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一直以來,荒漠化是令各國環境專家最為頭疼的難題之一,而荒漠化治理的關鍵在於水。12 月 8 日,記者從西北師範大學獲悉,經過近 10 年的不懈研究,西北師範大學雷自強教授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一種可替代地膜的土基防蒸發材料。
該類材料可用於乾旱荒漠化地區生態修復及乾旱農業區集水節水,對提高沙地開發利用意義非常重大。
土基防蒸發材料不僅可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率,保護土壤墒情,還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態功能,為植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研究發現,在年降雨 200 mm 左右乾旱荒漠化地區,無灌溉條件下沙地使用該類材料 6 年後,生物結皮形成;自然衍生植物增加 12 種;植被蓋度平均增加 20% 以上;pH 由 9.08 降為 8.98;有機質、全氮、全磷、有效磷及速效鉀分別變化為原沙地的 2.1 倍、1.8 倍、1.3 倍、3.8 倍和 2.1 倍。在沙地綜合改良中,與對照組比較,使用該材料可以替代地膜。
雷自強教授課題組研製的土基防蒸發材料以黏土(或黃土)和天然高分子為基本原料,水為唯一溶劑,在自然溫度和壓力下製備的。主要有三個優點:一是具有固土、保水、調溫和防蒸發功能,蒸發率可降低 30%;二是成本低,無汙染;三是製備方法簡單,可大面積推廣應用。
據悉,這是該課題組十年磨一劍的技術成果,具有顯著的科學價值和突出的生態效益,尤其對西北乾旱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 2020 年 11 月 28 日進行的 " 黏土基生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 教育部創新團隊滾動支持項目(IRT 15R56)結題驗收線上線下會議上,全國材料、化學、生態、地學及林學領域的 12 位專家(中科院院士 5 名),對西北師範大學研製的土基防蒸發材料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一致認為,該材料對於乾旱地區集水節水、旱地水資源高效利用、替代地膜和減少白色汙染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由西北師範大學提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耿睿
編輯 | 張亞君
責任編輯 | 李雪嵐
值班主任 | 劉宇瑋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