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這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裡面猶如絕緣體,而其外部可導電,為量子計算機和快速自旋電子元件鋪平了道路。

量子計算機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的裝置,可同時進行上百萬次的運算,而目前的普通計算機只能逐條計算,前者的運算速度比後者高出逾10萬億倍。其在大型數據中心、安全系統和加密等領域將有多種用途。自旋電子學是利用電子自旋稟性對電子進行操控的新技術。自旋電子器件可以用於編碼及在電子電路和計算機傳輸信息。

拓撲絕緣體於10年前被發現,其是一類有望使計算機加速的材料。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創建一個大能隙的拓撲絕緣體,因為較大的能隙能夠允許電子在材料表面導電,以使計算機能夠在室溫下操作時保持穩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該研究團隊發現,將鉍金屬沉積在矽上,可能會形成更穩定的大能隙拓撲絕緣體。而且同樣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成本低,並與目前廣泛存在的普遍矽半導體製造技術很容易整合。研究人員說,可以把它放在矽裡,與現有的半導體技術「聯姻」。這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得更多的實驗變得可行和切合實際。

由於鉍層自動鍵合,但是電子從矽層電子隔離,其會創建一個大的能隙。研究人員說:「它就是曾經預測的最大能隙,將使以拓撲絕緣體為基礎的設備或計算機在室溫應用成為可能。」 (華凌)

相關焦點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有機拓撲絕緣體,可否圓夢成真?
    弱相互作用主導的有機材料能否展現拓撲絕緣性質?如何尋找和設計有機拓撲絕緣體? 那麼,有機拓撲絕緣體能否存在?如何尋找呢?截止目前,有機拓撲絕緣體仍停留在理論預測的夢想階段,尚未真正實現。
  • 拓撲近藤絕緣體
    另一方面,如果SmB6的絕緣性不是來自於f和d軌道雜化,而是某種特殊的強關聯現象,那麼SmB6的帶隙中很可能存在各種體態的新電子態,這些帶隙內的電子態確實已被一部分實驗觀測到[16]。各種奇異的實驗現象讓大家意識到近藤絕緣體中有不少新的謎團,也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理論模型。另外,我們也試圖回答這個問題:SmB6表面態的電子關聯究竟有多強?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這兩個問題看似普通的益智遊戲,背後卻是一門霸佔了近期物理界頭條的前沿技術——拓撲物理學。當一些科學家還在以「試錯」的方式苦尋新材料時,拓撲物理學家已經開始乘上了探索的高速列車。其實,Bernevig的方法就是把兩種認知模式結合了起來,從而提出了這套「拓撲圖鑑」。清華大學的物理學家李渭對此表示:「這絕對是一個更加有效的尋找新拓撲絕緣體的方法,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新材料問世。」圖丨該團隊為判定拓撲絕緣體提出的方法步驟儘管有了「拓撲圖鑑」,科學家仍需在在實驗室繼續探索。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高階拓撲絕緣體(higher-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s) 在這次搜索中也無處遁形。人們定義: 一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但有(d-1)維拓撲保護的金屬表面態; 二階拓撲絕緣體具有絕緣的d維體態和(d-1)維表面態,但有(d-2)維拓撲保護的金屬稜態;以此類推。所以常規的三維拓撲絕緣體,又可以被稱為三維的一階拓撲絕緣體。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在第一性原理程序中首次實現了拓撲不變量Z2的普適計算,進而可以直接判斷一個材料是否為拓撲絕緣體。這個計算方法適用於包括空間反演破缺的體系,將成為尋找拓撲絕緣體新材料的強有力工具。利用這個有力工具,以LaPtBi原型,成功預言了在half-Heusler三元化合物家族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本工作發表在2010年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
  • 基於kagome晶格聲學超材料的高階拓撲絕緣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Baile Zhang副教授、Yidong Chong副教授,以及浙江大學的高飛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近日基於kagome晶格成功實現了二階聲學拓撲絕緣體,該類拓撲絕緣體能夠進行四極子極化,並具有可量子化的非平庸體拓撲
  • 祁曉亮: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拓撲絕緣體輸運 毫無疑問,要說凝聚態物理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物理發現是什麼,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一定排列前三位。我們總是能夠回憶起過去若干年張首晟老師在很多場合那激情洋溢的演講,告訴我們 TIs 在物理上是多麼有趣、應用上是多麼可期。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圖片來源:Johan Jarnestad/瑞典皇家科學院)「拓撲相變和物質拓撲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為材料科學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以及新的機遇。拓撲絕緣體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常來說,根據導電性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兩大類。
  • 新工具可用於尋找拓撲絕緣材料
    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帯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帯隙的金屬表面態。這種表面態是由能帶結構的內在拓撲性質所決定,受時間反演不變對稱性的保護,不容易受到缺陷、雜質等外界環境的影響。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拓撲絕緣體自2007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的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於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2016年,大衛·索利斯(David J.
  • 拓撲近藤半金屬
    在這類材料中,電荷、自旋、軌道、晶格等自由度的強烈耦合可導致重電子態、磁有序、非常規超導、非費米液體以及拓撲序等多種量子態,並伴隨強烈的自旋/電荷/軌道漲落,呈現出豐富的物理現象。相對於其他關聯電子材料而言,重費米子體系的特徵能量尺度低且樣品純度高,其量子態很容易通過磁場、壓力等進行調控,在探索強關聯電子態和拓撲物態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 南京大學李紹春團隊重大發現:單層1T』-WTe2中的庫侖能隙
    【引言】二維拓撲絕緣體(2DTIs)具有量子自旋霍爾(QSH)效應,在未來低功耗自旋電子器件及量子計算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它的體能帶具有帶隙,源於自旋軌道耦合(SOC)效應;邊界處具有拓撲保護的無帶隙金屬態,並具有自旋-動量鎖定特性。一直以來,研究人員都在著力尋找可以實際應用的2DTI材料。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圖 | 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莫比烏斯帶(來源:IC photo)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 拓撲絕緣體,這種近乎完美的表面傳導為電子電路帶來了新希望!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優異的材料,這種近乎完美的表面傳導為快速有效的電子電路帶來了希望,儘管工程師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材料內部實際上是浪費的空間。2005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次發現了拓撲絕緣體,首次展示了拓撲絕緣體利用其整個足跡的方法。通過使用光子而不是電子,光子晶片有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信息密集型應用。具有可即時重新定義邊緣的光子拓撲絕緣體將有助於解決足跡問題。能夠根據需要將這些「道路」彼此繞過,這意味著整個內部體積可以用於高效地構建數據鏈路。
  • 國科大等提出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
    拓撲物態和二維磁性是當前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令人著迷的兩大主題,兩者結合是否會產生新的量子物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外爾半金屬具有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例如表面費米弧,超高遷移率,負磁電阻效應,巨光伏響應,以及可增強催化過程的材料等。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可否把外爾半金屬的概念推廣到二維體系?實際上這種推廣並不平庸。在三維空間中,外爾點在拓撲上是穩定的,即任何擾動都只能移動外爾點的位置,而不能破壞它。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