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唐風華韻繁榮昌盛,如此迷人。盛唐同樣有許多珍寶令人垂涎,其中有一件特殊文物,專家知道它的模樣,至今卻連影子都沒有找到。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0年10月5日下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個收容所內,許多農民工正在依照流程施工。當地基挖到距地表0.8米的時候,厚溼的泥土中,突然露出一隻陶罐,許多民工好奇地圍了過去。陶罐的蓋子打開,民工眼前頓時金光閃閃,裡面居然全都是金子。他們趕緊報告給了當地的博物館,許多人派考古人員前去清理。此時考古專業還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地方,埋藏著令全世界都為之驚訝的珠寶文物。
挖掘工作足足進行了一年,一直到1917年年底,所有的文物才進行總結。已經公開的文物有1982件,其中包括楊貴妃佩戴的「香囊」,神秘的「金開元通寶」,更是有無數珍貴金珠玉佩,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有一件名叫鎏金舞馬銜杯銀壺,直接被封為國寶。它是什麼來頭?為何會被突然封為國寶?讓我們看看這隻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面有一隻看似在翩翩起舞的駿馬,駿馬的嘴裡還叼著酒杯,半舉著酒杯的馬正在向唐朝皇帝獻酒。
生動形象的馬匹,反映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據記載,《明皇雜錄》表明:「玄宗教舞馬四百蹄,分為左右部,有名稱曰某家驕,其曲曰《傾杯樂》。數十馬皆衣以錦繡,絡以金鐸。每樂作,奮手鼓尾,縱橫應節。」
歷史記載中的「舞馬」,是怎麼來的?古人非常喜愛駿馬,馬匹是戰爭時期非常重要的物資,也是古人交通的「工具」。歷史上的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唐玄宗時期,文娛活動達到了頂峰,他尤其喜愛看舞馬表演。據《舊唐書》記載:「每遇勤政殿宴享,通常要調用舞馬三十匹表演傾杯樂一曲。」記載發現,唐玄宗每次招待設宴時,都會看三十匹駿馬表演「舞馬」的節目取樂。
駿馬表演舞馬的時候,主要做什麼?《資治通鑑》也有:「初,上皇每酺宴,先設太常雅樂坐部、立部……又教舞馬百匹,銜杯上壽。」此處,便提到了舞馬表演時,足足有百匹的馬匹,被訓練成口中銜著酒杯的模樣,向眾人敬酒。
為了令舞馬表演更加有觀賞性和藝術性,唐玄宗還依據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出了許多調整。首先,馬匹的「包裝」要漂亮,根據記載,舞馬「衣以文繡,絡以金鈴;飾其鬛間,雜以珠玉」。也就是說,馬匹身上的衣服用了精緻的刺繡,脖子上戴了漂亮的金色鈴鐺,馬鬢毛上裝飾有珍珠。這是何等的雍容華貴。
緊接著要考慮舞馬表演的音樂和舞蹈。根據記載,《錢起千秋節勤政樓下觀舞馬賦》中說:「忽兮龍踞,愕爾鴻翻,頓纓而電落朱鬛,驤首而星流白顚。」也就是說,在進行舞馬表演時,因為音樂的不同旋律的變化,馬匹的動作也會有著許多改變,看起來更具有觀賞性。
最後的舞馬表演,無論是百匹馬群,還是一匹駿馬,無論音樂的旋律如何,馬匹的動作都要進行系統複雜的訓練。在記載的舞馬表演中,人們也總結出幾種經典的舞馬動作。
有時馬匹會站在三層的高臺之上,它們於不同的臺階上,進行錯落有致的表演。有時會有長相俊美的壯漢,站在馬匹的馬背上,或者是許多馬匹的中間,同駿馬一同做著驚險、刺激的動作,引起觀眾拍手叫好。
不管馬匹的動作如何花樣繁多,到了節目的最後一環,馬匹都要銜著嘴裡的酒杯,微微地抬起,將酒杯供給面前的人,也就是當時的唐朝皇帝唐玄宗。受人尊敬的馬匹做出如此動作,也是舞馬一大看點,唐玄宗也看得盡興。但是,此時許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駿馬不是人類可以控制住口水的分泌,若是它真的銜著酒杯,口水必然會滴落在酒杯裡,皇帝會喝下流淌著馬匹口水的美酒嗎?
而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的馬,正是如此造型。馬嘴裡好像叼著一個大酒碗——馬銜杯,若是真如雕像那般,舞馬駿馬的口水,必然真的會流入酒杯之中,皇帝怎麼會喝得盡興?除非馬銜杯有其他的機關可以防止口水落入。可惜,如今只是找到了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面的銜杯實物,卻不見蹤跡。如此一來,也引發了許多考古學家的好奇心,真想知道銜杯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然而隨著唐朝的隕落,曾經的舞馬,也逐漸消失。舞馬滅亡了,銜杯無用武之地,故此,也會跟著消亡。但我們也可以期待,隨著科技的進步,沒準就有剩下的銜杯出土,讓我們知道銜杯真正的模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