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2020-12-14 中國科學院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利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被認為有可能實現新一代的量子計算方式和自旋電子學器件。相關的許多實驗往往需要電子輸運才能完成,但目前輸運實驗中對表面態的控制遠未達到理想的程度,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仍被體電子輸運所困擾。

從對表面態電子調控以及將來器件應用的角度出發,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實驗室吳克輝研究組與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實驗室/崔琦實驗室李永慶研究組在過去兩年緊密合作,開展了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術生長拓撲絕緣體單晶薄膜以及利用柵極電壓調控其化學勢的工作,並在材料生長、電場調控及輸運性質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在材料生長方面,他們首先採用MBE方法在Si(111)襯底上生長出高質量的Bi2Se3單晶薄膜,並在在國際上最先報導了這類拓撲絕緣體材料所具有的「五原子層」層狀生長模式。矽是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以Si為襯底的材料或許有利於將來拓撲絕緣體器件與當前的半導體器件技術集成。相關工作發表於Appl. Phys. Lett. (2009) [1].

薄膜材料相比體材料的一個重要優勢是可以使用柵電壓調節費米能級的位置。柵電壓調控可以有頂柵和背柵兩種。考慮到許多實驗要求在拓撲絕緣體上製備超導、鐵磁等其它材料的低維結構,因此使用背柵極調控上表面的化學勢更為有利,而這要求在絕緣的襯底上生長拓撲絕緣體薄膜。矽襯底雖然在低溫下絕緣,但其擊穿電場強度很低,無法用其實現有效地電場調控。研究人員選擇具有很高介電常數和擊穿電場強度的鈦酸鍶(SrTiO3)作為襯底,外延生長出高質量的拓撲絕緣體單晶薄膜(見圖1),並實現了對其化學勢和量子輸運性質的大範圍調控,並大大抑制了其體電導(見圖2)。相關工作最近在Phys. Rev. Lett. (2010) 和 Adv. Func. Mater. (2011)發表[2,3],並已得到國際同行廣泛引用。

在量子輸運性質研究方面,他們在國際上率先報導了電場對反弱局域輸運性質的調控效應[2]。反弱局域現象與電子波函數在低溫下的幹涉行為以及表面態電子自旋和動量鎖定所帶來的Berry相位有關。但是,拓撲平庸的強自旋軌道耦合薄膜材料(如金膜)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特別是,費米能級處於體導帶中的拓撲絕緣體薄膜表現出與後者幾乎相同的反弱局域特性,這為區分真正的拓撲絕緣體表面態輸運造成了困難。他們最近的工作顯示,利用背柵電壓調控,可以把下表面(界面)處的費米能級降至狄拉克點以下,並能利用反弱局域性質對表面態輸運做出甄別。實驗數據和分析表明,電場調控導致的上表面為電子導電和下表面為空穴導電的系統表現出清晰地獨立的雙通道反弱局域輸運行為。該工作最近在Phys. Rev. B (Raid Communications)發表,並被選為「Editors』 Suggestions」文章[4]。

上述工作是與物理所方忠、戴希、呂力、施均仁、謝心澄等研究員合作完成。參與這些工作中並做出重要貢獻的研究生包括陳軍、張冠華、秦華軍、何小月等。

這一系列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支持。

圖1:左圖為在SrTiO3(111)表面上使用MBE外延獲得的原子級平整的單晶Bi2Se3薄膜的典型形貌(膜厚為30nm)。STM測量顯示臺階高度為0.95nm,對應於一個五原子層(Bi-Se-Bi-Se-Be單元)。右圖為用拓撲絕緣體薄膜製作的霍爾器件的光學顯微鏡照片。

圖2:左上角為具有背柵電極的拓撲絕緣體霍爾器件示意圖。左下角為不同負柵電壓下的磁電導,其變化由電場調控的反弱局域特性導致。右側三個能帶示意圖顯示柵極電壓的調控效果: 在一些器件中可以把上下表面的化學勢分別調到狄拉克點之上和以下,從而實現電子和空穴並存的「獨立」雙通道系統。

相關文獻:

1. G.H. Zhang, H.J. Qin, J. Teng, J.D. Guo, Q.L. Guo, X. Dai, Z. Fang, and K.H. Wu, 「Quintuple-layer epitaxy of thin films of topological insulator Bi2Se3」,Appl. Phys. Lett. 95, 053114 (2009).

