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2020-10-07 葵花評育兒

導讀:「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獲勝」,這句話被許多父母視為明智之舉。要到最好的醫院生孩子,必須給孩子最好的奶粉,並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學校。這些現象已成為當代中國的一種趨勢。香港無線電視臺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生動地描述了這種情況。
這部紀錄片真實記錄了當代香港父母對子女的不真實訓練過程,從小孩出生之初起,父母就為小孩做好了準備,幾個月大的小孩將被帶到早期教育班級為智力發展。香港兒童每天去兩個幼兒園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即使他們是乘汽車旅行或等待進餐,父母也必須發揚「釘子」的精神,以使孩子多攜帶一些東西。
父母不同意這種幾乎「特殊訓練」的訓練模式,甚至感到自豪,這使人們感到強烈的比較氛圍。如果其他孩子參加十個興趣班,他們自己的孩子將必須獲得二十個;如果其他孩子學習鋼琴和吉他,則他們的孩子必須學習古箏和豎琴;其他孩子會說英語,他們的孩子必須學習法語。總之,您不能比其他人更早,也不能比其他人晚。但是這種瘋狂的早期教育有意義嗎?所有的孩子都能被培養成天才嗎?


'01'
▌早期教育,理論教學是什麼?
①發展兒童的智力
據說孩子的錢是最賺錢的,的確如此。父母從孩子出生起就花了很多錢。只要涉及到孩子,食物,醫療和衣服都是昂貴的,這在教育中尤其如此,早期教育在教育中甚至更為重要。
一歲以上的兒童參加早期教育,動turn要花費數萬美元,但仍有許多父母急於這樣做。由於早期教育機構打著響亮的標語,「全腦發展」,「智能擴展」,父母聽話了。
當早期教育機構顯示一系列研究結果,告訴父母不要錯過發展孩子智力的黃金時期,然後及時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訓練孩子時,很少有父母被說服。畢竟,這些崇高的理論,這些新穎獨特的訓練方法以及各種出色的訓練成果,很難不讓父母放心。
每個人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智力上得到更充分的發展,他們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成為天才,而且沒人希望他們的孩子被視為智障的智障孩子。


②提前學習知識
與智力的發展相比,教孩子們實際的知識可以使父母看到早期教育的結果,而提前教孩子的知識已經成為他們在早教中要做的工作。
很多孩子一歲就被送到早期的教育機構,開始學習英語單詞和漢語拼音。兩歲時,我開始做算術問題,開始背誦古詩,不得不說這種方法提前教學仍然非常有效。許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可以在小學階段掌握很多知識。如果一個半歲半的孩子沒有參加過早教育,他基本上處於「落後」狀態。
孩子們每天都會在早教機構中遇到一些機械重複或公式學習的事情,他們確實可以掌握一些高級知識,甚至有些孩子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背誦Pi的比率,並可以分辨出一些數字的乘方。這種成就也使許多父母感到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孩子確實看起來像個天才。


③廣泛培養興趣
早期教育的另一個重點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就像「沒有起跑線」的香港父母說的那樣,當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會照自己的時間表進行拍攝。他們必須學習鋼琴,西洋棋,書法和繪畫,有些父母甚至學會編程,以使他們的孩子保持最新狀態。
儘管有些父母可能會渴望獲得快速成功,但早教的好處的確是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並從小培養自己的專業,這確實是早教的優勢。的確,越早培養許多專業和技能,就越容易取得成果。由於早期教育的基礎,一些孩子在年輕時就擁有深厚的學識。


02
parents家長越來越關注的「早期教育」問題反映了哪些問題?
①生活水平提高
早期教育的成本不僅高昂的學費,而且許多嗜好的培養也需要良好的財力作為基礎。今天,早期教育的普及也表明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正在提高,不僅在香港,而且在大陸的一線和二線城市,甚至三線和四線城市,幼兒教育都有廣闊的市場。這表明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改善。畢竟,早在十到二十年前,早期教育仍然是一個新興產業。
②父母有比較的風格
今天的早期教育似乎正在訓練兒童以及兒童之間的競爭。實際上,這是父母之間更深層次的鬥爭。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更糟。這就是您為我而戰的方式。報告興趣班級的場景,包括加班和輔導孩子的場面。
在許多情況下,父母不會考慮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它。他們只想不比別人差,只想壓倒別人並進行赤裸裸的比較。


