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相變」與「超級材料」的軍事應用前景

2020-12-11 中國網科學頻道

作者:賈珍珍石海明(國防科技大學)

製作:光明網軍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國

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和物質的拓撲相方面的發現。其中,索利斯是華盛頓大學的名譽教授,霍爾丹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科斯特利茨是布朗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拓撲理論的發現為後來拓撲材料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並對材料學、信息科學技術研究乃至拓撲量子計算等的前沿領域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一些性質不變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幾何拓撲學是十九世紀形成的一門數學分支,它屬於幾何學的範疇。有關拓撲學的一些內容早在十八世紀就出現了。那時候科學界發現的一些孤立的問題,後來在拓撲學的形成中佔有重要地位。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可以說是凝聚態拓撲物態研究的先驅,他們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向前可以追溯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

  拓撲絕緣體結構圖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古代冷兵器時代,到近代熱兵器時代,再到如今信息化時代,材料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教授安德烈·K·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也因其優越的材料特性而在短短數十載中逐漸成為人們公認的「新材料之王」。對此,有學者指出:「19世紀是鐵器的時代,20世紀是矽的時代,21世紀則是碳的時代。」如今,拓撲理論的發現對物理學領域的「明星材料」——石墨烯,以及其他「超級材料」之間的關係更是成為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石墨烯結構圖

一方面,拓撲學原理是物理學領域的基礎理論,而石墨烯等「超級材料」則是基於一定原理下的具體材料。換言之,它們一個是為了回答「為什麼?」和「是什麼?」這些與原因有關的基本性理論問題;一個則是為了解決「怎樣做?」那些與方法有關的實用性技術問題。從一個角度而言,物理學界公認,索利斯、科斯特利茨和霍爾丹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做的一系列研究工作,首次將拓撲學原理引入了凝聚態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並對這些物理現象背後的複雜拓撲原因進行了解釋,這無疑為新材料的研究創新提供了理論支撐。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石墨烯由於其材質堅硬、透光率高、能量損耗低等性能突出優勢,而使得人們對其在未來軍事領域的應用前景充滿期待,並逐漸成為大國發展軍事技術的關鍵突破口。

另一方面,拓撲學原理為「超級材料」創新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關拓撲學原理的基礎性研究,在為凝聚態物理學帶來深遠影響的同時,也為一系列「超級材料」的研發奠定了基礎。如拓撲材料研究的熱點之一——拓撲絕緣體,就可以看作材料創新的一個典型例子。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具有新奇量子特性的物質狀態,其體內與普通絕緣體一樣,是不導電的,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卻存在導電的邊緣態。在這類神奇的材料上,不同自旋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相反,所以,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電子自旋,而不像傳統材料那樣通過電荷,因此並不涉及耗散過程。就在2015年8月,我國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團隊首次製備出了名為「烯錫」的拓撲絕緣體,它只有一個原子層,且卻有蜂窩狀結構,也因此被稱為「石墨烯的堂弟」。

  拓撲絕緣體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

引領未來是國防科技創新發展的長期根本任務,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往往會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以至推動人類社會發生變革。因此,我們要堅持引領未來,搶佔科技革命和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就必須站在科技前沿,唯有如此,軍隊才能站在世界軍事發展的前列。

回顧人類文明進步史,在科學的基礎研究中,每一個重大突破往往都會對軍事技術的創新、武器裝備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近代力學、熱力學發展引發的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直接導致了潛艇、坦克等裝備的出現,電磁理論突破則催生了雷達、聲納等裝備的問世,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基礎理論的突破使得核武器登上了戰爭舞臺。可以說,基礎研究已經越來越成為發明與創新的源頭。基礎研究的重大發現、基礎理論的重大突破往往孕育著新的知識革命,也必然將引發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方面的新突破。

可以說,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科學界開啟了「異物質」這扇未知世界的大門。恰如今年諾貝爾獎的頒獎詞中所言:「獲獎者為我們開啟了通往奇異物質狀態研究的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使用先進的數學方法解釋在不同尋常的物質相(或狀態)中出現的奇異現象,如超導體、超流體或磁性薄膜。由於他們的開創性工作,針對物質新的且奇異領域的研究已經開啟。」

