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與發展趨勢有哪些呢?

2020-12-10 學得在線

01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且缺乏整合的狀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甑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和教學實踐改進的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 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02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以學生發展為本;穩定並加強基礎教育;加強大的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強課程綜合化;加強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課程逐漸法制化。

相關焦點

  •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在新課改之前,在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功能、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等等方面均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國家進行了第八次課程改革,並且這個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還非常多,下面我將詳細地大家介紹一下這塊的內容。首先,先介紹一下考情,這裡的知識點考頻比較高,主要是以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等題型考查大家。
  • 初中教師資格證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初中教師資格證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0-17 13:33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魔法記憶:新課程改革之理論基礎、核心理念和具體目標
    簡答題中比較重要的是現在進行時的新課程改革,今天帶領大家一起來記憶新課程改革中涉及的簡答題,幫助大家獲取。1.請簡述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口訣:建構多元是基礎)1.【參考答案】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
  • 綜合素質備考資料:《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2019年下半年湖南教資公告已發布,筆試時間為11月2日,為了幫助大家備考,順利通過考試,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教師資格綜合素質備考資料: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精簡版:「慕容方能夠評級」(慕——目的、容——內容、方——方式、能——功能、構——結構、評——評價、級——三級)詳細版: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核心目標)2
  • 新課程改革知識點匯總
    一、理念、任務、思想、目標、特點(一)理念1、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二)任務1、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任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 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三大戰略目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徵求意見稿)第二輪徵求意見工作已於2月28日開始了。這個指導我國未來十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怎樣的背景下出臺的?從國內國際方面應如何看待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三大戰略目標?
  • 餘文森: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方向的40年變遷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從目標方向和價值追求的變遷來看:經歷了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三個階段。「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作為目標方向與價值追求集中體現和反映在對應的課程標準研製、教科書編寫以及教學活動、考試評價中,就像一根紅繩貫穿該階段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方方面面。
  • 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探索
    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回顧 (一)新 中國 成立前基礎教育課程的六次改革 1.洋務運動。洋務派主張「新教育」,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觀,開辦洋學堂,派遣留學生。後來又將「課程管理」作為課程計劃中的一部分獨立出來。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有專門關於課程管理的規範。這一次課程改革,我國教育界掀起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以及活動課程、 研究 性 學習 課程研究的熱潮。 8.2001年開始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下面詳細介紹。
  • 我國課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顧與前瞻
    課程目標如何確定呢?有學者提出課程目標確定的兩種模式:需要評估模式與理性模式。需要評估模式是確定恰當的課程目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一般包括四個階段:系統闡述可供選擇的課程目標;確定優先目標領域;確定學生的"需要";將優先目標化為待實施的計劃。
  • 虞永平:把促進幼兒發展作為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根本目標
    第二,目標意識還不夠清晰,對現實的教育機會需要敏感地把握,對幼兒發展目標需要切實地落實。教育的根本是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必須有清晰的目標意識和發展意識,幼兒園所做的一切應該緊緊圍繞幼兒的發展。以上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所以我們必須深入進行課程改革,引導廣大教師真正從觀念、目標、內容和方法上進行深入的反思和實踐,真正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真正去思考如何才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何把握各種教育機會,如何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如何發揮幼兒園教育的整體性影響,如何有針對性地為幼兒創設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如何讓每個幼兒都獲得適宜的學習機會和充分的發展並成就最好的自己
  • 教育學考點-新課程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全人發展的課程價值取向2.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文化觀3.回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4.締造取向的課程實踐觀5.民主化的課程政策觀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在傳統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權威性使其自然而然地處於中心地位,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為教師課程,致使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地學習
  • 趙志群: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8)01-0052-06  引言:課程模式的發展演變  進入新世紀,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內涵發展的新時期,人們開始著力解決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專業設置和課程教學滿足不了社會實際需求。
  • 能源立法對我國能源領域未來改革、發展與有效治理有哪些作用?
    從「高層授意」到「機構推動」,從「幾經擱淺」到「備受矚目」,《能源法》所遭遇的立法困境在我國立法實踐中並不多見。《能源法》立法浮沉的背後有著哪些故事,故事中隱藏著怎樣的波折與碰撞?能源立法對於我國能源領域未來的改革、發展與有效治理有著哪些無法替代的作用?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論壇舉辦 引領課程改革發展
    參加本次論壇的有全國各地的教育局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名師代表以及教育專家共1500多人。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提出核心素養,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二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三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價值定位方面,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
  • 2016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
    備考推薦: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名師輔導課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國成立50多年,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礎教育課程也在不斷改革。
  •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考察
    改革開放40年來,學前教育課程變革在課程概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實施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反映,同時,對未來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提出了要求。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放眼世界的視野,我國學前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作為改革開放40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軸,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力地推進了我國學前教育科學化的進程。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考點十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繫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國家,地方,學校)。
  • 加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 紮實做好課程改革實驗工作
    綜觀中外教育改革,無不把課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課程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來加以改革和建設。其次,在當前突出地強調課程改革,又因為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建國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顯成就。
  • 為全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導航
    態度和價值觀強調尊重、公平、個人和社會責任、正直和自我意識,以建設更加包容、公正、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強調創造新價值的能力、緩解緊張和矛盾的能力以及承擔責任的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適應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指南雖然不是課程框架,但從學習者以及未來發展需求和培養目標的視角,為各國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南採用指南針模型形象生動地詮釋其核心內容。
  • 我國博物館教育課程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
    本文在對博物館教育課程現狀調研的基礎上,以博物館教育課程的相關理論為依據,對目前國內優秀的博物館教育課程從課程要素、教學內容、教學交互、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支持等五個維度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我國博物館教育課程可分為「參觀+任務單」「引導+體驗」「探究+發現」三種課程模式,其中「參觀+任務單」以歷史博物館課程為主,「引導+體驗」適合各種博物館的課程,「探究+發現」以科學博物館課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