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劉鍇團隊: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

2021-02-08 材料科學與工程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Recent progresses on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of vanadium dioxide)。研究系統評述了二氧化釩(VO2)材料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以及近十幾年來二氧化釩材料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attod.2018.03.029 


二氧化釩是一種強關聯材料,自1959年被發現以來就因獨特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及伴隨的結構相變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其金屬-絕緣體相變溫度約為68攝氏度,非常容易達到,且在相變時電導率、光學吸收率、介電常數、晶格常數等均發生顯著的變化。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對應的晶格結構變化、能帶結構變化及電阻率變化


二氧化釩的電子結構相變與晶格結構相變通常耦合在一起並同時發生,因此在其相變機理方面存在長期的爭議。近年來材料合成技術、計算模擬技術以及超快光學表徵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對二氧化釩材料的相變過程有了很多新的認識。


該文章從二氧化釩材料基本的晶格結構、電子結構、磁性性質的研究出發,細緻探討了二氧化釩的相變機制及其動態過程,以及應力、缺陷、摻雜等因素對相變的影響,總結了二氧化釩薄膜和納米線的生長合成技術以及二氧化釩材料在紅外探測、熱致變色、場效應器件、微型驅動器件、熱整流器件、超材料、能量轉換等多方面的應用。


劉鍇副教授課題組致力於智能相變材料和二維納米材料的性能調控及應用,較早地開展基於二氧化釩結構相變機制的微型驅動器件的研究,近年來在基於二氧化釩的低功耗柔性驅動器件、紅外隱身器件、二維材料基底調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第一完成單位為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通訊作者為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吳軍橋教授。韓國慶北國立大學李相旭(Sangwook Lee)教授、美國杜克大學奧利維爾·德萊爾(Olivier Delaire)教授和杜克大學博士生楊珊為本文的共同作者。


《今日材料》是國際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知名綜述性學術期刊(影響因子:21.7),主要刊登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評述論文及重要的原創性研究論文,每年出版10期。


..

相關閱讀:

二氧化釩摻點雜,性能飆升數量級!


