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相變風頭蓋過引力波 有望讓手機不再發燙

2020-12-11 搜狐網

戴維·索利斯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將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這三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3.33萬美元),索利斯將獲得其中一半,霍爾丹與科斯特利茨將共享另一半。

  花絮

  拓撲是什麼?

  請看麵包圈

  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發布儀式上,評獎委員會成員突然鄭重地捧出一袋子麵包,他用沒有洞的肉桂麵包、一個洞的麵包圈和兩個洞的鹼水麵包解釋起了拓撲是怎麼回事——在拓撲上,這幾種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洞的數量不一樣。

  以「數學之眼」看物理

  開啟「未知世界的領域」

  什麼成就,竟然蓋過了今年風頭正旺的國際物理界大頭條——引力波探測,一舉拿下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沒錯,正是看似冷門卻並不寂寞的拓撲相變領域的研究。

  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據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介紹,三名獲獎者將拓撲概念應用於物理研究,這是他們取得成就的關鍵。

  科斯特利茨和索利斯的研究集中在一個平面世界中的「怪現象」,相比於通常描述的三維世界,他們發現極薄層的表面或內部可以被認為是二維的,那裡一種被稱為「超流體到正常流體的相變」,主要決定因素與人們以往的認識完全不同。霍爾丹則發現可以利用拓撲概念來解釋一些材料中存在的小磁鐵鏈的特性。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公報中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開啟了一個未知世界的領域,獲獎者利用高等數學方法研究物質的不尋常階段或狀態,如超導體、超流體和薄磁膜。得益於他們開創性的研究,科學家們現在可以探索物質的新相變。研究人員認為,拓撲材料將在未來的電子和超導體以及量子計算機研發中得到應用。

  具體成就

  ●上世紀70年代,索利斯和科斯特利茨用拓撲理論推翻了當時超導性和超流體不能在薄層中存在的理論,並證明了超導性可在低溫狀態存在,解釋了其在溫度升高時消失的機制與相變。

  ●到了上世紀80年代,索利斯又對之前的一項實驗做出解釋,即超薄導電層的導電率可以實現整數級精確度量,證明了這些整數本身的自然屬性都是拓撲狀態。

  ●霍爾丹發現,原子磁性的不同使小磁鐵鏈條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屬性。霍爾丹還在量子霍爾效應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

  3人均為英國背景美國任職

  這三名科學家均在英國出生,目前分別在美國的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戴維·索利斯,1934年生於英國,供職於美國華盛頓大學。鄧肯·霍爾丹,1951年生於英國,供職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麥可·科斯特利茨,1942年生於英國,供職於美國布朗大學。

  揚子晚報

  「拓撲相變」其實沒那麼「不接地氣」

  用上了拓撲絕緣材料, 未來你的手機可能不再發燙

  昨天下午,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經頒出,不少圍觀網友立刻陷入「懵圈」狀態:「拓撲相變」和「拓撲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麼高冷的理論研究,和我們的生活有聯繫嗎?揚子晚報記者邀請到了中組部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海軍教授進行了科普解讀。 揚子晚報

  概念A

  拓撲:從茶杯到輪胎

  拓撲學主要研究的是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性質。例如,一個有把手的茶杯連續變化成輪胎,而不是一個球。

  超薄層材料導電性呈整數式階躍的特徵,可以用材料的拓撲性質來解釋。

  拓撲學的概念很特別:

  它以「洞」為單位來區分

  一個甜甜圈等於一個有手柄的茶杯,一個橙子等於一個長方體,這些看似完全錯誤的「等式」在拓撲學家眼裡卻是「正確」的。張海軍教授告訴記者,在拓撲學家眼中,物體的幾何性質不僅可用尋常的「形狀」或是「大小」來區分,也可用「洞」的數量來衡量,這就是物體的拓撲性質。甜甜圈和有手柄的茶杯雖外形不同,但共同點是都有「一個洞」,而橙子和長方體都「沒有洞」,因此,這兩種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物體,在拓撲學的概念裡都是同一類。

  興許是知道「拓撲」的概念過於深奧,在昨天下午的諾獎頒獎典禮上,科學家們也破例在頒獎現場拿出了三個不同的麵包,做了實物演示。一個洞都沒有的肉桂麵包,有一個洞的甜甜圈和含有兩個洞的鹼水麵包雖然在尋常的概念裡都屬於麵包,但在拓撲學的定義裡,這三個麵包完全屬於三類,「毫無關係」。

  和我們的生活最接近的拓撲學結構,恐怕要算「莫比烏斯環」。將一個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起來做成的紙帶圈,紙帶便立刻擁有了魔術般的性質,只剩下了一個「表面」和一個邊界。如果從中間剪開一個莫比烏斯環,你不會得到兩個窄的紙帶,而是會形成一個把紙帶的頭扭轉了兩次後再粘在一起的環。這就是拓撲學結構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存在」。

