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可怕的兩歲」更可怕的是……

2020-09-06 萌媽小教室

大家好,我是今天給小乖也貼了小亮片玩的周末版萌媽。

我們總聽說「糟糕的兩歲」(terrible two),實際上,英文裡還有個詞組叫做:

「可怕的三歲」(horrible three)!

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看,三歲的娃比兩歲的娃難帶多了

今天,萌媽就不去展開描述三歲的野生小惡魔都有哪些令見者傷心、聞者落淚的「斑斑劣跡」了。

該如何應對孩子三歲的進一步自我意識覺醒期?我們直接上乾貨

建議1:少吼叫,多表達愛

心理學認為,吼叫是一種遲到的防禦機制——當一切都失敗的時候,我們會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內心的挫折感。

但是,大吼大叫比我們意識到的更能傷害孩子。短期來看,吼叫也許能快速地改變孩子的行為;但長遠來看,吼叫可能造成真正的心理傷害。

孩子們需要積極的教育來促進大腦健康發展,而不是大喊大叫和嚴厲懲罰。

來自兒童精神病學教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早期情感發展項目的負責人Joan Luby博士的研究表明,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對蹣跚學步的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而不是責罵或體罰,實際上與大腦某些區域的大小改變有關。

這一研究結果意味著,吼叫可能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

如果你捫心自問,發現對自家孩子的吼叫太多了,可以試著先深呼吸、離開一下,調整好情緒再回來。

建議2:描述行為,別貼標籤

在《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故事中,有一次,餅乾怪獸(Cookie Monster,藍色的那隻大個子)被誣陷了,有人說他撒謊和偷了餅乾。

餅乾怪獸感到非常沮喪和失望,它說:

「雖然我很貪吃,但我沒有說謊。」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儘量以積極的表達方式去描述他的行為,而不要給他貼一些典型的標籤。

例如當他偷吃了巧克力時,避免使用小偷、撒謊等消極標籤,而是去描述事情本身

「你沒有經過爸媽的允許/你違背了我們之前的約定,自己吃掉了額外的巧克力」。

這樣的描述有助於減輕家長自己的憤怒,也能避免給孩子貼上「壞」的標籤——而後者可能會導致事情越來越糟糕。

建議3:無論發生什麼,先試著理解孩子

培養情感健康孩子的關鍵,在於理解。換句話說,就是不論何時,你都儘量去認識到孩子需求是什麼。

無論發生了什麼,試著找出孩子的錯誤行為的根源——為什麼她不喜歡穿鞋,或者為什麼她會發脾氣——然後適當地調整你的行為。有教養的父母會問「為什麼」孩子做錯了事,並試圖去理解這些錯誤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

你對孩子的同理心,也是對孩子的良好示範,讓他逐漸建立起對別人的同理心。

建議4:多關注孩子,但每次關注時間不必很久

三歲的孩子總是試圖把手機從你手裡拿出來,在你敲鍵盤時他也敲鍵盤,或者翻遍你所有的衣服。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真正的原因在於他一直都想要得到你的關注——如果你想洗衣服、離開一下、查收郵件或者做別的事,都會造成孩子開始以各種方式打擾你、吸引你的關注。

所以,當你意識到小傢伙正試圖引起你的注意時,給他一小會兒的充分關注時間。通常建議看著他的眼睛,問他一些問題,聽取他的回答。

此時,記得用肢體語言表達你的注意力,比如放下手機。你一邊聽取他的回答,一邊想想下一步你將如何引導他。

建議5:巧妙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一旦你發現孩子有一些不太好的意圖時,儘早轉移他的注意力。

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孩子行為不端?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三歲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還需要將他們迅速帶離現場

例如,如果一個孩子正在搶奪玩具或者大喊大叫,那麼帶他們去戶外騎一會自行車也許是個好主意;而如果一個孩子躺在地上抱怨,那麼他們可能需要父母的關注以及從事一些安靜的活動,例如和他們一起讀一本書。

建議6:經常和孩子進行肢體接觸

絕大多數三歲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很多擁抱,即使你對此還有些羞赧。每天有空時,記得放下手頭的工作,擁抱孩子。別忘了說「我愛你」,尤其當孩子表現不佳時。

邁阿密大學撫觸科研中心(TRT)的研究人員指出,人體的皮膚和胃一樣,需要通過撫摸和接觸來消除飢餓感。

幼年時缺乏爸媽愛撫,尤其是媽媽愛撫的寶寶,成年後缺乏伴侶的愛撫的人,都容易患上所謂的「皮膚饑渴症」,也更容易陷入孤獨、憂慮等情緒。

建議7:孩子可能是「慣犯」,父母應該對此有所預期

和成人一樣,孩子也會有行為不端的模式,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樣的錯誤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每天早上都為給孩子穿什麼衣服而戰,或者因為他老喜歡把飯菜灑在桌子上而生氣?

