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件文物,專家知道模樣,可是至今卻連影子都沒有找到

2020-12-19 歷史店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唐風華韻繁榮昌盛,如此迷人。盛唐同樣有許多珍寶令人垂涎,其中有一件特殊文物,專家知道它的模樣,至今卻連影子都沒有找到。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0年10月5日下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個收容所內,許多農民工正在依照流程施工。當地基挖到距地表0.8米的時候,厚溼的泥土中,突然露出一隻陶罐,許多民工好奇地圍了過去。陶罐的蓋子打開,民工眼前頓時金光閃閃,裡面居然全都是金子。他們趕緊報告給了當地的博物館,許多人派考古人員前去清理。此時考古專業還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地方,埋藏著令全世界都為之驚訝的珠寶文物。

挖掘工作足足進行了一年,一直到1917年年底,所有的文物才進行總結。已經公開的文物有1982件,其中包括楊貴妃佩戴的「香囊」,神秘的「金開元通寶」,更是有無數珍貴金珠玉佩,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有一件名叫鎏金舞馬銜杯銀壺,直接被封為國寶。它是什麼來頭?為何會被突然封為國寶?讓我們看看這隻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面有一隻看似在翩翩起舞的駿馬,駿馬的嘴裡還叼著酒杯,半舉著酒杯的馬正在向唐朝皇帝獻酒。

生動形象的馬匹,反映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據記載,《明皇雜錄》表明:「玄宗教舞馬四百蹄,分為左右部,有名稱曰某家驕,其曲曰《傾杯樂》。數十馬皆衣以錦繡,絡以金鐸。每樂作,奮手鼓尾,縱橫應節。」

歷史記載中的「舞馬」,是怎麼來的?古人非常喜愛駿馬,馬匹是戰爭時期非常重要的物資,也是古人交通的「工具」。歷史上的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唐玄宗時期,文娛活動達到了頂峰,他尤其喜愛看舞馬表演。據《舊唐書》記載:「每遇勤政殿宴享,通常要調用舞馬三十匹表演傾杯樂一曲。」記載發現,唐玄宗每次招待設宴時,都會看三十匹駿馬表演「舞馬」的節目取樂。

駿馬表演舞馬的時候,主要做什麼?《資治通鑑》也有:「初,上皇每酺宴,先設太常雅樂坐部、立部……又教舞馬百匹,銜杯上壽。」此處,便提到了舞馬表演時,足足有百匹的馬匹,被訓練成口中銜著酒杯的模樣,向眾人敬酒。

為了令舞馬表演更加有觀賞性和藝術性,唐玄宗還依據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出了許多調整。首先,馬匹的「包裝」要漂亮,根據記載,舞馬「衣以文繡,絡以金鈴;飾其鬛間,雜以珠玉」。也就是說,馬匹身上的衣服用了精緻的刺繡,脖子上戴了漂亮的金色鈴鐺,馬鬢毛上裝飾有珍珠。這是何等的雍容華貴。

緊接著要考慮舞馬表演的音樂和舞蹈。根據記載,《錢起千秋節勤政樓下觀舞馬賦》中說:「忽兮龍踞,愕爾鴻翻,頓纓而電落朱鬛,驤首而星流白顚。」也就是說,在進行舞馬表演時,因為音樂的不同旋律的變化,馬匹的動作也會有著許多改變,看起來更具有觀賞性。

最後的舞馬表演,無論是百匹馬群,還是一匹駿馬,無論音樂的旋律如何,馬匹的動作都要進行系統複雜的訓練。在記載的舞馬表演中,人們也總結出幾種經典的舞馬動作。

有時馬匹會站在三層的高臺之上,它們於不同的臺階上,進行錯落有致的表演。有時會有長相俊美的壯漢,站在馬匹的馬背上,或者是許多馬匹的中間,同駿馬一同做著驚險、刺激的動作,引起觀眾拍手叫好。

不管馬匹的動作如何花樣繁多,到了節目的最後一環,馬匹都要銜著嘴裡的酒杯,微微地抬起,將酒杯供給面前的人,也就是當時的唐朝皇帝唐玄宗。受人尊敬的馬匹做出如此動作,也是舞馬一大看點,唐玄宗也看得盡興。但是,此時許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駿馬不是人類可以控制住口水的分泌,若是它真的銜著酒杯,口水必然會滴落在酒杯裡,皇帝會喝下流淌著馬匹口水的美酒嗎?

