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上空日本衛星搭美軍設備,東風發射將遭24小時不間斷監視!

2020-12-25 環球時報

12月18日,日本國家空間政策辦公室和美國太空軍籤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決定在日本準天頂導航衛星上搭載兩臺美國航天與飛彈系統中心研製的有效載荷,分別於2023年和2024年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美國太空軍首腦將這份備忘錄稱為「歷史性」的。

這項合作為什麼會得到美軍如此之高的評價?

日本官方發布的準天頂衛星外形

這裡首先要看看「準天頂」是什麼。這是一個日本自己研製和發射的導航增強星座,主要是用來播發GPS改正信號,用來提高日本和東亞地區的GPS導航精度。應該說是個軍民兩用系統。

準天頂衛星所採用的軌道,和中國北鬥系統裡的傾斜同步軌道衛星有點類似。它的軌道高度是35800千米,但和赤道有一定的夾角。因此會在天空中繞著一條8字形的軌跡,在南北半球的上空往復飛行。通過軌道設計,人們可以調整這個8字的具體形狀,可以南大北小、南小北大、南北相等。準天頂衛星主要為日本服務,因此要確保日本上空能看到的衛星儘量密集一些,因此採用了南大北小的8字形。

準天頂衛星的8字形軌跡

目前準天頂系統發射了4顆衛星,到2028年前還要再發射3顆。屆時,能最高把日本境內的GPS定位精度提高到釐米級。

既然是覆蓋日本的星座,就意味著準天頂系統總是在東亞上空晃來晃去。考慮到它的位置很高,因此也可以很容易地俯視中國。假如僅僅是作為民間導航服務,「準天頂」對中國用戶還是有一定用處的。但是美國軍方的加入,就讓這件事變味了。

因為航天系統的技術複雜、風險大,所以無論衛星還是火箭,在設計的時候都會留出比較大的載重餘量或者供電餘量,用來應對意料之外的故障。隨著系統的成熟,故障越來越少,這些餘量往往會長期閒置。這就為搭載活動提供了條件。美國軍方很早就在商業衛星上搭載一些設備來做實驗,比如2007年前後利用一顆歐洲的通信衛星進行了飛彈預警紅外相機的搭載試驗。如今,這種相機要搭載到馬斯克的「星鏈」上,充當低軌道預警衛星了。

但是本次備忘錄中討論的並不是飛彈預警,而是一種叫做「空間態勢感知光學敏感器」的載荷。這個詞在美國軍方那裡有特定的含義,就是近距離觀察其他國家的衛星,看看到底是幹什麼用的。一般來說,各國發射衛星都會公開宣布它的用途。但是美、俄經常會發射一些秘密功能的衛星。美國也因此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總感覺其他國家隱瞞了衛星的真實用途,總想著利用某種手段,近距離拍攝其他人的衛星細節,然後判斷真實用途。加上地面雷達和光學監視,這就是所謂的「空間態勢感知」。美國之前已經發射了幾顆衛星來做這樣的試驗,那麼在準天頂衛星上的搭載又是為了窺探什麼?

我們還是要回來觀察準天頂衛星的軌跡。可以發現,它每畫一次8字,就要兩次穿過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在靜止軌道上,部署了大量的通信衛星、氣象衛星,中國還開創性地在這裡部署了靜止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準天頂衛星每次穿過靜止軌道,都會在一定距離上掠過這些衛星,得到了拍攝的機會。不過,準天頂衛星穿過靜止軌道的地點分別在東經128度和東經150度左右,中國的多數靜止軌道衛星都部署在更加偏西一些的位置。所以,美日的這次合作很難直接觀測到中國的現有衛星。

準天頂衛星每圈會兩次穿過靜止軌道

那麼,美國軍方把「空間態勢感知」相機搭載到準天頂衛星上是為了幹嘛?美軍空軍部長巴雷特評價說「這份備忘錄有助於保護從全球定位系統到通信衛星等各種能力」。考慮到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具有反衛星作戰能力的國家,美軍也有可能是為了測試,用傾斜同步軌道上的光學敏感器,是不是可以發現和預警中俄的反衛星武器攻擊。

