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亮: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2021-02-08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2015年11月9日,科學界第一巨獎「科學突破獎」在美國加州聖何塞揭曉。華人物理學者祁曉亮以其在凝聚態物理學方面做出的貢獻而獲得「物理學新視野獎」。同時獲獎的還有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傅亮等。祁曉亮先後跟隨翁徵宇張守晟兩位名師,並成為了史丹福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助理教授之一。請聽他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高一時,我在學校的圖書館看了一些關於物理學的科普書籍,涉及到基本粒子、宇宙學等方面的內容,我非常著迷,馬上就去找了一些物理和數學的大學教材來讀,讀得越多越覺得自然的奧秘妙不可言,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了要把理論物理作為一生從事的事業,因為那種「一見鍾情」的感覺非常明確。


  1999年,我考入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班。基礎科學班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的課程、充滿熱情的學術氛圍,以及從大三開始就加入研究組做科研的優越條件,這讓我受益頗多,並一直心存感激。


  2003年本科畢業後,我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現已改名為高等研究院)師從翁徵宇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高溫超導理論。高等研究中心的學術環境自由寬鬆而又活躍,每年都會有很多訪問教授來中心作報告和進行學術交流。翁老師總是鼓勵我們和來訪問的教授們多討論、合作,給我們極大的自由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2004年,在我讀博士的第二年,美國猶他大學的吳詠時教授在高等研究中心訪問了半年,並且主持了2門課程。受到跟吳老師的討論的啟發,我對自旋電子學產生了興趣,並且學習了張首晟教授關於自旋電子學的論文。



  帶著對自旋電子學這一領域的興趣,2005年初,我在吳詠時老師和我的同學許岑珂(現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引薦下結識了張首晟老師。那一年,我和吳老師、張老師一起合作完成了我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方面的第一篇論文。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



  2007年初,我博士畢業後來到史丹福大學,跟隨張首晟老師做了2年多的博士後研究。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我們意外地發現,發展場論描述給我們帶來的新知識比我們最初想像的要多很多。我們的理論可以直接應用到任意的空間維度,因此我們將此前對二維和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理解推廣到了任意維度和具有不同對稱性的系統。我們的理論也預言了拓撲絕緣體的獨特物理性質——拓撲磁電效應。


  在這2年多的時間中,我們還和合作者一起,廣泛地研究了拓撲量子態領域的各種問題,如提出了三維拓撲超導體的概念,預言了硒化鉍等拓撲絕緣體材料,等等。


  對我來說,博士後工作的這2年多是非常充實、非常愉快的時光。這段經歷對我的重要性不僅是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過程中,耳濡目染地向張老師學到了各種科研經驗,讓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個相對成熟的科研工作者。


  在博士生時代,我的主要興趣在於理論上的思考,對具體材料的細節了解很少,也不太感興趣。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中,張老師帶領我們跨越了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從高能物理中的場論甚至弦理論,到某一材料中電子軌道的細節,都常常成為張老師組會上的話題。對於我們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半導體材料,張老師帶著我們一起,一步步地獲得對材料性質的深刻理解,並且由此得到新的想法。


  經過這幾年的研究,我們成功地預言了幾種重要的材料,我也消除了自己心理上理論概念和實際實驗材料之間的鴻溝。我慢慢理解到:尋找理論概念在實際材料之中的實現,不僅有其本身的重要性,而且對於真正理解這個理論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純理論的探索和對實驗的預言就像理論物理學家的兩隻腳,必須用兩隻腳走路才容易把握方向。