而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的馬,正是如此造型。馬嘴裡好像叼著一個大酒碗——馬銜杯,若是真如雕像那般,舞馬駿馬的口水,必然真的會流入酒杯之中,皇帝怎麼會喝得盡興?除非馬銜杯有其他的機關可以防止口水落入。可惜,如今只是找到了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面的銜杯實物,卻不見蹤跡。如此一來,也引發了許多考古學家的好奇心,真想知道銜杯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然而隨著唐朝的隕落,曾經的舞馬,也逐漸消失。舞馬滅亡了,銜杯無用武之地,故此,也會跟著消亡。但我們也可以期待,隨著科技的進步,沒準就有剩下的銜杯出土,讓我們知道銜杯真正的模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這七件寶貝目前都成了殘件,可是越殘越珍貴,最後一件無價!
    圖書在流傳中總有缺失,文物在傳承中定會受到損壞,可是那些珍貴的文物,不管是損壞多少,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小編今天就選擇了7樣因為毀損,已經無法修復的文物,來說一說他們背後所承載的內容,您想要了解這些文物背後深藏的故事,那就讓小編給您一一揭秘吧:
  •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4大文物,一件像老虎鉗,一件像高爾夫球桿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4大文物,一件像老虎鉗,一件像高爾夫球桿   文 | 韋爵爺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肯定是時代越發展,科技越進步,我們現在的東西肯定要比古代的東西要好用,而且是方方面面都強過於古代,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 唐朝大將的「紙棺」,至今完好,專家稱:比黃金等寶貝還重要
    到了現代,因考古學的興起,讓這些埋葬在地下的文物找到了新的歸屬,也讓他們發揮出了應有的價值。考古專家們在對這些墓進行挖掘、保護的同時,更看重的是這些物品帶來的歷史真實性和背後的文化價值,一個民族要立身於世,傳承千古,靠的不是金錢,而是文化。所以,考古考的是文化,而非那些奇珍異寶。
  • 日本拒不歸還的三大中國文物,一件拍賣了3億,一件是日本的恥辱
    雖然日本是一個卑劣的國家,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民族非常的善於學習,古代時學習中國的唐朝的各種文化、制度,到了近代又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使得自身迅速的強大,明治維新過後,日本就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就算在國際上也有一席之地,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物資匱乏, 所以強大起來的日本就忘恩負義
  •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巨額寶藏,傳聞得一件可富比天下,至今下落不明
    在古代,歷朝歷代的皇宮都過著最奢侈的生活,天下百姓的錢實際上都是皇帝的錢,而且很多時候,一些人謀反時還會掠奪百姓家中財產,使這些金銀珠寶流通於世,但是奇怪的是,我國至今都沒有發現很多古代的金銀,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歷史文物都隨風而逝,再也沒有蹤跡,於是為了尋找,人們開始了漫長的規劃
  • 盤點中國遺失的物件國寶級別的文物,每一件都是鎮國之寶!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文物。中國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其中就有許多的珍貴文物,但是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流失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遺失的文物,這裡面的每一件都可以說是鎮國之寶!
  • 中國最神秘的朝代「虞朝」,存在時間1600年,但至今沒被專家接受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華夏境內出現了很多封建王朝,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唐朝、宋朝、明朝等。這些朝代的歷史資料比較豐富,如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跟這些朝代相關的影視作品或是文學作品,很容易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故事。
  • 長安區康王村發現無字龍紋碑 專家:屬於唐朝文物
    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又是怎麼會遺落在村中的院落裡呢?來看記者的調查。西安長安區康王村是明太祖朱元璋兒子朱樉的五代孫朱志氣(土契)陵墓所在地,這裡的村民世代守護著王陵,隨著歲月的變遷,曾經的王陵已經變為農田,但散落在田間的精美石雕依然能讓人遙想起當年的雄偉壯觀。
  • 遼寧一小學打鈴鐵片變文物,無償上交博物館,專家欣慰:終於找到
    可是烽火的使用有著很大的局限性,人們就想: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東西能夠代替烽火,從而更好更快地傳遞消息呢?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為此苦惱,剛剛才打下江山的他時常會被戰鼓的聲音吵醒,無法安然入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召集了許多的能工巧匠,讓他們想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工匠們集思廣益,後來就做出了一塊既能傳遞聲音,同時又輕巧方便的「雲板」。
