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步入寒假了。
脫離了平時緊湊、有規律的學習生活,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又開始顯現出來了。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對他的成績和性格習慣十分不利,家長一定要及早幫助孩子改正過來。做事三心二意、難以集中注意力
多動、到處看看摸摸、不能靜坐或靜坐時間短;
上課或寫作業愛走神、發呆、東張西望、開小差;
不能專心聽別人講話,或者聽完就忘,容易受幹擾。
暢銷書《專注》作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認為:「相比智商,專注力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
決定一個人成就的第一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程度,而是專注力。」
在現在這個電子產品、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快餐式的娛樂到處分散人們注意力的時代,專注力尤為重要。貪玩偷懶,自制力差
「做作業要大人守著,手機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很多大人也是一樣:想減肥,管不住嘴;想運動,邁不開腿;想早睡,還是躺床上刷手機到深夜;想學習,買的書、課程卻成了擺設.對於孩子來說,自制力與專注力同樣重要,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難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歲時,就要教會一個人的自我管理,還要讓孩子們學會『強制自己』的能力。
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重新教育』的問題。」
很多家長總是埋怨手機、遊戲,耽誤了孩子們,其實,那些不是主要原因,關鍵在於沒有及早培養起孩子的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三分鐘熱度、輕易放棄
他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不講哲學,只要求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把手往前擺動300下,然後再往後擺動300下,看看誰能每天堅持。」過了幾天,蘇格拉底上課時,他請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結果,90%以上的人舉起了手。過了一個月,他又要求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只有70%多的人舉手。過了一年後,結果只有一個人舉手,這個人就是後來也成為了大哲學家的柏拉圖。是否能堅持,有時候,會決定一個人走向平庸還是非凡。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經常放棄:喜歡一個玩具,沒玩兩天就厭倦了;不管上什麼興趣班,沒上幾個星期就開始打退堂鼓,堅持不住了;玩樂高拼圖,遇到一點困難就覺得沒意思,半途而廢······這樣的行為如果一直沒有改善的話,會很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能力發展。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對千餘名天才兒童進行跟蹤研究,總結髮現,智商高的兒童成年後不一定成就就高。成就最大的,都對自己從事的研究工作充滿信心,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持性;而成就少的正是缺乏這些品質,做事半途而廢,遇到困難就放棄的人。在如今這個浮躁、快節奏、急功近利的時代,堅持性是一項十分難得的品質。有些人堅持練習書法,一手好字成為自己的名片,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的人堅持學畫畫、鋼琴,把愛好發展成特長,成為未來職業發展的「另一條腿」。任何一件小事,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也能夠磨練人的意志、鍛鍊人的耐心。能夠堅持的孩子,通常具有長期主義的信念,未來不管處在哪個階段,不容易焦慮,不急功近利,更能腳踏實地接近自己的目標。家長應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用打卡、表格記錄等方式,激發孩子的熱情和行動力。當孩子在興趣愛好或其他事情上感到倦怠、想放棄的時候,家長應當和孩子站在一起,接納他的情緒和感受,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支持孩子,鼓勵他繼續堅持。比如把孩子的一幅幅畫用精美的畫框裱起來掛在牆上,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產生成就感、自信心;或者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或比賽,獲得的榮譽、褒獎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不管做什麼事情,這種「好」的感覺,是孩子能夠堅持的關鍵。此外,給孩子的任務難度應該適中,不要超過孩子的能力範圍過多;幫助孩子學習把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清晰具體的小目標,可以幫助他更好地堅持。專注、自律、堅持,是一個人走向優秀和成功的核心品質,三者相輔相成。有這三種品質的孩子,即便現在成績平平,隨著成長,在未來也非常有可能會厚積薄發,取得卓越的成就。*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識別二維碼,關注男孩派
每早七點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