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德教育常春藤導師高校談國際化精英塑造之路
以黃徵宇先生作為嘉賓的「如何塑造國際化精英」——2017啟德教育「遇見」系列主題巡講亦於15日-22日開講,啟德教育特聘常春藤導師黃徵宇先生先後前往中國人民大學、上海東華大學、武漢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中山大學七所高校,與啟德教育集團留學事業部副總經理金冉先生以及這七所高校的師生共同探討了國際精英領袖的塑造之路。
-
精英教育之三:中國可「進口」精英教育
經濟觀察網 信力建 /文 從入學比例上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國際公認標準是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至45%之間為大眾化教育,超過45%為全民高等教育。除開高等教育入學率,我們的高等教育既不精英也不大眾。
-
「快樂教育」不適合「精英」培養
這樣因為自己看的透徹才主動學習的,並享受學習的過程與結果,而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當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時,在學習中積極動腦、動手、敢問、敢碰釘子,並刻苦鑽研,孜孜以求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創造出全新的自我,讓學習變成是自己一種權利和機會的享受,學習過程中苦中作樂,並享受這份快樂。
-
博雅教育是通往精英教育的正確選擇
柴靜,這位著名的前央視記者,用自己的力量參與了中國社會進步。這正是中國當下精英發揮社會影響力改變世界的一個縮影。在當下的中國,許許多多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看見的看不見的精英都在以他們的方式在改變我們的世界。精英作為社會的意見領袖、潮流引領和規則制定者或顛覆者,以他們獨有的方式來推動社會發展。我們的世界是精英主導的——無法否認,這是事實。
-
「精英教育」真的適合當前中國教育發展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外所謂的「先進教育」開始進入我國,並且被一些教育專家鼓吹誘導,在我國家長階層仿佛投進了一顆炸彈,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讓人聽的振聾發聵,一些自認為聰明或者自認為跟上時代進步的家長開始積極奔走,甚至盲目的相信只要施行「精英教育
-
佛山協同學校:創造適合學生的精英教育
原標題:協同學校:創造適合學生的精英教育佛山協同(國際)學校目前(中小學)已有在校師生約1600人,其中包括192名外籍和港澳臺籍學生。學校辦學成績領先禪城,中學部各年級期末統考總分平均分在區直24所中學位列前茅!中小學每學年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達400人次!
-
韓教育部宣布廢除精英高校 糾正教育不平等問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報導,韓國教育部宣布,廢除精英高等學校;到2025年,當地所有私營高校都須轉為普通學校,以糾正造成社會不平等的教育差異。報導稱,韓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很多批評者認為這與精英學校的存在有一定的關係。
-
專訪|巴黎政治大學校長:以「唯賢」彌補精英教育不公平之處
其校園坐落在塞納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德佩區,離先賢祠附近的巴黎法學院不遠。彼時,巴黎法學院為法國培養了大量官員和政治精英,但在法國戰敗後,也被批評滋生官僚主義和保守思潮。為使國家面貌煥然一新,1872年被創立了巴政的前身——巴黎自由政治學院。巴政與中國淵源甚深。早在1876年,僅僅建校四年的巴政就接收了第一位中國留學生。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本文來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中國精英教育專注於提升孩子學術成績,體育教育則被大多數人視為冷門。然而,這一被中國教育圈邊緣化的項目,卻在美國精英階層受到熱捧。究其原因,是因為體育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又能培養其未來職場能力,符合北美文化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競技體育也因此成為美國式精英的主要養成渠道。
-
怎樣理解精英教育
正確而全面地理解精英教育的意涵,對於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特別是能夠應對像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人才,合理布局教育,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教育理論界對精英教育的理解存在著分歧,出現了許多誤讀與誤解現象。概念是思想與行動的工具,凝結了人們認識的智慧,概念不明確或不嚴謹,往往導致實踐的混亂與困惑。
-
高校排名不重要 適合中國留學生的美國大學及專業
各種排名其實並不重要 美國高校的數量種類特色之繁多,大學錄取的時候又要求學生與學校的匹配度,這對於絕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講,的確太難了。 對於美國高校而言,最不欣賞的便是學生單憑一個排名而選擇了學校。其實,認識到美國大學的多樣性,排名的解讀就簡單了。
-
出國留學 ≠ 精英教育嗎?!
想要出國留學的同學們都非常關注「XX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但是這些排名往往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競技場,一些精英教育體系下的院校由於規模小的原因,在這類排名中不經常被看到。在目前留學商業化嚴重的當前,「規模小」反而是一個很大的優點,「規模小」意味著教學質量高、師生比例好、就業率高等。
-
現在的大學是精英教育還是金錢教育?網友:有些高校像辦企業
但是,隨著高校大學生、第二學士學位和研究生的不斷擴招以及高校各專業普遍增加學費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人對高校的擴招和收費產生了疑慮。尤其是獨立學院加快轉設、民辦院校的不斷崛起,一些網友甚至直言不諱「有些高校像辦企業」。
-
評論:職業教育也是精英教育
年)》,擬將全國1200所高校中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轉向職業教育。受「勞力者地位不高」「藍領待遇比白領低」的觀念與現狀影響,我們往往把學術教育看成是「精英教育」,而把職業教育培養的「藍領」排除在「精英」之外。其實,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就有將近80%的年輕人接受的是職業教育。早在五年前,「中國工人」曾作為群體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入選理由是:千千萬萬個勤勞堅韌的中國「藍領」,不僅為中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德國精英大學與中國C9大學ESI指標比較
德國精英大學是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德國科學基金會發起的,旨在提高促進德國大學科技研究和學術創新的的計劃,施行5至7年一輪滾動制評選。 圖1:德國精英大學與中國C9大學ESI總排名和學科數分布情況 進一步從ESI前1%學科的位次分析來看,中國C9高校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
40年實踐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40年實踐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今年是中國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1977年至今,高考影響和改變了幾代中國人的命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最初不及2%,到現在已跨過40%,正快速接近50%的普及化指標線。
-
北大教授:別讓「精英癌」扭曲孩子,「教育的病態」要及時糾正
當下的教育模式好像出現了兩種,一種是建議就將立志將孩子推向上層階級的「精約教育」,一種是放飛孩子,讓孩子追求自我的「開放教育」,這兩種教育理念的模式明顯將中國式的教育出現了明顯的分裂化,而在這種教育模式背後,也是中國基礎教育近30年改革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
-
德國高校也分等級,五年一期的高校榜單出爐,11所高校為精英大學
低調的德國高校世界高校排名中很難尋覓到排名靠前的德國高校,然而在國家科技創新的榜單中,德國卻位列前茅,其實很多所謂的世界高校排名會造成數據失真,有人把德國高校排名不強歸結為德國高校實力非常平均,在德國的大學實力相差不多
-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生代表隊在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總決賽中...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生代表隊在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總決賽中喜獲佳績在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總決賽中喜獲佳績 2020-12-30 13:19:00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
-
德國留學|19年德國精英大學名單出爐,斯圖竟然落選了!
身為TU9的斯圖,布倫瑞克工業大學,達姆,漢諾瓦,這四所沒有躋身精英大學行列。那麼這個精英大學到底意味著什麼?精英大學有哪些優勢?最終,由「精英大學委員會」決定是否授予該稱號。該委員會共有39名來自科學界的國際代表,以及聯邦教育部長Anja Karliczek和16個聯邦州的教育和研究部長,共56人組成。委員會內的大多數選票都以科學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