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小學入學的時候,都會引發大量的話題。
尤其是圍繞入學年齡截止在8月31號之前,簡直讓大量的父母操碎了心。
點擊播放 GIF 0.1M
甚至孩子還沒出生,就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提前「搶跑」。
今年也不例外,8月底的時候,新聞報導在全國的各大醫院裡,準媽媽們扎堆做剖腹產,就是為了孩子將來不會被小學入學的年齡門檻給擋在外面。
家長大多是考慮到在競爭壓力太大,孩子早一點上學,早一點畢業,就業的時候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和機會。
問題來了
提前剖腹產讓孩子早一年上學,是否就一定是個好事兒呢?
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呢?
其實在孩子的認知和心智發展,以及表達能力和獨立性方面,孩子之間年齡相差幾個月,往往就差別巨大。
那些提前剖腹產,甚至改戶口年齡,就為了讓孩子早一年入學的做法並不可取。
即使入學了,孩子的年齡在班裡是最小的,往往會在專注力和自控力方面處於劣勢,不利於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點擊播放 GIF 0.3M
當然了,提前入小學能否很好的適應學校生活,並不是按年齡那麼絕對,也會因人而異。那麼從哪些方面看出,孩子已經到了可以入學的最佳時候呢?
1
孩子是否有
足夠的自我約束能力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孩子們是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
從無憂無慮、可以盡情的撒歡、探索世界的狀態,變成需要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紀律的小學生,這個狀態和環境的轉變是非常大的。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被老師照顧的很周到,孩子們主要是通過遊戲活動等方式來學習知識,生活比較輕鬆。
而小學,從進入校門口那一刻開始,一切都需要自己來獨立完成,不能遲到。
一天下來要規規矩矩上完六七堂課,午休的時間也比幼兒園時間短,回家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如果孩子自身並沒有發展到可以和同齡人一樣,控制自己的行為,面對這種差異,只會感到學校的規矩是約束,從而產生反感上學的心理。
2
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足夠
孩子的注意力時間長短,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
小學一堂課時間在40分鐘,6歲孩子的注意力大概在15分鐘或以上,剛好能夠符合老師講一個知識點的時間。
年齡太小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時間較短,如果注意力無法集中,就聽不懂老師講的課,課堂學習就成了一種壓力和負擔。
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課堂完全不同,幼兒園老師往往是用有趣的遊戲,鮮豔的圖形顏色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覺得有趣而能被吸引住。
點擊播放 GIF 0.5M
而在小學,老師們則開始了系統的知識教學,對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不可謂不是一個考驗。
3
孩子的心智發育
是否達到了同齡孩子的平均程度
文章之前有提到過,年幼的孩子之間,相差三五個月,往往孩子的言語行為方面就差異巨大。
心理成熟度能夠體現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同樣是六歲的孩子,有的心理成熟度可能已經達到七八歲孩子一樣了,而有的可能心理成熟度只有四五歲孩子的程度。
心理成熟度比較差的孩子,可能一時適應不了環境的轉變,而當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小學的節奏,往往會影響他們之後的發展。
有的家長說自己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竟然在卷子上畫畫塗鴉,說明孩子還並不具備適合小學的學習能力。
所以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思維和記憶能力、以及算數、識字、語言表達能力、行為舉止方面注意觀察孩子的成熟度是否達具備了進入小學學習的平均水準。
而不是急著想各種辦法把孩子硬塞到小學一年級去,一旦孩子的內心承受不了幼升小的巨大改變和壓力,對孩子反而是種揠苗助長的傷害。
4
孩子的身體素質
和身體發育是否達標
小學一年級剛入學沒兩個星期,我身邊就有幾個朋友說孩子感冒發燒了。
孩子從進入學校大門開始就得自己照顧自己了,跑來跑去找教室,做早操。
點擊播放 GIF 0.3M
下課玩鬧,一身汗也不會有老師幫忙換衣服或者戴隔汗巾之類,往往吹個電扇空調就容易生病。
在幼兒園生病就請假回家是常事,但是在小學,如果身體素質跟不上去,容易生病,又經常請假,就一定會影響學習。
不光是生病,有的孩子上一年級還會尿褲子,自理能力也很差,這些身體素質還沒有達到能夠上小學的孩子,會擔負更大的壓力。
點擊播放 GIF 0.4M
孩子的一生並不取決於早上或者晚上一年小學,在符合孩子認知的年齡上學,對孩子才有促進和發展作用。
而超出孩子認知和承受力送進小學,對孩子只有揠苗助長的危害。
所以家長們如要送孩子進入小學,要參考的是孩子各方面的綜合情況,而不能僅僅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更不用在肚子裡就開始「搶跑」。
*文章內容系村長講故事原創發布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內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