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是走向優秀最大的障礙

2020-08-23 錢志亮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步入暑假生活已經快半個月了。

脫離了平時緊湊、有規律的學習生活,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又開始顯現出來了。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對他的成績和性格習慣十分不利,家長一定要及早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一、做事三心二意、難以集中注意力


有一位家長,曾拍下孩子獨自在家寫作業的過程,發布在網絡上。

視頻中,孩子沒寫一會作業,就開始用筆敲敲牆,玩玩門,在椅子上東搖西晃,思考人生,還有寫作業時最經典的「行程」:上廁所。

整個9分鐘的時間裡面,孩子寫作業用時148秒,其他用時362秒,看得讓人哭笑不得。

注意力不集中,是正處在幼兒園、中小學的孩子中最常見的問題,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

通常表現為:

多動、到處看看摸摸、不能靜坐或靜坐時間短;

上課或寫作業愛走神、發呆、東張西望、開小差;

不能專心聽別人講話,或者聽完就忘,容易受幹擾。

暢銷書《專注》作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認為:

「相比智商,專注力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

決定一個人成就的第一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程度,而是專注力。」

在現在這個電子產品、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快餐式的娛樂到處分散人們注意力的時代,專注力尤為重要。

許多成年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長都逐漸變得越來越短。在需要專心學習和工作的時候,總忍不住打開手機看看。

缺失了專注力,思維渙散,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就不能進入大腦,工作或學習效率也會極大地降低。

觀察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充分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認真專注地獲取老師傳授的知識;寫作業、閱讀的時候也能夠靜下心,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學習效率很高。

缺乏專注力的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對策:

培養孩子專注力,首要一點就是家長不要隨意打擾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專心寫作業、看書、玩玩具、做事的時候。

不要為了關心孩子,動不動去噓寒問暖,送吃的喝的,這對孩子只是一種幹擾,會破壞他的注意力。

第二點,家長可以給孩子定下規則,在一定時長內,完成作業,不能一直磨蹭、拖拉。

比如有一位媽媽,就是和孩子商量好,寫作業的時候,完整做完一門功課前,不許離開椅子。

這樣不會對孩子限制過多,但保證了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集中注意力。

第三點,家庭中需要創造安靜有序的氛圍,經常生活在吵吵鬧鬧、紛亂的環境中,孩子的注意力會很容易被破壞。

最後,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親子共讀,孩子會在認真傾聽的過程中鍛鍊注意力;

多讓孩子進行閱讀、玩樂高、拼圖等需要保持長時間注意力的活動,少接觸電子產品。


二、貪玩偷懶,自制力差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不自覺:

「做作業要大人守著,手機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很多大人也是一樣:想減肥,管不住嘴;想運動,邁不開腿;想早睡,還是躺床上刷手機到深夜;想學習,買的書、課程卻成了擺設······

對於孩子來說,自制力與專注力同樣重要,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難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

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曾明確指出:

「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歲時,就要教會一個人的自我管理,還要讓孩子們學會『強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重新教育』的問題。」

很多家長總是埋怨手機、遊戲,耽誤了孩子們,其實,那些不是主要原因,關鍵在於沒有及早培養起孩子的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

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也不是從來不碰手機、不玩遊戲,而是有分寸,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會在這些外在誘惑上花費過長的時間,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並堅定地執行。

自制力強的人,會通過運動維持自己的健康;通過讀書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終身成長;能夠抵制不良誘惑,讓自己的人生一直在積極向上的正軌上運行。

自律與不自律的人生,必定是截然不同的。


對策: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關鍵有三點:

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生活、工作有計劃有目標,自律。

一個總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規律作息、不玩手機的家長,自己卻懶散、熬夜、手機控,是沒有說服力的,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孩子效仿。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應該首先努力成為那樣的人,這對家長來說也是人生的二次成長。

其次,用規則代替說教。

孩子的自律是由他律發展起來的,一開始需要家長的約束,制定相關規則,並有原則地執行。

比如規定好一天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個小時;一周吃零食的次數不超過2次;每天晚上固定時間半小時閱讀······

當行為逐漸形成習慣,孩子也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

最後,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需要家長慢慢放手,給孩子自我掌控和管理的機會。

在一些事情上,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多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做決定。

比如放假了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允許孩子有放鬆和盡情玩耍的時間。

一開始放手孩子可能會表現得沒那麼好,但通過一次次的自我管理和反思,他會做得越來越好。


三、三分鐘熱度、輕易放棄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天給他的學生上課。

他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不講哲學,只要求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把手往前擺動300下,然後再往後擺動300下,看看誰能每天堅持。」