③社會競爭太激烈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僱員與僱員之間存在競爭。早期教育是兒童與兒童之間的競爭,也是社會壓力的一種極端體現。
「不要讓孩子在起跑線上輸掉比賽」,「我寧願孩子現在哭而不願讓孩子以後受苦」,比賽已經在孩子懷孕時開始了,壓力確實來自分娩孩子的。
03
▌早期教育應該是這樣的:
①要及時
所謂適時就是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秩序,當然可以向幼兒講授小學課程,但這真的合適嗎?兒童似乎已經學到了知識,但大多數都喜歡吃東西反而不知道味道。當孩子真正達到應該學習的知識點時,因為他已經學過,他會感到沉悶,並且對學習的興趣會降低。每個人都知道Kimiao的故事鼓勵,但其中許多人故意犯罪。


②要適度
「無起跑線」的導演團隊曾邀請兩名經驗豐富的客人來體驗香港兒童的早期教育生活。一天後,兩個人身心都疲憊不堪,太累了,這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孩子們的經歷是什麼?早期教育更多是一種啟發和指導,更不用說大量很好。教書並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來理解和感覺更好是一種樂趣。
③要舒服
高強度的早教生活無疑會使孩子不舒服,但也使父母不舒服。許多孩子在高壓下變得沉默寡言,封閉自己,不願交流。即使他們長大了,許多孩子也會為了尋求救濟而走極端並自殺,另一方面,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容易照顧他們的孩子,他們會因為以下原因而感到沮喪和困擾與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不是因為早期教育會帶來後果。早期教育應幫助孩子及其父母營造一個舒適的氛圍,以便他們更好地成長。這也是早期教育的初衷。
我們了解每個希望孩子成為巨龍的父母的心態,並且我們也希望父母能夠在令人眼花early亂的早期教育宣傳中找到養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而不是為孩子選擇錯誤的方法。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究竟為什麼要早教?終於知道了「三歲看大」的科學依據
    殊不知,這樣矛盾的心態正是源於缺乏對早教價值、兒童成長規律的認知,在猶豫中遲遲下不了決心可能已經錯過了寶寶早教的最佳時機。 那麼,早教究竟有什麼「魔力」?早教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幫我們總結出這一結論,我們在考慮是否要帶寶寶去上早教班的時候不妨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和環境便利性,以及寶寶的情況是否適合。
  • 早教機構調查:2歲娃娃學英語 孩子玩耍家長聽課
    「聽聽音樂,玩玩具……我們課程內容豐富,讓孩子先來融入氛圍,很快啥都會了。」  課程設置年齡跨度大來了孩子就往「筐」裡裝  昨天,記者走訪了省城幾家早教機構,收到了一疊印刷精美的宣傳單。記者翻閱發現,課程內容設置大同小異,且每種課程的年齡跨度較大。10個月和1歲多的孩子上同樣的內容,2歲和3歲的孩子也是同班同學。
  • 半歲的孩子要不要上課引爭議,你不了解的早教秘密
    很多家長會問,到底要不要上早教,上早教課有用嗎?半歲就送孩子去早教會不會太早了?作為美吉姆早教中心的從業人員,小艾老師認為,家長首先要自己想明白希望從早教中心收穫什麼。是隨大流還是起跑線焦慮?是為了給孩子一個自由探索和小型社交的空間,還是為了給家長一個喘息的機會?
  • 大家對於一歲半寶寶上早教,有什麼看法?有沒有必要上?
    所以很多媽媽們都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課。其實孩子的成長有一定規律性,掌握合適的時機,引導孩子學合適的內容,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早教。很多人對早教有誤解,所以才會糾是否早教的問題。那麼,一歲半的寶寶該掌握哪些內容?又該如何早教呢?早教的誤區由於孩子到3歲以後開始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因此大多數人認為,早期教育是指對0~3歲兒童的教育。
  • 早教經典話題:孩子究竟多大上早教合適?