來源:清華大學。編輯:明軒

*本文系整理請註明出處!如有問題請聯繫處理

..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討論交流合作

相關焦點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研究發現二氧化釩超低熱導率,「打破」物理定律!
    簡單點說,定律說明材料的導電性能越好,那麼導熱性能也越好良好。二氧化釩然而,二氧化釩材料卻是一個例外,它並不遵守這一定律。二氧化釩是一種具有相變性質的金屬氧化物,其相變溫度為67℃左右,在達到相變溫度時可以從絕緣體變化為金屬,相變前後其對紅外光可產生由透射向反射的可逆轉變。
  • 二氧化釩股票有哪些?
    二氧化釩(Vanadium(IV) oxide),分子式為VO₂,分子量為82.94。  是一種具有相變性質的金屬氧化物,其相變溫度為68℃,相變前後結構的變化導致對紅外光由透射向反射的可逆轉變,人們根據這一特性將其應用於製備智能控溫薄膜領域。由於其優異的導電特性,也同時應用於電子器件。
  • 科研大事記之電場調控三態相變研究
    本期將會為您重點介紹2017年我國材料學的一大重要發現——由清華大學於浦科研團隊發現的電場調控下的「三態」相變。該研究首次在單一材料中實現了基於雙離子電場調控的三態結構相變,並揭示了三態相變過程中光、電和磁學特性調控的原理及應用前景。
  • 科普:二氧化釩——未來電子業的革命性材料
    新華社日內瓦2月15日電(記者劉曲)二氧化釩因其獨特屬性成為取代矽材料用於新一代低功耗電子設備的理想選擇。瑞士研究人員近日展示了將二氧化釩用於航空航天通信(600677)系統以實現可編程射頻電子功能,凸顯了這種氧化物的應用潛力。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團隊在黑磷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調控...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團隊在黑磷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4日電 二維材料因其優異的電學、光學、力學和磁學性質,以及其在電子、光電子和自旋電子器件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近年來引起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 二氧化釩有助於提升電晶體能效?
    「但還有一些材料,如二氧化釩可以添加在現有的元件中,使其效能表現更好。」  研究人員們已經知二氧化釩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稱為「金屬-絕緣體轉變」。在金屬狀態下,電子可自由移動,但在絕緣狀態下則無法流動。二氧化釩天生具有開/關轉換特性,這同時也是電腦邏輯和記憶體的基礎。
  • 我國學者揭示相變材料新階段
    我國學者揭示相變材料新階段來源:《中國科學報》2017-06-06 馮麗妃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及其中外合作者,首次在單一材料中實現了雙離子的電場可控結構相變,並揭示了基於三態相變過程中光、電和磁學特性調控的器件應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清華大學等揭示相變材料的新階段—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及其中外合作者,首次在單一材料中實現了雙離子的電場可控結構相變,並揭示了基於三態相變過程中光、電和磁學特性調控的器件應用。
  • 「拓撲相變」與「超級材料」的軍事應用前景
    >製作:光明網軍事科技前沿出品:科普中國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和物質的拓撲相方面的發現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石墨烯由於其材質堅硬、透光率高、能量損耗低等性能突出優勢,而使得人們對其在未來軍事領域的應用前景充滿期待,並逐漸成為大國發展軍事技術的關鍵突破口。另一方面,拓撲學原理為「超級材料」創新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關拓撲學原理的基礎性研究,在為凝聚態物理學帶來深遠影響的同時,也為一系列「超級材料」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 南開團隊發現人工超構材料手性旋光相變效應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任夢昕)相變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類突變現象,是「量變引起質變」這一哲學規律的典型例證。自然界中多種多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豐富的相變現象,比如氣-液相變、順磁-鐵磁相變等。相變為人們調控材料性質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比如將鋼材從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可極大提高其強度與硬度;在高壓下可將石墨轉變為價格昂貴的鑽石。  近年來,超構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工微納結構材料,展現出眾多天然材料所不具有的、新奇的力、熱、光、聲、電、磁等特性,迅速成為研究的前沿熱點,並已經表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
  • 南方科技大學程春團隊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進展
    多響應宏觀軟體機器人的製備與功能化設計  單晶二氧化釩納米線在68攝氏度時發生金屬-絕緣相變,可產生約為~1%的軸向彈性應變,將其與高彈性的材料複合為雙層結構即可構成高性能的彎曲式微型驅動器然而如何將二氧化釩納米線的優異驅動性能應用於宏觀器件一直是一個難題。課題組2018屆本科畢業生陳鵬程(現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與2016屆本科畢業生石潤(現為2017級南科大-港科大聯培博士)共同開發了一種間接製備工藝。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軟體機器人及電池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1、多響應宏觀軟體機器人的製備與功能化設計單晶二氧化釩納米線在68攝氏度時發生金屬-絕緣相變,可產生約為~1%的軸向彈性應變,將其與高彈性的材料複合為雙層結構即可構成高性能的彎曲式微型驅動器。然而如何將二氧化釩納米線的優異驅動性能應用於宏觀器件一直是一個難題。
  • 港中深朱世平、張祺團隊AFM:基於相變離子凝膠的柔性可拉伸「離子...
    基於「相變離子凝膠」的柔性可拉伸離子開關設計示意圖。 基於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朱世平和張祺團隊提出了「相變離子凝膠」的概念,以實現柔性可拉伸離子器件的導體-絕緣體轉變。
  • 相變過程中材料熱導率研究取得進展
    相變是很多材料具有的一項特性。相變材料在固態存儲、光電開關、能量轉換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眾所周知,發生相變時,材料和環境之間存在顯著的能量交換,會與熱量的傳遞強烈耦合。因此,材料相變過程中熱導率的理解和測量顯然不同於絕熱條件下的情形,是一個未知而又非常基礎和重要的科學問題。對該問題的研究有望帶給人們新的認識並推動相關的應用。
  • 北科大重要發現,顛覆經典馬氏體相變理論!15.2%超高彈性形變
    北京科技大學王沿東教授團隊近期發現「超臨界彈性」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無滯後的超彈性金屬,在室溫下具有高達15.2%零滯後彈性形變,最高超彈應力達1.5 GPa。這一發現顛覆了制約金屬材料獲得無滯後超高彈性的經典馬氏體相變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科學與工程應用價值。
  • 微納中心發明無損調控微納尺度含缺陷晶體力學性能的新方法
    但是,基於模擬計算和一些實驗觀測,人們普遍認為體心立方金屬不會有力致退火現象,原因是體心立方金屬的螺位錯具有不共面的特性,通常表現出一系列不同於面心立方金屬的變形行為。經過對已有工作的仔細梳理和分析,單智偉教授等認為在合適的尺寸範圍內,體心立方金屬中也應該存在類似的力致退火現象。
  • 新型離子皮膚應用前景看好
    這些特性屬於一種新型離子皮膚材料,由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生命學院凌盛傑研究員課題組研製成功。課題組還利用這些特性開發出一種在極端條件下可通過無線信號傳遞預警信息的報警系統。這是7月16日記者在採訪凌盛傑課題組時了解到的信息。新興領域備受關注近年來柔性傳感器在可穿戴電子設備、觸控螢幕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