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英教育之三:中國可「進口」精英教育
經濟觀察網 信力建 /文 從入學比例上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國際公認標準是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至45%之間為大眾化教育,超過45%為全民高等教育。除開高等教育入學率,我們的高等教育既不精英也不大眾。
-
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要防止走入「精英教育」誤區
——四川職教【你關心的】—— 近年來,職業院校通過轟轟烈烈的技能大賽確實培養了一批優秀技能人才,強化了學校技能教學,促進了學校專業建設,擴大了職業教育的影響力。但是,在技能競賽組織過程中也有一些學校為競賽而競賽,把技能競賽變成了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背離了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初衷。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本文來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中國精英教育專注於提升孩子學術成績,體育教育則被大多數人視為冷門。然而,這一被中國教育圈邊緣化的項目,卻在美國精英階層受到熱捧。究其原因,是因為體育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又能培養其未來職場能力,符合北美文化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競技體育也因此成為美國式精英的主要養成渠道。
-
堅守職業教育初心 培育交通技能精英
來自企業,投身教育,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為職業教育事業、為交通行業發展、為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懈努力……他始終不忘初心,言傳身教,改革創新,培育了一代代交通技能精英。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崗位上,他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為職業教育事業、為交通行業發展、為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懈努力。在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這所重慶最年輕的市級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培育單位中,他兢兢業業工作,與學校同成長,率部門連續5年被評為學院先進教學單位,個人連續8年考核為優秀,在教學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優異成績。
-
精英教育的劣勢
精英大學課堂之前、之後、和周圍都在集中灌輸著價值觀。隨著全球化加劇經濟不安全感,學生、家長、和整個社會都越來越指望獲得教育優勢的整個機制。既然有這麼多資源投入到精英教育的事業中,有這麼多人來爭奪向上階梯的有限空間,我們有必要問一下最後你到底能得到什麼,我們整體能得到了什麼,因為正如大學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的,當今的精英學生是未來的領袖。我們這些最好的大學已經忘記了存在的理由是塑造靈魂而不是創造職業。
-
怎樣理解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作為理念,強調重視對天賦人才的培養;精英教育作為階段,則是指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歷程;精英教育作為模式,是指對優秀學生的教育方式與途徑。精英教育也有褒義、貶義之別。褒義的精英教育,是指對少數天才、英才的重視與培養。貶義的精英教育,則意指只關注少數學生,是一種「特權教育」。與之對應的是民主大眾教育與平民教育,認為教育不僅是發展那些聰明學生的潛力,而且要發展每一個新一代成員的潛力。從歷史上看,精英教育是伴隨教育發展過程而出現的一個概念,其含義逐步豐富拓展,並發生微妙變化。
-
教育:此「精英」非彼「精英」
昨日晚談文化的一篇文章發出之後收到一個問題:什麼叫「精英教育?」難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嗎?難道你文章中提到的「技能人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都不是精英嗎?這裡有一個理解誤會,需要明確一下「精英教育」和「人民教育」的概念。「精英教育」特指一種培養「精神貴族」的教育。舊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針都是以培養受教育者脫離勞動而成為「人上人」為目標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從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談教育公平
當今社會,無論哪個國家都是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兩條腿走路。中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精英教育我的理解就是少說數人能享受的高質量的教育,需要刻苦鑽研努力奮進等一系列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這在中國,從理論上說,進入精英教育的大門是公平的,如果不能擠進去,那只能接受素質教育了。再聊聊美國,平時國內同行都認為美國實行的是全民素質教育。
-
袁徵:精英教育的陷阱
三年多之後,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明確把受教育列為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宣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應當免費,至少在初級和基本階段應如此。初級教育應屬強制性質。技術和職業教育應普遍設立。高等教育應根據成績而對一切人平等開放。」[12]《世界人權宣言》是以後聯合國制訂各種法律和決議的重要依據,並對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思想認識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
針對職業教育的好消息來了
