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等職業教育他山之石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圖)

2020-12-16 搜狐網

  Pipke Gerhard介紹說,德國法律賦予了職業證書與普通學歷證書同等的地位。德國人最看重的是「工作的資格」。

  國內中等職業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或許可以從國外得到借鑑。在「中等教育持續性發展論壇」上,德國弗林斯堡職業學院副院長PipkeGerhard先生、來自荷蘭的歐洲商務港學院院長Jellep.marchand介紹了一些他們在發展職業教育上的經驗。  

荷蘭:三成中職畢業生順利讀大學

  荷蘭的歐洲商務港學院院長Jellep.marchand介紹,在荷蘭17歲以前從事基礎教育,高中畢業後進大學或是進職業學校培養技能,在人才市場上找到自己的職業。

但最關鍵的是,他們通過法律,讓許多中級職業院校的學生可以順利升入高校,進行升學深造。

  Jellep.marchand表示,過去,荷蘭絕大部分職高學生畢業後進入勞動力市場,僅有個別學生有機會繼續接受高職教育。從1980年年初開始,政府允許更多的學生報考高等職業教育。到上世紀80年代末,職高學生升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比例達到10%,1998年上升到30%。統計分析表明,到2000年可達到45%,有不到50%的職高學生畢業後進入勞動力市場。25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學生人數從7.7萬人增加到29萬人,佔16—19歲年齡組學生的一半。到1995年,有29%的職高學生升入了高職院校,但專業間有些差別,技術專業為30%,農業18%,經濟32%,衛生保健和社會服務23%。目前,歐洲商務港學院致力於培養適合全球發展的國際商業型人才,教育項目包括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經與國內有關教育機構合作,將一些職業項目引進了中國。  

芬蘭:提升學歷 增強吸引力

  芬蘭實施初中後和高中後兩級分流,注重職高和高職的相互銜接。

  9年義務教育後實施第一次分流,高中後再進行分流,職高學生經考試合格可進入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個別的職高學生也可報考大學,普高學生經全國大學入學考試既可升入大學也可進入高職院校。這就形成職高、普高與高職、大學相互銜接與溝通的局面。上世紀90年代芬蘭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組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合併85所職業教育機構的基礎上新組建了22所試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其目標是提高高職的學歷層次,適應勞動力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視學科專業設置情況,學制3-4年或5年,實行學分制,課程的設置分基礎課、專業課、實習課和畢業設計。這樣同原來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相比,提升了學歷層次,學生的畢業資格相當於大專或本科層次,增強了高職的吸引力;建立了職高和高職的相互銜接的機制,為高中階段學生提供了進一步受教育的機會。  

德國:學生免費讀職業學校

  德國的職業教育被譽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德國弗林斯堡職業學院副院長PipkeGerhard先生介紹,在相關法律的規範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學校和企業為並列培訓主題的「雙元制」職教體系,已經成為德國職教的通用體制。

  75%以上德國學生都直接進入了企業和職業學校接受「雙元制」教育培訓,只有25%的學生接受普通高校教育。德國法律同時賦予了職業證書與普通學歷證書同等的地位。德國人最看重的是「工作的資格」,絕大多數是靠職業教育來實現的,在素有工業強國之稱的德國,生產精湛技藝和高超質量的產品,首先得益於系統的、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

  PipkeGerhard先生介紹,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它不同於學校制體系,可稱為部分學校制職業教育形式和校企結合教育形式。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一般必須具備綜合中學或實科中學畢業證書之後,自己或通過勞動部門的職業介紹中心選擇一家企業,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同企業籤訂培訓合同,獲得一個培訓位置,然後再到相關的職業學校取得理論學習資格,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在企業是學徒工,在學校是學生。他有兩個學習、受訓的地點,分別是企業和學校。

  而德國學生職業教育經費來源主要是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和企業分別承擔。學生學習期間不僅實行全免費,而且還能得到月薪400到800歐元的工作報酬。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是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的典範,課程內容按照企業和學校不同的特點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學生在職業學校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實操訓練等一般在企業開設,在制定課程計劃時,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統籌雙方互動辦學的有利因素,雙方充分考慮了企業崗位的人才需求。

  近年來,在德國又出現了第三種培訓形式,即跨企業培訓。學生在接受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的同時,每年抽出一定時間,到跨企業培訓中心接受集中培訓,作為對企業培訓的補充和強化。  

權威觀點教育應注重各類人才

  教育部原副部長楊海波認為,目前中國教育處在一個重要時期,主要在於提高國民的素質,如何提高,最根本的辦法就在於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最關鍵的又是人才問題。如果說人才問題不解決,我們的建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說發展教育,目前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頭。

  做教育要把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結合起來,因為全民素質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用各種力量,把教育搞好,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所在。發展教育,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注重各類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發展教育要加強與國外院校的往來,外國的職業院校在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上值得我們借鑑,在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上值得我們學習。

  留德博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運動訓練學會主任委員、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田麥久表示,當年他在德國,看到了德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力度。因為在德國,一個崗位,一般配有一個管理者、一個設計者還有一個高素質的技能人員。可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形成這樣合理的用人機制。

  田麥久教授認為,職業教育應該是個有活力的教育產品,我們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要以跟得上市場變化的腳步,對職業教育進行必要的改革。