孩子就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在遇到此類的事時,父母及早出手幹預,給孩子提供一些父母能接受的選項,鼓勵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就能有效避免問題。

有位媽媽曾分享一個故事。

她家三歲的孩子,每次上安全座椅之前總會大吼大鬧,因為她知道自己可以藉此控制整個家庭——直到她被「綁」在安全座椅上,全家的車子才會開動;而她越是拒絕,其他家庭成員就越生氣,而她就覺得自己越強大。

有一天,在走往汽車的路上,這位媽媽說:「如果每個人都說'我們愛你'三次,你能乖乖坐上安全座椅嗎?」

三歲的小姑娘想了想,說:「好吧,但你得說五遍。」

於是,通過給她的「控制」製造一點小麻煩,這位媽媽控制住了整個局面。

建議8:設定明確的期望

父母和孩子共同寫一份明確的家庭規則清單。

由於這份清單也需要讓三歲的孩子清楚了解,所以需要把規則制定得簡單明了

每天結束時,都全家一起討論一下規則的執行情況,並在晚餐或就寢時間表揚他今天都做到了哪些。

建議9:表揚努力,而非結果

試著以正確的方式積極、反覆給予孩子表揚,但要以正確的方式進行。

父母要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非結果。因為過多的讚美實際上會對孩子的成就產生相反的影響——它會把門檻設得太高,導致他們害怕失敗。

建議10:獎勵一個行為貼紙

對三歲的孩子來說,採用「做得好,就獎勵一個貼紙」的獎勵方式非常有效!

建議11:保持一致

保持一致並不意味著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懲罰或大吼大叫,而是以前後一致的態度和原則去解決同樣的問題行為

如果昨天孩子把你的鞋子扔在地板上,你讓他自己撿起來,那麼,你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就幫他把鞋子撿起來,也不能因為明天心情不好,就將孩子往他身上砸去。

建議12:與幼兒園保持一致

查查看,三歲孩子的學前教室裡有什麼積極的獎勵系統?在家也可以嘗試這樣的獎勵體系。

建議13:當所有的事情都失控的時候,建議積極暫停一下

父母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去積極暫停(Positive Time-out)一會,如果他不肯自己去,可以帶著他去。

當孩子在你帶他過去的時候踢你、尖叫,輕輕地告訴他你愛他。

此時,我們儘量克制住和孩子辯論的衝動,僅僅是說清楚為什麼讓他去暫停(罰站)的理由。他才三歲,這本來就是不講道理的年紀。

建議14:照顧好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瀕臨情緒失控,儘量去尋求幫助。

例如可以和朋友或者另一位家長探討一下具體的情況和下一步該怎麼辦;例如走到別的房間裡休息一下。

記住,三歲很快會過去,即將到來的是四歲——希望『令人信賴的四歲』(Trusting Four)是真的!

(慶幸的是,我家小萌正處於這樣的狀態!)

最後的最後,大家都對團購很感興趣,但萌媽實在是沒有精力!所以……萌媽為大家爭取到一些滿減優惠券,,等我明天貼出來,大家自取呀!

