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勤先生辭世,致哀!

2021-02-13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訂閱號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學勤先生今晨辭世,享年86歲。他是這個時代裡殊為難得的百科全書式學者。 1933年3月生於北京,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先後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等。

【新聞多一點】

李學勤先生1933年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系。1952至195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虛文字綴合》。1954年至2003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5至1988年任副所長,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成立後,任第一、二屆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二至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年起全職回母校清華大學工作,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名譽理事長,楚文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1997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86年被推選為美國東方學會榮譽會員。

1984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突出貢獻者」稱號,2002年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2013年榮獲首屆「漢語人文學術寫作終身成就獎」和本年度「孔子文化獎」,2014年獲首屆國學大典「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榮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7年獲第三屆會林文化獎。

李學勤教授學術興趣愛好廣泛,被學術界譽為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擁有很高的學術威望。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當代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領域的一面旗幟。他對於許多學科領域都有獨到的研究和貢獻,尤其致力於中國先秦秦漢史、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研究,涉及甲骨學、青銅器研究、戰國文字研究和簡帛學等各方面。在甲骨學研究中,他建立了殷墟甲骨「兩系說」的分期理論,發展了「非王卜辭」的研究,並首先鑑定出西周的甲骨文。在青銅器研究中,他強調要從「形制、紋飾、銘文、字體、功能、組合和鑄造工藝」等各方面綜合研究,推動制訂西周金文歷譜,在分期上取得新成果。在戰國文字研究中他率先提出進行綜合研究,提出「五系說」,使這一學科分支得以成立。在簡帛研究中,他參加或主持整理馬王堆帛書、定縣漢簡、睡虎地秦簡、清華簡等多種珍貴材料,並將簡帛學與學術史研究結合起來,取得眾多的成果。他提出了「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時代」等主張,提倡比較考古學和比較文明史研究、國際漢學研究和重寫學術史,在學術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上世紀50年代起,他已出版《殷代地理簡論》《東周與秦代文明》《新出青銅器研究》《比較考古學隨筆》《走出疑古時代》《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古文獻叢論》《周易溯源》《文物中的古文明》《通向文明之路》《三代文明研究》《夏商周文明研究》《清華簡及古代文明》等學術專著40餘部。(來源:清華大學官微)