日方代表籤字

除了上述用途,我們還不應該忘記美國太空軍心的另外一個業務範圍:飛彈預警。對於中國,美軍目前最著急的事情是缺乏探測和預警中國「東風快遞」或者俄羅斯核飛彈的能力。美軍在印度上上空只有一顆靜止軌道的飛彈預警衛星,低軌道的「天基紅外衛星」只能短暫地飛過中國上空,無法提供持續監視。「準天頂」系統卻一直在東亞上空晃蕩,如果把紅外預警相機裝在上面,只要把鏡頭向西偏一點,就可以看到中國大陸的東部以及整個中國領海。等7顆準天頂衛星全部入軌,就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監視東風家族的發射活動了。不僅如此,當準天頂衛星飛行到8字的最北端時,還能有效地觀察到朝鮮半島,監視朝鮮甚至俄羅斯遠東的飛彈試驗活動,效果是非常好的。

這樣的合作模式下,日本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額外資金,美國只要出錢購置相機。雖然這樣會導致準天頂衛星更重一些、消耗的火箭燃料更多一些,但終歸是一筆小錢。如此說來,美國和日本這下要雙贏了?

美方代表籤字

如今的彈道飛彈不是「飛毛腿」那種「傻飛彈」。無論東風21D、東風26,都具有末段修正能力,就算是美日雙方眼睜睜地看著飛彈起飛,也無法精確預測她究竟往哪裡飛、哪裡落。至於東風17,起飛後很快就要進入滑翔彈道。紅外相機或許能看到一個大火球在高速突擊,但是根本看不清彈頭的具體位置。部署再多的預警衛星也不可能改變態勢。

