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評述:蔡英文為開放「萊豬」辯護是典型「雙標」

2020-12-13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臺媒評述:蔡英文為開放「萊豬」辯護是典型「雙標」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26日刊文稱,蔡英文當局為開放「萊豬」進口辯護,是典型「雙標」,引民眾不滿。全文摘編如下:

蔡英文站上火線辯護開放萊豬是多個選擇,沒要求民眾一定要吃。這位領導人顯然還不懂百姓痛恨的,不是萊豬本身,而是當局從頭到尾,沒對昨是今非的立場道歉;更老是以矛盾的愚民政策把毒藥當補藥;就連最基本的食安履歷都拒絕承諾,擺明以信息不對稱強逼你我吞下萊劑,缺少了應有程序正義,當局良心已變黑心。

當年馬英九當局開放30月齡以下美牛祭出「三管五卡」。諷刺的是,當時反萊劑反到上街頭的蔡英文,如今開放萊豬也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簡稱「雙標五不」。

所謂「雙標」,就是當年別人開放,民進黨堅持零檢出;如今執政就變成時空環境不一樣。當年民進黨要求零檢出是照顧百姓健康;現在別人要求,卻要對方道歉。當民進黨說開放萊豬符合國際標準,結果臺灣地區豬農卻被禁止符合國際標準。當民進黨催眠萊劑很安全,卻又暗示老人不能吃,小孩不能吃。至於「五不」,就是貨號標示不要,來源標示不要,萊劑標示不要,辯論不要,就連說好的查廠也不要。

當然,蔡當局不會直接拿萊豬塞進你我嘴巴,但當所有足以辨識、確保食安的政策工具全遭否決後,消費者也只能期待業者自律。然而,地溝油、塑化劑殷鑑不遠,當蔡當局的利益超過人民生命安全,官逼民反的日子就不遠了。