相關焦點

  • 拓撲相和拓撲相變的量子模擬
    區別於普通材料的朗道相變理論,拓撲材料的拓撲相是由體系能帶特徵的拓撲不變量來表徵的。拓撲不變量的一個最常見的例子是陳數,其在數學上的表達是物體幾何的空間曲率沿表面積分的結果。在凝聚態物理中,固體材料能帶的布裡淵區和其量子態的貝裡曲率對應著經典幾何中的表面和空間曲率。另一種直觀的理解是貝裡曲率可以被等效為布裡淵區的磁感應強度,而拓撲不變量則對應磁感應強度沿曲面積分得到的磁單極子數。
  • 用中學生能看懂的語言講2016諾貝爾物理獎:拓撲相變與拓撲相
    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非常低溫的條件下,物質可能發生特殊的相變,突然完全喪失電阻(或者粘滯係數),變成超導體(或者超流體),於是電流不再產生熱量消耗電能(或超流液體在環形容器中無休止地流動下去)。然後,什麼是拓撲相變?現在,我們再來試圖理解拓撲相變。
  • 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理諾獎5
    索利斯DavidJ.Thouless和科斯特利茨J.MichaelKosterlitz兩位科學家,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最早從事拓撲相變研究,在經典系統中發現所謂的拓撲相變。在伯明罕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科斯特利茨就曾與索裡斯合作。
  • 綜述:拓撲機械超構材料
    在Thouless,Haldane和Kosterlitz等人提出了物質拓撲相與相變理論之後,人們研究了大量具有相變、對稱性和非平庸拓撲性質的新型拓撲材料,從自然存在的電子材料到人工基元組成的電磁、聲學超材料等等。
  • 拓撲相變風頭蓋過引力波 有望讓手機不再發燙
    沒錯,正是看似冷門卻並不寂寞的拓撲相變領域的研究。  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據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介紹,三名獲獎者將拓撲概念應用於物理研究,這是他們取得成就的關鍵。得益於他們開創性的研究,科學家們現在可以探索物質的新相變。研究人員認為,拓撲材料將在未來的電子和超導體以及量子計算機研發中得到應用。  具體成就  ●上世紀70年代,索利斯和科斯特利茨用拓撲理論推翻了當時超導性和超流體不能在薄層中存在的理論,並證明了超導性可在低溫狀態存在,解釋了其在溫度升高時消失的機制與相變。
  • 壓電效應和拓撲量子相變
    ,從而第一次揭示了壓電係數和拓撲相變間的關係。如果一個相變發生在兩個拓撲不等價的絕緣相之間,那麼它一定會關閉能隙。這種相變被稱為拓撲相變(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拓撲相變一般會引發某種物理響應的突變,因此實驗上可以通過測量這些突變來確認拓撲相變的發生。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量子霍爾效應中不同霍爾平臺間的相變是拓撲相變;它會引發霍爾電導的突變。
  • 獲得諾獎的「拓撲相變」是什麼?
    物理上,我們說固態是一種「相」。如果給冰加熱,它會變成液態水,也就是另一種「相」。裡面的水分子依然有規律,但就變成另一種規律了。這樣的變化被稱為「相變」。人們曾經認為,對於很薄層的物質,分子的隨機運動會讓它陷入無序之中,所以不會遵循任何規律,或者說,沒有任何有序的「相」。那麼,自然也就談不上相變了。
  • 國外超疏水材料技術發展及軍事應用前景
    超疏水材料技術是涉及生物、物理、化學以及材料等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技術。21世紀以來,在表面科學、仿生學以及多領域學科的交叉融合推動下,新型超疏水材料層出不窮,其優秀的潤溼特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引起了各國的廣泛關注。
  • :壓電效應和拓撲量子相變
    在絕緣物質相(phase of matter)的研究中,連續變化對應的是絕熱(adiabatic)變化(即變化不會關閉能隙),因而兩個絕緣相是否拓撲等價由絕熱變化的存在決定。如果一個相變發生在兩個拓撲不等價的絕緣相之間,那麼它一定會關閉能隙。這種相變被稱為拓撲相變(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 科普: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
    【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看不懂今年的#諾貝爾獎# 物理學獎?為什麼這些字每個字都知道,合起來就不認識了?先別急,諾獎官方推特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要想知道什麼是「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你得先知道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拓撲]: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 清華劉鍇團隊: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
