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胖,一個肥而不膩的70年後老男人,喜歡研究無釐頭的歷史,推出「民國系列」、「古代系列」、「外國系列」、「詩詞故事系列」等人物、歷史故事,偶爾寫寫散文隨筆、也偶爾煲點雞湯,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燴。
簡-書籤約作者原創文字,轉載授權請聯繫版權經紀人,非授權謝絕轉載。可以轉發朋*友*圈哦!
梅蘭芳、杜月笙和她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為了她少年的愛情,她成了梅蘭芳的偏房。
當時,梅蘭芳本人的《梅蘭芳舞臺生活40年》和齊如山的《齊如山回憶錄》裡幾乎不見孟小冬筆墨。
她是杜月笙最後一個夫人。
她一生都在追求名分,但是都沒有擺脫偏房的命運。
這就是一代戲劇鬚生冬皇—孟小冬。
-01-
關於孟小冬出生坊間說法較多,較為認可的是她出身梨園世家。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縱觀她的一生,18歲前的女主孟小冬較為順風順水。
她生於1907年農曆臘月十六,取名小冬。
5歲開始學藝,7歲登臺表演,14歲已名震上海灘,18歲在北京的戲劇場已有一席之地。
1925年,正是孟小冬18歲妙齡,豔色驚人、光彩照人、天生麗質,當時就有三個男人關注他。
一 是梅蘭芳,短暫的婚姻帶給她無盡的後悔和痛苦。
二是超級大戲迷杜月笙,從1925年開始關注她,與她、她的前夫都是好朋友,並多次出資贊助他們。
三是京城達官之子王維琛,孟小冬死粉,認為梅孟之戀導致孟小冬不能復出,殺人後被槍斃。
-02-
一位是旦角,就是男的扮演女的;一位是生角,就是女的扮演男的。
這兩位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天作之合。
此時的梅蘭芳,早已有家有室,而且先後娶過兩個妻子。
大老婆王明華生了娃,都夭折了,而王氏已不能再生。
於是娶了二老婆,福芝芳,這個女子一直陪伴梅蘭芳,在梅蘭芳後人的回憶中是個好女人。
早就認識的這兩個人,戲劇是兩人傳遞感情的一種方式,而梅蘭芳卻沒有想到這事越搞越大。
他們在同臺演出《遊龍戲鳳》時,臺上的他們眉目傳情,兩個人快速代入戲中,孟小冬芳心暗許。
於是,好事人安排上門說媒。孟小冬感覺可行,這個男人氣度吸引人、男性的荷爾蒙直接把孟小冬深深吸引。
但是,師傅和孟家人都非常的反對。
小冬過門不能做偏房,給人家做小的,不僅委屈,而且丟人。
小冬,你以後的婚姻經歷證明,孟家人看的還是比較準、比較遠的。
這冥冥中註定是一次失敗的婚姻。
可是梅蘭芳這時感覺自己離不開孟小冬,絞盡腦汁想要娶她。
一個想娶,一個想嫁。意願明確,動機清晰。
最終,梅蘭芳擬一個完美的計劃,另置一處房產,與其他的老婆分開居住,這樣就平起平坐。
孟小冬堅決同意,孟家人也沒有辦法阻止了。
其實,後來孟小冬在離婚時終於想明白了,哪有什麼平起平坐,都是他媽騙人的,不過那已是後話。
-03-
相愛是一回事,結婚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以為相愛和結婚是一回事,但是,從海誓山盟、卿卿我我到過的與想像差異過大、素然無味。愛情進入婚姻,容易一敗塗地。
婚後的孟小冬已被限外出,這就是傳說中的金窩藏嬌。
梅蘭芳的意見是,你是我的女人,不允許拋頭露面,我丟不起這個人。
那個時代的男人是不是都這樣,周璇的第一個男人嚴華也是這樣,心生妒忌,到處壞事,最終離婚老死不相往來。
孟小冬傻眼了,談戀愛時不是這樣說的。
那又能怎麼樣,打碎牙自己咽下去,誰讓自己沒有考慮明白就貼上來的。
她經過反覆思考,選擇忍讓,並勸慰自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是以家為重吧,如果是梅蘭芳對她好,再生個孩子,這樣也可以。
所有的光芒全部收起來,站在梅蘭芳的後面。
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兩個人在一起沒有話可以說了。
在戲中可以借戲表達,在生活中梅蘭芳不敢說戲,怕孟小冬傷心,回家後兩個人都是相顧無言,這在一起便成了煎熬。
-04-
日子還得過下去,雖然無趣。
1926年的某一天,梅家會客廳裡跑來個男青年,王維琛。他身上帶槍,有準備。
王維琛同學對孟小冬心儀已久,但是孟小冬結婚了,他生氣,不僅結婚還不讓孟小冬演出,他直接崩潰。
他尋到他們的住宅打算伸張正義,恰好當地一個有名望的紳士張漢舉在此作客。
張漢舉替梅蘭芳出來接待,王維琛見出來的不是梅蘭芳,拔出手槍抵住張漢舉,要求梅蘭芳出來。
原話是:叫梅蘭芳出來見我,叫他賠我5萬(有的回憶錄說是10萬),他娶了我心愛的女人孟小冬,他得補償我。
趁他沒有注意,有人報了警。
不久,梅宅被大批軍警圍住。王維琛無意中瞥見了軍警,驚慌失措,拔槍就射向張漢舉。
可憐張漢舉在這場不相干的愛情糾葛中成了冤死鬼。
