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陳元龍做客天津美術網
著名畫家陳元龍做客天津美術網
陳元龍在天津美術網
2012年棗莊畫展
陳元龍參加國外講學
[天津美術網]:談到您的繪畫,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您的松鼠題材繪畫作品?您為什麼鍾情於畫松鼠呢?其中有什麼故事?
[陳元龍]:我畫松鼠還是受我的恩師、著名畫家孫其峰先生的啟發。上世紀70年代,1976年,孫老師帶我們去菏澤、泰山、黑龍潭寫生,畫迎春花、杜鵑花,也畫松樹。我們畫的松樹,有六朝松,也有迎客松,畫畫時,我們看到了好多活潑可愛的小松鼠,孫老師跟我們講,松鼠是北方生活能力最強的小動物。也就是那次泰山六朝松寫生,我救了一隻受傷的小松鼠,並將它帶回家飼養,從此,我漸漸愛上了松鼠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精靈。孫老師教導我們要繼承發展,我受孫老師啟發,也選擇了畫松鼠題材,孫老師畫松鼠是點染結合,我畫的松鼠在孫老師點染的基礎上,再用單筆絲毛。1993年,我畫了一個15米的松鼠長卷《松鼠百樂圖》,分春夏秋冬四季畫了100隻情態各異的小松鼠,表現它們的自然生活和動物間的情感。我把畫拿去給孫老師看,他給我提了許多意見,那幅長卷第一次在深圳展出就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好多收藏家、新聞單位,包括中央電視臺都轉播了這幅畫,因為當時畫松鼠的畫家並不多,一幅畫畫100隻松鼠更是前所未有。就這樣,我一步步走上了畫松鼠的藝術道路。
[天津美術網]:您的松鼠題材作品神形兼備、筆法細膩,您是如何達到這種畫面效果的?和您平時的細心觀察也離不開吧?
[陳元龍]:這些年,無論是去到外地還是國外,也無論是去辦畫展還是講學,我都非常願意跟大家交流和學習畫松鼠的心得。2002年,我應保加利亞文化部門的邀請,被公派到保加利亞講學辦展和進行國際文化交流,保加利亞文化部門在發出邀請時,就明確提出想要請一位畫松鼠的中國畫家去,因為保加利亞屬於丘陵地帶,生活著很多松鼠,人們也非常喜愛這種小動物。保加利亞松鼠跟咱們中國的松鼠雖然有共同點但是也有很多區別,當地的松鼠體形也不完全一樣,有大有小,馬路邊上隨處可見。在對保加利亞講學期間,我跟當地的畫家交流學習他們畫松鼠的好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從那以後,我再畫松鼠就結合國外畫家畫西畫松鼠的特點,同時增加了素描感,用鋼筆絲毛,又增加了高光立體感,這樣畫面感覺更有層次,色彩也更明快,給人一種中國畫裡有西洋畫存在的感覺,叫中西合璧吧。我這次去山東辦畫展,好多收藏家都說,他們看過別人畫松鼠,但是天津畫家畫的松鼠跟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特長,既開創傳統又有新意,他們甚至過譽我是「美術界畫松鼠的第一人」。我覺得,在美術道路上,不能只走前人的路,得有自己的特點,藝術在發展,筆墨當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