    原標題:孩子究竟多大上早教合適?  早教中心的接收範圍是六個月到三歲的寶寶,一般將近一歲左右去是最好的階段。期教育就在於兩個字:引導。爸爸媽媽們做好自己該做的,至於孩子,只要父母付出了,孩子會給你答案的。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刻意。  孩子究竟多大上早教合適?  早教中心的接收範圍是六個月到三歲的寶寶,一般將近一歲左右去是最好的階段。
  • 0-6歲孩子早教的關鍵期
    一提起教育,我們都自然地想到了學校,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其實,我們的家長忽略了孩子在讀幼兒園之前的教育。我們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廈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紮好教育的根,那麼我們追問——教育的根到底在哪裡?教育的根是早教。
  • 早教究竟教了孩子什麼?不看完這篇文章,孩子早教都白做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視近年來,針對1-3歲孩子早期教育的各類早教培訓機構也順勢而生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為什麼說早教要趁早 首先由於孩子1歲時腦容積就達到成人的70%,80%的大腦會在3歲之前發育完成。因此在這1-3歲進行施行早期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們最關鍵的早期教育也多在這個時間段進行。
  • 1歲半兒童怎樣做早教,早教有哪些方法
    1歲半兒童怎樣做早教,早教有哪些方法,1歲半的寶寶已經開始會自己說話了,這時父母們都可以通過適當的早教方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有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一歲半兒童早教注意事項  1歲半的兒童更喜歡玩躲貓貓和追逐的遊戲,而且兒童喜歡做主角,這個時候父母要多提高兒童主動參加的積極性,這樣可以提高兒童參與其他小夥伴活動的積極性。
  • 別讓「早教」越來越早
    訥言不知從何時起,在線早教產品「觸達」的年齡段越來越低,從3—12歲,到2—8歲,再到1—3歲、0—3歲,學思維、學編程、學英語、學繪畫,廣告隨處可見、產品林林總總,且多貼上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標籤,令人眼花繚亂。這讓人在感慨早教市場之繁華的同時,也難免心生擔憂。從「早教」到「早早教」,到「早早早教」,是否真的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
  • 孩子早教呈現越來越早趨勢 焦慮的家長花錢買心安
    新華社上海8月27日電題:家長花錢戰「焦慮」 早教「搶跑」何時休?夏天就快過去,5歲半的上海小朋友陳衡(化名)還沒上完補習班的課。「基本上一星期都沒有休息時間。」他對記者說。他母親則在旁邊搭腔:「周六下午不是給你空出來了嗎?」家長對早教機構趨之若鶩,呈現越來越早的趨勢。
  • 寶寶一歲半的早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1:早教資料第一就是看一些早教資料,不論是什麼早教資料,多看幾種以後我保證就會有一個大致的對早教理解的思想和怎樣教育孩子的方向。2:順其自然第三步就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家長懂得了如何早教,也做了平時該做的,不要去強求孩子,孩子會了就會了,不會也不勉強,一點關係都沒有,真的,切記切記。沒有什麼東西比孩子的心裡健康更重要!
  • 別讓兒童「早教」越來越早
    不知從何時起,在線早教產品「觸達」的年齡段越來越低,從3—12歲,到2—8歲,再到1—3歲、0—3歲,學思維、學編程、學英語、學繪畫,廣告隨處可見、產品林林總總,且多貼上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標籤,令人眼花繚亂。
  • 「偽」早教究竟坑了多少孩子?你是不是受害者呢,別花冤枉錢了!
