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宜農貸實為變相吸儲 員工自爆公司沒有牌照

2021-01-21 紅商網

 宜信濟南分公司廣發貸款、理財產品廣告 記者黃中明 攝

  9月26日、10月10日,本報刊發《年息41%!掉進宜信高息陷阱?》、《濟南貸款市民與宜信總部代表當面對質———「宜信放貸時存在明顯誤導」》,報導了多位濟南市民通過宜信普惠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貸款誤入高息陷阱。報導刊發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期間陸續有宜信內部員工、貸款人向本報透露更多宜信運作的內幕。

  宜信員工告訴記者:「宜信自稱是人人貸借款模式的領導者,在全國眾多城市擁有分公司,並且一直以宜農貸等公益性貸款為噱頭,其實是在公益外衣的掩蓋下從事高利貸。」

  為了維護自身權益,本報此前報導的宜信貸款人王女士、李女士一直在尋求相關部門的幫助,但都被告之「不管」、「管不著」。

  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民間借貸一直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

  【營銷內幕】

  「你們跟客戶談的時候,不要提服務費」

  本報報導刊發後,也有宜信現在、曾經的工作人員向本報報料,其中一位為濟南宜信工作人員,另一位劉先生曾為宜信某市區域經理,籌建和運營宜信一分公司1年,經手貸款審批、發放、信用報告查詢、吸儲資金的劃扣等。兩位內部人士透露,宜信在全國範圍內都屬於超範圍經營,內部領導明確要求客戶經理營銷過程中刻意誤導,避重就輕,不能提及服務費一事,並且宜信一直打著公益的旗號變相吸儲。

  不願透露姓名的濟南宜信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宜信的員工收入提成按照所吸納的貸款數目分三層,5萬以下沒有提成,5萬—15萬是2.5%的提成,15萬以上是2.8%的提成。貸款額逐筆累計,該報料人稱,所有貸款金額以貸款合同上的數字為準,即包括本金和服務費。而服務費又與借款時間成正比,因此,客戶經理在營銷過程中會極力推薦貸款人延長還款時間。以之前報導中提到的王女士所借款項(本金、服務費共14萬多元)為例,客戶經理提成至少為3500元。

  上述報料人介紹,客戶經理上崗前要接受7天的崗前培訓,內容大多是宜信的發展歷程、經營理念等。集體培訓完以後,客戶經理會被分到各個團隊,每個團隊都由團隊經理負責。團隊經理還會講解營銷方式,「你們跟客戶談的時候,不要提服務費的事情,等申請、提交資料、審核通過後再說」。

  記者了解到,濟南宜信分為直銷團隊與客服團隊,直銷團隊就是業務員、客戶經理,客服團隊負責講解合同,講解的時候也是避重就輕,講解次要的,主要內容根本不講,一般每份合同講解20分鐘左右。遇見不想籤合同的客戶,就一個人講完了,再換一個人講,最後80%—90%的人會籤合同。「8月、9月,宜信每個月都放貸1000多萬,但是宜信沒有營業執照,也不在濟南納稅,造成巨額稅收流失。」這位工作人員的說法也得到了劉先生的證實,劉先生告訴記者,宜信全國範圍內的公司超範圍經營,逃稅漏稅。

  據劉先生介紹,宜信實際進行的是公司非法放貸,是一個無牌照的地下銀行。該公司將錢通過宜信CEO唐寧或員工個人帳戶放貸,再將借款人還回的本金和利息通過貨款劃扣的方式,從員工個人帳戶劃扣回宜信公司帳戶。

  此外,劉先生還透露,宜信最重視的公益宜農貸,也是其變相吸儲的工具,他說,宜信以宜農貸的名義收到的款項多數出借給城市居民、公司等,並未投放給農民。

  【「公益」貸款】

  「助農扶貧」宜農貸,農村高利貸?

