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學子們追逐科研夢想,港大特設香港大學校長傑出博士生獎學金計劃,得獎者首年可獲約41萬4千港幣,在其後規範的學年亦可獲每年約39萬4千港幣獎學金。
每位校長獎學金獲得者在第一年可獲得約港幣404,000元(51,000美元)的獎學金,其後每年在規範研究期內可獲得約港幣384,000元(49,000美元)的獎學金。
研究及生活開支現金獎勵: 第一年港幣40,000元; 其餘標準學習期每年港幣20,000元
豁免整個標準學習期的組合費(即每年港幣42,100元)
研究院獎學金,每月港幣25,800元(d)會議及與研究有關的交通津貼,每年港幣12,900元
第一年有保證的名額,並可在第二年續期
香港大學的校長博士生獎學金提供給申請香港大學全日制博士課程的候選人。有關香港大學專業進修課程的申請,請按照以下指示提交:
https://www.gradsch.hku.hk/gradsch/rola/online-application-for-mphil-phd-admission
具有大學和/或研究成就的非常強的學歷的博士申請者將在學院的諮詢下被考慮進入香港大學專業進修課程。在成功篩選了2020年12月1日之前提交申請的第一批候選人之後,將進一步分三批進行甄選,截止日期分別為2021年3月1日,4月30日和2021年8月31日。
候選人將由代表不同學科的教授小組選拔。在截止日期的一個月內,將邀請入圍的候選人參加面試。
香港大學成立至今已有超過一百年歷史。今天的香港大學擁有超過一百四十個學系及研究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學術中心。根據2021年度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名列全球第二十二,香港第一位。
香港大學在科研教學上首屈一指:127位港大教授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評為世界首1%頂級科學家,其中13位更獲選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可見港大研究著作獲全球學者廣泛徵引,彰顯其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香港學校篩選博士申請者的標準跟其他學校沒有太大差別,基本都是:文章 = 老師自己的偏好>院校背景 > 績點 > 其他。
a. 文章:
文章是最能體現申請者學術能力的環節,也是全世界所有大學評價博士申請者科研能力最好最合適的標準。如果一位申請者在相關領域的頂級期刊,會議發表過相關的文章,那肯定會有很大的機率申請到很好的高校,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對於博士申請者而言,如果你現在有發文章的機會(比如你是內地高校的研究生),那一定要抓緊一切可能的機會,多發些相關領域的好文章,這樣最後拿到offer的肯定是你!
如果你目前沒有發文章的機會,這也不要緊,那就爭取在其他方面如研究計劃,工作經驗等環節上突出自己的優勢。比如你的研究計劃寫的很好很有新意,亦或者你目前正在內地非常好的公司工作,在你要申請的這個方向有非常紮實的項目經驗。這些都是你的閃光點!一定別藏著掖著!
b. 老師自己的偏好:
這個環節說實話不是我們能把握的,但是也會影響我們最後申請的結果。由於香港博士申請非常看重導師的個人意見,所以導師的偏好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申請。
比如有的導師不太喜歡年齡大的,而有的導師喜歡有工作經驗的,所以我們有時候也能碰到一些看起來很強的申請者(985碩士畢業,幾篇一區文章)沒有拿到offer的。所以總的來說,跟談戀愛找對象一樣,有時候不是你不好,只是你跟你的心儀對象(目標導師)不夠match。
c. 院校背景:
現在全世界所有學校基本都知道咱們國家有985,211這個系統,香港就更不用說了,有很多教授的本科學歷都是在內地拿的。所以香港所有學校都更喜歡招985,211院校畢業的學生。
但是這樣並不代表雙非的同學就沒有任何機會了。如果你現在是本科生,在一所雙非院校,你同樣可以通過去985,211讀研究生/到國外讀master/來香港這邊做RA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相關背景,為自己將來申請香港博士做準備。
d. 績點:
學習成績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之前在愛丁堡大學念master的時候,雖然班裡的中國學生絕大部分來自985,211院校,但是也會有來自雙非院校的同學,成績很好,本科階段均分都是90+,數學建模國賽,美賽獎項各種拿。
所以成績真的也很重要,因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你對學術的重視程度。如果你現在還是本科/碩士在讀,那就儘量把自己的成績刷高一點哈。
e. 其他:
最後,一些其他條件也會影響你的申請結果。比如你有相關方向的工作經驗,再比如你參加過相關方向的競賽拿到過好的名次,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你的申請帶來積極的影響。
這段時間啊跟一些申請香港博士的小夥伴聊過,有的小夥伴呢早早地就把材料備齊,早早就確定了目標導師和撰寫推薦信的導師,申請過程可以說十分順利;但有的小夥伴呢可能因為前期申請缺乏系統的規劃,導致進度緩慢。所以在這裡我就把前期申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一下,希望之後再申請香港博士的同學可以引以為戒。
a. 套磁太晚,套磁的導師太少,生搬硬套:
首先要說的就是套磁。因為香港博士申請大多是從9月開始,所以我的意見是最好在7月底8月初就開始發套磁信聯繫導師。因為套磁是一個比較艱辛的過程,很多導師因為每天收到的套磁信太多,回復就會很慢甚至不回復,所以你要安排足夠多的時間聯繫導師。有些同學,特別是一些背景很好的同學,總覺得自己背景很好不愁沒有導師要,導致套磁太晚,最後才發現原來套磁套路多,很長時間得不到目標導師的積極恢復。所以申請之前呀,一定要列一個清晰的規劃,什麼時間段幹什麼,這很重要!
