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2020-12-11 DeepTech深科技

如何在帶著腳鐐的情況下脫內褲?如何在吃麻花的時候不讓它散成碎屑?如何把甜甜圈變成咖啡杯?這兩個問題看似普通的益智遊戲,背後卻是一門霸佔了近期物理界頭條的前沿技術——拓撲物理學。

當一些科學家還在以「試錯」的方式苦尋新材料時,拓撲物理學家已經開始乘上了探索的高速列車。上周,《Nature》刊登的一篇論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份意義深遠的「拓撲圖鑑」,從原理上揭示了哪些材料會具有拓撲效應——這將幫助科學家深刻探索馬約拉納費米子、外爾費米子等奇異粒子——在這點上,最近關於「天使粒子」的研究成果就是在超導拓撲材料上達成的。

拓撲絕緣體具有非常神奇的特質,它內部絕緣,表面導電;是導體和絕緣體兩種相反性質的結合。而且,其導電的表面態源於材料整體的內稟性質,任何雜質和缺陷都不會影響它。

想像一種電阻值不受長度、橫截面積影響的導體;想像一臺放在你桌面的量子計算機;想像一種甚至不靠電流傳遞電信號的元件——這些就是拓撲材料在我們生活中的潛在應用。但是,由於涉及到對能級計算、對性質的構想,尋找新的拓撲絕緣體通常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圖丨二維拓撲絕緣體

然而,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Andrei Bernevig 團隊卻找到了一條捷徑。《Nature》上發表的「Topological Quantum Chemistry」一文中,他們提出了一套方法論;通過列出晶格中可能存在的能帶、對比 230 種不同的對稱性、計算化學上的成鍵軌道,找出原則上能容納拓撲狀態的材料。

該團隊表示,呈現拓撲效應的材料佔現有晶體材料的 10% 到 30%,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化合物都將是拓撲材料的候選者。Bernevig說道:「事實上,截止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僅僅是海量拓撲材料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材料將等待我們挖掘。」

圖丨普林斯頓大學Andrei Bernevig 團隊發表的「Topological Quantum Chemistry」一文

那麼,為什麼實際找到的材料和理論預測的數量差那麼遠呢?這是因為,在對晶格的理解上「物理學派」和「化學學派」的觀念是分離的。高中的化學知識告訴我們,晶體的連結源於單個原子間的化學鍵,這對晶體的理解是局部的。而物理學家卻從能帶結構、費米面、k空間等概念上思考,這對晶體的理解是整體的。因此,才導致了現在的被動局面。

其實,Bernevig的方法就是把兩種認知模式結合了起來,從而提出了這套「拓撲圖鑑」清華大學的物理學家李渭對此表示:「這絕對是一個更加有效的尋找新拓撲絕緣體的方法,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新材料問世。」

圖丨該團隊為判定拓撲絕緣體提出的方法步驟

儘管有了「拓撲圖鑑」,科學家仍需在在實驗室繼續探索。論文的共同作者 、馬克斯普朗克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材料科學家 Claudia Felser 提醒到,知道物質具有一些拓撲狀態並不意味著立即能預測它的性質,材料的這些特性仍然需要被計算和測量。

除此之外,研究者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強相互作用」拓撲材料。因為在絕大多數目前的研究對象中,電子相互間的靜電排斥力非常的弱,對拓撲效應影響較小;而強相互作用則會給科研工作帶來困難。

一旦解決以上問題,等待人類的將是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全新物理圖景。首個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者、普林斯頓大學的 Zahid Hasan 表示,數學和物理間的相互交叉是這個領域的核心,正是拓撲的極致之美與現實的可行的交融驅使著我們不斷的探索。

拓撲學是什麼?

科學家們花了這麼大力氣弄這麼一個圖鑑出來,可不是閒著沒事幹。在過去十年中,拓撲物理學正經歷著一種爆炸式發展:現在的凝聚態物理論文中,很少有標題不帶「拓撲」字樣的文章。

如果你不想錯過這些重大發現,同時希望不被媒體誤導,你一定不能錯過下面這一波科普。

在數學上,拓撲學是研究多維幾何與空間性質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必須在拉伸、旋轉、翻折的條件下保持等價的連通性和緊緻性;而不必考慮剪切、斷裂的情況。

通俗地舉個例子,「甜甜圈」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拓撲圖形。它中間有一個洞,當我們把甜甜圈拉伸、旋轉、翻折之後,這個洞依然存在;但如果甜甜圈被切斷了,洞就不存在了。所以,「洞」就是該環面的拓撲特徵。而嚴格地說,環面(也就是甜甜圈)的拓撲學定義是兩個圓在三維空間中的笛卡爾乘積。

圖丨環面(也就是甜甜圈)的拓撲學定義是兩個圓在三維空間中的笛卡爾乘積

在某種角度說,拓撲學也是一種從幾何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以電子為例,在奇特的量子物理世界中,電子擁有1/2自旋,對電子自旋進行360度的旋轉將得到相反的自旋方向,即電子波函數的相位改變了180度,使得之前波峰的位置變成了波谷,波谷的位置變成了波峰。如果想要使電子自旋恢復到初始狀態,還需要再轉360度。

如果從拓撲學上看這個性質,電子就像一條扭轉一圈後首位相連的莫比烏斯環。如果一隻螞蟻在莫比烏斯環上爬了一圈,它會發現自己位於出發點的對立面,若想回到初始地,它需要再爬一圈才行。這不正是電子自旋中所發生的「拓撲怪相」嗎?

