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回老家,我在兩歲侄子可可的身上看到了當年的球球,活脫脫的混世小魔王,每天聽到對話就是:
「可可,起床穿衣服吧。」
「不!」
「可可,我們該睡覺了。」
「我不!」
「可可,要多吃點蔬菜。」
「不吃,哼!」
「可可你不可以出門,外面不安全。」
「為什麼不可以,我再也不要喜歡你了。」
……
更奇葩的是,可可每天要穿自己的小豬佩奇雨鞋,不給穿就哭,馬上都要立冬了,小傢伙穿夏天的雨鞋,怎麼看怎麼不協調。
哥哥和嫂子不止一次抱怨:「之前還是可愛的小天使,怎麼轉眼就變成可怕的小惡魔了,每天就聽見他說不不不。」
聽完我忍不住笑了,和球球兩歲的時候一模一樣,真是貓和狗都嫌棄她。
在育兒這條道路上,沒有母親是孤獨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兩歲的娃,同樣的可怕!
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幼兒到2歲左右會有一個反抗期,對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說「不」,經常任性、哭鬧、 難以調教。
英語中有一個詞來形容這個階段,叫做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是 歲」。
一個帶孩子很有經驗的老太太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的時候,麻煩就開始了。」
儘管她可能從來沒有聽說「兩歲反抗期」,但她的說法確實反映了「群眾的智慧」。
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正好是兩歲左右。英文中對此則早就製造了一個專門的詞組——「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
當寶寶處於可怕的兩歲叛逆期時,他的表現經常是這樣的:
「不要」就是口頭禪
這是最明顯的讓家長一時間最難接受的變化。
寶貝們開始會說"不",之後只要讓他們有一點點不高興,任何事情都是用"不"來回應。
去刷牙。 不!
來吃飯。 不!
那你想要幹嗎?不!
聲嘶力竭的哭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由於語言貧乏,寶寶的意願通常只能通過排山倒海的哭喊尖叫來表達。
執著於「一致
兩歲半左右的孩子對「一致」相當看重,要求一切都要「一致」,無論是位置、順序、方式、路線、物品歸屬......他會自己立下一些「規矩」。
他的時間觀念是以事件為標準,一旦你破壞了,他會大發脾氣,要求重來一遍。
他的要求往往具有不可逆性,讓你感到既無助又無奈。
一切都要聽我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獨立,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可以去做,想證明自己可以,做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哭鬧。
為什麼會有「可怕的兩歲」
《拜託了媽媽》是由李靜、瑤淼主持的國內首檔大型母嬰育兒互動類節目。
其中有一期由高曉攀作為「育兒挑戰官」參與了節目。在節目中,大家一起討論了"可怕的兩歲"這個話題。
主持人李靜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歲會是這樣的一個跟前比跟後比都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呢?
最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碩士、國家心理督導師武自存作為"未來守護官"對"可怕的兩歲"作出了解釋。
她指出:孩子進入兩歲或兩歲之後的時候,就會變得有些固執,並且孩子特別容易發脾氣和發怒,有各種的情緒反應,對父母的一些要求總是會堅持地說「不、不、不」。
而導致孩子出現這些特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孩子兩歲時,自我意識開始形成
當孩子兩歲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會把自己當做一個有別於他人的獨立個體。
伴隨著"自我"概念的不斷延伸和強化,孩子就有了"自我選擇"的意識,繼而對父母的要求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而這對於孩子來講是一種興奮的體驗。
所以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幹,對孩子來講就是維護自己權益的事,他們覺得這再正常不過了。
孩子兩歲時,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孩子兩歲時,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他們往往會把關乎自己一切的事物規律看著是為自己建立的秩序,並且這種"利我"秩序被認為是理所應當。
所以一旦父母破壞了孩子的這種秩序,孩子很可能就會煩惱或情緒失控而發怒。
孩子兩歲時,孩子開始有了物權的概念
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孩子有了物權的概念,也就是"我的"概念。
當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物權,孩子肯定就不樂意了。
同時,孩子由於意識形態的發育遠遠超過身體發育,這就會造成孩子知道柜子最上面藏著零食,但自己卻拿不到,這也會造成孩子煩惱或情緒失控。
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
面對「可怕的兩歲」父母的眼光不要局限於孩子兩歲給自己帶來的煩惱,而應該看到孩子的成長。
要把"可怕的兩歲"變成"美好的兩歲"。
多給孩子一點自由
2歲,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個性慢慢展露出來,在這個階段,家長們不妨少對孩子說:不要。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玩鬧的過程中出現危險,總是說你不要跑,不要跳,不要這不要那,束縛反而會激化孩子內心的叛逆和反抗;
而多點自由,多點關愛,孩子其實會更溫和更從容。
尊重寶寶的選擇
這個年齡階段的寶貝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希望自己能夠當家做主。因此讓寶貝自己拿主意非常重要。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貝們提供2-3個選擇,比如讓他來選擇今天吃什麼,穿什麼,黃色牙刷和粉色他更喜愛哪個?
這既給了寶寶當家作主的感覺,又避免了他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兩歲這個階段,由於一些原因不能得到滿足,就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
而這種不良情緒一方面來自於自身,另一方面來自於父母。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不能將情緒發洩到孩子的身上,更不能以暴制暴。
父母要堅持原則
兩歲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對規則的認識還很淺顯,所以往往為了滿足自己而突發奇想,或是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
此時父母不能為了孩子不發脾氣就去滿足,而要堅持原則,不讓孩子觸碰底線,這樣做也有利於為孩子建立原則和規則意識。
不要總「禁止」
日常生活中,多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比如:寶貝你玩具不要亂扔!不如直接說:「寶寶可以把玩具放在箱子裡哦!」讓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想要寶寶溫柔不發脾氣,父母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溫和地和寶寶說話。
處在Terrible two時期的孩子,偶爾的叛逆其實不必過於驚慌,這是成長所必經的一個階段,意味著孩子開始走向獨立。
「可怕的兩歲」並不可怕,只要你學會了合理應對,你會覺得寶寶在這個時期還很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