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這位小貸公司總經理樸實坦率,談起小貸公司,既專業又不迴避敏感的問題。
他是張家港昌盛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春新。該公司成立4年來,張春新率領他的團隊,在摸索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小貸之路。
堅持錯位經營
堅持與商業銀行的錯位經營,輔之以良好的公司管理,讓其成為行業領頭軍
昌盛農貸成立於2009年3月,是張家港第一家被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小貸公司,也是蘇州市第一批被批准成立的小貸公司之一。
昌盛農貸屬於小貸行業中起步較早的,它的發展見證了小貸公司的發展歷程。從最初很多人對小貸公司抱著觀望的態度,到後來蜂擁而入,短短幾年時間裡全國發起了7000多家小貸公司。隨之而來,小貸公司暴露出各種問題,產生很大負面影響。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對小貸公司的錯誤定位。
「很多人把小貸公司當做是一個暴利行業來做,偏離了初衷,往往就把事情做砸了。現在是小貸公司整頓、洗牌和重新定位的時候。」張春新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不諱。從一開始,昌盛農貸就抓住「小額」的真正內涵,堅持與商業銀行的錯位經營,把快速、靈便的放貸作為自己的競爭優勢。在產品、管理和市場等方面,昌盛農貸都有準確的定位。
「如果是比大額、比利率,我們沒有優勢,我們的錢和銀行的是同質的,差別就在於銀行天晴放傘、下雨收傘,我們則不同,是伴隨著企業成長。」昌盛農貸市場總監丁康耀表示。
他們始終把中小企業、「三農」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專心地去做小貸,成為了支農、惠農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今年6月底,昌盛農貸累計發放貸款927803萬元,發放筆數3394筆,實現總收入29829萬元。
如果說準確的定位是昌盛農貸的第一件法寶,而良好的管理則是其第二件利器。目前,該公司形成了良好的風險文化、工作文化、機制文化。他們擁有完整的企業制度、雙線配置、流程固化、獲得相應的資訊方式等。在結構方面,他們有不同的利率、期限、行業、擔保方式、金額,儘可能把風險分散,不會因為某一個客戶影響到風險。
他們以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結合張家港市當地利率水平,根據不同客戶的風險狀況、貸款期限、抵押品或信用狀況靈活確定利率。並且有質押、抵押、保證、農戶聯保等多種擔保方式。對於客戶的信用,雖不能接入到央行的徵信系統,但昌盛農貸人努力克服這些困難。他們對客戶進行深入的貸前調查,並實時跟蹤每筆貸款的動態使用情況。
在內部管理方面,昌盛農貸崇尚的是團隊,不崇尚「明星」。他們以團隊建設為主,用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情,有效防止道德風險。每個周,他們都有一次培訓,讓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
據了解,張家港有11家小貸公司,還有1家正在籌備。在4年多的時間裡,昌盛農貸逐步成為了張家港小貸行業的領頭軍,從而被選舉為張家港市小額貸款行業協會會長單位和蘇州市小貸協會張家港地區惟一的副會長單位。
期待身份明確
希望銀監部門給一個牌照,因此能享受到應有的優惠與便利,讓小貸更具生命力
小貸公司是農村金融的有益補充,能有效彌補傳統金融的缺陷。這塊微金融領域市場潛力巨大,然而小貸公司身份缺失、缺乏戰略方向、缺失法律規範等問題,讓小貸頗具爭議又充滿困惑。
「希望銀監部門給我們一個牌照、一個身份。有了身份,我們就能享受到風險準備金,獲得同業拆借利率,進入徵信系統,擴大財務槓桿,這樣小貸公司的生命力更強一點。」張春新表示。
張春新的呼籲道出了當前很多優秀小貸公司創辦人的心聲。
由於身份的不確定,小貸公司做了很多惠農的事情,卻享受不到應有的地位,無論是稅收還是政策、補貼和其他方面。這在業內已達成共識,也正是如此,也限制了小貸公司的發展。
目前,昌盛農貸只在個人所得稅上享有一定的優惠。「如果所得稅的優惠取消了,將會影響到工資收入,一大批的小貸公司將很難生存。」丁康耀表示。
張春新強調,如果他們是金融機構,可以享受到同業拆借利率,也可以給企業讓利更多的利率。
「但還是只貸不存,什麼時候能貸能存,我們不奢望。」張春新坦誠地說。儘管他發自內心的希望小貸公司能獲得金融牌照,但對於是否可以存款,他並沒有寄予太多。
融資渠道的受限也是兩位昌盛農貸領導苦惱的。由於資金規模的有限,在服務中小企業時,有時候顯得有心卻無力。上市公司江蘇澳洋順昌股份有限公司是昌盛農貸第一大股東。除了自有資金,昌盛農貸只能從銀行獲取貸款,再貸款給客戶。
對此,丁康耀表示:「應該區分優劣,給一些好的小貸公司多一點融資渠道。」他認為,應該把小貸公司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優先發展,同時在管理方面避免過度過濫,該整頓的整頓、該發展的發展,鼓勵好的小貸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據了解,在江蘇省,有20-30%的小貸公司做得不錯。
而對於是否向村鎮銀行轉,張春新有自己的打算。「目前很困難,在這四五年裡,我們昌盛農貸做得蠻好,讓我去轉銀行,卻只能轉10%,相當於一個女孩養成大姑娘了,都送人了。」(農村金融時報 李曉 談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