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公益 宜農貸入圍2018年MIT普惠創新大獎

2020-12-22 美通社

泰國曼谷2018年8月27日電 /美通社/ -- 8月24日,在泰國商會大學(UTCC)舉辦的MIT普惠創新大獎亞洲區盛典(MIT Inclusive Innovation Challenge 2018 Asia)上,宜農貸成為入圍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獎項類別的唯一中國企業。

這是自2016年MIT IDE(The MIT Initiative on the Digital Economy)創立MIT普惠創新大獎以來,首次來到亞洲進行選拔。今年亞洲區域共有165個企業參賽,分別來自25個國家。憑藉其「科技+公益」的獨特模式與業務表現,宜農貸成功突圍成為亞洲三甲,獲得由谷歌、埃森哲等國際知名公司提供的獎勵。

MIT普惠創新大獎亞洲區2018證書與獎盃

「宜農貸成立九年來,正在嘗試通過網絡的連接創造更多價值,讓每一個人都過上美好生活。」宜信高級副總裁、宜農貸負責人徐秀玲受邀前往泰國,並發表演講。她表示,此次宜農貸獲得的獎金也將會用於繼續推動中國普惠金融事業。

宜信高級副總裁、宜農貸負責人徐秀玲發表主旨演講

宜農貸是宜信公司於2009年推出的公益助農項目。通過宜農貸的在線平臺,社會愛心人士可以將資金出借給貧困地區需要幫助的農村借款人,支持他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較低出借100元,一兩千元的資金就可能改變貧困農戶的生活狀況。

作為一種「可持續扶貧」的創新公益模式,宜農貸以出借而非捐贈的「造血式」扶貧方式,不僅實現了精神扶貧和物質扶貧的雙重收穫,而且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性的完美結合。出借人不以盈利為目的,出借人象徵性地收取參考年化2%的愛心回報,使受助農戶自己承擔起改變生活、創造價值的責任。

截止到2018年7月,宜農貸與14個省市27個地區的合作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共發動超過17萬愛心人士出藉資金,累計出借金額超過3億人民幣,直接受益農戶達25985位。

MIT普惠創新大獎的評委會對宜農貸的「可持續扶貧」的創新公益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造血」式扶貧模式,不僅實現了精神扶貧和物質扶貧的雙重收穫,而且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性的完美結合,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進行了創新探索和實踐。MIT IDE創始人之一 Erik Brynjolfsson 教授說道:「如果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普及普惠金融,這可能是迄今人們能經歷的較好的事情。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財富、更好的健康和廣泛的繁榮。」

徐秀玲與評委Joon Hyun(Genioo Consulting)和Tim McCaffery(SCG)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宜信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實力,宜農貸也首次將區塊鏈技術與公益理財場景相結合,通過區塊鏈將平臺上每一筆款項的完整生命周期記錄下來,用戶可實時查看自己的愛心出借動向,提升了平臺整體透明度。這也和MIT普惠創新大獎鼓勵「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們去利用技術創新,讓更多的人們共享繁榮」不謀而合。

而今代表中國入圍MIT普惠創新國際大獎,宜農貸再一次引領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為全世界提供了數字普惠金融可借鑑的中國樣本。