相關焦點

  • 臺媒:蔡英文為「萊豬」辯護,沒有要求民眾一定吃
    臺媒:蔡英文為「萊豬」辯護,沒有要求民眾一定吃11月26日,根據臺媒消息,蔡英文準備2021年開放進口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也被稱為「萊豬」,引起臺灣民眾的反對。臺灣民眾要求很簡單,拒絕吃含有萊劑的豬肉,此舉會危害身體健康。
  • 蔡英文「謙卑」請民眾體諒開放萊豬,前「綠委」:是承認開放萊豬是...
    【環球網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月1日發表新年談話,宣稱「以最謙卑的心情」,請民眾體諒萊豬(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對此,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今日(2日)在臉書發文感嘆,蔡英文求體諒,「是承認開放萊(豬)是錯的,只是被美國所逼而不得已?」
  • 蔡英文聲稱前朝承諾開放萊豬卻無法落實,馬英九辦公室批「信口開河」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元旦談話提及開放美豬進口時稱「過去的『政府』作出了開放的承諾,卻無法落實」、「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辦公室今(2日)發出新聞稿表示,馬英九從未承諾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基於維護民眾健康與臺灣養豬產業,馬英九無論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前、後,也都明確表示反對萊豬進口,蔡英文應該說清楚,所謂「過去『政府』做出了開放的承諾」,到底從何而來?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豈可信口開河、隨意胡說?
  • 為什麼一定要開放美豬?江啟臣公開叫陣蔡英文「出來辯論」
    臺灣民間團體號召「秋鬥」大遊行,國民黨今天全臺各縣市大動員兩萬多人參加,訴求反對瘦肉精美豬,捍衛新聞自由,反對民進黨雙標。國民黨縣市長,民代,大佬都站出來。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當場在舞臺上叫陣蔡英文,出來辯論萊豬(瘦肉精美豬)進口。
  • 臺醫師請蔡英文收回成命,可能嗎?
    來源:海峽新幹線或許11月22日那場「秋鬥」的確給民進黨當局帶來了震撼,蔡英文11月25日終於親自上場為「那隻豬」辯護,「開放『萊豬』是個多種選擇,沒要求民眾一定要吃」。臺媒指出,當年馬英九開放30月齡以下美牛有「三管五卡」的配套措施,就是標示源頭、境管、市場管制,搭配訊息公開透明,讓臺灣民眾可以清楚知道並自行選擇。諷刺的是,當時反「萊劑」反到帶頭上街鬧事的蔡英文,如今開放「萊豬」進口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簡稱「雙標五不」。
  • 若蔡英文不接受萊豬辯論,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下次街頭見
    @銳看臺灣報導 民進黨當局明年元旦開放萊豬,引起社會譁然,上周日有6萬人上街反萊豬,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則邀請蔡英文辯論萊豬,但蔡英文辦公室稱應回歸「立法院」。對此,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今天表示,若蔡英文不接受辯論,除了黨團繼續在「立法院」逼「閣揆」蘇貞昌道歉外,還透露會再有下一波上街頭。為讓民眾釐清蔡英文開放萊豬是否與美有任何交換條件,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邀請蔡英文公開辯論,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藍委」陳以信今天將向蔡辦遞交辯論邀請函。
  • 當初反美牛要馬英九下臺的民進黨,如今執意進口「萊豬」引眾怒
    [新聞頁-臺海網]今年8月,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將開放「萊豬」進口臺灣。幾個月以來,島內輿論一直對此表達強烈反對,抗議聲持續不斷。據臺媒報導,臺立法機構24日將針對這項進口「萊豬」的行政命令及相關修正草案,進行表決,這場「萊豬」大戰明日見分曉。
  • 開放「萊豬」進口 臺當局真能討好美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討好美國,臺灣地區開放「萊豬」進口進入倒計時。臺媒報導,這表示明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成定局。反對「萊豬」進口 臺灣反對聲此起彼伏而在另一邊,反對「萊豬」的聲音也不絕於耳。12月23日,國民黨與民間團體在臺立法機構外舉行「守護食安之夜」晚會,並夜宿街頭,抗議「萊豬」進口。臺媒報導,擔心民眾抗議衝撞的臺立法機構,12月22日就在外部立起了拒馬圍欄,同時加強警方戒備。
  • 國民黨轟蔡英文拒辯「萊豬」:昨是今非、雙重標準
    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國民黨25日下午發布聲明指出,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未接受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邀請的「『萊豬』進口議題」電視辯論,是不敢正視民意,逃避公開辯論,凸顯對開放「萊豬」進口政策的心虛與沒有自信。
  • 開放「毒豬」,蔡英文穩操勝券,但後患無窮
    蔡英文不顧民意開放萊豬進口蔡英文在今年八月突然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臺灣將進口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近幾個月來,島上的輿論一直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抗議活動仍在繼續。眾所周知,民進黨一直都在搞「雙重標準」。這在「美豬」問題上清楚地反映了出來。
  • 談開放萊豬,呂秀蓮批蔡英文:連拒絕進口內臟的勇氣都沒有
    據臺媒報導 臺立法機構平安夜通過開放萊豬行政命令,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今天表示,立法機構朝野「立委」人數懸殊,「表決器一按,總是朕意萬歲」。但美國日前派衛生部長來訪,蔡英文連拒絕進口內臟的勇氣和能力都沒有,她批評民、國兩黨的「偽善」其實半斤八兩。
  • 蔡英文開放美豬闖大禍,美國又送來一劑「毒藥」,馬英九帶頭痛批
    據臺媒1月2日報導,臺當局立法機構去年底表決通過9項行政命令,1月1日正式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萊豬進口;美國白宮國安會當地時間1月1日推文表示,「臺灣移除對美牛豬進口限制,對美國農民來說是受歡迎的舉動,也是好消息。我們期待在2021年進一步強化美臺經濟關係。」
  • 萊豬行政命令被民進黨強行送案,臺媒批「蔡英文恥辱的一分鐘」
    萊豬行政命令已審查近3個月,本月25日若送不出「委員會」將由行政機關自行宣布生效並執行。昨天「立院」原定針對27個附帶決議案,包含針對進口美豬的標示、完整查廠等聯席審查,且前天還經過黨團協商,都同意要充分討論發表意見。
  • 蔡英文稱開放萊豬是前任承諾 馬英九:是哪一位?
    馬英九馬英九上午出席中國國民黨活動時,嚴詞批評蔡英文不顧6成主流民意,強行開放美國萊豬進口,還把責任推給前任要大家體諒。馬強調,但他任內根本沒向美國承諾過,蔡英文應舉證到底是哪一位?哪一年?不能無的放矢,信口開河。
  • 蔡英文這回押錯寶,島內痛批,萊豬白進口了
    自從元旦開始,臺灣地區正式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此前,民進黨當局一宣布要開放,島內就掀起「攻防大戰」。但即使臺灣民眾有七成以上反對,外加國民黨的強行反對,但也擋不住民進黨民意代表在表決會上強行通過。然而,臺灣正式引進萊豬後,島內一片混亂,本地豬價格上漲,「臺灣豬」標識五花八門。
  • 白宮推文讚揚臺灣「萊豬政策」,將轉為蔡英文沉重壓力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元旦談話,要臺灣民眾對開放萊豬進口政策體諒,引發議論,「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今在臉書表示,白宮推文讚揚,顯示美方對蔡當局開放美萊豬萊牛進口的重視,而這也將轉為對蔡英文的沉重壓力。
  • 國民黨中常委「絕食靜坐」抗議蔡英文開放進口美豬
    據臺媒報導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向蔡英文下戰帖,要求辯論萊豬議題,蔡英文選擇避戰。昨江啟臣進一步說,他已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但蘇實問虛答,甚至答非所問,因為決定開放萊豬的是蔡英文,期盼展開「江英辯論」。
  • 蔡英文自稱開放萊豬是解決難題,羅智強轟:軟骨無能!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元旦講話中提及開放美國萊牛豬進口,聲稱「過去的『政府』作出了開放的承諾,卻無法落實」、「歷經3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
  • 臺媒:「萊豬」的謊言永無止境,蔡英文蘇貞昌「辛苦了」
    《聯合報》:蘇貞昌損人利己的心態已跌破底線「蘇貞昌損人利己的心態,已跌破底線」,這是臺灣《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觀點,其文章指出,從事後進一步的真相看,蘇貞昌是在捏造事實,把別人當成自己施政的墊腳石,絲毫沒有「以民眾為念」的善意。
  • 蔡英文這回闖大禍,進口美豬惹眾怒,馬英九發出警告:要付出代價
    據臺媒報導,臺灣立法機構24日表決通過關於開放進口美國「萊豬」的行政命令和相關「修法」草案。這意味著明年1月1日臺灣將正式開放「萊豬」及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已成定局。據悉,臺灣立法機構24日決戰萊豬進口議題,民進黨靠人數優勢讓攸關萊豬進口的9道行政命令全部準予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