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07:2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梁建偉 葉小西 組圖 蔣超 吳昱燊 攝 策劃 李雅南
【院士名片】
李校堃,溫州醫科大學校長,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致力於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的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率先開發成功多種促組織損傷與再生修復新藥,為我國重組基因藥物的發展樹立了典範。
一張素淨的臉龐,戴著一副眼鏡,說話儒雅,講起他與「生長因子」的故事,眼神充滿光彩,侃侃而談。本端記者眼前的這位科學家,是第一位溫州本土產生的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
他的名字不常見。小時候,他翻查字典,發現「校」有「校正」之意,「堃」又是「坤」的異體字,他就想著,如果我長大後有大出息,就希望我能「校正乾坤」。他說,他這一輩子都為了這個名字奮鬥。
11月26日,在溫州醫科大學的校園裡,本端記者與李校堃面對面暢談。他畢生所研究的「生長因子」的神奇,在他身上就能找到。他的臉曾摔傷過,他的手臂曾嚴重燙傷過,當時多虧了「生長因子」噴霧劑,現在看上去沒有留下明顯的疤痕。
1992年,李校堃師從暨南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林劍教授,開啟了「生長因子」研究的徵程。曾經有人告訴他,他所從事的生長因子研究在醫學領域是個非常小的學科,是不被看好的,建議他轉向研究醫學熱點。他不為所動,一做就是30年。甚至,他離開繁華之地,來到了溫州,以一名「孤獨的旅行者」姿態,在這裡一幹就是15年。耐得住冷清,坐得了冷板凳,他把冷門研究變成了國際領先。
近30年來,他帶領團隊走出了一條「細胞生長因子」基礎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道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開發為臨床藥物的國家。
在他身上,本端記者看到了中國科學家的「釘子精神」。他說,做一名科學家,不能什麼研究熱,就去研究什麼,而應該認定一項研究對國家、民族的發展是有用的,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一往無前做下去。
15754157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