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醫藥原料搜索,用化學加百科專業
導讀
近日,西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盧小泉教授課題組成員通過共反應的策略首次報導了四苯基噻咯的聚集誘導電致化學發光(HAIE-ECL)現象,並且表現出很高的發光效率(37.8%),改體系在水相中能夠選擇性識別在工業上重要的DNBP增塑劑,檢出限低至0.15 nM。這一新體系成功解決了有機發光體普遍存在的非水溶性和聚集性猝滅(ACQ)等關鍵問題,首次實現了在水相中非水溶性有機物的電致化學發光,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影響因子:12.10)上(Angew. Chem. Int. Ed. 2019,58,5915−5919)。西北師範大學師資博士後韓振剛為第一作者,盧小泉教授為通訊作者,化學化工學院為第一通訊單位。
跳轉閱讀響水化工爆炸事件驚動了黨中央,震醒了全國公眾,原來化學工作者這麼不容易!
圖基於四苯基噻咯的聚集誘導電致化學發光(HAIE-ECL)體系
在前期研究中,該課題組還提出了氮化碳量子點的雙信號電化學發光傳感機制,該機制可以有效的規避檢測過程中的假陽性或假陰性信號的幹擾(Anal. Chem.,2018,90, 4871−4877.);通過模擬生物發光現象,提出了一種基於卟啉的全新界面電子誘導的電化學發光體系(IEIECL),為研究界面電荷轉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Anal. Chem.,2018,90, 5272−5279);同時系統地研究並總結了超氧自由基陰離子對卟啉化合物電化學發光的影響機制,以及不同極性的外圍取代基對卟啉化合物電化學發光行為的調控機制(Anal. Chem.,2019,91, 2319-2328)。
針對目前環境中普遍存在且危害極大的一些重金屬離子,團隊成員成功構建了一系列基於無機納米材料的可視化生物/化學傳感器實現了一些重金屬離子(Hg2+, Au2+, Cr6+, Cr3+, Cu2+, Cd2+)高靈敏度可視化的檢測(Anal. Chem., 2017,89, 3538−3544;Biosens. Bioelectron., 2018,103, 87−93; Chem.-Eur. J., 2018,24, 3499−3505; Anal. Chem., 2018,90, 7056−7063;Anal. Chem., 2018,90, 14309−14315;Anal. Chem., 2019,91, 4031−4038;Anal. Chem., 2019,91, 4331−4336.)。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院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西北師大化學化工學院和甘肅省生物電化學與環境分析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來源 | 西北師大新聞網 編輯 | 化學加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