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有位爸爸因為兒子沒有按時寫完作業,盛怒之下,把兒子帶到山上,讓他在太公的墳前思過。
他為了防止兒子逃跑,沒收了鞋子,並堵住下山的路,在離兒子十多米的地方等著。
結果,發現兒子不見了,這讓他直冒冷汗,大晚上的,兒子坐跑到哪裡去呢?越想越害怕,該不會從別的路下山了吧?光著腳丫子下山是很危險的,山上有很多小石頭,有些路段又滑,不排除有墜崖的危險。
越想越害怕,他打開燈光,拼命呼喊兒子的名字,他寧可相信兒子是故意躲著他,只要安全就行。黝黑的山林沒有一聲回應。情急之下求助警察。
大家一同尋找了近一個小時,始終沒有找到男孩的身影。後來,在一個學校附近發現了一個赤腳的男孩,這才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這位爸爸接受了批評,不應該用這麼極端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教育男孩,以後要遵守規矩,按時完成作業。
真是有驚無險,這男孩以後可能會記恨父親,也是一生無法抹去的記憶。當父親年老無助時,兒子會不會毫不猶豫地拔掉氧氣管呢?
如果真出了安全問題,比如小孩受到驚嚇、跌落山崖,夠父親後悔一輩子的。這位人才父親可能比較崇尚狼爸虎媽式教育,只可惜用錯了「藥方」。
我們來看一下狼爸教育的孩子,開掛的人生:
14歲的男孩因為與同學在學校打牌,老師讓請家長,結果媽媽趕到,二話不說,上去就是對兒子一頓猛抽、掐脖子、推搡,結果男孩做出更加極端的行為,趁媽媽和老師走開之際,縱身一躍結束自己的青春。
12歲的多多看起來多了幾分成年人的「老成」,他已經從南京大學畢業。他每一年都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1歲時徒步暴走;2歲爬南京的紫金山;3歲時在雪地裡奔跑;4歲時參與國際帆船賽事;5歲時開飛機;6歲時寫人生經歷;7歲時穿越「死亡之谷」羅布泊多達三次,這可是考古學家彭加木失蹤的地方;8歲參加南京大學自考;9歲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獲三連冠。10歲自考,一年內通過20門課程。12歲,他要繼續讀碩士和博士。
日本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雖然國土面積比較小,但其屬於發達國家行列。日本的幼兒上學,自己背書面是很正常的。並且冬天會經常穿著短褲上學。
學校會安排一些跳木馬、倒立(單手或雙手)、後翻下腰(或行走)等,非常注重小孩身體素質的訓練。
學前的兒童,會坐著校車去戶外的雪地,在車上已經裸著上身,到地方要求小孩在雪地裡玩耍一個小時,更為吃驚的是,這一傳統已經執行了20年,經此鍛鍊後,不易生病,即使生病,也會很快自愈。
如果換成中國小孩,家長會有什麼反應呢?會不會責備幼兒園虐待呢?
狼爸虎媽式教育值得推崇嗎?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早期的教育對小孩的一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很多父母非常看重這一塊,都想讓自家小孩趁早起飛。但也要注意幾個要點:
1、警惕人為大腦損傷
很多父母缺乏耐心,面對淘氣的小孩總會用的打罵的方式教育,如打臉部、頭部等。從科學角度來說,不建議打罵小孩。
大腦裡有個部分叫前腦,也叫做總裁腦。我們的計劃、情緒控制、策略,都是前腦負責控制的。
當小孩的前腦受到傷害時,小孩的人格將迎來變化。他們再怎麼調皮、不聽話、惡作劇,千萬別拿小孩的頭撞其他物體,也不要掌摑,把小孩打聾了,影響的可是一輩子。
2、守住孩子的安全感
不良情緒會對腦部造成損傷,如果小孩長期處於不穩定,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就會造成腦部傷害。如失去親人、單親家庭、經常挨打等,出現暴力行為也會增加。
3、負面情緒易致厭學
如果一個小孩學習鋼琴,做的不好時,就會挨打,他會對學習鋼琴產生恐懼心理,而不敢觸碰。因為不去碰,不會挨打,碰了反而可能挨打,為什麼要去做這個呢?
人就是這樣,有興趣就會嘗試,害怕就會遠離,小孩也是如此。
4、寬容孩子犯下的錯
天下沒有不犯錯的人,何況是一個小孩,父母不必與其一般計較。遇到小孩撒謊,父母一頓痛打。事實上,小孩為什麼會撒謊?不還是想躲過打罵嗎?
如果家長不打罵小孩,說真話不會惹怒父母,小孩為什麼要瞞著小孩呢?
不妨準許小孩出錯,從中提取經驗,下次不再犯便是。
5、重起點不忽略終點
很多人認為大腦是固定的,神經細胞也無法再生。事實上,大腦經後天影響會發生變化,比如情緒就能改變大腦,神經細胞也能夠再生。
父母培養小孩是一個漫長過程,想讓小孩有個好的未來,應該多一點耐心。
6、多觀察優點多鼓勵
平時的經驗、精神壓力、挫敗會影響大腦。它不斷受到外界的刺激,通過改變來適應外界。
小孩經常打壓小孩,時間長了,或許他們就成了父母口中的樣子。反之,對小孩進行鼓勵,多發現長處,小孩也會朝正向發展。
7、掌握引導學習要點
想讓小孩學習上取得成就,父母注意引導,小朋友都愛玩遊戲,寓教於樂,更容易接受和提升。平時會玩的小孩,情商也比較高,也會對成績帶來正面影響。
多運動能夠緩解焦慮情緒,做事時更專注。
閱讀廣泛可以儲備更多知識,很多書籍都是名家、作者用心血提煉出的精華,若能夠汲取並加以利用,閱讀定能改變命運。
討論話題:你對「狼性教育」有何看法呢?我們想知道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