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

2020-08-28 職教圈APP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與生涯導向職業教育的關係,有必要在一個更為宏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來重新探討這一問題。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該問題。

第一,當我們談論就業導向職業教育時,到底在談些什麼?亦即,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任何一個學術問題的探討,都應該是有邊界的,否則將很難產生對話或者商榷的基礎。無論是從政策文本層面來看,還是從學校實踐層面來看,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實際上主要探討的是「人才培養」問題,即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在此意義上,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強調,職業教育應該面向市場培養人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就此而言,就業導向職業教育並不過時,而且在當下「保就業」的大環境下,這一目標顯得更為迫切。明晰了這個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何會對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產生如此多的誤解。比如:有觀點認為,有些職業院校將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等同於狹隘意義上的「就業教育」,過分看重就業率,僅僅關注到經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升學需要;也有觀點認為,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會遇到各種歧視問題,盲目堅持就業導向職業教育,不利於學生長遠的生涯發展。究其根源,不難發現,這些都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建制問題,並不屬於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問題範疇。

第二,在當下類型教育改革背景下,不可迴避的兩個問題是,職業教育要走精英教育路線,還是走大眾教育路線?升學是否就意味著走精英教育路線?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逐漸步入大眾化時代之後,無論是20世紀90年代末的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還是近兩年新一輪專門針對高職院校的大規模擴招,實際上都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的一個問題是,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失業問題,以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短缺問題。大眾教育路線意味著,職業教育仍然主要為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培養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這是其與精英教育路線的重要區別,也是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存在的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徵。明晰了這個基本前提,培養具有類型教育特徵的人才,就需要圍繞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特點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堅持就業導向職業教育也就更加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在於,讓學生升具有「類型教育」特點的學,無論是在人才選拔、人才培養環節,還是在人才就業等各個環節,都要充分貫徹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理念,這是防止職業教育辦學「精英化」趨勢的重要前提。

第三,在經濟社會結構形態急速轉型趨勢下,如何重新看待學校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關係?如何重新認識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邊界?從世界範圍來看,我國是典型的學校本位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職業院校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重要主體,與其學歷教育功能相比,其所承擔的職業培訓功能相當有限。然而,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以及新一輪高職院校擴招所帶來的生源多樣化趨勢,迫切需要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作出相應變革。對這部分非傳統生源群體而言,快速就業、靈活就業是該群體區別於傳統生源的重要特點,其終極目的並非是獲得更高的學歷,而是獲得當下就業上崗所急需的技術技能。而且,從長遠來看,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邊界將進一步被打破,職業教育辦學的社會化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職業教育將不再是特定時期面向特定人群的傳統意義上的學歷教育,「面向人人、服務終身」將成為未來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標與指向,無論是初次就業,還是再就業,亦或是繼續教育,都需要優質的職業教育服務來發揮支撐作用。