  記者從宜信卓越財富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的宣傳廣告上看到,宜信卓越將宜農貸作為一種著力推薦的理財方式,大篇幅描寫宜農貸公益理財是宜信財富信益系列旗下核心項目,它服務於有理財需求,有愛心的投資者,以出借而非捐贈的方式,實現可持續助農扶貧,幫助投資者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回報。

  廣告中提到,在中國,有528個貧困縣,有1.5億農民人均每日消費不到1.25美元。通過宜農貸平臺,有愛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一對一地將富餘資金出借給那些遠在貧困地區需要貸款資金支持的農村借款人。3000元到10000元的資金就能改變一家貧困農戶一生的命運,而出借人能獲得出借金額2%的年收益。

  曾參與籌建宜信分公司,並在宜信普惠(負責放貸)、宜信惠民(負責宜農貸)、宜信卓越(負責理財)三公司工作過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宜農貸分兩種,1.0公益宜農貸和2.0宜農貸,其中1.0公益貸款由宜信與全國十餘家小額貸款公司合作,宜信每年最多提供一二百萬元的貸款,其餘資金由合作機構負責,宜信收取 2%管理費,但是合作機構收取15%—18%的利息。2.0宜農貸全部由宜信惠民公司放貸,宜信聲稱年息15%,實際通過等額還款方式計算,利息高達30%。「宜農貸讓近5萬名農戶陷入高利貸深淵」。

  劉先生給記者算了筆帳,從宜信惠民公司借款1萬元,月息1.25%,借款12個月,利息為1500元。公司扣留5%的手續費後,借款人實際拿到的借款為9500元。不過,宜信惠民的記錄為本金1萬元加全年利息1500元,總共11500元,但由於借款時已經扣除服務費500元,因此總還款額為11000元,按照宜農貸規定,使用滿90天後開始還款,即分10個月還完,每月還1100元。劉先生提到,按照等額本息還款法,逐月還款到最後本金越來越少,但是利息還是1萬元的利息,實際算下來利息高達26.44%,比國家規定的一年期貸款利率的4倍24%還高。同時,逾期還款還有非常嚴重的罰款。

  【本報觀點】

  民間借貸監管不該總是缺位

  為了維護自身權宜,本報此前報導的宜信貸款人王女士、李女士一直在尋求相關部門的幫助,她們先後找到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門,但都被告之「不管」、「管不著」。

  「各個部門都說宜信是違法的,怎麼就沒人管?我們吃了虧,提醒大家別再上當了。」王女士的語氣中透著無奈。

  民間借貸到底歸誰管?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民間借貸一直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

  記者了解到,央行早在2008年就著手起草《放貸人條例》,試圖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規範民間借貸,將所謂的「地下錢莊」陽光化,但前後歷經4次修改,《放貸人條例》依然未能通過,民間借貸依舊無序運轉。

  此外,2010年初就有媒體報導由央行主導的《貸款通則》修訂稿已上報國務院法制辦,該修訂稿首次將非金融機構貸款人納入,並力圖實現民間借貸陽光化。不過,記者發現,上述消息之後就沒有再出現後續報導,相關部門網站上也找不到條款內容。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10(2012)》認為,監管立法滯後在實踐中不但造成監管主體和監管規則缺失,而且造成民間借貸利率水平高企,投機盛行,個別地區民間借貸資金流向一些非法領域,並有暴力追貸的現象出現。然而,究竟如何界定高利貸行為,民間借貸利率受保護的法律邊界在哪裡,目前在實踐中仍然存疑。為此,報告建議應儘快出臺《放貸人條例》。

  同樣,社科院發布的2012年社會藍皮書中也提到了民間借貸的監管問題。首先表現在法律缺失上,我國法律對合法的民間借貸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界定不清,民間借貸行為及其管理缺乏法律依據。由於缺乏法律依據,各級政府對民間借貸一直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從具體執行看,對民間金融機構的監管權分布在不同的部門,如典當行由商務部系統監管,小額貸款公司由金融辦監管,融資性擔保公司則由各級政府實施屬地管理,監管主體的多頭運作造成監管混亂,使得政府對民間借貸的事前管理、日常監控能力嚴重不足,只能被動地處理民間借貸違約事件,民間借貸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

  作為國內金融改革的試點,溫州金改備受矚目。記者注意到,此前國務院批覆的《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中雖然提到了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防止出現監管真空,不過並沒有劃分各部門職責,而是由新成立的金融監管服務中心負責具體項目操作,溫州民間借貸有了監管部門。

  今年上半年,東營、臨沂等市就作為省內試點著手金融創新發展,東營市已經開始籌建民間借貸平臺,力圖仿照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讓民間借貸走到陽光下。據了解,濟南並不在試點之列