  • 千年古墓有9條盜洞,文物卻一件也沒丟,專家打開石棺後恍然大悟
    ——《朱陳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盜墓筆記》或者鬼吹燈系列的小說,「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便是出自《盜墓筆記》,作者帶我們進入了神秘的盜墓世界,讓我們知道了進入墓穴要遵守的許多規矩,還有分金定穴法等老一輩盜墓人研究出來的盜墓方法。分金定穴法可以幫助盜墓者更快地找到有價值的墓穴,畢竟盜墓的人是通過這種方式生活的。
  • 太穿越了,專家都解釋不了,你被哪些文物震驚過
    前言:現代科技的發展,讓人類對古代墓室的開發和研究也取得了質的飛躍,但是在很多陵墓之中,還是會有一些不合常理的情況發生,而很多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這些事物是非常離奇的,有一些甚至至今都無法做出解釋。
  • 福州古墓出土一件文物,造型奇特,自帶三個難解的「謎團」
    在南齊古墓中曾經挖出一件青銅器皿,這件文物和「鑼鍋」又有什麼內在的聯繫?您想知道事情背後的秘密,那就讓小編給您解開這個疑惑吧!1954年的福州市倉山區桃花山師院附中準備擴大面積,再修建一棟新的教學樓。老校長邀請了一支施工隊。施工隊到位後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教學樓的建設工程。誰曾想,一件讓人驚訝的事兒發生了。
  • 賈湖骨笛用鶴骨製成,專家找到另一件「神秘」文物,破解製作之謎
    您想要知道這段歷史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對於這問題,專家們一時間也感到束手無策,但後來在發掘遺址的時候,又出土一件神秘的器具,這才揭開了笛孔的加工之謎,而且還讓人們不得不對古代先民的技藝豎起大拇指。
  • 讓專家「顏面掃地」的一次發掘:唐朝大墓中居然挖出一盤英語磁帶
    ,專家們攜帶著各種先進的探測儀器和發掘工具,來到墓中探尋,每一次的收穫都十分喜人。這座唐朝大墓位於河北曲陽,當時正值新年,到處鞭炮聲不斷,而在鞭炮聲之中,則摻雜著一聲不起眼的炸藥響聲,當然,這一切都沒人注意,一直到天亮之後,附近的村民才發現,田地之中居然出現了3個盜洞,當地曾多次出土墓葬,所以村民們都很敏銳,當即就上報了文物部門。
  • 距今5000年古埃及文物出土!西方專家:中華文明就是古埃及文明!
    而這三個中是尼羅河最符合,因為埃及瀕臨沙漠海洋,除了尼羅河這母親河再沒有地方去。查閱古籍可以知道,古埃及人真的與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毫不誇張的說,美尼斯是古埃及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君王之一,但令人遺憾的是,如此英雄人物,我們卻只能從神話故事或者民間傳說中找到相關的蹤跡。一直到了19世紀,英國的一個考古學專家,在埃及南部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大批距今5000多年的文物。根據多方考證,這些文物被認為是祭祀美尼斯的文物。
  • 這種文物出土多年,專家一直以為是尿壺,看到上面刻字後才知錯了
    到唐朝的時候,越窯燒制的青瓷到達了巔峰,成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而越窯出產的青瓷「青釉虎子」,就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文物。為什麼說它特別呢?有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很多精美的瓷器都產自唐朝時期,但是青釉虎子卻不是。它是比這早了幾個世紀的三國時期的產物。另一個原因是這件瓷器的造型。
  •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隨著人們現在文化的普及和人民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於文物有基本的認識,但是那時候的人們還是更多的關注生活,對於文化追求不高,更別說歷史了,特別是農村地區,於是在福建的一個小鄉村就發生了一件讓村民都意想不到的事。
  • 文物普查發現神秘銅印,專家鑑定後激動不已
    不過龜山漢墓的發現歷程確實和不少墓葬一樣,也是被開山採石發現的,這點滿城漢墓、曾侯乙墓也都是如此,而在考古發掘龜山漢墓的時候,確實也是遇到了許多的難題,首先在龜山漢墓外邊就放著大量的長方形巨石,其實就是塞石,目的就是防止盜墓賊進入甬道,有這些巨石在,盜墓賊連甬道都難以進入。
  • 古墓出土「尿壺」文物,被遺棄20年後,專家:都怪我們水平太低了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發展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利用他們傑出的智慧創造出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燦爛的文化,後來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文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些文物的出現炎黃子孫們無不引以為傲。
  • 村民發現一隻「水瓢」,專家卻說:見證歷史的珍貴文物,價值百萬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一位農民工偶然「撿到」一件青銅器,因為器形較小沒有引起重視,還在家中當作「水瓢」用了近10年時間;直到1996年,當地開展文物普查,這隻青銅「水瓢」才被發現,更讓人驚訝的是,專家竟給出了「價值百萬」的天價。