END

編輯:萌媽 排版:萌媽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僅用作排版美觀

如有侵權請告知我進行刪除

在看的小夥伴戳一下這裡⬇️

相關焦點

  • 兩歲寶寶到底多可怕,來看他的日記
    他們逢人就說:我家孩子最近可太可怕了!動不動就生氣!動不動就崩潰!總之!就是非常可怕!哼,每個大人都這樣,只會看現象,卻從沒有想過,我為什麼會突然變這樣。什麼是「垃圾」?我感覺和之前媽媽給我買的小人書差不多啊?我喜歡這個「垃圾」啊,為什麼要不經過我同意就丟了它呢?我真的覺得很委屈。
  • 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是你愛我,卻不懂我!
    很多家長把兩歲的孩子視為洪水猛獸,認為這時期的孩子任性、固執、無理取鬧。處在2歲階段的孩子,確實有諸多的問題,但是產生問題的根源並不全在孩子身上。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最早出自羅斯蒙德寫的《可怕的兩歲》一書。在書中,作者詳細闡述了「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 可怕的兩歲
    孩子到了兩歲,我是有點情緒失控,太可怕了,孩子開始有了自主意識,什麼都想嘗試一下,關鍵一個孩子已經夠累了,後面還跟著一群「專家」,孩子不能慣,孩子別打,孩子不能哭大了,你們得好好管管來,.如果聽別人的那你就等著啥也管不好,反而累的是自己,孩子也管不好,不如學著只要原則性錯誤沒事,其他的和他一起玩,一邊玩一邊和他說一些注意事項,每次玩每次說,等到半年之後,你會發現,之前你在慢慢教的東西它突然有一天都記到腦子裡
  • 「可怕的兩歲」讓人談之色變,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試試這麼做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聽說過「可怕的兩歲」嗎?關於可怕的兩歲,這可是很多家長們頭疼的問題。要知道,孩子都會經歷兩歲這個階段,也就是說,「可怕的兩歲」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焦躁不已的問題。
  • 怎樣把兩歲的孩子從「可怕」培養成可愛-《可怕的兩歲》讀後感
    今天聽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可怕的兩歲》。因為家裡正好有個處於這個階段的娃,所以很有感觸。雖然娃現在兩歲還差一點點,也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可怕,但是文中描寫的很多情況都有發生。比如說對什麼都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沾手;比如小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孕媽媽孕吐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妊娠劇吐」,4點應對措施不能少
    孕吐反應不可怕,其實更可怕的是「妊娠劇吐」,輕微的孕吐和它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出現「妊娠劇吐」的時候,孕媽媽吐得稀裡譁啦的,甚至連膽汁都吐出來,嘔吐也不限於早上和飯後,說不定什麼時候,吃飯吐,甚至喝水都能吐了。這種異常的現象,可是要引起重視。
  • 比「可怕的兩歲」更可怕的是忍無可忍的四歲
    #忍無可忍的四歲#媽媽們最常聽老人們說熊孩子「可怕的兩歲」,聽起來心裡就已經開始發怵,以為僥倖安全度過了兩歲就可以萬事大吉了,殊不知後面還有「恐怖的三歲"和「忍無可忍的四歲」。孩子慢慢長大,情緒也會變得比以前更豐富,生氣、傷心、失落、不滿、執拗、有了自己的想法等等,但還不會控制情緒,不會表達想法,只能用哭鬧來表示自己,來找認同感,從而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愛。
  • 可怕的兩歲,"可怕"的不是孩子,是父母把這一切都推向了孩子
    孩子的兩歲為什麼很可怕,到底&34;在哪兒,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孩子在兩歲的時候,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使得他們變得很可怕。首先是因為孩子此時處於自覺意識覺醒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我自覺意識很強,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孩子會表現出自己要做自己事情的一種獨立感和自覺感。此時他們已經可以充分認識自己了。其次孩子此時處於秩序敏感期。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一提到所謂的「可怕的兩歲」,家長們往往會聯想到孩子突如其來的怒意、堅決不從的挑釁、生龍活虎地東奔西走……眾所周知,兩歲的孩子以可怕而聞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也是名副其實。&34;,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兩歲的人類幼崽該有多可怕,經歷過的寶媽應該都知道
  • 面對「可怕的兩歲」的繪本探討
    ❤️「可怕的兩歲」對於很多人來說不陌生,也會措手不及,我從去年到現在就遇到「可怕的兩歲」,真的覺得有點想。但是對於沒有提前學習的媽媽包括我,我覺得我們能做就是先買書(市面上有一本《可怕的兩歲》,男孩的可以參考《養育男孩》)或者網上了解「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可怕的兩歲有什麼特徵和表現?想想我們該怎麼做?」也可以看一些育兒書(如《心理營養》《養育的選擇》《正面管教》《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等)先知己知彼,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合適的方法。