搜索更多: 宜農貸

相關焦點

  • 科技賦能公益 宜農貸入圍2018年MIT普惠創新大獎
    憑藉其「科技+公益」的獨特模式與業務表現,宜農貸成功突圍成為亞洲三甲,獲得由谷歌、埃森哲等國際知名公司提供的獎勵。 宜信高級副總裁、宜農貸負責人徐秀玲發表主旨演講 宜農貸是宜信公司於2009年推出的公益助農項目。
  • 宜信宜農貸榮獲新浪網2018金融扶貧新媒體傳播獎
    北京2018年8月30日電 /美通社/ -- 8月28日下午,由新浪財經聯合新浪公益、微公益共同舉辦的2018金融企業扶貧論壇暨創新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宜信公司宜農貸項目從眾多金融扶貧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金融扶貧新媒體傳播獎。
  • 宜農貸獲MIT普惠創新獎
    數字普惠金融與公益金融結合MIT評委會對宜農貸的「可持續扶貧」的創新公益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通過官網和新媒體向全世界展示。宜農貸的「造血」式扶貧模式,不僅實現了精神扶貧和物質扶貧的雙重收穫,而且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性的結合,為解決「三農」問題進行創新探索和實踐。
  • 「宜農」扶貧在丹寨 金融科技公司點亮精準扶貧之路
    國家一直倡導推進金融服務惠農便民、精準扶貧,作為金融科技公司的宜農貸,已把服務觸角深入到了貴州東南一隅的村村寨寨。  兩萬元帶來的變化  對於出借人,兩萬元是個小數目;對於交圭村老李,兩萬元帶來的是生活的改變。
  • 宜人金科:貴州丹寨宜農萬裡行,金融有溫度,公益有價值
    2019年5月13日,來自上海的近二十位愛心出借人跟著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宜農貸公益走訪的腳步走進貴州丹寨,用行動為宜信延續十年的「造血式扶貧」模式盡綿薄之力。丹寨之行在神秘秀美的黔東南開啟,縣境內21個少數民族17.2萬人聚居,往昔泥濘蜿蜒的山路現已修出直通高速,出行的便利大大地提高了農村到城市經濟轉化的效率。
  • 抓住「小額」真正內涵 昌盛農貸的錯位經營之路
    從一開始,昌盛農貸就抓住「小額」的真正內涵,堅持與商業銀行的錯位經營,把快速、靈便的放貸作為自己的競爭優勢。在產品、管理和市場等方面,昌盛農貸都有準確的定位。  「如果是比大額、比利率,我們沒有優勢,我們的錢和銀行的是同質的,差別就在於銀行天晴放傘、下雨收傘,我們則不同,是伴隨著企業成長。」昌盛農貸市場總監丁康耀表示。
  • 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涉嫌非法吸儲被立案調查,負債13億元頻臨破產
    涉嫌非法吸儲被立案調查  「公司業務去年9月18日就停業了,再加上拖欠工資,員工沒多久就走(辭職)光了」,曾經在廣東益民旅遊休閒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廣東益民」)工作的小凡(化名)告訴網易財經,「去年10月底,因為沒能交租金,連辦公的地方都被業主趕出來了」。
  • 宜人貸:宜信的金融公益之路,一走就是十一年
    這也是宜人貸母公司宜信公司528「美好生活日暨14周年慶」雲端慶典的重磅環節。當晚,宜人貸母公司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帶領15人「直播天團」化身帶貨主播,將售賣費用的1%,捐贈至北京宜人貸母公司宜信旗下宜信公益基金會,用於鄉村兒童保障、愛心圖書室設立等公益項目,正式拉開「宜信公益1%行動」的序幕。
  • 51信用卡再申小貸牌照 公司發盈利警告
    12月6日,51信用卡發布公告,稱正在爭取申請83號文所述的網際網路小貸牌照。這是否意味著旗下網貸51人品欲轉型小貸,對此51信用卡方面暫未回應。目前,51人品官方並未發布轉型公告。如果現有業務有問題,即使歷史上沒有受到處罰,也很難轉型為小貸公司。根據83號文,2020年1月底前各地完成小貸公司臨時牌照的審批工作。獲得臨時牌照網貸機構,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存量網貸業務清零。存量業務規模在50億元以上且借款期限大部分在1年以上的網貸機構,轉型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年。
  • 牌照「低性價比」 潤信小貸股權被出清
    對於潤信小貸轉讓原因,以及未來在消費金融領域的規劃等相關問題,華潤金控的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暫時不方便披露。但有多個業內人士表示,網絡小貸牌照可以帶來的利潤率並不高,該牌照性價比低。在壓縮利潤空間的情況下,資金端選擇與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合作,成本會比通過網絡小貸放款更低。
  • 中國電信旗下甜橙金融2.1億入股眾安小貸 拿下網際網路小貸牌照
    來源:國際金融報巨頭也在拿牌照,加速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布局。依據眾安小貸披露,其於2017年10月20日正式獲得網際網路小貸牌照,股東還包括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和香港百仕達有限公司。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港股第一家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眾安保險(股票簡稱:眾安在線,股票代碼:06060 .HK)的全資子公司。
