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有著不一樣的特性,在嬰幼兒時期,非常缺乏安全感,需要父母時刻陪伴左右。
我的孩子,2歲之前,性格雖然急躁,但樂觀好動,不愛哭鬧。可最近,發現孩子動不動就放聲大哭,幾乎不理會父母的勸是。
今天上午,給女兒裝好的飯菜,和以往一樣,給她洗手好了,讓她坐在餐桌裡。剛開始自己還用勺子吃幾口,我一邊挑魚刺一邊餵她,可她不願意吃了,一邊用手抓著飯玩一邊笑。
她這樣的行為已經有幾次了,每次我都一邊好好說一邊制止她,可這一次,她不但不停,還玩得飯撒得到處都是。
我把餐盤拿開,告訴她不可以這樣玩,要是不想吃,我們可以現在下來洗手,不吃了。沒成想,這孩子哭著說還要,但是不吃飯,非要抓著飯菜玩。我肯定不能把餐盤給她,她一直大聲的哭,要抱她出來也不給抱,給她擦眼淚也不肯。
無理取鬧的發洩著自己的情緒,難道這就是可怕的兩歲?
對於這樣「可怕的兩歲」真的那麼可怕嗎?這時候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可怕」?
2歲的寶寶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這時候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懂得護著自己的玩具,不讓媽媽抱著別的寶寶,開始有獨立的主見,這說兒童成長的一個規律。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寶寶的發展特性,對於寶寶的這種表現要給予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表現出煩躁和一味批評,可以採取鼓勵和幫助孩子的辦法。
2歲的寶寶自我控制能力差
很多父母發現,2歲的寶寶很想和其他的寶寶一起玩,但是玩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不愉快,有時候為了爭搶玩具而哭鬧,甚至大打出手。而且在明明已經和寶寶說了,寶寶依然不依不饒,得不到的東西就大哭,甚至撒潑打滾。
這個時候的父母也別太著急,千萬不要大聲打罵孩子,這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寶寶情緒更不穩,會適得其反。可以坐下來等寶寶哭完,情緒穩定後再好好和寶寶分析和引導,告訴寶寶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寶寶不斷的成長,情緒管理能力也會越來越好。在寶寶兩歲時,父母就應該幫助寶寶塑造良好的性格。
1 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從出生到寶寶2歲,父母無論工作再忙,平時也一定要注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內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慢慢成長後,再適當的減少孩子陪伴的時間,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2 給孩子立規矩。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所以需要父母更加耐心的引導。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也要給孩子制定規矩,讓孩子去遵守,當孩子做得好,父母也要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當孩子觸犯了規則,也要有相應的處罰,哪怕孩子不願意,也一定要接受,讓孩子懂得做事也要有規矩,有分寸。
3 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在兩歲時,孩子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甚至在哭鬧不止的時候,父母要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養成孩子控制情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