聽到槍響,軍警們一擁而上,王維琛飲彈倒地,旋即殞命。
梅蘭芳躲在窗戶後看了這一切,把所有的怨氣都推到孟小冬身上,都是這娘們到處招搖,才有這樣的事,差點害了自己。
孟小冬保持緘默、痛心。
在她需要有人幫助她時,她的丈夫沒有一聲安慰,而是與其他無關的人一樣把所有的責任歸到她的身上。
-05-
這件事梅蘭芳採納了家裡人的建議,對孟小冬淡化處理。
簡單的說,就是不理她。
此刻的她在等待中失去耐心,這就是自己期待很久的愛情和婚姻嗎?這樣的變化讓她無法肯定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的。
她仍抱有一絲幻想,隨即又被打破了。
梅蘭芳不告而別去美國訪問。
薄情之至,不外乎是如此,她想。
2年後,1930年8月5日梅從美國回來,她等他來看她,這是最後一絲希望。
他沒有來,因為他伯母去世了,他忙著設靈堂,隆重治喪。
孟小冬聽到消息,在下午3點左右,剪了短髮,頭插白花,來到梅宅欲為婆母披麻戴孝。
她沒有想到的是,剛跨入大門,即被下人粗暴攔阻,門都沒有進成。
進不了門,算了,我也不抱任何僥倖。
心高氣傲的孟小冬,如何受得了這番侮辱。
4年了,望著門裡的繁忙,其實不該來,這段婚姻終於走到了盡頭。
孟小冬萬般無奈,哭著、發瘋似地一口氣奔回了娘家。倒頭便睡,就此一病不起。
4年未入梅宅一步。
梅孟戀,一直風波不斷。梅蘭芳本人的《梅蘭芳舞臺生活40年》和齊如山的《齊如山回憶錄》裡幾乎不見孟小冬筆墨。
這段歷史,這個人就仿佛不存在一樣,即便別人提及也是輕描淡寫。
孟小冬的決然在於: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06-
與梅蘭芳離婚後,一度頹廢,終於明白,靠別人是最不保險的,靠自己才行。
孟小冬打算重新做回自己,登臺唱戲。
1938年,她在北京拜餘叔巖為師,成為餘晚年唯一承認的女弟子。
孟小冬憑著堅韌意志,非凡的才氣和對藝術執著的追求,終於執餘派之牛耳。
杜月笙對其欽佩愛慕之餘,尤憐惜其個中的甘苦。
1945年,杜月笙與孟小冬在上海見了一次面。
這時的孟小冬年已快四十,她常年嗜食鴉片,加之經常生病、臉帶煙容,顯得消瘦。
1947年杜月笙已60歲了。她寫信給孟小冬,希望她能到上海參加他的壽宴,推無可推。
10天戲中,梅8天,孟2天,並不見面。
此時的孟小冬已一心在杜月笙,這個老人從未強迫自己做什麼、一直默默支持自己,她的心裡又有了感動。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一家遷居香港。
杜月笙是一個62歲的病老頭,孟小冬挑起侍奉杜月笙的擔子。
在孟小冬53歲的壽辰之前,杜月笙想要移居法國,孟小冬問,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當場一愣,當即宣布儘快與孟小冬成婚。都到這把年紀了,還沒有個名分,怎麼可以?
杜月笙將在港孩子全部叫過來,命令他們給孟小冬行跪拜禮,以後都要稱呼「媽咪」。
這是1950年的事。與杜月笙結婚後,徹底退出舞臺。
人世的熙熙攘攘,終究要在名分中活著。
1952年,杜月笙病逝。
1967年,孟小冬因親友均在臺灣,由香港轉遷到臺北定居,終其餘年。孟小冬晚年移居臺灣,偶爾教教學生。
「只是一切都過去了吧」是孟小冬晚年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又是10年了,1977年5月25日,一陣劇烈的哮喘之後,便突然昏迷過去,送至醫院搶救無效,延至26日午夜,終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症於1977年5月27日去世。
-07-
蔡康永撰文回憶:我再轉頭看看老太太,想看出點「冬皇"派頭,但只記得望去一片影影綽綽,灰撲撲的,實在看不出『冬皇』的架勢,我是小孩,那時還不懂得:無論你是哪界的帝,哪界的皇,一被歲月搓洗,都只能漸漸化為灰撲撲的影子。
孟小冬,傾其一生追求京劇表演極致,在人情冷暖後受傷爬起,做回自己。這一生不敢說有多麼精彩,總可說不負歲月。
相關閱讀:
王明華:梅蘭芳第一任妻子,情到深處人孤獨,不覺又是一場大夢
以上文字屬於在了解民國歷史中偶得記錄,在收集資料過程中發現很多資料有衝突,採用自己覺得可信的文字加工而成,雖說儘可能的接近客觀,仍不確定的主觀下產物是否正確,或者這正是歷史的魅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歡迎交流!
作者:藍胖,肥而不膩的一個70年後老男人,最好的時光虛度光陰 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喜歡研究無釐頭的歷史。
推出「民國系列」、「古代系列」、「外國系列」、「詩詞故事系列」等人物歷史故事,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燴。
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