  • 可怕的兩歲?可愛的兩歲!一本好書教您育兒,可怕變可愛
    書的名字是《可怕的兩歲》,是美國育兒作者羅斯蒙德女士的作品。我家老三正好處在快兩歲的年齡,最近自我意識萌發,在家裡各種作,雖然我知道他的很多行為並不是故意惹我生氣,但是還是有些抓狂。網上搜了半天,又問了幾個兒科工作的好友的意見,最後決定讀一下羅斯蒙德女士的這本《可怕的兩歲》。分享心得之前先吐槽一下我的看書速度,好書到手三天還沒看完,這真不是我讀書的風格!還是姑娘的時候,一本上萬頁的金庸小說全集我都能不吃不喝一口氣讀完,可現在要一口氣看完一本書真的只能是奢求,在照顧好小朋友的同時見縫插針的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全職媽媽要修煉的高級功夫。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做好三點輕鬆應對
    無理取鬧的發洩著自己的情緒,難道這就是可怕的兩歲?對於這樣「可怕的兩歲」真的那麼可怕嗎?這時候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可怕」?2歲的寶寶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懂得護著自己的玩具,不讓媽媽抱著別的寶寶,開始有獨立的主見,這說兒童成長的一個規律。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寶寶的發展特性,對於寶寶的這種表現要給予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表現出煩躁和一味批評,可以採取鼓勵和幫助孩子的辦法。
  • 從「可怕的兩歲」到「了不起的兩歲」
    然而小寶寶們逐漸長大,到了兩歲之後,步子更穩健了,身手更敏捷了,活動範圍更大了,話更多了,可以前那個乖乖的小天使卻不見了,莫名發脾氣、哭鬧、不講道理的小惡魔突然登場了。媽媽們手忙腳亂,難道這就是西方常常提到的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嗎?Terrible Two主要指的是寶寶在兩歲左右迎來的第一個叛逆期。
  • 「天然成分」不安全,「化學成分」不可怕
    我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所有人都知道:「天然成分」並不等於安全,「化學成分」也並不可怕。
  • 為什麼說可怕的兩歲?
    最近在小區寶媽群裡,經常看到寶媽們吐槽孩子難管難帶,說到最後來一句,「唉,果然是可怕的兩歲」。寶媽們的心情我能體會,也很理解,因為我家寶寶也處於可怕的兩歲。為什麼說可怕的兩歲呢?因為大多數孩子會在兩歲以後經歷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表現出反對他人和自我意識的明顯傾向。所以一向乖巧的寶寶變得不聽話了,變得左不行,右不對,還要各種耍賴哭鬧,家長又不能經常打罵,以至於束手無策。其實兩歲多的寶寶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開始試探自己能力和行為的邊界,所以就有了以下三種典型表現。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建議父母收好這份「保命指南」!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1.5-3歲之間,2歲最為典型。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父母只要做好以下三點
    無理取鬧的發洩著自己的情緒,難道這就是可怕的兩歲?對於這樣「可怕的兩歲」真的那麼可怕嗎?這時候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可怕」?這個時候的父母也別太著急,千萬不要大聲打罵孩子,這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寶寶情緒更不穩,會適得其反。可以坐下來等寶寶哭完,情緒穩定後再好好和寶寶分析和引導,告訴寶寶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這個問題。隨著寶寶不斷的成長,情緒管理能力也會越來越好。在寶寶兩歲時,父母就應該幫助寶寶塑造良好的性格。
  • 老母親再出徵:可怕兩歲or可愛兩歲
    最近在讀《可怕的兩歲》。按照《可怕的兩歲》的觀點,我是在縱容一個在試探我底線的魔鬼,她終將變本加厲。後續如何?她果真回家就不哭了。這個結果可以這樣看,她起床氣的壞情緒得到了有效釋放,所以情緒恢復穩定。也可以這樣看,她又一次使用她至高無上的權力控制了我,所以心滿意足。
  • 可怕的兩歲,究竟有多可怕?處理不好,或許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
    孩子的兩歲為什麼很可怕,到底"可怕"在哪兒,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拜託了媽媽》作為國內首檔大型育嬰類節目正在熱播,其中有一期節目高曉攀也參加了,他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確實是很可怕的。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基本上不怎麼吃飯,而且還比較挑食。
  • 兩歲寶寶真的很可怕嗎?可怕的不是寶寶,而是父母錯誤的教育理念
    帶孩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嗎?相信很多父母會回答:帶孩子是一件既幸福又頭疼的事情。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兩歲的時候是最讓人頭疼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叛逆的思想,好像什麼都要跟父母對著幹才更開心。但是,有專家認為,可怕的並非是兩歲的孩子,而是父母錯誤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