  • 尤努斯的中國化:中和農信的小額貸款之路
    中和農信的信貸員們說,需要繼續觀察兩人情況。實在還不上,還有擔保人責任,最後才是法律手段。至於五戶聯保信貸,中和農信的工作人員認為,因為存在「彼此間的道德約束」,即使一戶人沒有還上,其餘四戶也會互相勻一下,讓其度過難關,因此風險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中和農信還為所有借貸人購買了死亡保險,防止借貸人因為突發的身故等原因帶來貸款損失。
  • 4家互金平臺擬申請小貸牌照 51信用卡、和信貸等上市公司加入
    據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目前已有4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公告稱,將申請83號文所述的網際網路小貸牌照,其中包括2家上市公司。 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發現,美股上市平臺和信貸(NASDAQ:HX)12月10日公告稱,其正在努力申請中國的小額貸款牌照,以進一步擴大其業務。根據和信貸公告,監管正在鼓勵P2P網貸平臺向小額貸款公司轉型。
  • 宜人貸:送給孩子們這份特殊的禮物請收好!
    這也是宜人貸母公司宜信公司528「美好生活日暨14周年慶」雲端慶典的重磅環節。當晚,宜人貸母公司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帶領15人「直播天團」化身帶貨主播,將售賣費用的1%,捐贈至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用於鄉村兒童保障、愛心圖書室設立等公益項目,正式拉開「宜信公益1%行動」的序幕。
  • 宜人金科:金融聚合器關愛中小微軟群體 公益商務兩不誤
    宜信專注於貧困地區或農村地區的業務平臺主要有兩個,一是公益型的宜農貸平臺,二是商業型的宜信租賃平臺。小額貸款業務的金融聚合器工作模式與成效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宜農貸的定位是公益助農平臺。在 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宜農貸的產品或服務鏈條中,很好地引入小額信貸機構(小貸公司、扶貧協會、合作社)作為金融聚合器,他們大多紮根貧困地區或農村地區,對鄉土人情、目標客戶都比較了解。如圖1所示,從出借人、宜農貸平臺、小額信貸機構到借款人之間形成了一條紐帶,他們各取所需、各自獲益。第一 出借人出於公益目標,為借款人提供資金,在借款人按期還款之後,還能獲得一筆2%的利息。
  • 現金貸被叫停!宜貸網:實物抵押平臺更安全
    11月21日晚,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要求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  通知表示,由於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自即日起,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網際網路)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貸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 多個現金貸APP轉型貸超 宜信旗下江湖救急為714導流
    不僅如此,其通過10餘家公司,先後運營40近現金貸APP。目前,「借錢用借錢」、「急速借錢-貸款」已轉型貸超,導流平臺包括拍拍貸、玖富萬卡、樂惠花、借東風、獵豹貸款、桔子借款等。相比而言,由譽達信恆諮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的江湖救急則不同,一方面開展貸超業務,不僅收取9元信用查詢費,還為714高炮平臺導流。
  • 51信用卡再申網絡小貸牌照,2019年淨利或下降
    近日,51信用卡發布公告稱,目前正積極爭取申請網際網路小貸牌照,同時預計第四季度的經營業績以及2019年度的收益
  • 農商行員工自貸自批700餘萬去賭博,還有員工騙貸再續貸!
    近幾年,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全國大部分農信社已改制為農商銀行,但一些農商行由於管理落後,內部監控不嚴,造成內部風險事件頻發,騙貸、以貸養貸等成為農商行面臨的主要問題。銀行員工賭博成癮、自貸自批700餘萬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一則刑事判決書,安徽省潛山市農村商業銀行一員工利用職權之便挪用銀行款項700餘萬元,以職務侵佔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徐秀玲:用數字普惠金融的方式助力扶貧
    在宜信公司的日常工作中,深入將公司經營與扶貧攻堅公益的項目緊密結合的理念。   一個有意思的點是,關於扶貧實踐新模式,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激發扶貧工作內生發展動力,宜信公司一直都有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