鉛釣遇上包食釣,半天狂拉十幾斤!
    翹嘴魚分布極為廣泛,大小水域中都有,夏秋季節都釣翹嘴的旺季,如果釣大翹嘴,拋竿遠投為宜,比如串鉤掛泥鰍,泥鰍鉤,蝦皮串鉤等多種釣法。手竿釣翹嘴,雖然只能釣到不太大的翹嘴,但是樂趣在於連竿上魚,而且翹嘴腥味小,味道還是比較鮮美的。手竿釣翹嘴,看似簡單,其實想要釣的多還是不容易的。
  • 民間釣魚高手用餌絕招之四:鰱鱅浮釣餌料配方,上鉤率奇高
    哈嘍,各位釣友大家好,本來計劃今天只寫一篇的,但一開始動筆都停不下來了,感覺總是意猶未盡,所以就再寫一篇了,希望大家有興趣繼續看下去哈。鰱鱅在湖北又叫胖頭魚,以魚頭奇大而得名,我從小就是吃這種魚長大的,肉嫩味美,就著一塊魚肉能吃下一整晚飯。鰱鱅是一種上層魚類,喜歡吃一些酸臭的食物和浮遊生物之類。所以要想釣鰱鱅就必須釣浮,這裡我給大家帶來海竿和手竿兩種釣具的餌料配方,希望能對廣大釣友有所幫助。
  • 清水深潭,釣大魚線組綁法教學,連竿釣獲3條野生「鰱鱅魚」
    清水深潭,釣大魚線組綁法教學,連竿釣獲3條野生「鰱鱅魚」,此地水質超一流,呈弱鹼性,零生活汙染,零工業汙染,裡面的魚不僅力氣大,而且肉質異常鮮美,2年前塘主放了很多優質大花鰱和草魚及鯉魚等魚類,但是現在主要就是工程鯽魚和鰱鱅(花白鰱),有點暴殄天物,不過好在這裡還有9條20多斤重的大花鰱和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