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了孩子後的家長,對待家長會完全就是兩個態度。要麼就是特別喜歡去,要麼就是特別討厭去。往往無非是那兩個原因:我的孩子表現得很好,我去看看她最近的學習狀態,再跟老師交流請教一下;而不喜歡去的,一是面對不了孩子們的成績,二是也怕孩子在學校犯了什麼事,連帶著自己也要受批評。
而家長會上的經典講話就是成績優秀的孩子家長會去講臺上發言,說說自己孩子的經驗,以及作為家長是怎麼培養這麼優秀的孩子的。但往往大家豎起耳朵聽的時候,那些家長們老是會說:
我們也不知道孩子是怎麼學的,我們也不懂,什麼都靠他自己。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把夥食搞好,他主動要求要報什麼輔導班的話,我們二話不說提供經濟支持就行了,但他好像也沒有報什麼班,花什麼錢。至於其他的,主要是這個孩子從小就……
所以,這時候底下的家長總是很失望,合著好孩子都是天生的,我家這個就沒救了是嗎?我這天天氣得不行,看來也是沒辦法了。畢竟遺傳到我家的就不是個好孩子啊!
於是,很多家長會說,我這最後的掙扎是不是都沒有用了?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他不樂意,我的錢花得也心痛,這是何苦呢?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家長們又該如何理性應對這種事情呢?
孩子能學進去嗎?
有時候會發現,且不說孩子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態度就是首要的問題,小學生還看不太出來,父母要讓他來上補習班就來上,雖然不樂意也不敢說啥。不認真也好,懶洋洋也好,總之在這邊學點東西,孩子也還能跟朋友一起熱熱鬧鬧的,總比在家一直玩電子設備好。
而到了初中就不一樣了,有的孩子這時候叛逆意識就很強。他在學校都不好好學,你就不要指望他到了補習班能夠安心坐著了。甚至有的孩子還跟家長玩花樣,有時候甚至直接逃課。
所以這樣的孩子您讓他去補習班又有什麼用呢?花錢買心安?不過,如果說是怕孩子在外瞎混,還不如花錢買個太平的話,那也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
孩子的意願
很多家長會發現,現實卻是很殘忍。有的孩子就是一點就通,有的孩子就是能自律學習。可是偏偏我家的就差口氣,我家的就在中遊晃。可能是他不夠努力,可能他就是比別人理解能力差一點。但是他沒有放棄學習,那麼家長就肯定不會放棄他。
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無論結果如何,無論通過補課之後,孩子是原地踏步還是成績進步,對於家長而言都是非常無怨無悔的事情。
基本上很少是因為補習班不對,多的是孩子自己的原因。
但是家長們都是甘願的。
因為,孩子們可以不是最優秀,可以不是最不讓人操心的孩子。但是只要他們努力,父母願意報班,願意給予一切,這大概就是父母之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