為落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明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任務,近日,中央財政撥付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257.11億元,比上年增加19.9億元,增長8.4%。各省均已建立起中、高職生均撥款制度,高職生均撥款水平均不低於12000元。
-
人大代表: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精英,教育培訓應列入基本國策
陳瑞愛指出,新型職業農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勞動者,而是城鄉融合發展下的農村「精英」。傳統農民長期居住在農村,以單個家庭為生產單位,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農業生產以經驗為主、生產效率低為特徵。而新型職業農民則是一種有思想、有理念、有抱負的職業化農民,擁有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能力,能夠應用現代理念經營規模農業、應用市場化手段發展農村產業,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曉政策、有組織、守法紀」的農業產業精英。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必要性體現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農民增收的根本之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是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
「拼爹」的美國精英教育
《攀藤而上:常春藤名校與美國精英教育》 於時語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美國學子是如何從常春藤名校攀援而至上流社會的?書中提供大量數據與實際案例,通過爬梳常春藤與美國上流政治文化社會的關係,分析美國「高考」制度細節內幕,為讀者繪就了一幅精準而生動的美國精英教育路線圖。「教育移民」和「高考移民」在中國廣遭詬病的擇校費,美國也並不罕見。
-
40年實踐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40年實踐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今年是中國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1977年至今,高考影響和改變了幾代中國人的命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最初不及2%,到現在已跨過40%,正快速接近50%的普及化指標線。
-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
明晰了這個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何會對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產生如此多的誤解。比如:有觀點認為,有些職業院校將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等同於狹隘意義上的「就業教育」,過分看重就業率,僅僅關注到經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升學需要;也有觀點認為,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會遇到各種歧視問題,盲目堅持就業導向職業教育,不利於學生長遠的生涯發展。
-
工程師,低調的法國精英教育
這一產生於拿破崙時代的精英教育模式,200多年來為法國培養了大批政治家、商界精英和科技人才,法國前總統德斯坦、空客創始人亨利·齊格勒、大部分知名法企的總裁都畢業於工程師學院,這也讓法國素有「工程師治國」的說法。而與風靡全球的英美高等教育體系相比,法國的工程師教育體系顯得低調而神秘。應法國駐華大使館邀請,《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在巴黎、裡昂走訪了多所工程師學院,試圖破解法國工程師教育成功的密碼。
-
職業教育中的「做中學」
這恐怕是目前職業教育中對做中學最為普遍的理解,然而這種理解其實是非常狹隘的。必須注意的是,這裡用的詞是做中學,而不是做中會;所謂學,其對象既包括技能,也包括知識、思維、判斷力和素養等等,而且後面這些要素恐怕更為重要。看來,「學」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做中學在最完整的意義上,應當理解為以做為基礎的全面學習活動。
-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精英家庭不相信快樂教育,分層的歐美教育
而名牌大學的學歷就成了成功職業生涯的一個敲門磚。也就是說在美國教育越來越成了一個拼爹的事情。受過良好教育的中上層,跟只接受過普通教育的中下層之間,因為職業地位和視野眼界的不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截然相反,這是美國近年來很多亂象的一個根本原因。
-
法式精英工程師教育「落戶」上海
法式精英工程師教育「落戶」上海 2015-12-02 15:30:45,可直接為畢業生頒發法國工程師文憑,這也標誌著法國精英教育遠渡重洋「落戶」到上海。 在法國,工程師學院在校生僅佔全法在校大學生的5.2%,由於工程師的社會地位和薪資普遍較高,是名副其實的精英教育。 「工程師這個職業對數學和綜合理科要求很高,我們很重視學生的數理基礎教育,學院的學制共計六年半,前三年採用小班教學給學生打好數理基礎,還引進了法國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設置了大量的實驗課程和跨學科實驗項目,不僅讓學生掌握理論,還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
「精英教育」真的適合當前中國教育發展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外所謂的「先進教育」開始進入我國,並且被一些教育專家鼓吹誘導,在我國家長階層仿佛投進了一顆炸彈,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讓人聽的振聾發聵,一些自認為聰明或者自認為跟上時代進步的家長開始積極奔走,甚至盲目的相信只要施行「精英教育
-
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在線教育課表集中了教育精英力量
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在線教育課表集中了教育精英力量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2020-02-18 14:26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