來源:《職教通訊》2020年第6期

相關焦點

  •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辦學
    很顯然,在職業院校擴招時,如何避免辦學的學歷導向,將是職業教育院校面臨的重大挑戰。職業教育院校只有堅持職業教育定位,以就業為導向辦學,才能實現「提質培優」。去年,我國高職擴招100萬,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今明兩年高職還將擴招200萬。今年,為緩解疫情對高校畢業生的影響,專升本招生擴招30萬。
  • 陳先達:職業選擇與價值導向
    原標題:職業選擇與價值導向 選擇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現實問題。大到國家發展道路和民族前途命運,小到個人的人生之路,都存在選擇問題。特別是當代中國青年面對社會巨大變革,選擇問題尤為迫切與重要。
  • 以服務為宗旨 以就業為導向 實現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特別是一些地方對職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忽視職業教育的傾向;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還沒有完全轉到以就業為導向上來,與勞動力市場的結合不夠緊密;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機制尚不完善;一些職業學校定位不清,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缺乏活力;技能培訓的位置還不突出,職業學校「雙師型」師資短缺,實訓條件不足等等。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加快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 穩就業育人才 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精準對接市場
    近年來,在實施技工大省建設背景下,中國東方教育集團在西點、西餐、咖啡、調酒等熱門領域,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準確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幫助更多學生高質量就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東方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中國東方教育董事會兼執行董事吳偉介紹:不光在烹飪文化領域、西點西餐教育、現代計算機教育,還是在汽車教育領域,我們都發揮了職業教育的優勢,為社會為國家發展做出了一點貢獻。
  • 周濟:職業教育明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部長周濟介紹新中國成立60年來教育事業發展成就等方面情況,以下是周濟部長回答《人民日報》記者關於職業教育相關問題提問時介紹的。  [周濟]職業教育。
  • 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價值邏輯:應然、異化及回歸
    這些重要論述都開宗明義地指明了勞動教育對職業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與時代價值。針對當前勞動教育價值日漸式微、邊緣化的困境,實現勞動教育促進職業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旨歸顯得尤為迫切。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應然價值取向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本質規定,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基於人、培養人、發展人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多種多樣的勞動實踐方式實現教育價值的活動。
  • 關注中等職業教育他山之石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圖)
    25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學生人數從7.7萬人增加到29萬人,佔16—19歲年齡組學生的一半。到1995年,有29%的職高學生升入了高職院校,但專業間有些差別,技術專業為30%,農業18%,經濟32%,衛生保健和社會服務23%。目前,歐洲商務港學院致力於培養適合全球發展的國際商業型人才,教育項目包括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經與國內有關教育機構合作,將一些職業項目引進了中國。
  • 新時代教師的價值認知與師範教育實踐的價值自覺
    新時代賦予教師新的職業使命和新的價值含義。師範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擔負著培養教師的重任。緊扣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要求,全面貫徹新時代國家教師隊伍建設總體指導方針是師範教育的根本遵循。在主動適應教育現代化對教師隊伍的新要求中,師範教育要深刻理解新時代教師的價值內蘊,聚焦新時代師範教育核心命題,牢固樹立源頭意識、特色意識和卓越意識,協力彰顯師範生培養的現實價值關懷。
  • 達內科技孫瑩:不以就業為目的職業教育是偽職業教育
    作為「IT職業教育第一股」,自4月上市以來,達內科技的股價已由發行時的9美元漲至現在約14美元,在資本市場上,達內科技漸獲肯定。  「達內科技的股價回暖有四方面原因:第一,上市之初中概股科技股普遍大跌,達內亦難倖免;第二,發行價定的有些低,上漲是在情理之中;第三,達內科技被越來越多投資者認可,商業模式獲得肯定;第四,達內交出的三份財報很漂亮,表現出增長潛力。」孫瑩分析稱。
  • 職業教育4.0時代,為什麼達內教育能夠脫穎而出
    有調查顯示,86%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對於目前的就業環境感到非常擔憂。其中,25%的人員表示「非常焦慮」。在這個新崗位不斷湧現的時代,學非所用再正常不過,一次性的教育學習,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職業技能的要求。根據達內教育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公司60%的學員都是在職員工,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保持終身職業學習的重要性。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發揮分類評價導向作用 努力建設職業...
    其間恰逢上海實施高校二維分類評價,從一年試運行到兩年正式實施,指標體系不斷優化,評價方式不斷改進,對學校形成了良性和積極的評價導向。根據分類評價的引導,學校明確辦學定位,走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之路。學校持續深入探索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徵,以分類評價助力「夯基礎、補短板、強隊伍、揚特色、促發展」。
  •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智能時代高職教育需要系統的變革
    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障,更需要解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等方面的「兩張皮」問題。通過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全面擴大就業創業的根本性解決方案。再次,重視產教融合,是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的需要。
  •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徵與價值 |關注
    但是,勞動教育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教育目標不明確、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等問題比較突出。新時代勞動教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注意不同階段勞動教育的漸進性,對大中小學各學段貫通設計,體現出系統性、科學性、時代性的特點。在培養目標上,深度挖掘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價值,構建進階式一體化目標體系。
  • 魯昕:人工智慧時代,職業英語教材必須聚焦新職業
    7月10日,《新時代職業英語》系列教材出版發布會暨第二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出席並作題為「人工智慧:新職業的技術技能知識基礎」主旨報告。會上,《新時代職業英語》系列教材重磅發布。
  • 好成長 新時代新職業下的新青年
    青年人是實現「智造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專注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的新華網際網路科技熱情擁抱新時代的召喚,勇擔青年學生引路人的使命,不遺余力為中國夢的實現輸送堪當大任的高素質高技能IT人才。有理想有實力 創新新青年 匠心築夢技能立業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既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光榮使命,也是廣大青年實現人生價值、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徑。在IT行業深耕細讀的中國東方教育集團旗下的新華網際網路科技,一直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型網際網路IT精英,史園園就是新華網際網路科技59萬優秀學子中的一員。
  • 教育部:高等教育理工農醫類教材也要注重價值導向
    在談及把好教材編寫關時,田慧生提到,高等教育教材要注重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創新,自覺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理工農醫類教材也要注重價值導向。田慧生表示,「十三五」期間堅持教材「凡編必審」「凡選必審」,建立健全了全流程把關機制,全面加強了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審核,擰緊了教材進入學校課堂、學生書包的安全閥。
  • 北京吉利大學「311就業導向教育模式」
    2月24日下午14時許,西安華商報教育專欄部穆同主任等一行5人來我校交流參觀,他們相繼走訪了汽車學院實訓工廠、圖書館及旅遊學院,並同旅遊學院林一鳴院長就該院教育改革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參觀結束後,穆同主任對旅遊學院獨特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表示讚揚及肯定,同時對我校的辦學規模、硬體設施及校園環境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 新時期中職生就業指導教育的著重點及對策探究
    本文重點探討了新時代中職生就業指導教育的重點,並以職業技能為基礎,堅持就業指導,加強意識引導,分析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意義,給出有關的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其順利就業。將就業作為導向是中職學校教育的切入點與落腳點。職業教育是針對社會經濟建設的就業型教育,其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引導,將職業規劃完整地落實到學生一輩子的發展過程中,為其提供能夠持續一生的就業能力。
  • 河北唐山:「訂單式」職業教育促就業
    12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飛機維修專業教師在給學生上課(無人機照片)。近年來,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和布局,採取「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等方式,增設航空服務、飛機維修、學前教育等特色專業,先後與全國40多家企業籤訂合作協議,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率。
  • 上海職業教育為就業架起快速通道
    這不僅僅是佳話,更是一種現象,正發生在上海的職業教育領域,足以顛覆大多數人對職校和職業教育的認識——在今年就業形勢相對嚴峻的情況下,有的高職畢業生直接敲開了特斯拉的大門!去年底發布的《上海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在如今的滬上職業教育界頻頻被提及。助力建設「五個中心」、打響「四大品牌」,對接上海產業地圖,優化布局,著力服務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需求——打造精品化的職業教育,破題已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