  概念 B

  相變:滑梯還是臺階

  相變是指,物質在外界條件連續變化時,從一種「相」突然變成另一種「相」的過程,比如冰融化成水。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相」是氣態、液態和固態。在一些極端的條件下,如極高溫度或極低溫度,會出現很多更為奇異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物質的變化曲線應該是連續的,像滑梯一樣。但某些狀態下,電導率的變化卻類似於「臺階」。

  「拓撲相變」和生活有何聯繫

  相關應用可大幅降低電耗

  張海軍教授告訴記者,拓撲絕緣體、拓撲超導體和拓撲半金屬如今已成熱議話題。過去十年中,這些技術一直處於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前沿。未來,拓撲絕緣體材料有望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項研究最大的「受益者」,估計是長時間抱著手機不放的「低頭族」。未來,你的手機可能不再發燙。拓撲絕緣體材料是一種邊界上導電,體內絕緣體的新型量子材料。導電的邊界態由於獨特的物理特性,在導電過程中不會發熱。張海軍教授表示,如果能夠將拓撲絕緣體材料製成手機晶片,那麼就有希望解決手機在長時間充電,或是連續使用時間過長後變得發燙的問題。

  家用電力也和拓撲材料息息相關。張海軍教授舉例,每個家庭裡使用的電力,最開始從發電廠輸出時其實電壓遠不止220伏特,發電廠發出的其實是高壓電。但較大一部分電流在通過電線輸送到千家萬戶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損耗。如果能夠將電線「改造升級」,使用超導材料或是拓撲絕緣體材料,那麼便有希望大幅度降低電流「在路上」的損耗。

  記者了解到,在過去十多年中,科研工作者在拓撲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績。譬如,2013年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相關的具體應用和推廣敲開了大門。人們對拓撲物質態的研究充滿憧憬,希望拓撲材料在不遠的將來被應用於新一代電子器件或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中。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6-10/05/content_309132.htm?div=-1 report 4418 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將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這三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