過了幾天,蘇格拉底上課時,他請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結果,90%以上的人舉起了手。過了一個月,他又要求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只有70%多的人舉手。

過了一年後, 結果只有一個人舉手,這個人就是後來也成為了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是否能堅持,有時候,會決定一個人走向平庸還是非凡。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經常放棄:

喜歡一個玩具,沒玩兩天就厭倦了;不管上什麼興趣班,沒上幾個星期就開始打退堂鼓,堅持不住了;玩樂高拼圖,遇到一點困難就覺得沒意思,半途而廢······

這樣的行為如果一直沒有改善的話,會很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能力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對千餘名天才兒童進行跟蹤研究,總結髮現,智商高的兒童成年後不一定成就就高。

成就最大的,都對自己從事的研究工作充滿信心,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持性;

而成就少的正是缺乏這些品質,做事半途而廢,遇到困難就放棄的人。

在如今這個浮躁、快節奏、急功近利的時代,堅持性是一項十分難得的品質。

有些人堅持練習書法,一手好字成為自己的名片,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的人堅持學畫畫、鋼琴,把愛好發展成特長,成為未來職業發展的「另一條腿」。

任何一件小事,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也能夠磨練人的意志、鍛鍊人的耐心。

能夠堅持的孩子,通常具有長期主義的信念,未來不管處在哪個階段,不容易焦慮,不急功近利,更能腳踏實地接近自己的目標。


對策:

家長應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用打卡、表格記錄等方式,激發孩子的熱情和行動力。

當孩子在興趣愛好或其他事情上感到倦怠、想放棄的時候,家長應當和孩子站在一起,接納他的情緒和感受,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支持孩子,鼓勵他繼續堅持。

在堅持的過程中給孩子創造正向的反饋和激勵。

比如把孩子的一幅幅畫用精美的畫框裱起來掛在牆上,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產生成就感、自信心;或者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或比賽,獲得的榮譽、褒獎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不管做什麼事情,這種「好」的感覺,是孩子能夠堅持的關鍵。

此外,給孩子的任務難度應該適中,不要超過孩子的能力範圍過多;幫助孩子學習把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清晰具體的小目標,可以幫助他更好地堅持。