作者:孔新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美軍要沿著第一島鏈放前置軍火庫?解放軍的「東風走廊」請了解下
    軍人在運輸過程中,只需要隨身攜帶少量裝備和物資,比如配槍、身份識別設備,高級指揮部可能要攜帶保密電臺和指揮控制設備之類。重型裝備的越洋運輸非常麻煩需要知道,前置軍火庫對於快速反應作戰時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陸軍海外作戰。和海空軍相比,陸軍無法自己遠赴重洋參加戰爭,需要達成運輸船和運輸機。
  • 美軍終於不再嘴硬!首次承認解放軍在南海進行的彈道飛彈打擊演習
    圖為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中國彈道飛彈打擊實驗北京時間2020年8月26日,解放軍進行了兩款彈道飛彈的打擊實驗,一枚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從青海省某地發射,另外一枚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從浙江某地發射,兩枚飛彈的靶標在海南和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某區域。
  • 美軍飛越臺灣上空 三點耐人尋味之處
    根據臺媒報導,當地時間2020年6月9日,美國海軍一架波音C-40運輸機從日本衝繩起飛,沿著臺灣西部陸地上空向南飛行。這架美國軍機最後在臺南外海離開臺灣,朝著南海前進。而「中時電子報」據消息人士指出,該飛機接近臺灣上空時突然向臺當局申請緊急降落,理由是起落架故障,希望改降清泉崗機場。「中時電子報」稱,離奇的是,臺當局只準降落五分鐘,據悉這架飛機專門載美國高官。該傳言最終遭臺灣「國防部」否認,「美機進入我空域,系按程序完成申請,期間並未降落我任何機場」。
  • 美軍非要玩火?特殊時刻,南海上空來了不速之客,解放軍早有警告
    為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美軍頻頻在南海進行挑釁,即便是在川普政府任期即將結束的時刻,美軍對於中國的施壓仍未放鬆。近日,南海上空又來了不速之客。據環球網報導,「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1月10日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一架MQ-4C「海神」無人機於1月9日被發現在南海上空飛行,這是自1月初以來該機第3次現身南海。從「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公布的MQ-4C「海神」無人機飛行路線圖上看,該機自巴士海峽進入南海,飛抵廣東和福建交界處外海後掉頭返回。MQ-4C「海神」無人機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水面監控平臺之一。
  • 美軍飛機再次現身南海上空,朝廣東省方向飛行
    當地時間周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他已籤署一項法規,將對「協助限制香港自治」的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中國外交部周三也最新做出強硬回應。在中美雙邊緊張關係升級之際,周三(7月15日)再度傳出美軍飛機現身南海上空的消息。據報導,在7月13日被曝光對中國廣東省進行抵近偵察之後,美國空軍的E-8C偵察機於7月15日再度現身南海上空,並朝著中國廣東省方向飛行。
  • 第一島鏈不再是美軍盤中餐,東風飛彈精準打擊,粉碎美軍自信心
    海鷹直升機"具有特別針對海洋環境強化的設計,主要用於反潛任務,後期版本具備發射反艦飛彈的能力;布署在從巡防艦到航空母艦的各式船隻上,為美國海軍與其盟邦重要的多功能旋翼機型。而美軍當天有8架次軍機出現臺海周邊。美軍肆意穿梭巴士海峽,穿過臺灣前往南海秀肌肉早已不是新鮮事,解放軍也毫不退縮,利用反潛機詳細記錄美軍行駛軌跡。
  • 決戰中途島24小時:雷霆激戰
    飛行甲板下面的人又趕緊將炸彈換裝成魚雷,現在的作戰目標變成了美國艦隊。日本人這時的效率明顯高於美軍。在離南雲艦隊約277公裡的地方,斯普魯恩斯艦隊的甲板已經使用了快一個小時,還沒有讓117架作戰飛機升空。而日本進攻中途島的那108架飛機,從甲板起飛到集結出發,時間僅用了19分鐘。
  • 暴雨、洪水「霸屏」東亞南亞多國!誰是幕後「黑手」?
    在歐亞地區中高緯出現相對穩定「兩槽兩脊」的環流形勢,東亞大槽持續少動,槽後由冷空氣進入長江中下遊一帶,同時梅雨鋒系統一直存在,冷暖空氣在梅雨區對峙,從而形成了有利於持續性強降水發生的環流配置。 出現有利的環流配置不等同於降水就能發生,還需要充沛的水汽輸送。今年的水汽輸出情況也與往年不同,以往西太平洋、我國南海和孟加拉灣都是我國水汽的重要來源地。
  • 法媒:中國遙感三十號衛星對臺北24小時覆蓋
    法媒指,這一衛星星座可實現對臺北24小時覆蓋。小時不間斷跟蹤的能力,這意味著這個對中國國防安全有重要意義的星座系統正式完成。,對臺北的覆蓋時間區間基本上就是24小時不間斷監控。此前10月26日23時1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組網任務完成,建成中國首個低軌衛星星座。
  • 重創美軍機場,太平洋上空的夜戰幽靈,日本海軍 「芙蓉部隊」