相關焦點

  • 宜農貸獲MIT普惠創新獎
    2018年7月20日,是宜農貸成立九周年紀念日,當天收到了一份生日大禮包:作為唯一一家中國機構入圍麻省理工學院(MIT)普惠創新國際大獎。宜農貸創立以來曾入選哈佛商學院普惠金融教學案例,入圍華爾街日報國際普惠大獎,登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巨幅納斯達克廣告屏,為全世界提供數字普惠金融的中國樣本。
  • 宜信宜農貸榮獲新浪網2018金融扶貧新媒體傳播獎
    北京2018年8月30日電 /美通社/ -- 8月28日下午,由新浪財經聯合新浪公益、微公益共同舉辦的2018金融企業扶貧論壇暨創新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宜信公司宜農貸項目從眾多金融扶貧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金融扶貧新媒體傳播獎。
  • 公益宜農貸實為變相吸儲 員工自爆公司沒有牌照
    此外,劉先生還透露,宜信最重視的公益宜農貸,也是其變相吸儲的工具,他說,宜信以宜農貸的名義收到的款項多數出借給城市居民、公司等,並未投放給農民。  【「公益」貸款】  「助農扶貧」宜農貸,農村高利貸?
  • 致誠阿福榮獲風控創新大獎,實踐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普惠金融事業
    上海2018年3月21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3月16日,2018網際網路+銀行數位化風控創新大會上,近百家全國各地銀行高管齊聚上海,深入探討如何運用前沿金融科技的風控手段促進銀行自身業務發展。
  • 極融榮獲2020年度「科技賦能金融機構」大獎
    2020年12月,以「金融科技賦能新動力」為主題,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主辦,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承辦的「第五屆時代金融金桔獎」隆重揭曉,極融多年來深耕國內外消費金融運營科技服務市場,賦能持牌金融機構,得到組委會的一致肯定,榮獲「科技賦能金融機構大獎」。
  • 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力普惠 飛貸金融科技推動破解小微融資困境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5月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萬億元,佔全部信貸比例24%,授信貸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約10萬億元,比2018年初增長幅度達到31%,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也在逐漸下降,2019年1至4月,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6.9%,其中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僅4.8%。
  • 宜人金科:致築夢鄉村同行者,實踐農村普惠金融
    值此之際,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宜農貸與21家合作夥伴的25位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共聚寧夏銀川,召開致築夢鄉村同行者—宜信宜農貸助農十年合作夥伴交流會。歲月如歌,10年意味著什麼?10年宜農貸與17萬愛心出借人資助了2.7萬名農戶3.2億元。10年鹽池縣婦女發展協會成功轉制為寧夏東方惠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為寧夏眾多農戶提供了信貸幫扶。
  • 2018中國金桔獎揭曉 拍拍貸獲「最佳普惠金融服務獎」
    12月18日,以「堅守金融天職,賦能實體經濟」為主題
  • 「宜農」扶貧在丹寨 金融科技公司點亮精準扶貧之路
    國家一直倡導推進金融服務惠農便民、精準扶貧,作為金融科技公司的宜農貸,已把服務觸角深入到了貴州東南一隅的村村寨寨。  兩萬元帶來的變化  對於出借人,兩萬元是個小數目;對於交圭村老李,兩萬元帶來的是生活的改變。
  • 2018年Google搜索廣告創新大獎揭曉,宜選科技成內地唯一獲獎者
    2018年Google搜索廣告創新大獎揭曉,宜選科技成內地唯一獲獎者 11月14日,2018年Google大中華區合作夥伴峰會在臺北舉行。
  • 擁抱監管 主動創新 國網金融科技集團入圍監管沙盒試點
    6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發布《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二批)》,國網電商公司(國網金融科技集團)攜手中國郵儲銀行總行打造的「國網智能圖譜風控產品」成功入選。由此,國網電商公司(國網金融科技集團)成為首批入圍監管沙盒試點的金融科技公司,體現了監管部門對其創新能力的充分肯定。監管沙盒秉持柔性監管理念,在限制性的範圍內通過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真實市場空間,支持金融機構對創新產品進行探索和實踐,及時發現和規避產品缺陷和風險隱患,旨在為新興金融科技創新提供更大空間。
  • 宜人金科:貴州丹寨宜農萬裡行,金融有溫度,公益有價值
    2019年5月13日,來自上海的近二十位愛心出借人跟著宜人金科母公司宜信旗下宜農貸公益走訪的腳步走進貴州丹寨,用行動為宜信延續十年的「造血式扶貧」模式盡綿薄之力。丹寨之行在神秘秀美的黔東南開啟,縣境內21個少數民族17.2萬人聚居,往昔泥濘蜿蜒的山路現已修出直通高速,出行的便利大大地提高了農村到城市經濟轉化的效率。
  • 陳文: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更廣闊普惠金融客戶
    由於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和風險,普惠金融難以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二、我國信用卡產業科技賦能發展現狀  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全面提升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意願。
  • 宜人貸:宜信的金融公益之路,一走就是十一年
    從2009年創新性的推出公益助農項目宜農貸,到今年年初開創性的倡議高淨值客戶將1%的資產用於公益事業,宜人貸母公司宜信旗下宜信的公益之路已走過11年之久。作為一家成立14年的金融科技企業,宜人貸母公司宜信堅持助力公益背後的初心、邏輯和踐行方式,已漸漸在國內成為影響力投資的樣本。
  • 封面人物 | 2018十大普惠金融人物
    在他的帶領下,貴州農信創新推出了精準扶貧「特惠貸」產品,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 萬元(含)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抵押、扶貧貼息支持、縣級風險補償」的低利率、低成本的貸款支持。截至2018 年11月,農信社積極發揮金融扶貧主渠道作用,引導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傾斜,向貴州66個貧困縣(市)貸款2560億元,佔總貸款餘額的60%,向20個極貧鄉鎮貸款30億元,累計發放「特惠貸」411.45億元,惠及 80.89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貴州農信金融扶貧成績突出,宋銳還曾獲得「貴州省年度脫貧攻堅創新獎」,這使他在金融扶貧之路上步伐更加堅定和有力。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助力小微 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截至2020年11月底,銀稅互動貸款客戶超3000戶,銀稅互動貸款餘額實現新突破。   一是科技賦能、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以金融科技為支撐,突破傳統業務模式,基於小微企業涉稅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評價,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自2019年5月份雲稅貸2.0上線以來,成功實現了銀稅系統直聯,成為全省首家實現銀稅直聯的金融機構。
  • 宜信普惠:宜信公益願為國家「全面脫貧實現小康」貢獻更多力量
    2020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7個「扶貧日」,在我國即將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的重要時刻,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對於未來的鄉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扶貧日」來臨之際,「一點善,百分愛」2020財富傳承峰會慈善晚宴舉辦,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旗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秀玲向眾多愛心人士講述了宜信全新的「未來鄉村」計劃,這是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人金科以及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堅持在「金融扶貧」領域第11年的一次重要升級。
  • 黃震:求解治理麥克米倫缺口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之路
    最近,我注意到來自創新之都深圳的一家叫飛貸的金融科技企業,獲得了由世界銀行和20國集團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這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首次獲得由世界銀行權威組織頒發的國際性大獎。該獎項也是迄今為止我所了解到的在小微金融領域的最高榮譽。它為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了一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模式——科技賦能。
  • 依託金融科技民營銀行開拓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專訪億聯銀行...
    作為東北首家民營銀行,億聯銀行成立之初便確立了 「數字銀行,智慧生活」的戰略定位與「打造普惠大眾,賦能生活的智慧銀行」的發展願景,努力踐行「微存、易貸」的普惠金融理念。截止2020年6月末,該行億聯易貸累計授信534萬戶,累計放款845億元,美團生意貸累計授信6萬戶,累計放款28億元。
  • 科技要如何為普惠金融賦能?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澤雲報導:日前,由中國電信主辦的2018「智慧金融•生態共贏」——金融科技高峰論壇在穗舉行。多位業內專家聚焦金融科技的創新與未來。業內專家認為,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金融產業的發展方式,也為新商業和普惠金融賦能。而真正具備數據資源及數據挖掘能力的消費金融公司仍然備受資本青睞。行業內要加強協作,打造一個整體的信用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