來源:人民日報、清華大學官微等

相關焦點

  • 緬懷李學勤先生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先生今晨辭世,享年86歲。李學勤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專家,對於甲骨學、青銅器研究、簡帛學及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記李學勤先生
    驚聞本刊編委、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逝世,特轉發本刊2000年第4期所刊文章,以此悼念尊敬的李學勤教授!李學勤教授李學勤先生的經歷簡單,我們很容易在他的著作封皮上找到,如前幾個月出版的《夏商周年代學札記》說,他「1933年生於北京,讀書於清華大學哲學系。
  • 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逝世
    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李學勤今晨辭世,享年86歲。「春節期間本想去探望,因得知李先生住院沒能成行,沒想到竟成了巨大的遺憾」,著名青銅器專家、文物修復專家賈文忠與李學勤相識超過30餘年。賈文忠出身青銅器修復世家,父親賈玉波藏有大量的青銅器老玻璃底片,而這與李學勤先生從事研究的方向正好契合。
  • 百科全書式學者古文字通才李學勤去世,清華大學肄業而後成為教授
    2月24日,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學勤辭世。李學勤1933年3月出生於北京一家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愛讀書,後來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師從金嶽霖,馮友蘭等。
  • 「為往聖繼絕學」的李學勤先生
    據悉,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在2月28日舉行。李學勤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專家,對於甲骨學、青銅器研究、簡帛學及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2013年,先生曾在首屆漢語人文學術寫作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簡單回顧自己的一生。
  • 筆談:緬懷李學勤先生
    謝維揚(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於今年2月24日遽歸道山,消息傳來,我深感震驚和無比悲痛。李先生是當代中國古史、古文字及古文獻研究的傑出學者,也是數十年來中國先秦史學界公認的領軍人物。我自從學習古史專業以來,有幸與李先生有很親密的交往,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為學做人的原則和方法,李先生的高大形象及所給予本人的教誨將永遠銘記在我心中。
  • 悼念李學勤先生︱李學勤談清華竹簡
    李學勤(李媛繪)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於今晨逝世,享年八十六歲。《上海書評》曾於2008年11月9日刊發《李學勤談清華竹簡》,現重刊,紀念李先生。兩千一百枚戰國竹簡的突然出現,必將成為2008年中國文史界最重要的一項發現。最早接觸到這批竹簡併主持保護、研究項目的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總是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我怎麼就那麼幸運呢?」
  • 【致哀】西北大學李之勤先生辭世
    2019年3月2日中午辭世,享年九十七歲。參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編:《明清社會經濟形態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編寫組:《沙俄侵略中國西北邊疆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編寫組:《陝西軍事歷史地理概述》,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 緬懷丨沉痛悼念李學勤先生
    李學勤先生1933年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系。1952至195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虛文字綴合》。1954年至2003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5至1988年任副所長,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成立後,任第一、二屆委員。
  • 中山大學蔡鴻生(1933-2021)先生逝世,致哀!
    據李慶新先生消息,蔡先生於2021年2月15日下午16點31分逝世,享年八十九歲,致哀!出版著作《羅馬晚期奴隸起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8月。《俄羅斯館紀事》,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中華書局,2006年11月。
  •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能否重估中國古代文明?丨逝者
    在一個很偶然的場合,李學勤讀到了金嶽霖先生的《邏輯》。他很喜歡那些看不懂的符號。所以,當他看到書的第三章「介紹-邏輯系統」裡面那些他不認識的各種符號時,他沉迷其中。因此,他決定報考清華大學,想跟著金嶽霖先生學習數理邏輯。在李學勤入學後的第二年,恰逢全國高等學校院系大調整,清華大學變成了一個多學科的工科大學。
  • 記住李學勤!他將中國歷史年代,往前推了2000年!
    遺憾的是,2月24日0點11分,李學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上中學後他閱讀了大量有關數理邏輯的書籍,其中清華大學金嶽霖先生有關數理邏輯的專著讓他愛不釋手。金嶽霖先生1948年,李學勤初中畢業,為了實現自己成為科學家的夢想,15歲的他報考了國立北平高等工業學校,還考取了機電系的第一名。
  • 李學勤:功利化是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
    李學勤先生(右)02、現在的老師連自己的學生都不熟悉,怎麼能夠言傳身教呢李學勤先生和學生們在工作中我對學生最主要的要求是學習研究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李學勤先生在做報告04、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功利化
  • 臺灣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辭世 享壽88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傳出已於近日辭世,享壽88歲。近幾年來,高清愿幾乎沒有出現在公眾場合,因此他的身體狀況也引發諸多揣測。統一集團證實,高清愿已於近日辭世,享壽88歲。今天(1日)舉行告別式,高家低調治喪,黑傘陣護送靈車。
  • 《無心快語》演唱者喬治·麥可辭世
    新華社倫敦12月25日電(記者 梁希之)英國傳奇歌手、前威猛樂隊成員喬治·麥可25日下午在英國牛津郡戈靈的家中辭世,享年53歲。他的經紀人和警方當天確認了這一消息。  經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非常悲痛地確認,我們備受喜愛的兒子、兄弟和朋友喬治在聖誕節期間平靜地離開人世。
  • 悼念 | 李學勤: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
    1953年年底,中國科學院籌建歷史研究所,李先生又被選中,到新成立的歷史研究所,作為侯外廬先生的助手,參加《中國思想通史》的寫作。到了20世紀70年代,由於馬王堆帛書、定縣漢簡、雲夢秦簡等簡牘帛書的發現,他又把工作重心轉移到考古和古文字學方面。2003年,他離開了工作長達50年的歷史研究所,回到了清華大學,為母校文科的重建竭盡心力。
  • 中山大學蔡鴻生(1933-2021)先生逝世,致哀!丨202102-33(總第1573期)
    據李慶新先生消息,蔡先生於2021年2月15日下午16點31分逝世,享年八十九歲,致哀!出版著作:《羅馬晚期奴隸起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8月。《俄羅斯館紀事》,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中華書局,2006年11月。
  • 到底是「致哀」還是「誌哀」?
    (《周恩來與鄒韜奮》 《黨史縱覽》)③藝員之一的汪明荃是眾多演員中最早一個來到,她到達世界殯儀館時,神情帶點傷感,二話不說立刻進入靈堂,向陳鴻烈致哀。(騰訊娛樂2009年12 月7 日)④悲劇已經發生, 32個工人就這樣隨著鋼水的冷卻,一起凝固,直至成為一塊70平方米的鐵餅……悲慘啊,悲慘!讓我們向鐵嶺32亡魂致哀。
  • 李學勤:民心是政治的根本
    李學勤:為政以德,就是說,為政最根本的是德。實際上歷史上的政治,它總有德與刑兩個方面,或者說是有禮的方面,有法的方面,道理是一樣的。現代社會也可以這樣理解。為政以德,為政最根本的是在德,而不在於刑上,刑是德的一個配合,這兩者實際上是不可分的。遂公盨的銘文主要是在說德,什麼是德?最主要的是為人民服務,為民做好事。
  • Fishman先生因病辭世
    Fishman先生因心臟病突發於美國當地時間3月28日晚辭世,享年67歲。Fishman先生出生於1945年,成長在紐約法拉盛。他畢業於紐約城市大學並獲得電機工程學學士學位。隨後他又獲得了美國東北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和波士頓大學的MBA學位以及薩福克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  Jerry於1971年加入ADI公司產品市場部。他不斷被委以重任,其才化及貢獻幫助公司快速成長。在1991年他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和營運長並在1996年成為公司總裁和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