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不管是醫院還是醫生都大力提倡母乳餵養,而且越來越多的新媽媽也願意嘗試母乳餵養,因為只有母乳才是寶寶最天然最健康的口糧。
關於母乳餵養,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也是:在生命最初六個月的母乳餵養至關重要,而且建議「在寶寶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母乳餵養」。
所以,大部分醫院也都是這樣做的,在新生兒寶寶出生20分鐘後,護士會把寶寶抱給新媽媽,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和儘早吸吮,而「儘早吸吮」這樣的動作也可以促進媽媽腦垂體分泌催乳素和催產素,進而促使乳腺分泌乳汁並排出乳汁。
「初乳」就是新媽媽產後早期分泌出來的乳汁,分娩後7天內分泌的乳汁都是初乳,初乳帶有一定的黏性,而且顏色比正常的乳汁更黃、更濃稠一些,很少但很珍貴。
我坐月子時,我媽告訴我初乳要擠掉,老家那邊的人都這麼做,說是初乳不好!我當時很詫異,初乳多珍貴啊,然後給她講初乳有多好,她才恍然大悟,說我小時候都沒吃過初乳,因為擠掉了……
應該不少人這麼做吧,覺得初乳對不好,要擠掉不給孩子吃,但這是誤區!初乳的好處有很多:
【對寶寶來說】
1. 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初乳中所含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非常豐富,營養價值極高,而且比例合理,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也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
2. 增強寶寶免疫力。 初乳可以幫助寶寶抵禦各種感染,增強免疫力。有關研究表明:出生後半小時內吃不到初乳的寶寶免疫系統往往發育不完善,容易患各種疾病;而吃到初乳的寶寶免疫力會好很多。
3. 減少寶寶黃疸和過敏。 初乳還可以促進寶寶及早排出胎便、減少黃疸發生和預防過敏。
【對媽媽來說】
1. 利於母乳餵養。 給寶寶餵初乳,可以使媽媽的乳頭儘早受到寶寶「吮吸的刺激」,促進乳汁分泌;這樣不僅鍛鍊寶寶的「吸吮能力」,而且還可以有效避免媽媽漲奶的痛苦,預防乳腺炎等,為以後堅持母乳餵養打好基礎。
2. 預防新媽媽產後出血。 寶寶吮吸的動作可促進媽媽子宮收縮,利於媽媽早日恢復,還可以預防產後出血。
3. 增進母子間親密關係。 儘早哺乳還有利於建立媽媽和寶寶的緊密接觸,增進母嬰感情,增強親子關係,使寶寶儘早的獲得「精神食糧」。
初乳的分泌量雖然比較少,但相對來說,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也很小(如下圖),隨著寶寶胃容量逐漸增加,從初乳過渡到成熟乳,奶量也會增加。因此,只要「餵法」正確,就可以夠寶寶吃,媽媽們不用太擔心。
PS:新生兒寶寶一天該吃幾次奶?每次該吃多少?
為了使媽媽們儘快分泌足夠的乳汁滿足寶寶需求,寶寶出生後第一天應努力讓寶寶達到吸吮8次以上。
確定的哺乳時間並不重要,一般來講,正常的哺乳時間差異較大,通常每次要持續10分鐘以上,但如果太長(半小時以上)或太短(少於4分鐘),可能意味著有一些問題。但在最初的幾天或低體重兒,餵奶時間較長是正常的。
奶少的媽媽,要確保寶寶24小時內在乳房上有效吸吮的時間累計最少不能小於140分鐘。
頻繁的餵養 能保證寶寶獲得所需要的母乳量,同時也確保泌乳量滿足寶寶的需求。一般寶寶出生後,醫生會讓寶寶和媽媽儘早皮膚接觸(也就是把寶寶放在媽媽的胸胸脯待一會兒)。
而「早接觸」就是為了「早吸吮」,早吸吮的重大意義之一就是通過讓寶寶儘早吸吮母乳,可以促進「有效吸吮的建立」,進而促進媽媽泌乳。
但是,由於每個媽媽和寶寶都存在個體差異,具體情況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具體解決:如果寶寶不是很餓的情況下,吃初乳就可以了,不用再給寶寶餵配方奶粉;但如果寶寶哭鬧不停,覓食反射頻繁,那也可以給寶寶餵些配方奶。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