2. J. Chen, H. J. Qin, F. Yang, J. Liu, T. Guan, F. M. Qu, G. H. Zhang, J. R. Shi, X.C. Xie, C.L. Yang, K. H. Wu,Y.Q. Li, and L. Lu,「Gate-Voltage Control of Chemical Potential and Weak Anti-localization in Bi2Se3」, Phys. Rev. Lett. 105,176602(2010).

3. G.H. Zhang, H.J. Qin, J. Chen, X.Y. He, Y.Q. Li and K.H. Wu, 「Growth of topological insulator Bi2Se3 thin films on SrTiO3 with large gate-voltage-tunable chemical potential」, Adv. Func. Mater. 21,2351 (2011).

4. J. Chen, X.Y. He, K.H. Wu, Z.Q. Ji, L. Lu, J.R. Shi, J.H. Smet, and Y.Q. Li, 「Tunable surface conductivity in Bi2Se3 revealed in diffusive electron transport」, Phys. Rev. B 83, 241304(R) (2011) (Editors』 suggestions).

相關焦點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圖:拓撲絕緣體的發展在拓撲絕緣體材料研究工作中,物理所在拓撲絕緣體的理論預言、材料製備、機理研究等各方面均做出突破性工作,取得系列成果,受到世界的關注。利用Sb2Te3與Bi2Te3具有不同的能帶結構和摻雜特性,還成功生長了不同組分的(Bi1-xSb)2Te3三元合金薄膜來調節其性質。ARPES譜和輸運測量研究表明,通過控制三元合金薄膜中Bi/ Sb的比例,其表面態能帶結構可以從空穴型轉變為電子型(圖3),而狄拉克點可以從價帶頂以下(Bi2Te3)提升到體能隙中。
  • 靜水壓調控拓撲材料ZrTe5能帶結構研究獲進展
    靜水壓調控拓撲材料ZrTe5能帶結構研究獲進展 發布時間:2017-05-31 15:42:13.0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研究員張警蕾與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浙江大學袁輝球課題組合作,在靜水壓調控拓撲材料ZrTe5能帶結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o (3) 某種調控手段能夠改變體態的帶隙、卻又不會影響能帶的拓撲及對稱性等性質。這一手段是用來check 體態與表面態之間有無關聯,顯得非常重要。 物理人盡可以斟酌來糾結去,其實也就那麼幾種調控手段:(a) 元素摻雜是經常使用的方法,但這一方案影響面太大,使得隨後的物理不夠光明磊落。(b) 應變調控也是常用手段,包括施加各向異性應變和等靜壓應變。
  • 拓撲近藤絕緣體
    |作者:李 璐†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本文選自《物理》2020年第9期摘要   拓撲近藤絕緣體自10年前被提出後,很快成為第一個被實驗證實的強關聯拓撲材料。文章回顧了拓撲近藤絕緣體六硼化釤中的重要實驗結果,並進一步分析了該材料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 拓撲半金屬的量子輸運及手性磁體新穎拓撲磁結構研究
    報告題目:拓撲半金屬的量子輸運及手性磁體新穎拓撲磁結構研究 報告人:田明亮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安徽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報告簡介:本報告主要包括兩部分:1)簡要介紹穩態強磁場實驗室的實驗測試系統及國內外用戶利用高場開展科學研究的情況,重點介紹PtBi2三重簡併點費米子材料在高磁場下的量子輸運特性研究
  • 有機拓撲絕緣體,可否圓夢成真?
    弱相互作用主導的有機材料能否展現拓撲絕緣性質?如何尋找和設計有機拓撲絕緣體?特別地,通過分子設計,可以對有機材料中的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和聚集方式進行精確調控,從而調節材料功能。 那麼,有機拓撲絕緣體能否存在?如何尋找呢?截止目前,有機拓撲絕緣體仍停留在理論預測的夢想階段,尚未真正實現。
  • 熱電材料的電子聲子輸運調控
    報告題目:熱電材料的電子聲子輸運調控 報告人:裴豔中 教授 報告簡介:材料中電子聲子耦合作用給予了熱和電能量直接轉換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給材料電子和聲子輸運性質的調控以提升熱電性能帶來了諸多挑戰。本報告主要涉及能帶工程解耦電子輸運性質以及聲子工程降低晶格熱導率的近期研究成果,詮釋通過晶體結構、化學組成、缺陷調控電子聲子結構及其散射提升材料熱電性能的有效途徑。 報告人簡介:裴豔中,2003獲得中南大學工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及密西根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約5年。2012年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三維拓撲絕緣體因其具有新穎的表面拓撲電子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電荷和自旋的輸運性質,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用強雷射電場驅動拓撲表面態中的非線性電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工作表明,強場驅動的高次諧波的產生過程敏感地依賴拓撲非平庸相,但目前,拓撲態產生高次諧波的實驗現象尚未見報導。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國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突破
