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宗明
每年六月是研究生畢業的季節。去年我在中國的第一批學生(5個)畢業。今年又有5個畢業。去年的80%來了美國,今年的80%留在中國。
學生要畢,聯繫學校、做博後或訪問學者、找工作,做導師的總免不了為他們寫推薦信。這在美國幾乎是必須的,因為導師對學生和博後應該是最了解的。沒有導師的推薦信,找工作簡直是不可想像的。首先的疑問是為什麼導師都不願寫推薦信?是和導師搞不好關係?還是導師認為你太差,迴避寫推薦信?所以導師無論有多忙,寫推薦信都是非常認真的。這也是導師的責任和義務。寫一封好的推薦信,對我來說,常常是要花2-4個小時的。核心有兩點:一是要公正、客觀和具體地評價學生(或博後)的能力,你的推薦信才有可信度。這也是你作為導師的誠信度。當你(也代表你的系、你的學校)失去誠信的時候,你的學生、你的推薦信也就不值錢了。在一個職場很講究誠信的國家,研究生和博後沒有導師的推薦信,找工作是很困難的,至少困難度要增加很多。二是要在誠信和客觀的基礎上盡力推薦你的學生,如何把握這個「度」,還是很有技巧的,用什麼詞也是很有講究的,有時也是非常費腦筋的。
一封好的推薦信,通常會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開場白:為什麼要寫這封推薦信,目的是什麼。你的願意程度。
2. 你和被推薦人的關係,師生,同事?具體學術關係,了解程度,如果不是全面了解,你的評估主要在哪些方面。
3. 主要部分:對被推薦人的各方面的評價:學術和博後做的科研題目及難度,成果,參與的其他課題,學術和科研能力,獨立工作的能力,寫科研項目的能力,是否願意合作,團隊精神,寫作能力,非英語國家學生得英語能力,講課能力等。
4. 被推薦人的個人人品,性格,也可以評價。
5. 學生的缺點,研究成果少的原因。
6. 總結,再次說明你的推薦程度,並給出你的聯繫方式。如果對推薦信有什麼疑問,可以聯繫。
在國內,推薦信好像不太用,好像寫的人也不多。熟人電話、簡訊比書面的推薦信用得更多。很多單位都只看第一作者的文章,和多少篇第一作者的文章,也不太管這些文章是怎麼做出來的,第一作者的貢獻有多大,Idea是怎麼來的。而寫到國外的推薦信,我所知道的是,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數、絕大多數,都是學生自己寫了讓老師、導師籤字的。這種推薦信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美國(其他國家?)大學對中國來的推薦信很頭疼的原因之一,因為學生的表現和推薦信上寫的相差太大!當然,現在回國的1人多了,這種情況或許會有改善。
所以我的國內學生的推薦信都是我親自寫的。從來沒有讓,也不會讓學生寫好,讓我籤字的!而且,我的推薦信都是從不讓學生看的。無論是誰,我都不會讓步。這是底線。這一點在學生入學時就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