相關焦點

  •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與生涯導向職業教育的關係,有必要在一個更為宏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來重新探討這一問題。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該問題。無論是從政策文本層面來看,還是從學校實踐層面來看,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實際上主要探討的是「人才培養」問題,即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在此意義上,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強調,職業教育應該面向市場培養人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就此而言,就業導向職業教育並不過時,而且在當下「保就業」的大環境下,這一目標顯得更為迫切。
  • 周濟:職業教育明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這幾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把職業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因此職業教育有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首先是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採取一切措施,來幫助職業教育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比如現在職業教育的學生90%都能夠享受到助學金,每年1500塊錢的助學金。同時,從今年開始,要逐步實現對中等職業教育免費,今年先從涉農專業和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做起。
  • 以服務為宗旨 以就業為導向 實現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所以說,下一個階段,要在高中階段這個問題上有更好的布局和結構,就必須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今後幾年,我們要控制普通高中的發展規模,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而規模的發展主要放在中等職業教育上。只要我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就會有力地促進社會對職業教育認識的轉變,為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這次到蘇南開會,不僅是看到他們大的投入,很好的學校和裝備,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觀念上的轉變。
  • 基於信號理論的中等職業教育「升學熱」現象剖析
    長期以來,以「就業為導向」的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的比例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但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升學熱」持續升溫,東部地區的升學熱現象尤其明顯
  •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辦學
    《行動計劃》提出,不限制專科高職學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適度擴大專升本招生計劃,為部分有意願的高職(專科)畢業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逐步取消現行的註冊入學招生和中職本科貫通,適度擴大中職專科貫通;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適度擴大專業學位碩士、博士培養規模,推動各地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 達內科技孫瑩:不以就業為目的職業教育是偽職業教育
    作為「IT職業教育第一股」,自4月上市以來,達內科技的股價已由發行時的9美元漲至現在約14美元,在資本市場上,達內科技漸獲肯定。  「達內科技的股價回暖有四方面原因:第一,上市之初中概股科技股普遍大跌,達內亦難倖免;第二,發行價定的有些低,上漲是在情理之中;第三,達內科技被越來越多投資者認可,商業模式獲得肯定;第四,達內交出的三份財報很漂亮,表現出增長潛力。」孫瑩分析稱。
  • 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因素分析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因素;分析中圖分類號:G71當前,中等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如何擺脫目前困境,使之走向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是每個職教工作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分析和研究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素,正確對待目前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選擇。
  •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再次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就業創業能力;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能夠就業,成為有用之才;發展職業教育,使人們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順利實現就業,擺脫貧困,從而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是促進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
  • 現階段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滑坡」現象的審視與幹預
    那麼,現階段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態勢,究竟是屬於其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滑坡」現象,還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必然趨勢呢?如何基於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滑坡」的原因,找到幹預之策呢? 一、世紀之交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波動」中前行 (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波動」態勢 在對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變動進行考察之前,有必要首先對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數進行分析。
  •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職業教育面向人人的方向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職業教育事業出現了規模持續擴大、改革不斷深入、質量日益提高的良好局面,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 中等職業教育仍然需要大力發展
    原標題:中等職業教育仍然需要大力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能的勞動大軍,廣大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成為生產服務一線的主力軍。經過40年的發展歷程,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成為發展經濟、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
  • 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發展交流座談會在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召開
    9月14日,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發展交流座談會在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召開,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六枝特區職業技術學校、鐘山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有關負責同志參加座談。座談會上,各校介紹基本情況,與會人員就如何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於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通知》文件精神,一一作了發言,並緊緊圍繞招生就業、專業建設、師資建設、社會服務、學校管理等方面如何協同發展進行了深入地交流。
  •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
    三、從調查結果看中職教育發展取得的成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持續關注下,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國中職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 速遞 |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發布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持續關注下,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國中職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企業對中職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專業能力比較滿意,普遍認為中職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表現較好,對他們在服從意識、職業道德、忠誠意識、學習能力以及積極的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表現表示認可,其中,「認真負責、吃苦耐勞和愛崗敬業」為76.64分,「堅持結果導向、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為78.29分,「入職後了解安全生產要求、掌握安全搶救措施」為78.41分。
  • ...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
    ,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治理能力,適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按照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及《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相關要求,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水平,配合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教育部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註冊辦法(試行)》。日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相關工作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教育部關於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要求;必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堅持學校教育與各類職業培訓並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必須樹立系統培養的理念,堅持就業導向,明確人才培養規格、梯次和結構;必須明確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定位,在各自層面上辦出特色、提高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西安市灞橋區職業教育中心為您介紹普高與職高的區別
    什麼是職高 全稱職業高級中學,是職業中學的一種,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中等學校,屬於高中階段的一種中等職業教育。大部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的基礎上由普通高中改建而成,培養目標與中等職業學校類似。職業高中屬於初中畢業後考入,學制3年,畢業後為「職高」學歷,可參加對口高考升大專。
  •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事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改革不斷深化,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二、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  3.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重點,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辦學,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新教學內容
  • 職業教育看世界 | 比利時的職業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公共教育系統下的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學制4年,學生年齡在14歲到18歲之間,分為兩個階段。學習者可以選擇以下三種途徑中的一種:中等技術教育,全日制職業中等教育或15歲起接受非全日制職業中等教育(雙元制)。
  • 福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17年度)
    (二)就業質量中職教育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完善就業、升學、創業多元成才路徑,就業情況良好。2017年,全市中職學校畢業生11691人,就業人數(含升學數)11228人。以「共築職教夢,喜迎十九大」為活動主題;以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精神為活動主旋律;以展示我市職業院校辦學特色和成果,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營造我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