    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長出了高質量的Cr摻雜(Bi,Sb)2Te3拓撲絕緣體磁性薄膜,並在極低溫輸運測量裝置上成功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在未來解決摩爾定律瓶頸問題,它發現或將帶來下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我國科學家為國家爭奪了這場信息革命中的戰略制高點。」拓撲絕緣體領域的開創者之一、清華大學「千人計劃」張首晟教授說。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拓撲材料的發現對新的拓撲態和新奇物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久前,通過拓撲量子化學[1],對稱性指標[2,3]等手段對無機晶體材料做了地毯式的搜索和分類,可以通過開源程序(https://github.com/zjwang11/irvsp)判別任何非磁晶體材料的拓撲性質(www.cryst.ehu.es/cryst/checktopologicalmat)[4]。
  • 鐵磁金屬/拓撲絕緣體異質結中自旋流-電荷流轉換效率調製研究獲進展
    電荷流-自旋流轉換效率與材料中的自旋-軌道耦合密切相關,通過逆自旋霍爾效應(Inverse Spin Hall effect)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Inverse Edelstein effect)可實現自旋流-電荷流的高效轉換。  由於拓撲絕緣體中存在強自旋-軌道耦合,從而導致「自旋-動量鎖定」狄拉克表面態的形成。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拓撲絕緣體具有非常神奇的特質,它內部絕緣,表面導電;是導體和絕緣體兩種相反性質的結合。而且,其導電的表面態源於材料整體的內稟性質,任何雜質和缺陷都不會影響它。論文的共同作者 、馬克斯普朗克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材料科學家 Claudia Felser 提醒到,知道物質具有一些拓撲狀態並不意味著立即能預測它的性質,材料的這些特性仍然需要被計算和測量。除此之外,研究者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強相互作用」拓撲材料。
  • 物理所等二維納米材料鎖模全光纖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目前光纖鎖模雷射器,包括其它類型的固體雷射器,要實現穩定的鎖模運行,更多時候還得依靠可飽和吸收體,但由於可飽和吸收體所帶來的雷射損傷及損耗等問題,不僅制約著所能產生的雷射脈寬與功率,也會影響到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因此研究發展具有高損傷閾值及低損耗的新型可飽和吸收體,倍受雷射專家及材料專家的關注。
  • 量子中心杜瑞瑞課題組在自旋量子霍爾材料研究方面持續取得進展
    他們發現,在InAs/GaSb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中存在能隙內的非常規磁阻振蕩,並清楚地展示了這種振蕩來自於絕緣的體態,讓人們對量子振蕩和費米面有了重新的認識。另一項工作實現了在InSb(111)襯底上外延生長高質量stanene,並首次製備輸運器件觀察到SdH振蕩。眾所周知,金屬的磁阻振蕩來自於帶電粒子在磁場下的朗道量子化。
  • 祁曉亮: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2007年初,我博士畢業後來到史丹福大學,跟隨張首晟老師做了2年多的博士後研究。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我們意外地發現,發展場論描述給我們帶來的新知識比我們最初想像的要多很多。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那一年,我和吳老師、張老師一起合作完成了我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方面的第一篇論文。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
  • 深入了解拓撲絕緣體:電子的自旋和動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某些材料,如銅,導電性能很好,而其他材質,如玻璃,則不能。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特定材料,部分類似於其中一種,部分類似於另一種,行為類似於表面上的導體和內部絕緣體。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與材料物理學
    1月8日,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薛其坤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了這一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薛其坤教授表示,材料生長動力學奠定了他們的研究基礎。本期特邀薛其坤院士介紹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實驗的過程以及背後的材料物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