相關焦點

  • 用中學生能看懂的語言講2016諾貝爾物理獎:拓撲相變與拓撲相
    Michael Kosterlitz),以表彰他們的「理論研究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諾貝爾獎官網說:「他們打開了通往奇異狀態物質這一未知世界的大門。他們用高等數學方法研究不尋常的相、態、物質,比如超導體、超流體或薄磁膜。得益於他們的先驅性工作,對新型反常相物質的獵尋(hunt)開展起來了。很多人認為它們未來有望在材料科學和電子學上得以應用。」
  • 拓撲相和拓撲相變的量子模擬
    例如區別於一般平庸的絕緣體,拓撲絕緣體最直觀的表現是具有拓撲性質導致的導電的表面態,並在各種雜質和環境擾動下穩定存在。這種穩定的表面態在傳遞電子信息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耗散,被寄希望於在新一代的量子器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973 年, J. Michael Kosterlitz和David J. Thouless 首次在二維凝聚態體系中提出了物質的拓撲相和拓撲相變的概念。
  • 科普: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
    【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看不懂今年的#諾貝爾獎# 物理學獎?為什麼這些字每個字都知道,合起來就不認識了?先別急,諾獎官方推特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要想知道什麼是「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你得先知道什麼是拓撲、什麼是相變。[拓撲]: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 獲得諾獎的「拓撲相變」是什麼?
    物理上,我們說固態是一種「相」。如果給冰加熱,它會變成液態水,也就是另一種「相」。裡面的水分子依然有規律,但就變成另一種規律了。這樣的變化被稱為「相變」。人們曾經認為,對於很薄層的物質,分子的隨機運動會讓它陷入無序之中,所以不會遵循任何規律,或者說,沒有任何有序的「相」。那麼,自然也就談不上相變了。
  • 手機發燙是怎麼回事,這些緩解手機發燙的小技巧你應該知道
    手機不離手是現代人生活的常態,但是有時候手機會變的越來越燙,尤其是在夏天,嚇的人都不敢玩了,其實手機發燙是常見的事,也是很正常的,除非你不用手機,不然就不可避免手機發燙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做到讓手機完全的不發燙,但是至少可以減輕這個現象,那麼你知道怎樣做才能讓手機不再那麼燙呢?
  • 壓電效應和拓撲量子相變
    ,從而第一次揭示了壓電係數和拓撲相變間的關係。如果一個相變發生在兩個拓撲不等價的絕緣相之間,那麼它一定會關閉能隙。這種相變被稱為拓撲相變(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拓撲相變一般會引發某種物理響應的突變,因此實驗上可以通過測量這些突變來確認拓撲相變的發生。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量子霍爾效應中不同霍爾平臺間的相變是拓撲相變;它會引發霍爾電導的突變。
  • :壓電效應和拓撲量子相變
    在絕緣物質相(phase of matter)的研究中,連續變化對應的是絕熱(adiabatic)變化(即變化不會關閉能隙),因而兩個絕緣相是否拓撲等價由絕熱變化的存在決定。如果一個相變發生在兩個拓撲不等價的絕緣相之間,那麼它一定會關閉能隙。這種相變被稱為拓撲相變(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
  • 說人話,獲得諾獎的「拓撲相變」到底是什麼?
    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施鬱在解讀諾貝爾物理獎時認為,這一研究成果對於材料學、信息科學技術研究乃至拓撲量子計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麼「拓撲相變」到底是什麼?如何而來,是種什麼樣的狀態?對物理一竅不通的你聽著這些概念或許都有些迷糊了。
  • 「拓撲相變」與「超級材料」的軍事應用前景
    製作:光明網軍事科技前沿出品:科普中國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和物質的拓撲相方面的發現拓撲理論的發現為後來拓撲材料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並對材料學、信息科學技術研究乃至拓撲量子計算等的前沿領域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一些性質不變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幾何拓撲學是十九世紀形成的一門數學分支,它屬於幾何學的範疇。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Topological Transi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Dirac Semimetal Nanowire Josephson Junctions」的研究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6, 027001 (2021)】,該工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
  • 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理諾獎5
    戴維·索利斯曾為伯明罕大學物理數學系教授  ,目前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因K-T相變而著稱。        索利斯DavidJ.Thouless和科斯特利茨J.MichaelKosterlitz兩位科學家,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最早從事拓撲相變研究,在經典系統中發現所謂的拓撲相變。在伯明罕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科斯特利茨就曾與索裡斯合作。
  • 進展|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些年來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由於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
  • 手機發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手機會發燙,手機發燙會不會爆炸?
    本文437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移動網際網路社會,每個人都有一臺手機,許多人都是手機不離身,可以說是人在手機在,人不在手機也在,手機對於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但手機也會發生問題,經常會有朋友遇到手機發燙的問題。
  • 中國科大實驗驗證糾纏魯棒性與拓撲相的關係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行走方向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韓永建和許小冶等人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量子行走中糾纏魯棒性在不同拓撲相下存在顯著差異,並以此進一步實現了拓撲相及其相變的探測。建立系統拓撲性質與糾纏魯棒性之間的聯繫是量子信息中的重要問題,為此既需要量化系統中的糾纏度量,還需要對系統的拓撲相進行完整分類。量子行走系統提供了研究二者關係的一個關鍵平臺。李傳鋒研究組利用在量子行走中直接測量體拓撲不變量[Phys. Rev. Lett.
  • 手機發熱發燙怎麼辦,只需關掉這「開關」,玩的時間長也不會發燙
    手機發熱發燙怎麼辦,只需關掉這「開關」,玩的時間長也不會發燙!1.充電時帶來的熱我們在給手機充電時,手機之所以會變熱是因為充電時電腦轉變成化學能,途中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損失掉,這部分能量通常以內能的方式揮發掉,所以手機會變得熱,手機電池升溫太快是很容易爆炸的,所以電池一般都帶有自我保護功能,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後,手機的充電速度會自動減慢,可以讓溫度保持在一個穩定階段,這是電池的自我保護功能。
  • 中國「天眼」運行穩定 有望捕捉宇宙大爆炸原初引力波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最新消息說,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2020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Michael Kosterlitz),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和物質拓撲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什麼是「拓撲相變」?這個問題太深奧,但是我們可以從「拓撲」和「相變」兩個方面分別去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圖片來源:Johan Jarnestad/瑞典皇家科學院)相變,是指物質在外界條件連續變化時,從一種「相」突然變成另一種「相」的過程,比如冰融化成水,水凝結成冰等。相應地,物質拓撲性質的變化,就稱為「拓撲相變」。然而,拓撲相變不同於「冰與水」的普通相變。
  • 夏天手機易發燙?這6招讓手機快速降溫
    一到夏天手機就容易發燙拿在手裡就像個小火爐揣在兜裡就像張暖寶寶燙手還算是小事手機燒壞了「腦子」才虧大了手機溫度過高不僅會讓反應變遲鈍嚴重的還可能直接讓你的手機報廢夏天不僅你熱,手機也熱,還「穿」那麼厚,手機溫度能不高嗎?如果想保護手機,夏天時建議換用輕薄透氣的手機殼,但充電時,一定要摘掉手機殼。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最新的研究工作將拓撲的物理概念引入聲子學,利用Berry相位、拓撲等新奇的量子自由度,實現全新的聲子操控,因此誕生了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拓撲聲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