圖丨電子自旋與莫比烏斯環

事實上,所有由波函數數學結構所形成的幾何空間內都存在「拓撲怪相」,就好比每個電子都是一條莫比烏斯環,帶著某些有趣的拓撲原理。

量子霍爾效應

最初,大多數物理學家研究量子概念時也沒考慮過它們的拓撲意義直到在上世紀8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David Thouless等人才意識到,拓撲理論或許能解釋當時剛剛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他們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也在去年被授予諾貝爾獎。

其實,霍爾效應在傳統電學中就已經出現。我們高中的時候就做過這樣的題:

看到這張圖你們有沒有百感交集?說白了,霍爾效應就是運動的電子會在垂直的磁場中受力,從而遵從右手定則發生偏轉,而偏轉的運動則帶來電勢差。

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中,電子在極低溫下被約束在二維平面上運動。這時,霍爾電阻的圖像中出現了詭異的整數化量子平臺。經1985年諾獎得主Klaus von Klitzing測算後,確定該電阻值為e^2/h的整數倍,也就是元電荷的平方與普朗克常數之比的整數倍。

圖丨霍爾效應與量子霍爾效應

奇異的是,即使試驗中的金屬板遭到拉伸、旋轉、翻折,甚至存在雜質,其霍爾電阻仍然是該數值的整數倍,這是從前科學家聞所未聞的。

拉伸形變?這麼聽起來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是的,正是拓撲性質在這一現象中作祟。正如電子自旋一樣,量子霍爾效應也可以被類比為一種常見的拓撲圖形——環面。在推導霍爾效應波函數時,設立的邊界條件會形成一個幾何意義上的參數空間,該參數空間在拓撲學上與環面等價。

圖丨笛卡爾坐標上的環面

從量子霍爾效應到拓撲絕緣體

可以說,量子霍爾效應是拓撲學在量子領域的「處女秀」,也是邁向現代拓撲絕緣體的第一步。

科學家很快意識到,類似的」霍爾效應」可以在不施加外部磁場的條件下實現——在某些特殊的絕緣體中,材料能通過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自己維繫磁場,使得材料表面的電子具有堅固的「拓撲保護」狀態,並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流動;最終形成表面導電、內部絕緣的「拓撲絕緣體」

拓撲絕緣體的特殊性質使其在種類繁多的導體、半導體、絕緣體材料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首先,「拓撲保護」是拓撲性質對其表層電流的穩定性的絕對保證,材料的表面必定是一種優良的導體,我們幾乎能夠能得到不受老化影響的、恆定不變的電流。想像一種電流絕對穩定、電阻不受長度和橫截面積影響的電路材料,工程師們是不是很激動?

除此之外,該材料的另一神奇之處是,在其表面電流中自旋方向不同的電子運動方向是相反的這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雙行道,方向不同的車輛在兩邊有條不紊的行進,而不能相互越界。

圖丨在拓撲絕緣體表面電流中,自旋方向不同的電子運動方向相反

通過控制這些這些電子的自旋,科學家能在此基礎上製造代替傳統元件的「電子自旋」材料在傳統電路中,電晶體通過電流的「開」和「關」來表示「0」和「1」的狀態,來傳輸數據。而自旋材料中,我們能把信息裝載在一個個單獨的電子之上,通過其自旋的「上」與「下」來進行運算。或許,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就是這種傳輸方式的絕佳載體。

圖丨普通材料與自旋材料的對比

而基於拓撲性質的另一項應用,則是量子計算機目前,量子計算的最大障礙是所謂的「退相干」效應任何環境的影響都可能導致量子比特的糾纏態坍塌,所以降低環境噪音是工程師的首要目標。

大家知道,量子計算機在超導電路上運行;試想,如果在拓撲絕緣體表面再附上一層超導體,我們將得到兩種超級材料的加成——急速無損耗電流+拓撲保護。在拓撲保護之下,電路的運行將比平時穩定的多,也許退相干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而且,在拓撲量子計算機中,量子比特是由一種被稱之為「任意子」(anyon)的二維準粒子構成的。對任意子的操作會在時間上形成一種編織(braid),最終成為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門電路。該計算機與其他量子計算機能力相當,甚至在某些算法上還具有優勢,但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穩定性和容錯性,因為它是基於量子比特拓撲結構來進行信息處理的。打個比方說,把兩股線剪斷之後再相互對接(拓撲量子比特退相干)比讓兩股線自然散開(其他量子比特退相干)要難得多。