    研究系統評述了二氧化釩(VO2)材料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以及近十幾年來二氧化釩材料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其金屬-絕緣體相變溫度約為68攝氏度,非常容易達到,且在相變時電導率、光學吸收率、介電常數、晶格常數等均發生顯著的變化。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對應的晶格結構變化、能帶結構變化及電阻率變化二氧化釩的電子結構相變與晶格結構相變通常耦合在一起並同時發生,因此在其相變機理方面存在長期的爭議。
  • 說人話,獲得諾獎的「拓撲相變」到底是什麼?
    鈦媒體註:10月4日,201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諾貝爾獎金分別授予美國華盛頓大學大衛·蘇奧雷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以及布朗大學的麥可·科斯特利茲,以獎勵他們「在拓撲相變以及拓撲材料方面的理論發現
  • 南大科研團隊「漁網式搜索」揭秘萬種拓撲材料獲Nature發布
    使用對稱性指標搜索拓撲材料的算法流程圖。被採訪人供圖在已知的浩瀚如星河的各類材料庫中,從過去的「一種魚竿」釣出一種拓撲材料,到如今的「一張漁網」一網打盡,為人類對拓撲材料「黑洞」的了解又近了一步。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科研團隊及其合作者,系統地大規模搜索了整個材料資料庫,獲得了大量拓撲材料線索,並以此為基礎設立了拓撲材料基因庫。
  • 進展|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些年來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由於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
  • 2016年物理學獎|拓撲相是啥?用橡皮泥+麵包圈就能解釋了
    獎項出來以後,大批熱情滿滿想要關注前沿科技的同學們都崩潰了——拓撲相、相變……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完全看不懂。當時,錢報記者請教了獲獎者之一——戴維·索利斯教授徒弟的徒弟、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吳飆,來解讀這個獎項。
  • 相變儲能材料產業蓄勢待發
    近日,由北京宇田相變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相變儲能材料生產基地在河北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成後有望成為國內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品種最全及應用領域最廣的相變儲能材料生產基地。相變材料兼具納米材料、複合材料、智能材料的屬性,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集多種屬性和功能的新興複合材料,也是我國重中之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植入相變材料的物體可以感知環境和自身溫度的變化,並自動把溫度值調節到預先設定的合理區間。由此技術拓展和衍生的相變儲能、相變調溫、相變熱管理技術在航天軍工、工業餘熱利用、清潔能源供熱、智能調溫家居、智能調溫穿戴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 百歲鐵電:新材料、新應用
    二維鐵電體、柔性無機鐵電材料、分子鐵電體等新的鐵電材料體系層出不窮,為新一代半導體器件及柔性電子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鐵電材料的應用領域日益拓展,在超高功率靜電儲能電容器及全固體電卡製冷器件等新領域顯示出優越的性能和良好的應用前景。百年鐵電,風華正茂。受編輯部委託,客座編輯沈洋老師邀請了國內若干位活躍於鐵電材料研究前沿的中青年學者撰文,對近年來鐵電材料領域的部分熱點進行總結回顧。
  • 我國學者揭示相變材料新階段
    我國學者揭示相變材料新階段來源:《中國科學報》2017-06-06 馮麗妃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及其中外合作者,首次在單一材料中實現了雙離子的電場可控結構相變,並揭示了基於三態相變過程中光、電和磁學特性調控的器件應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想像一種電阻值不受長度、橫截面積影響的導體;想像一臺放在你桌面的量子計算機;想像一種甚至不靠電流傳遞電信號的元件——這些就是拓撲材料在我們生活中的潛在應用。但是,由於涉及到對能級計算、對性質的構想,尋找新的拓撲絕緣體通常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Topological Transi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Dirac Semimetal Nanowire Josephson Junctions」的研究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6, 027001 (2021)】,該工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