    前幾天,後臺一位寶媽留言吐槽到,她花了一萬多塊錢,給孩子報了一個早教班。結果堅持上課一段時間的回饋卻是孩子只學會了爬,她表示沒辦法接受這個結果。十分氣憤的她甚至想要告這家早教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討個說法。最後,這位媽媽號召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究竟應不應該給孩子報「早教班」?什麼才是科學適宜的早期教育活動?畢竟錢砸出去,總要有個水花不是。
  • 在這裡 | 一歲半的寶寶有多獨立?
    對於悅芽派一歲半的小寶寶在廚藝、藝術課上,老師會通過運用身體軌跡、技巧、想像力,創造不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藝術作品,來刺激小朋友右腦發育,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鍛鍊手部精細動作、培養審美趣味、以及用非語言方式進行自我表達。老師不會將自己的審美強加給孩子,不強行孩子的畫作賦予意義,讓孩子自由地探索,發展自己的美感與價值判斷。孩子便可以自由地發揮,自主決定要如何繪畫。
  • 三歲前,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早教專家:一動一靜就夠了
    在我們還是關注孩子吃喝拉撒和冷暖的時候,安姐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研究怎麼給孩子早教。孩子兩歲的時候,安姐開始給孩子報早教班,去專門的早教機構鍛鍊孩子。與同齡孩子相比,安姐的女兒確實活潑可愛,見人主動打招呼,話也比較多,說話準確又利索,還特別喜歡給大家表演節目,逗大家樂呵。在別的孩子還是懵懵懂懂,只知玩樂的時候,安姐的女兒顯得格外聰明機靈。
  • 孩子有必要去早教中心嗎?早教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早教是胎教開始,每個年齡段都有改掌握的本領,越早越好,不一定非要局限認識幾個數字,非得背會多少收古詩詞,可以從生活習慣抓起,文明禮貌做起,什麼事分享,等等,教養也很重要。如果你每天都會進行親子互動的話,只需要借鑑一些科學的遊戲互動方式即可,當然,早教不一定是在家裡一對一互動,你可以帶孩子走到大自然中,讓孩子去收穫另外一種感受。
  • 早教,就是給孩子找個撒歡兒玩的地方嗎?
    90分鐘 絕不僅僅是純玩兒很多父母也許還在糾結於是否要早早地送孩子去上早教,我從業十餘年接觸了無數的父母之後,發現一個現象:大多數父母其實早已經認識到早教的必要性,但往往會糾結於一個問題——很多家長說:1歲,1歲半,2歲……為什麼?有的家長是因為剛開始育兒沒有經驗,孩子出現了「問題」,他們覺得搞不定了就開始想到早教。因為傳說中「可怕的兩歲」,熊孩子向他們釋放了「求救」的信號。這樣的初衷其實是有些無奈的,和早教本身的適齡規律關係並不大。
  • 一歲多的孩子,有必要花一萬多塊錢上早教嗎?育兒專家有話說
    媽媽群裡有位媽媽,在孩子10個多月就開始帶去上早教,另一位孩子一歲多的媽媽,也想讓孩子去上,找了一家早教機構諮詢,每個周末上課的早教班,上一年左右,需要一萬多近兩萬塊錢。因為那個媽媽是全職媽媽,對此非法猶豫,媽媽群裡的討論也分成兩派,支持方說早教非常有必要,其價值不是能用錢來衡量的;反對說,早教沒有想像的效果那樣好,性價比低,沒必要花那筆錢。
  • 三歲之前的孩子上早教?真的沒必要!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
    在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這件事上同樣如此。為了大家能夠了解到孩子上早教班的利與弊,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從我所了解到的早教班情況:1.目前早教市場混亂、早教效果無法考量現在早教市場發展混亂,很多都是私人看到早教這個龐大的市場,針對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召集幾個老師或者加盟某個機構,找好場地就開起了早教班。
  • 2歲孩子提升專注力,專業的到家早教老師這麼做
    用心觀察,設計個性化遊戲方案「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吸收的過程,我們每個活動的時間基本為10-20分鐘,時間上稍微鬆弛些。我會仔細觀察,孩子在某一活動中專注時間越長,表示他在這過程中吸收能力越強,如果出現 『急進急出』的情況,要給孩子多點耐心和時間讓他輸出。」方方老師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