圖丨拓撲量子比特的糾纏方式

其實,自旋材料和量子計算都只是拓撲絕緣體的潛在應用之一;在這種材料的奇異性質之上,它在未來還有廣闊的前景。然而,回歸拓撲本身,數學變換與物理相交融自身就是優美的,這種簡潔而內稟的美才是驅使我們探索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祁曉亮: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
  • 拓撲近藤絕緣體
    |作者:李 璐†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本文選自《物理》2020年第9期摘要   拓撲近藤絕緣體自10年前被提出後,很快成為第一個被實驗證實的強關聯拓撲材料。文章回顧了拓撲近藤絕緣體六硼化釤中的重要實驗結果,並進一步分析了該材料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圖:拓撲絕緣體的發展在拓撲絕緣體材料研究工作中,物理所在拓撲絕緣體的理論預言、材料製備、機理研究等各方面均做出突破性工作,取得系列成果,受到世界的關注。在第一性原理程序中首次實現了拓撲不變量Z2的普適計算,進而可以直接判斷一個材料是否為拓撲絕緣體。這個計算方法適用於包括空間反演破缺的體系,將成為尋找拓撲絕緣體新材料的強有力工具。利用這個有力工具,以LaPtBi原型,成功預言了在half-Heusler三元化合物家族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本工作發表在2010年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拓撲絕緣體輸運 毫無疑問,要說凝聚態物理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物理發現是什麼,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一定排列前三位。我們總是能夠回憶起過去若干年張首晟老師在很多場合那激情洋溢的演講,告訴我們 TIs 在物理上是多麼有趣、應用上是多麼可期。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有機拓撲絕緣體,可否圓夢成真?
    弱相互作用主導的有機材料能否展現拓撲絕緣性質?如何尋找和設計有機拓撲絕緣體? (a)傳統絕緣體和拓撲絕緣體的能級結構;(b)理論預測的兩類有機拓撲絕緣體的晶格結構示意圖。
  • 新工具可用於尋找拓撲絕緣材料
    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帯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帯隙的金屬表面態。這種表面態是由能帶結構的內在拓撲性質所決定,受時間反演不變對稱性的保護,不容易受到缺陷、雜質等外界環境的影響。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更進一步說,根據電子態的拓撲性質不同,「導體」和「絕緣體」還可以再進行更細緻的劃分,「拓撲絕緣體」就是這樣劃分而來的。不同於普通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的內部是絕緣的,而邊界或表面卻是可以導電的。在拓撲絕緣體內部,電子能帶結構與普通絕緣體相似,其費米能級位於導帶和價帶之間。可是,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卻存在一些特殊的量子態:受拓撲保護的邊緣態。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拓撲絕緣體自2007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的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於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2016年,大衛·索利斯(David J.
  • 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
    三位獲獎科學家發現,拓撲在凝聚物質的一些物理特性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凝聚物質是指大量粒子構成的物質,如固體、流體等等。這些物理特性一般是指在低溫下的性質,因為這時量子力學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位獲獎者的成果後來導致這個研究領域取得極大的進展,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從微觀粒子的拓撲性質的角度來理解凝聚物質,以及設計新材料、新器件,甚至有可能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什麼是拓撲?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高階拓撲絕緣體(higher-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s) 在這次搜索中也無處遁形。人們定義: 一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但有(d-1)維拓撲保護的金屬表面態; 二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和(d-1)維表面態,但有(d-2)維拓撲保護的金屬稜態;以此類推。所以常規的三維拓撲絕緣體,又可以被稱為三維的一階拓撲絕緣體。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圖 | 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莫比烏斯帶(來源:IC photo)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 深入了解拓撲絕緣體:電子的自旋和動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特定材料,部分類似於其中一種,部分類似於另一種,行為類似於表面上的導體和內部絕緣體。由於拓撲絕緣體具有獨特電子特性,以及它們在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潛在用途,甚至可以作為量子計算機的電晶體,美國能源部(DOE)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研究這些材料中導電錶面電子兩種特性之間的特殊關係很感興趣。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拓撲物理學——純數學與物理的再連結
    而同時期當道的物理研究著眼於發展量子力學理論和應用,粒子物理學則致力於實驗的探索與物理模型的建立,這些大多不需要太深刻的數學工具。著名的數學物理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追溯了當時這兩個學科之間的緊張關係,曾在 1972 年宣告:「國王(物理)與皇后(數學)離婚了!」伽莫夫和戴森當年的評論對於數世紀來一直辯證發展的過程或許正確,但也都不夠全面。
  • 基於kagome晶格聲學超材料的高階拓撲絕緣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Baile Zhang副教授、Yidong Chong副教授,以及浙江大學的高飛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近日基於kagome晶格成功實現了二階聲學拓撲絕緣體,該類拓撲絕緣體能夠進行四極子極化,並具有可量子化的非平庸體拓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