還有的同學啊,就是套磁套的太少。有的套磁了兩個導師,兩個導師都在信裡回復他說他的條件不錯,鼓勵他申請,就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穩了。其實不然,因為導師為了招收到最好的學生,估計對很多學生都說過同樣的話,這個同學也可能只是導師眾多備胎中的一個罷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只要申請還沒有截至,堅持每天看相關專業導師的主頁,覺得合適馬上套磁!這樣頂多最後出了offer,從中挑選一個而已,那也是幸福的煩惱,不是嗎?
最後就是有的同學在套磁的時候為了套到目標導師,強行將自己之前做過的東西跟導師現在做的項目聯繫起來。導師畢竟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如果看到這樣的套磁信,一般都會非常反感。所以在套磁的時候,切忌硬套,方向跟自己不太符合的直接放棄就好了,去找跟你研究方向更加契合的導師。
b. 材料準備不齊
c. 沒有聯繫在香港的同學:
如果你在香港有認識的同學,一定記得提早聯繫,讓他/她幫你打聽下你目標導師的情況,比如導師的人品,科研情況等等。這樣你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遞交完材料以後,接下來學校就會組織導師和招生委員會進行材料的審核。這大概會持續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提高自己申請的機率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a. 準備面試(套路題+學術題)
如果綜合各方面因素,學校和導師覺得你還不錯,那就會找你面試。所以在這段空窗期,你一定要針對面試好好準備。就筆者個人建議,面試題目主要分為下面這兩種:
套路題:這些題沒什麼標準答案,但是招生委員會希望通過這些問題,了解你的背景以及你對於做研究的態度。這些題目也是我們能提前準備的,比如:
1. Self introduction
2. Why do you want to study in our University?
3. Why do you choose to do research?
4. Why do you think you can complete it?
5. Have you applied to other research programs?
6. Do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學術題:學術題相對就更專業一些,導師會緊扣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及你的個人簡歷和研究計劃,問一些領域內非常專業的問題。除了這些非常技術性的問題,你可能還會被問到以下題型:
1. Why do you choose my research group?
2. The project you want to do and what experience makes you want to do it.
3. Your future research plan
4. Please describe a recent research project you did.
b. 儘快聯繫申請同一個學校甚至是同一個學院的戰友
博士申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沒必要一個人承擔這一切。有時間的話,多去小木蟲啊,寄託天下啊轉轉,發個帖子召集一些和你申請同一個學校甚至是同一個學院的戰友。這樣準備面試的時候,你們可以開微信或者Skype語音,把前面提到的套路題和學術題過下,消除面試前的緊張情緒。同時,到了將來發offer的時候,如果你的小夥伴收到了你沒收到,你就可以開始發郵件給學校打探自己的申請進度。總之,多結識一些跟你有相同境況的朋友,不僅能幫你出謀劃策,還能在申請不順利時聽你發發牢騷,多好呀哈哈!
c. 繼續套磁其他學校
雖然香港的博士申請已經截止,但是其他國家比如加拿大,新加坡的高校還會接受申請。所以這時候一定不能放棄,多去看看還有哪些地方還有博士學位開放,看看還有哪些導師跟你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覺得合適的就趕緊套磁!總之就一句話,不要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申請季一定要把套磁當作一種習慣來堅持!
博士申請過程中我們一般都會碰到三種人:
1. 比你強的人
2. 跟你差不多的人
3. 沒你強的人
我們可能無法和那些比我們強的人競爭,但是我們前期如果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把材料準備齊準備好,幹掉所有跟你差不多的人,這也是絕對的勝利了。所以接下來好好準備面試吧,結交些志同道合的戰友,同時每天堅持套磁,最後成功的就一定是你!
學長已入駐知識星球啦!
想和Bright新人類學長交流的小夥伴
歡迎加入【DIY留學問答社區】
點擊查看入駐嘉賓信息
內容來源:
[1]https://gradsch.hku.hk/gradsch/prospective-students/scholarship-funding-and-fees
[2]https://zhuanlan.zhihu.com/p/50824088
文章推薦 Recommended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