    芙蓉部隊的彗星飛過富士山(芙蓉峰)從水上飛機部隊誕生的夜戰部隊芙蓉部隊的構建,並不是由日本海軍航空隊高層軍官提出的建議,而是最初由一支水上機部隊的指揮官提出。1944年1月,第938航空隊使用一架零式水上偵察機夜間起飛,成功轟炸了喬治亞島上的美軍機場,這支飛行隊的指揮官美濃部正便心生了夜間襲擊的想法,隨後它將這一想法上報給了海軍司令部。
  • 韓採購全球鷹計劃泡湯駐韓美軍U2用到2020年
    U2高空偵察機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環球網記者張哲報導,據韓國媒體報導,駐韓美軍計劃將用於監視朝鮮的U2高空偵察機的使用年限延長至2020年,由此,韓國原定引進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的方案化為泡影。據韓國《東亞日報》1月30日報導,韓國軍方高層消息稱,美國國防部做出上述決定是因為其國防預算的減少。據悉,美方將於三日內通過駐韓美軍司令部發布此消息。報導稱,美國國防部原本決定將駐韓美軍的U2最晚於2015年撤出,並投入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據了解,全球鷹的滯空時間及作戰半徑等比U2更長更廣,因此全球鷹更適合穩定地監視朝鮮動向。
  • 日本逾12萬人聯名上書政府 要求禁止美軍機在幼兒園上空飛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姜惠敏】據日本《琉球新報》2月14日報導,13日在日本東京眾院議員會館,衝繩縣宜野灣市綠之丘保育園園長與保育園家長代表等7人向防衛省與外務省的5名負責人提交了10.0535萬人的聯名書,要求禁止美軍直升機在該幼兒園上空飛行等
  • 大漠腹地一道白光升空,美軍衛星緊盯酒泉基地:白色發射車泛綠光
    據俄塔斯社8月18日報導,17日大漠腹地一道白光升空,酒泉衛星發射場使用捷龍一號,完成了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報導稱,17日中午,捷龍一號火箭將「千乘一號01星」等三顆衛星成功地送入了預定軌道。從公開的發射圖片可以看到,此次發射任務的不一樣。
  • 山東艦正海上演練,美國「航母殺手」抵達日本,俄媒:千萬當心!
    據日本社交媒體曝光的照片顯示,美國的兩架B-1B戰略轟炸機12月16日降落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關島美軍基地是第二島鏈核心基地,這兩架美軍戰略轟炸機將在F-22猛禽戰鬥機的護衛下,在南海區域進行武器攻擊演練。與此同時,美軍的「小航母」馬金島號兩棲戒備群也在南海活動。
  • 美軍特殊戰機攔截系統在西亞測試,真正防的是東風快遞
    對美軍而言,反恐戰爭的結束和大國對抗戰略的重啟意味著美軍將不得不開始面對具有完善現代化體系的對手,所以在五角大樓看來美軍一線部隊的基地也不再被視為絕對安全區域。由於認識到潛在對手飛彈的威懾力,美軍開始結合最新設備模擬己方機場被毀時如何扭轉局勢。
  • 美軍偵察機密集飛抵,俄稱4架P8A貌似很緊張
    另據利用國內外的開源商業數據持續跟蹤主要利益和責任相關方在南海的重要行動和重大政策動向,提供專業的數據服務和分析報告,感知判斷南海戰略態勢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在過去24小時內,美國海軍累計出動4架P-8A反潛巡邏機前往南海進行高強度偵察。
  • 神秘白球在日本上空停留 政府:正在警戒和監視
    海外網6月18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7日凌晨開始,一個神秘白色球體出現在日本仙臺市附近的上空,日本多地收到了大量目擊報告,當地警方隨後出動直升機進行探查。18日,日本政府表示,「正在進行必要的警戒和監視」。
  • 日本「宇宙作戰隊」正式成立 目前成員約20人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導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5月18日報導,日本自衛隊首個專門負責太空領域的部隊「宇宙作戰隊」於5月18日成立。該部隊位於航空自衛隊府中基地,人員約20人,任務是通過雷達等設備監視是否存在太空垃圾等撞擊人造衛星的風險。
  • 美軍開發潛射無人機,發射管直徑3英寸,空中定位敵艦展開攻擊
    長久以來,美軍的潛艇部隊一直強調在太平洋地區採用防區外打擊的戰術,隨著遠程魚雷和反艦飛彈開始裝備部隊,近期,美軍潛艇部隊正在謀求開發「潛射無人機系統」(SLUAS),希望從空中擴大潛艇的攻擊範圍。潛射無人機將從潛艇上發射,通過一個直徑3英寸的彈射管射出潛艇,這種發射管原來用於聲納浮標、照明彈和電子對抗裝備等。美國海軍的每艘潛艇都有這種3英寸的發射孔,所以理論上所有潛艇都可以使用無人機系統。潛射無人機通過電池驅動,發射出水後展開機翼,續航時間一個小時,能夠為潛艇收集更多的戰場信息,尋找要攻擊的敵方艦艇,使用潛艇的視界大大超出了水下潛望鏡的範圍。
  • 美軍承認向民眾開槍,芝加哥24小時內18人被殺,美國為啥突然病了
    最新消息稱,一架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直升機在底特律監視示威者時,被從加拿大邊境發射的綠色雷射多次擊中。同時,美軍突然宣布從德國撤軍,但是德國的防長對此卻一無所知。對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媒體更是直言,美國正在失去盟友的信任。確實,美國不僅僅自身出現了問題,其外部的盟友體系也出現了問題,盟友開始漸漸的疏遠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