專注、自律、堅持,是一個人走向優秀和成功的核心品質,三者相輔相成。

有這三種品質的孩子,即便現在成績平平,隨著成長,在未來也非常有可能會厚積薄發,取得卓越的成就。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是走向優秀最大的障礙
    注意力不集中,是正處在幼兒園、中小學的孩子中最常見的問題,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多動、到處看看摸摸、不能靜坐或靜坐時間短;上課或寫作業愛走神、發呆、東張西望、開小差;不能專心聽別人講話,或者聽完就忘,容易受幹擾。
  • 孩子有這3種表現,是走向優秀最大的障礙
    專注、自律、堅持,是一個人走向優秀和成功的核心品質,三者相輔相成。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對他的成績和性格習慣十分不利,家長一定要及早幫助孩子改正過來。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也不是從來不碰手機、不玩遊戲,而是有分寸,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會在這些外在誘惑上花費過長的時間,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並堅定地執行。
  • 孩子閱讀書寫有障礙?耶魯報告:他們將來會比普通孩子更優秀
    其實,患有閱讀障礙症的知名人物有很多,比如科學家愛因斯坦,手機開發者克雷格·麥考,美國科技巨頭思科的ceo約翰錢伯斯等等,耶魯大學閱讀障礙症和創造力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更加鼓舞人心:被認定為閱讀障礙的耶魯學生在各種階段,無論是學術還是社交、職業,無論是本科還是畢業後,都能表現得和其他學生一樣優秀。
  • 學習障礙的表現有哪些?
    學習障礙的表現有哪些?學習困難也稱為學習障礙,是孩子在生長期出現的一種問題。孩子正是長身體和學知識的時候,但是有的孩子就出現了學習障礙的情況,而且孩子學習障礙可能還伴隨有其他表現,比如感覺障礙,情緒困擾;或由環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所產生的障礙。學習障礙通常的表現都不是很明顯。小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學習障礙的表現。
  • 孩子膽小怕嘗試?家長用好「馬太效應」,讓孩子從平庸走向優秀
    孩子的「膽小」需要家長的引導,想讓孩子從平庸走向優秀,大家平常都排練的好好的,等到快要上場的時候,有一些孩子表現出了明顯的緊張和不自信,害怕不是一點點,有的孩子因此而哭鬧,不想上臺了。馬太效應之下,勇敢的孩子會更勇敢,而膽怯的孩子會更膽怯。孩子的勇氣需要父母的助力,家長這樣幫助孩子,才能讓他們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收拾情緒,不斷挑戰,不斷成長。
  • 對於語言障礙,可以從這幾個表現來看
    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且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方面,有的人利用好的口才可以成為演說家,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才,有的人卻因為說話屢屢出現問題而導致自己的求職進學之路被阻塞。可見,語言對於每一個人的重要性,然而語言障礙的存在卻讓很多人的人生出現了一絲不完美。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說明他很自卑,建議父母要留心了!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除了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更需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而這兩者都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但是很多父母從小隻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視了孩子的心靈健康。比如有些孩子從小很內向,很多媽媽都覺得這是孩子的天性,沒什麼問題。
  • 這三種性格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多半很優秀,尤其是男孩
    在一個家庭中,媽媽往往都是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的人,所以說一個孩子的性格和成長於媽媽是分不開的。如果說這個孩子將來很優秀,那肯定也與媽媽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如果媽媽們有下面這三種性格,她的孩子以後肯定會非常優秀,尤其是男孩子。
  • 排卵障礙有哪些表現?
    許多女性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明明算好了排卵期的時間,卻發現自己並沒有排卵,這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不是計算錯誤,那麼有可能是排卵障礙!!
  • 兒童學習障礙的表現及改善方法
    因此,對於學習障礙孩子的改善,我們應該抓住造成學習障礙的主要矛盾,解決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才能更高效率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障礙說話晚,邏輯混亂,答非所問,語句裡少用關係詞,有類似口吃、節律混亂、語調缺乏抑揚、說話伴身體搖晃、形體語言偏多等表現。
  • 有這三種表現的女人,一看就是「空窗期」太久
    其實只要看女人有沒有下面這三種表現,就可以知道了。1、看她在交往中是不是表現的很主動正常來說,女人在感情中都比較被動,因為女人天生內斂害羞,她們在感情中屬於被動享受的一方,在沒有明確男人靠近她的真實意圖之前,女人是不會把自己完全託付給男人的。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其實許多時候,孩子在缺乏安全感時,是會有相應的表現的,只要家長們多加注意就能夠及時的發現。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是需要重視的。分析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三種表現1.
  • 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孩子的這些表現有可能是構音障礙
    其實在這些異常表現之後的,是一個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的大問題——構音障礙。 有些人不認識構音障礙,覺得這可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構音障礙對孩子語言的影響遠比父母們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 孩子三種讓父母頭疼的行為,是高智商的表現,會受益終生
    文|美芽媽媽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班級當中最優秀的,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能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但那已經是20多年後的事情了,實在讓人等得有些著急。其實如果你的孩子有下面三種行為,說明他有著高智商,長大更容易成才。
  • 和孩子有溝通障礙,互相不能理解?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一些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表現出來的特性註定他們和別人的不同。然而,就在應該是孩子語言最密集、說話興趣最濃厚的3歲時,孩子和父母卻出現了溝通障礙,誰也不理解對方的話,並時常出現家長責罵、孩子哭鬧的不愉快景象。孩子這是怎麼了?難道真的只是想法和立場不同導致的無法互相理解?
  • 男性人際交往障礙症狀,人際交往障礙有這表現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男性的交際能力相對都是比較強的,認為很少有男性會產生人際障礙,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對於男性而言,更容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問題,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之後,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社交困難,會給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心理疾病。
  • 心理學:自卑的男生在戀愛當中,通常會有哪些表現?這三種很常見
    最近接到一位網友發來消息,說她跟男朋友在交往過程中,遇到了一點障礙。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就是一點小矛盾,女生嘛都比較任性,然後就跟男友提分手了。分手後呢,男友也一直在用各種方式跟她聯繫,她呢其實也想跟男友複合。但是女孩子相對還是要矜持一點,就希望男友自己提出來。
  •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開局,這三種行為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優秀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那個巨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能力和素養決定了孩子的起點。孩子未來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早期的教育方式,有這三種行為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教出的孩子性格專橫跋扈,自私自利,毫無責任感。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暗示智商高,尤其是第一種!
    孩子的智商到底如何,我們其實也拿不準。但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往往智商高於同齡人,一起來看看吧!這種思維的專注,是一種智商高的表現。這對智商的發育非常重要,家長們記得用心保護好。記憶力高智商的孩子普遍都有著較強的記憶力。古希臘有句俗語:記憶是智力之母,足見記憶力對於智商的重要性了。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候有這三種表現,說明大腦發育快,智商低不了
    在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的多次育兒講堂裡面講到:孩子在睡覺時候的反應,不僅說明了孩子的睡眠質量,還暴露了孩子在不同睡眠狀態之下的智力發育,指出「如果孩子在水澆地時候有這三種反應,家長應該多留意,這說明孩子的智力發育良好,並且智商不是一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