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800 字 7 圖
預計閱讀時間:5 分鐘
作為孩子人生之路的守護者,父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重視孩子身心健康,為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風這種病乍一聽到一定覺得是老年人得
誰料現在竟也纏上了十幾歲的孩子
疫情期間,廣西一名15歲少年
向父母謊稱上網課
關起門來沒日沒夜地打遊戲
一個月後竟然中風了
在廣西江濱醫院的作業治療科裡,小斌正在醫生的指導下艱難地進行康復訓練。他的母親蒙女士說,小斌(化名)今年15歲,上初三。放寒假的時候正值疫情期間,小斌說學校要上網課,她和丈夫就留了部手機放在家裡給他用。蒙女士說,那段時間她每天上班前都給兒子提前把一天的飯菜做好,但晚上回到家卻發現飯菜原封未動,兒子餓了就吃點零食喝飲料。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大概1個月,「他說很長時間都沒休息好,每天最多睡2個小時」。
3月1日一早,黃女士剛到單位就接到丈夫電話,得知兒子暈倒了。「送去醫院做了CT說腦梗了,叫我們送來南寧。」
廣西江濱醫院的醫生剛接診小斌時,他的左手拇指呈內收狀態,無法打開,手臂也無法抬起,肩關節向內旋轉,這些都意味著康復難度非常大。
所幸經過一個療程的訓練,小斌目前手臂已經能抬起,拇指也可以輕微外展。拇指功能的恢復,意味著他今後的生活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
這幾年,中風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15歲的少年怎麼會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中風呢?醫生推測可能是下面這些原因的綜合作用導致孩子得了「老年病」:經常在半夜2~3點入睡,睡眠時長不足6~7小時,這是誘發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過量攝入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肥胖,如燒烤、炸雞、可樂等等,高鹽飲食(一般指鹽的攝入量>6克/天)容易導致高血壓。包括長時間劇烈運動,長時間玩手機、玩遊戲等等,同樣也會造成頸部的血管發生損傷,從而誘發中風,這點也需要特別注意。孩子之所以患上腦梗的機率越來越高,多半和壓力過大有關。如果長時間出現壓力過大的情況而沒有及時釋放壓力,往往會影響內分泌平衡。近年來,對於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方面的擔憂不時地出現在各路媒體上,每年兩會期間,代表們也都有相關的提案被提出。
那麼,如今中國青少年的體質究竟如何,還是用數字來呈現最為直觀。
5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紅在政協大會發言指出:
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隱患,小眼鏡、小胖墩、小糖人等情況突出。
我國缺乏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體質監測和幹預體系,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學生不足30%。
上述數據著實讓人不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兒童青少年體質卻持續「開倒車」。
作為孩子人生之路的守護者,父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重視孩子身心健康,為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當前的社會裡,中風不再是成人的「專屬」疾病,年紀小小的幼兒也有可能會中風。美國加州大學神經學家菲爾莉諾指出,「有兩個時期中風發病率最高,嬰兒期和老年期。」兒童中風的發病率雖然比老年期中風的發病率低,但每年每10萬人口中約有2.25~6.13例發病。中風往往與不健康的生活和作息習慣有關,而且多發生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所以家長一定要防範於未然。目前我國青少年糖、肉類、奶產品等高營養食品攝入量普遍偏高,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量偏低。督促孩子多吃蔬菜,少吃油膩的高熱量食品,避免孩子過度肥胖;食物中低鹽低糖,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如果孩子長時候的休息不好,血液的濃度就會有所增加,大腦會出現短暫的供血不足。在孩子睡覺之時要保持居室的安靜,要養成晚上9點準時入睡的好習慣。規律的睡眠能讓身體的各項機能更好的運作,同時讓孩子白天的精力更加的充沛,對大腦和智力的發育都是有幫助的。家長應保證孩子每天至少1個小時的運動時間,可帶孩子嘗試攀巖、旱地冰球、戶外運動等新鮮有趣的運動,激發孩子的運動興趣,養成受益終生的運動習慣。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手腳乏力、嘔吐、嘴眼歪斜、抽搐等症狀時不要在家自行觀察,要儘早送往醫院爭取最佳治療時機,力求將中風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安徽啟蒙狗》法律顧問:何振國(安徽九華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