本文轉載自神州學人網,圖片源於網絡


關注請加微信號: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華人物理學者祁曉亮以其在凝聚態物理學方面做出的貢獻而獲得「物理學新視野獎」。同時獲獎的還有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傅亮等。祁曉亮先後跟隨翁徵宇和張守晟兩位名師,並成為了史丹福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助理教授之一。請聽他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拓撲絕緣體具有非常神奇的特質,它內部絕緣,表面導電;是導體和絕緣體兩種相反性質的結合。而且,其導電的表面態源於材料整體的內稟性質,任何雜質和缺陷都不會影響它。其實,Bernevig的方法就是把兩種認知模式結合了起來,從而提出了這套「拓撲圖鑑」。清華大學的物理學家李渭對此表示:「這絕對是一個更加有效的尋找新拓撲絕緣體的方法,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新材料問世。」圖丨該團隊為判定拓撲絕緣體提出的方法步驟儘管有了「拓撲圖鑑」,科學家仍需在在實驗室繼續探索。
  • 拓撲近藤絕緣體
    |作者:李 璐†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本文選自《物理》2020年第9期摘要   拓撲近藤絕緣體自10年前被提出後,很快成為第一個被實驗證實的強關聯拓撲材料。文章回顧了拓撲近藤絕緣體六硼化釤中的重要實驗結果,並進一步分析了該材料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拓撲絕緣體就是根據這樣的新標準而劃分的區別於其他普通絕緣體的一類絕緣體。因而,拓撲絕緣體的體內與人們通常認識的絕緣體一樣,是絕緣的,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存在導電的邊緣態,這是它有別於普通絕緣體的最獨特的性質。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物理清明夢想難 拓撲白淨惹誰歡 焉知基態無人在 塵世喧囂好亦艱 1.引子 宋代姑溪居士李之儀先生說:「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拓撲絕緣體輸運 毫無疑問,要說凝聚態物理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物理發現是什麼,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一定排列前三位。我們總是能夠回憶起過去若干年張首晟老師在很多場合那激情洋溢的演講,告訴我們 TIs 在物理上是多麼有趣、應用上是多麼可期。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有機拓撲絕緣體,可否圓夢成真?
    弱相互作用主導的有機材料能否展現拓撲絕緣性質?如何尋找和設計有機拓撲絕緣體? (a)傳統絕緣體和拓撲絕緣體的能級結構;(b)理論預測的兩類有機拓撲絕緣體的晶格結構示意圖。
  • 【直播預告】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學術講座 | 主講人:史丹福大學祁曉亮博士
    主題:Emergent classicality in general multipartite states and channels主講人:祁曉亮單位:Stanford University祁曉亮,16歲考入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班。2003年本科畢業後,師從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翁徵宇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張守晟教授處做博士後研究。2009年,任教史丹福大學物理系。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Michael Kosterlitz)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那麼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吧。什麼是拓撲絕緣體?按照導電性質的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兩大類;而更進一步,根據電子態的拓撲性質的不同,「絕緣體」和「導體」還可以進行更細緻的劃分。拓撲絕緣體就是根據這樣的新標準而劃分的區別於其他普通絕緣體的一類絕緣體。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圖片來源:Johan Jarnestad/瑞典皇家科學院)「拓撲相變和物質拓撲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為材料科學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以及新的機遇。拓撲絕緣體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常來說,根據導電性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兩大類。
  • 基於kagome晶格聲學超材料的高階拓撲絕緣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Baile Zhang副教授、Yidong Chong副教授,以及浙江大學的高飛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近日基於kagome晶格成功實現了二階聲學拓撲絕緣體,該類拓撲絕緣體能夠進行四極子極化,並具有可量子化的非平庸體拓撲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而拓撲光學是一個新興的方向,它將拓撲自由度引入光學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光的認識和利用。楊怡豪告訴 DeepTech :「其實,光學拓撲絕緣體是電子拓撲絕緣體的泛式,它將電子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運用到光學上。」
  • 深入了解拓撲絕緣體:電子的自旋和動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特定材料,部分類似於其中一種,部分類似於另一種,行為類似於表面上的導體和內部絕緣體。由於拓撲絕緣體具有獨特電子特性,以及它們在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潛在用途,甚至可以作為量子計算機的電晶體,美國能源部(DOE)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研究這些材料中導電錶面電子兩種特性之間的特殊關係很感興趣。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高階拓撲絕緣體(higher-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s) 在這次搜索中也無處遁形。人們定義: 一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但有(d-1)維拓撲保護的金屬表面態; 二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和(d-1)維表面態,但有(d-2)維拓撲保護的金屬稜態;以此類推。所以常規的三維拓撲絕緣體,又可以被稱為三維的一階拓撲絕緣體。
  • 系友祁曉亮榮獲2016「物理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Physics Prize)
    祁曉亮系友 我系1999級基科班系友祁曉亮(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B. Andrei Bernevig、麻省理工學院的傅亮因在凝聚態物理學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獲得物理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Physics Prize)。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拓撲絕緣體,這種近乎完美的表面傳導為電子電路帶來了新希望!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優異的材料,這種近乎完美的表面傳導為快速有效的電子電路帶來了希望,儘管工程師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材料內部實際上是浪費的空間。2005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次發現了拓撲絕緣體,首次展示了拓撲絕緣體利用其整個足跡的方法。通過使用光子而不是電子,光子晶片有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信息密集型應用。具有可即時重新定義邊緣的光子拓撲絕緣體將有助於解決足跡問題。能夠根據需要將這些「道路」彼此繞過,這意味著整個內部體積可以用於高效地構建數據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